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
經過兩個多月的鏖戰,我國疫情防控已取得持續向好的階段性戰果。回顧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由想起《禮記》所言「君子聽鼓鼙之聲,而思將帥之臣」。應對紛繁複雜的經濟社會發展局面,迫切需要一批敢想敢幹敢為的「良將」,必須正確認識和科學處理好「思」與「育」的問題。
「思良將」與「育良將」,雖一字之差,卻意蘊深遠。「思」顯被動,往往是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急用現找」,存在「三軍帳下無人可用」的窘境與無奈;「育」則主動,往往是未聞鼙鼓先育良將,納天下英才而用之,體現的是強烈的憂患意識,考驗的是科學的「全鏈條」培養體系。
何為良將?良將深植家國情懷。因心中有黨、心中有民,方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良將必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如磐信念,能真正為民解困、為國操勞。
良將大事難事面前有擔當。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要創造性地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應對新情況新問題,又要腳踏實地、沉心凝氣、務實敦本,關鍵時刻不「甩鍋」、不「推責」。
良將身處逆境不氣餒。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管遇到什麼複雜情況和現實考驗,良將必須心有定見、不為所擾,以堅毅和果敢之心啃「硬骨頭」、過「婁山關」、闖「臘子口」。
「為官擇人者治,為人擇官者亂。」為人擇官,「聽話型」「吹捧型」幹部會受重用,「實幹型」「黃牛型」的幹部勢必受到挫傷。
當然,「育良將」也不是片面地使用年輕幹部,而是用好「能上能下」的指揮棒,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幹部用起來,讓那些厚積薄發的幹部脫穎而出。用之得當,方能體現激濁揚清、選「良」任「良」的用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