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一向無敵的鄧禹卻為何屢屢敗於赤眉樊崇之手

2021-02-23 劇說歷史

  漢明帝劉莊置雲臺二十八將時,把鄧禹列為第一。其實從軍功上來說,馮異、岑彭等人的功勞絲毫不比鄧禹少。尤其是鄧禹在關中與樊崇率領的赤眉軍交戰的過程中屢屢戰敗,這使鄧禹的功勞遜色不少,鄧禹這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位置就有點名不副實了。

  公元24年,樊崇率領赤眉軍進入長安,與更始政權會合,樊崇要接受更始帝的封賞。在此之前,劉秀已經派鄧禹率軍西進,坐觀形勢。鄧禹是睿智之人,曾率軍消滅銅馬,足見其軍事才能不凡,劉秀能讓鄧禹率軍西進,表明劉秀對鄧禹的信任。

  果然更始政權與赤眉軍發生衝突,兩軍開戰。鄧禹本可以坐收漁利,卻不料赤眉軍在消滅了更始政權之後,本是疲軍,竟兩次擊敗鄧禹率領的漢軍。

  鄧禹戰敗主要是因為他錯估了當時的形勢。

  1.鄧禹過于謹慎,赤眉軍打發更始軍之後,由於當時關中大飢,赤眉軍沒有足夠的糧草,於是西出長安進隴右籌糧。鄧禹本應該趁赤眉軍出長安佔據長安,然而鄧禹卻認為赤眉軍銳不可擋,且長安盜賊多,很難守下去,軍隊應進行休整,觀察赤眉軍的弱點,才能設法擊敗赤眉軍。

  鄧禹的想法並沒有錯誤,赤眉軍雖暫時缺糧,但畢竟根基還在,加上消滅了更始政權,士氣高昂,漢軍不可在此時與赤眉軍交戰。但赤眉軍西進隴右,攻打隗囂,已離開長安,實際上等於將長安拱手相讓,赤眉軍缺糧,但漢軍可不缺糧,應該及時佔據長安。

  後來鄧禹一直等到赤眉軍進入扶風之後,才率軍進入長安,鄧禹白白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

  2.鄧禹本就對赤眉軍很是忌憚,在進入長安後應加強長安的防守能力,收攏長安的民心,招撫降軍,徵集兵馬、訓練軍隊、加強城防,長安是西漢的都城,本身就有很高的城防,鄧禹應據長安以安整個關中地區,防備赤眉軍回軍。然而鄧禹在進入長安後卻忙著晉謁皇帝廟,舉行祭祀等相關事宜。

  《後漢書》:率諸將齋戒,擇吉日,修禮謁祠高廟,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詣洛陽,因循行園陵,為置吏士奉守焉。

  3.殺死李寶,使劉嘉投降之事生出事端。劉嘉是劉秀的堂兄,跟劉秀自小關係就很好,自更始帝殺死劉縯之後,劉嘉就開始割據漢中,對更始帝陽奉陰違,而對劉秀卻很支持,更是把賈復和陳俊這兩名大將推薦給劉秀。劉嘉早有投劉秀之心,如果鄧禹在長安,劉嘉正好投效。劉嘉派手下李寶來洽談此事,不料李寶為人心中不願意降,在鄧禹面前出言不遜,鄧禹氣憤之下把李寶殺了。

  李寶死了之後,李寶的弟弟糾集李寶舊部攻打鄧禹,劉嘉投效之事就這些擱淺了。其實鄧禹只需忍一時之氣,就可以促成劉嘉投效,那可是大功一件。至於李寶,收拾他有的是機會。鄧禹逞一時之快,卻失去劉嘉這一助力,使關中局勢變得複雜。

  4.對赤眉軍實力估計錯誤。鄧禹對赤眉軍本就很忌憚,但當赤眉軍敗於隗囂之手後,鄧禹就瞧不起赤眉軍了,認為赤眉軍銳氣已失,正好擊之。劉秀卻提醒鄧禹:赤眉軍無糧,不要進兵。同時,劉秀也正在布署合圍赤眉軍。但鄧禹沒有聽劉秀的意見,而是主動與赤眉軍發生激戰,結果被赤眉軍擊敗,退出長安,率部至湖縣(今陝西潼關東)。

