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角就像鍍了一層黃金,好味道襲擊了我的味蕾
周忠應
鹹蛋黃越來越惹人喜愛了,它不僅是蛋黃派的主角,還是月餅裡最好的餡料,炒菜也是非常好的佐料。鹹蛋黃炒茄子,鹹蛋黃炒冬瓜,鹹蛋黃炒肉,甚至鹹蛋黃炒麵等等,都誘惑著人的味蕾,它幾乎成了美食界的黃金搭檔與大眾情人。不知不覺間,鹹蛋黃的存在感一下子強大了起來,成了很多網紅食品的硬核CP。
鹹蛋黃流行的時間應該有好幾年了,其實在沒有流行之前,我對鹹蛋黃充滿深厚的情感。這應該從第一次吃鹹蛋黃月餅算起。1998年,我剛到當時的《嶽陽晚報》當編輯記者,端午節前,好朋友陳星球送我一盒月餅,是當時南湖賓館辦公室主任陳俊的產品,每個月餅裡都有一個完整的鹹蛋黃,就像生日吃蛋糕吃到裡面的戒指一樣,有一種中獎的興奮感。後來,蛋黃日漸流行,必勝客鹹蛋黃口味冰淇淋、肯德基金沙鹹蛋黃香香辣翅、全家的鹹蛋黃麻薯蛋糕和鹹蛋黃半熟芝士、奧雪鹹蛋黃雪糕等等快速爆發與擴散。尤其是近幾年,鹹蛋黃成了網紅。
不僅如此,很多酒店的大廚們也把鹹蛋黃拿來當配菜,讓一道普通的家常菜蔬,成為餐桌上矚目的風景。例如鹹蛋黃炒豆角,就讓青青的豆角鍍上一層「黃金」,變得嬌貴起來。我覺得,鹹蛋黃火起來是有道理的,因為它有幾千年的文化積澱。據說,第一罐鹹鴨蛋是在先秦時期的土墩墓裡發現的,在此後的幾千年裡,《齊民要術》、《東京夢華錄》、鹹《隨園食單》等書籍中都記錄了這枚鹹鴨蛋,包括裡面的鹹蛋黃。900多年前,北宋著名詞人秦少遊曾以鹹鴨蛋饋贈時任徐州太守的蘇東坡。300多年前,大文學家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小菜單》記載了「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
記得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先生說過,不管黑貓白貓,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對於吃貨們來說,不管是網紅還是深藏民間的美食,好吃才是硬道理,好味道才是王道。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善於發掘,就能採用不同的食材搭配,製作出精美的菜餚,只要搭配合理,營養價值將會更加高,養生功效會更加的好,所以別小看家常菜的做法,採用簡單的食材,用簡單的製作方法,卻達到了養生的功效,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健康的家常菜美味。鹹蛋黃炒豆角,就是一種簡單家常做法,又不失品味。
我家的豆角長得正茂,今早去摘菜,選一些較老一點豆角摘了一些回來。鹹鴨蛋冰箱裡面有,拿出三個剝開來,把蛋白與絲瓜一起炒,蛋黃炒豆角,夫妻倆兩個菜,今天中飯算得上是一頓美餐。還剩了一些青椒、莧菜與苦瓜,晚上青椒炒苦瓜,清炒莧菜,同樣也是兩個菜。今天亮點還是鹹蛋黃炒豆角上,值得我期待與品味。這道菜去年做過,今天再做應該是輕車熟路了,首先準備3個熟鴨蛋黃用勺子碾碎;豆角洗淨切段煮斷生;撈出控水加適量澱粉攪勻;鍋中油燒6成熱;倒入豆角炸微黃撈出控油;鍋中再加點油把鹹蛋黃炒出油起泡;倒入炸好豆角翻炒兩分鐘就可以了。盛盤之後,餐桌上,一縷清香撲鼻而來,青青的豆角就像鍍了一層淺淺的黃金,青黃交接甚是好看,吃起來更有好味道襲擊著我的味蕾。
種菜的人都知道,冬天與春天的有一段時間,是青黃不接的時節,鹹蛋黃炒豆角,就像是把春天與秋天一起炒了,青黃交接的時光是歲月裡的最美最豐饒的韶華,在這段日子裡一切都是詩意盎然……(2020年6月10日寫於陶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