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唐阿姨最近經常半夜裡腿抽筋,疼痛難忍,本來就經常失眠的她,常常被小腿抽筋疼醒以後,就再也睡不著了,聽人說,抽筋都是因為缺鈣引起,唐阿姨心想自己正處於更年期階段,缺鈣也是有可能,於是就緊著補鈣,吃鈣片,可是這鈣片沒少吃,怎麼這抽筋的頻率也沒見減少啊?
其實引起抽筋的原因很多很多,不單單只有缺鈣這一種。抽筋其實是肌肉發生痙攣,常發生在小腿或是腳趾。發作時肌肉不自主地抽搐痙攣,且疼痛難忍,一般持續數秒後就會消失,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容易抽筋呢?
抽筋的常見原因:
1. 缺鈣與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缺鈣的確是引起抽筋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我們的血液中的鈣質濃度過低時,肌肉就會容易產生興奮收縮,誘發痙攣。通常因為低鈣性抽筋多發於兒童,或者正處於長身體的人群,一般情況此類人身體缺乏維生素D3,平時飲食應該均衡一些,多吃優質蛋白質,但是如果平日飲食均衡且身體健壯,就要好好的考慮除缺鈣以外其他的原因了。
2、動脈粥樣硬化
老年群體容易引發這一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它最容易「纏著」的人群則是一些吸菸,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的人群。當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時就會使血液循環不暢通,容易出現血栓,使生理機能發生紊亂,導致下肢麻木,發涼,嚴重時就會發生抽筋症狀。
3、運動疲勞
一些運動員大量運動後,會在短時間內使肌肉持續收縮,如不及時拉伸,放鬆肌肉,計入內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就會刺激小腿抽筋。
4. 寒冷刺激
保暖工作做得不及時,身體受到寒涼,寒冷則會直接刺激腿部肌肉,使血管突然痙攣。尤其是小腿肌肉易發抽筋。
5. 出汗過多
很多人都不知道出汗過多也會引起小腿抽筋,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天氣的因素,運動量過大,洗澡蒸桑拿等等人體都會流出大量的汗液,如果沒有及時的補充水分和鹽,體內的鈉鉀鈣等電解質就會大量的流失,使肌肉異常興奮,所以誘發痙攣。
6. 局部壓迫
人們長時間地維持同一個姿勢,會使局部血液循環變慢,肌肉受壓一旦過久,就會使乳酸過度堆積,誘發痙攣。在平時睡覺的時候,姿勢不佳,被子太沉都會壓迫下肢,使肌肉代謝能力變差。常發於一些孕婦,老年朋友,肥胖人群。
防治抽筋小貼士:
1、及時補充營養
平時飲食應該攝入豐富的優質的蛋白質,補充鈣質以及維生素D,維生素E,多曬太陽,多吃堅果,比如:核桃,杏仁,開心果等等都能夠補充鈣質以及提供給身體一些所需要的熱量。
2、適度運動
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避免拉傷肌肉,並且在運動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做身體負荷不了的運動,劇烈運動會損傷肌肉神經,運動後要做一些拉伸運動,避免乳酸堆積,造成疼痛抽筋。
3、做好保暖工作
一些女性天氣轉涼時都會出現下半身「冒冷氣」的問題,這是因為下半身血液循環流通不暢引起的,下肢距離我們的心臟較遠,做好保暖工作可以維持好身體的血液循環,想要改善這個問題一是要維護腿部足部的保暖,穿長褲,襪子,二是平時可以敲一下大腿兩側,敲打膽經,膽經的位置就是雙手自然擺在兩側,從腰部一直到膝蓋一帶,下肢的血液循環就會暢通。
4、泡腳
平日晚上睡前可泡腳,水溫保持在50度以下,泡腳的最佳時間是在20分鐘左右,經常泡腳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夠排溼邪,預防風溼性關節炎等,還可以安神促進睡眠。糖尿病患者泡腳的水,不要超過40度,以防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