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久都沒在半夜聊吃的,今天閒聊一下關於牛油果的八卦。
用「跌宕起伏」來形容牛油果這位洋朋友這些年在國內蔬果界的經歷,應該還蠻貼切的 —— 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瞬間變成明星,再到各種負面八卦不斷,充分演繹了一個流量明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生涯。
最近幾天,後臺又有不少同學問到了牛油果,問了緣由,原來是某個財經公眾號最近又發了關於牛油果的負面稿。
其實那篇文章算不上什麼新八卦,內容基本都來自這兩年網上傳播的一些熱帖,只不過是將原來的文章拼一下畫成了漫畫(忍不住吐槽一下,這漫畫水平真的太慘了,能換個人嗎)。
雖然從文章的可讀性和娛樂性上,這篇都遠遠不如馬前卒同學的那篇原文。但其實從對牛油果本身的說明上,倒也沒什麼大錯。
國人開始熱衷於牛油果,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覺得這是個很流行的洋水果。但其實牛油果這個詞並不是它的原名。上個世紀初,最開始它在美國被叫做Ahuacate 或者 Alligator Gear。Alligator是美洲鱷,這也是為什麼牛油果最早的中文名字叫做「鱷梨」。
當然這種「狗剩」級別的名字,和本來就看著膈應人的外表,自然就讓這個水果變成了無人問津的產品。
不知道是不是請洋大師算過,當鱷梨老闆們突發奇想將名字改成Avocado,就突然轉了運,成為了全球最紅的蔬果。在國內一樣如此,從不招人待見的鱷梨,變為「神奇健康水果」牛油果,命運軌跡隨姓名突變之猛烈,不亞於陳港生之成龍,鄭創世之少秋,或是汪建剛之涵。
當然,比起改名,真正在牛油果成名之路上起到關鍵作用的,依舊是背後的巨額廣告營銷費用,準確把握住脫離了溫飽需求的民眾正好需要一個「健康感覺」,打造出一個小清新的形象來。
但從營養成分的角度來看,這其實依舊是一個「德不配位」的宣傳案例。
不知道算不算進步,這些年流行的「神奇食物」至少都要在什麼營養成分表上做文章,而不是靠傳統中諸如「紅的就補血」這種以形補形來發財。都是忽悠,起碼動個腦子也算對得起觀眾。
比如牛油果的「健康」概念,大部分是在說其中富含各種維生素、蛋白質和「低膽固醇的好脂肪」。這樣就好分析了麼!
這裡面有些是假的,比如「富含蛋白質」,100克的牛油果裡只含2克的蛋白質,談不上什麼富含。
有些是有些虛的,比如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牛油果中礦物質含量不高,維生素還不錯,主要集中在維生素B族,C和K等幾種。但含量也只是不錯,談不到什麼「神奇」。如果這都算成能補充維生素的神奇水果,那橙子這種一個搞定一天VC需求的江湖大佬怎麼辦?
當然牛油果也並非沒有自己的特點,它是水果圈子裡,少有的「高脂肪含量」的品種。
這兩年走紅的背後,牛油果被賦予了很多神奇的「技能」,其中就有萬能的噱頭「減肥」。但將脂肪含量高的牛油果和減肥捆在一起總是怪怪的 —— 從邏輯上很難解釋得通為什麼吃高熱量的食物反而可以減肥。如果按照某些人所說的吃牛油果容易膩就吃不下別的,那這樣的「減肥神器」應該還有很多,不算那些看著就噁心的東西,直接喝幾口菜籽油也能膩掉你半天的胃口,也沒人宣傳菜籽油有減肥特效啊。
我們日常食用的很多植物食材都含有很高的植物脂肪,大豆、花生、葵花籽等等。從成分上面來看,這些植物油中,包括牛油果,大部分沒有什麼特別的差異。牛油果油宣傳中的飽和脂肪酸低的優勢,其實是絕大部分植物油都具備的(除了不合群的熱帶二人組:椰子和棕櫚)。按照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來看。牛油果油與常見的植物油:菜籽油、橄欖油、葵花籽油,都是相似的一個類型。
當然,批評牛油果也不能太極端,比如下面這種將吃牛油果比作吃五花肉,就還是有點過了,畢竟牛油果還是和五花肉有很大區別的。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目前通常的醫學觀點,依舊認為是植物油脂,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比較高的這些,對人體造成的風險要低於動物油脂。
所以牛油果的確有一個還不錯的應用場景:因為牛油果肉的形態很像固體的動物油脂,但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整體熱量也比黃油這些少,因此可以用來替代黃油或者牛油作為食材使用。這樣在沒有增加整體油脂攝入的同時,相對也減少了風險更高的動物油的攝入。
關於油的選擇,我們以前單獨寫過一篇,就不重複了(點擊閱讀:嬰幼兒的食用油,噱頭之外的選擇使用建議)
所以簡單的總結一下,牛油果就是一種比較有特點的水果。這種特點是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完全取決於每個人身體的不同情況,和對營養的不同需求。
比如以前也有讀者問過我們:是否可以給小朋友吃牛油果。
答案是:在小朋友不是過胖的情況下,1歲多是可以吃牛油果的。相對成人來說,嬰幼兒在快速發育,對於脂肪攝入的需要更高。6-12個月的寶寶脂肪提供的能量佔整體的40%左右,1-3歲佔35%。3歲以後則降到了20-30%。
當然這個數字不是絕對的硬性指標,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體型,是偏瘦需要多增加一些熱量,還是過胖需要控制熱量攝入,當然不一樣。
成年人自然也是如此,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同,對於飲食需要改進的方向也不同。不可能有一種神奇食物對於每個人都是好的。
我們說牛油果的宣傳是德不配位,這當然不是牛油果的錯。人家辛苦進化也不是為了被人類當什麼食物的。真正出現問題的,依舊是人 —— 為了營銷肆意製造噱頭的商家;以及夢想只要肯花錢就能買到「神奇食物」,成為人生贏家的消費者。
在昂貴的牛油果之前,有昂貴的燕鮑翅;在牛油果之後,說不定還有各種豬油羊油果。需求決定供給,如果你死活不肯相信營養來自於平衡膳食,健康來自於規律生活和運動,而是盼望著不需要努力或受罪,只要花錢買個神奇食物就贏了,那商家一定會很貼心的創造出各種高價食物,幫你減輕錢包的負擔。
所以如果你並不是在試圖減肥,又喜歡吃牛油果,那正常吃一些自然是可以的。但對於本身就想控制熱量攝入,或者不喜歡牛油果的奇怪味道硬著頭皮吃,那就完全沒這個必要了。
吃東西,重要的是開心。
更多和食品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裡輸入「食品」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