  5.貪功心切。被赤眉軍擊敗退出長安後,鄧禹更是立功心切,邀馮異出兵一起攻打率赤眉軍,馮異認為不妥,但最終還是出兵了。鄧禹再次被赤眉軍擊敗,馮異出兵救援鄧禹,也被擊敗。其實馮異的看法是對,赤眉軍當仍然很強,但畢竟缺糧,根本堅持不了多久,劉秀合圍赤眉軍的部署也已經完成,鄧禹根本就不需要急著和赤眉軍交戰,只待赤眉軍士氣一洩,一擊可成。

  當鄧禹再次敗在赤眉軍手下時,他的西進之功已經流產,鄧禹也因此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綬。接過他的指揮棒的是馮異,馮異雖曾敗在赤眉軍手下,但他知恥後勇,靜待時機,一舉擊敗赤眉軍,劉秀也因此平定關中地區。

相關焦點

  • 一直打敗仗的鄧禹,為什麼能位居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王莽不得人心的改革,先是引爆了綠林赤眉的炸彈,而後隴西隗囂、蜀中公孫述等紛紛割據一方,華夏大地再度陷入了戰火紛飛的局面。但不同於後世,新朝末年的亂局僅用了十數年便得以終結,而一統之功則歸屬於光武帝劉秀和他的功臣集團。為了追感功臣,劉秀之子明帝劉莊命人在洛陽南宮雲臺閣畫了二十八位開國元勳的畫像,正應天上星宿,是為雲臺二十八將。
  • 為什麼東漢雲臺二十八將 鄧禹排第一?
    帝乃徵禹還,敕曰:「赤眉無谷,自當來東,吾折捶笞之,非諸將憂也。無得復妄進兵。」禹慚於受任而功不遂,數以飢卒徼戰,輒不利。三年春,與車騎將軍鄧弘擊赤眉,遂為所敗,眾皆死散。獨與二十四騎還詣宜陽,謝上大司徒、梁侯印綬。會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歸,與異相遇,禹、弘要異共攻赤眉。異曰:「異與賊相拒且數十日,雖屢獲雄將,餘眾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
  • 鄧禹憑什麼成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來看他的「圖天下策」
    宋代軍事理論家何去非曾將鄧禹視為劉秀成就帝業的關鍵人物,比之為西漢的蕭何:「昔者漢光武被命更始,安集河北,始得鄧禹於徒步之中,恃之以為蕭何者,其言足以就大計,其智足以定大業,且非群臣之等夷也。遂以西方之事委之,而禹亦能勝所屬,所向就功。」(《何博士備論·鄧禹論》)陳亮也說其「起身徒步,仗策軍門,一見光武,遂論霸王大略,陳天下之計,此其胸中有過人者矣。
  • 是《秀麗江山之長歌行》那樣的軟男嗎
    鄧禹再次重申「德」的重要性,在信心上極大鼓舞了劉秀奔向帝業。二、薦舉人才鄧禹不僅為劉秀在大略上明晰了目標、方向,還在人力資源方面幫助劉秀。劉秀每逢選用人才,多向鄧禹徵求意見,鄧禹選上的人才,實際表現都非常出色。
  • 鄧禹:我不想做官,我只想隨您名垂青史
    東漢明帝的時候,為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人畫像,將其陳列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史稱雲臺二十八將。
  • 劉秀派馮異二進關中,赤眉窮途末路
    赤眉建立的政權,則從一開始就沒把君君臣臣這一套當回事兒,劉盆子是絕對的傀儡。劉盆子入主長樂宮的第一天,諸將爭功不休,以至於刀劍相向。三輔裡各自結營自保,來向劉盆子進貢的人,還沒走到長樂宮,就被赤眉士兵搶了。赤眉政權組織不起一次像樣的朝會,每一次朝會,最後都成了廟會。
  • 光武中興先賢--雲臺二十八將
    漢明帝永平年間,明帝追憶當年隨其父皇打下東漢江山的功臣宿將,命繪28位功臣的畫像於洛陽南宮的雲臺,故稱「雲臺二十八將」。後世民間傳說,雲臺二十八將對應上天二十八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轉世。為漢光武帝劉秀重興漢氏江山的二十八員大將。二十八星宿    傳說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轉世。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太傅高密侯。
  • 鄧禹:東漢開國的第一功臣
  • 成語「披荊斬棘」由來: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大樹將軍馮異
    一、初識劉秀:馮異,字公孫,潁川郡父城縣(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東)人,出自姬姓馮氏,周文王后裔,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馮異又推薦許多同鄉,如後來同為雲臺二十八將的銚期等,劉秀任命他們為掾史,馮異、姚期等人,隨從劉秀到一起達洛陽,馮異很快成為劉秀的得力助手。當時,綠林軍更始政權定都長安,但是,山東赤眉軍、河北銅馬軍不服,割據隴蜀的隗囂(AO,二聲)、公孫述等人也不服,劉玄急欲平定河北,想派劉秀前往討平河北,部下諸將皆以為不可。當時流行一個童謠:「得不得,在河北。」