東北新聞網訊(記者王恩重)12月22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朝陽市在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近期情況。
據介紹,朝陽市研究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1+7+3」改革方案,其中,「1」是全市總體改革方案;「7」是7個縣(市)區改革方案;「3」是3個專項改革方案。經朝陽市委十屆十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目前已進入正式實施階段。該市將以前所未有的改革舉措、改革決心、改革力度努力打造全省營商環境最優市。
朝陽市此次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旨在以「辦事方便」和「五減」為先期目標,以創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針對「堵點」「痛點」尋找突破口。針對企業反映的辦事流程繁瑣、要件多、事項多、環節多、時間長問題,從「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制度改革」入手,安排5個縣區和市自然資源局進行探索實踐。針對群眾反映的「一網一門」和公安便民服務問題,安排2個縣區和市公安局創新便民服務體制機制。
在領導體制方面,朝陽市創新建立領導幹部帶頭抓,市營商局牽頭抓,政府業務部門系統抓,黨委部門抓宣傳、抓督查、抓考核、抓問責的"四抓"領導體制。在工作推進機制方面,朝陽市創新審批體制和監管機制。把所有應該下放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職權全鏈條下放到縣(市)區、開發區,優化市縣兩級營商(審批)部門職能設置,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朝陽市7個縣區分別選取1-3項關鍵性改革作為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堅難點、疏通堵點。其中,龍城區、建平縣、凌源市、朝陽縣、北票市5個縣(市)區重點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喀左縣、雙塔區2個縣區重點推進便民利企體制機制創新。以建平縣為試點探索實行「統一代辦、集中審批」改革,成立項目代管辦,採取「代管牽頭、小組受理、集中審批、統一出件、限時辦結」的辦法,對所有工程建設項目實行審批手續全流程代辦,確保項目單位「不見面審批」,將項目審批時限由70個工作日壓減到40個工作日以內。以北票市為試點,朝陽市全力推進「五減」改革,堅持精簡一批、整合一批、歸併一批,政務服務事項大項壓減38.3%、子項壓減48.7%;採取共用材料全流程一次性提供、數據網上共享等措施,壓減材料50%以上;工業類事項環節由24個減少到7個、壓減70%,社會和涉農類事項環節均由5個減少到3個、壓減40%;採取「即辦即走」「限時辦結」「超時默認」,即辦件達到總數77%以上。
3個專項改革任務,一是以朝陽市公安局為示範,重點推進便民服務體制機制創新。二是由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全力推進用地審批流程再造。三是以喀左縣為試點,推進用地組卷體制機制創新。朝陽市市公安局全力推進便民服務「一窗通辦、一證通辦、一網通辦」。在先期試點基礎上,朝陽市公安局把政務服務向159個基層窗口延伸,變戶籍窗口為「綜合服務窗口」,實現一個窗口通辦治安、交警、戶政等多個警種部門的政務服務;打通20個部門33類數據壁壘,推行電子籤證,建立「電子證明超市」,只需一個身份證即可查詢和關聯相關數據,可減免168個申請材料,實現全部公安政務服務事項「一證通辦」。對162項政務服務事項,除了涉密及不宜公示的61項外,其他101項全部網辦。其中,有45項全程網辦、「一次不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