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劉秀的雲臺28將,為何沒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能入選「雲臺二十八將」的,都是早年追隨漢光武帝劉秀,在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建立東漢政權過程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有功之臣。「雲臺二十八將」,又稱「中興二十八將」。 西漢末年,成、哀二帝無道,趙氏姊妹惑亂於內,王姓親族專權於外最終導致王莽篡位,西漢滅亡。不數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 他是光武帝手下第一謀士,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
    在中國歷史上,西漢王朝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王朝雲臺二十八將、以及大唐王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三個系列的功臣,是後世文臣武將一直追求的最高榮譽。在這三個系列的功臣當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能是後世最熟悉的了,今天小編不談凌煙閣功臣,談雲臺二十八將。
  • 東漢雲臺的二十八將中,如果單論軍事能力,誰最厲害?
    眾所周知,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手下「雲臺二十八將」,在這二十八人中,鄧禹排名第一,但那是按功勞而論。 但要論最厲害的武將,鄧禹則是排不上的,這就好比漢初三傑,蕭何功勞最大,但打仗肯定不如韓信。 劉秀手下最厲害的武將是誰呢? 按照《後漢書》的結論,該是岑彭、馮異二人! 「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惟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矣。
  • 第三十九戰:定兩京降赤眉(6)馮異破赤眉
    延岑隨即引兵再戰,終於趁赤眉軍心不穩衝破軍陣,赤眉四散奔逃。潰軍的自我殺傷力是很可怕的,赤眉軍此役死傷失蹤十餘萬。延岑這邊大劫,鄧禹那邊則跟赤眉犯克,一步沒趕上,步步趕不上,本來鄧禹趁著逢安與延岑大戰,長安空虛,於是率軍奇襲長安,結果恰恰赤眉大將謝祿領兵來救逢安,沒看見延岑先撞上了鄧禹,再次把鄧禹踢跑。
  • 細數雲臺二十八將 鄧禹高居榜首無爭議!
    1、太傅高密侯鄧禹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鄧氏家族四十七世祖,東漢初年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劉秀稱帝後,封鄧禹為大司徒、酇侯。鄧禹年輕時曾在長安學習,與劉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劉秀巡行河北,鄧禹前往追隨,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被劉秀「恃之以為蕭何」。鄧禹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功勞卓著。
  • 劉秀個人魅力為什麼那麼大,雲臺二十八將不惜破家舍業,千裡投奔
    他對麾下將士的號召力在後世看來都不可思議,即便是以號召力強大著稱的唐太宗和宋太祖都無法與之媲美。他的麾下名將如雲,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雲臺二十八將,而這些將領幾乎都是在他落難河北的時候投靠他的,由此可見他當時的號召力和聲望有多強大。本章節我們就通過這些名將投靠劉秀的過程,分析一下他到底哪裡來如此大的個人魅力,吸引了如此多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最終死心塌地地隨他打天下,開創了東漢二百年的江山。
  • 第三十八戰:河北驚魂記(2)雲臺將首
    由於雲臺這28將太多了,後面我就簡要說了,比如馮異排行老七,就說「雲臺7將」。
  • 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劉隆簡介,被劉秀封為什麼侯?
    長大後參加反對王莽政權的活動,後投奔劉秀,久經戰陣,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是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十六。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4年(更始二年)秋,劉秀在消滅銅馬農民軍的基礎上,為了消滅赤眉、大彤、青犢等農民軍,便繼續進擊佔河內郡的射犬,與擁十餘萬眾的農民軍較量。劉隆聽說劉秀在河內,就一路追到射犬,投靠劉秀,被任命為騎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