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跑一定要去操場嗎?沒有場地限制的速度訓練了解一下

2021-01-17 呼嚕爸爸聊生活

作者 | 呼嚕爸爸

編輯 | 一仟流

很多人不喜歡到操場跑圈,覺得單調無聊。但是,大部分的速度訓練在操場進行的確更好:很容易控制配速、距離和強度。因此,很多速度訓練、間歇跑訓練都是按照400米,800米,1600米這樣的套圈距離設計的。

不過,凡事總會有一些例外。很多厲害的跑步教練,為了讓跑者在普通的路跑訓練中也可以做速度訓練,設計了一些特別的訓練方法。這樣的好處是最大程度的模擬了比賽路跑環境,訓練過程中有坡度、有轉彎,可以讓跑者的速度訓練更有實用性;其次,不在操場跑就不用專注在配速的壓力上,而把注意力放在跑步的能量消耗上,讓自己對比賽的到來更有信心。

下面就是四種專業教練提供的速度訓練方法,可以讓那些不喜歡套圈或者沒有適合操場的跑者,在自己更喜歡的道路上進行跑步訓練。

訓練方式一:VO2 Max階梯訓練

Joanna Zeiger是Race Ready Coaching創始人,全馬記錄2小時43分,也是一個鐵三高手。她認為這個訓練適合各種比賽距離的備戰,能夠強化體能,提高內啡肽的分泌。

當跑者有了一定年紀,跑步速度會自然下降。所以不管比賽距離多遠,在訓練中加入一些快配速的訓練過程是保持體能的訓練要點。

訓練要點

在快速間隙跑階段,配速應該達到5公裡的比賽配速,有能力的跑者可以比5公裡比賽配速更快一些,比如每公裡配速快上10秒鐘。

訓練前,先完成10~20分鐘熱身,然後跑4次20秒大步幅的跨步跑。

按照下面的設計完成2到4組練習:

3次30秒快速跑,接30秒輕鬆配速跑2次45秒快速跑,接45秒輕鬆配速跑1次60秒快速跑,接兩分鐘輕鬆配速跑最後,放鬆慢跑10到20分鐘結束訓練。

訓練方式二:10公裡和半馬配速訓練

關於這個訓練,Joanna Zeiger認為在比賽兩周前至少可以完成一次。

這個訓練既不是用快速跑短距離間歇,也不是用慢速跑長距離,而是實實在在體驗自己的比賽目標配速應該是什麼感受

訓練要點

跑步前,熱身10到20分鐘,完成4個20秒的跨步跑練習。

按照下面的設計,完成兩組:

使用比賽配速跑2分鐘,輕鬆配速跑1分鐘使用比賽配速跑4分鐘,輕鬆配速跑2分鐘使用比賽配速跑6分鐘,輕鬆配速跑3分鐘半程馬拉松跑者在第二輪之後,增加一次6分鐘的間歇跑最後,慢跑10到20分鐘放鬆。

訓練方式三:路跑循環練習

Steve Picucci是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的田徑與越野主教練,他設計的這個練習是為了在訓練早起增強跑者的跑步力量。

這個訓練對於打破長距離乳酸跑,並且把乳酸閾值跑向更高強度訓練轉移很有幫助

訓練要點

跑步前,熱身10到20分鐘,然後完成少量跨步跑練習。

找到一個相對平坦、1.5公裡到3公裡長度的路線。逐漸提高配速,完成2到4次的循環,最後累積到6公裡到10公裡的跑量。

第一次循環時保持一個中等強度,大約為半馬到全馬的比賽配速。

確認在第一個循環後身體狀態,恢復時間後提高配速,儘量縮短下一次循環的時間。

每個循環間慢跑1分半到2分半鐘恢復。

最後慢跑10到20分鐘放鬆結束訓練。

訓練方式四:速度階梯

Steve Picucci使用這個訓練方法在保持相同能量消耗的情況下,提高速度。

我的隊員以前喜歡圍著一個停車場完成這個練習。

訓練要點

跑步前,熱身10到20分鐘,再做幾個跨步跑。

找到一個平坦,又有小急彎的路線。跑步過程中不用刻意關注配速,而是感受跑步強度上。

完成:

高強度跑30秒,然後慢跑60秒高強度跑60秒,慢跑90秒高強度跑2分鐘,慢跑2分半高強度3分鐘,慢跑3分鐘高強度跑2分鐘,慢跑2分半高強度跑60秒,慢跑90秒高強度跑30秒,慢跑60秒注意:在強度時間增加過程中,使用全力跑的40%~50%,而強度跑時間減少是,使用全力跑的70%~80%。

最後慢跑10到20分鐘放鬆,結束訓練。

以上的速度訓練,沒有特別的場地限制,注重在力量、跑步強度上,讓速度訓練更富有變化和樂趣。

相關焦點

  • 提高心肺能力和速度的訓練方法:法特萊克跑
    說到速度訓練,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就是間歇跑,但是間歇跑一般有一定的場地要求,最好就是在操場上跑起來比較方便和高效。但是跑友家周邊可能沒有操場,那怎麼辦呢? 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對場地要求不高的速度訓練方法:法特萊克跑。
  • 間歇訓練「跑崩」原因分析
    對於馬拉松運動員,定期進行間歇訓練,可以提高速度耐力水平,而速度耐力水平將直接決定馬拉松運動員的專項能力。 近期,受疫情的影響,大眾跑友難以找到標準400米田徑場進行間歇訓練,為了保持競技狀態,不少隊員只能通過路跑進行間歇訓練5000米x3次。
  • 間歇跑--提升跑步速度的泉源
    速度快,就跑不久,距離長,就跑不快,這樣的瓶頸要如何突破呢?間歇跑就在這樣的困境中應運而生,間歇跑由高強度的快跑和低強度的慢跑,組合成數個循環,以達到質(速度)量(距離)並重的訓練目的;跑者在快跑的過程中刺激心肺系統,數個循環(可以多達20次)後累積足夠的訓練量,間隔的慢跑時段,又能代謝乳酸、讓身體略為恢復,以進行多趟的訓練,身體就藉著反覆快跑的刺激,逐漸適應平時均速跑難以維持的高強度,這就是間歇跑提升速度的原理。
  • 簡談間歇跑
    那麼,間歇跑究竟是何方神聖,竟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呢?今天,我們就揭開間歇跑的防霾口罩,近距離研究一下它的神秘容顏。 速度與乳酸的曖昧 作為鋪墊,我們還是要先了解一下跑步速度和乳酸閾值之間的曖昧關係。關於乳酸閾值,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曾經講過,就是指體內開始堆積乳酸的門檻(參見:排酸跑真的能排酸嗎?)。
  • 深度解析基普喬格間歇跑訓練原理:背後訓練邏輯值得跑者學習
    我們更應該從這堂訓練課中,去理解基普喬格的訓練邏輯,去學習基普喬格間歇跑訓練背後的科學原理和設計思路,然後融會貫通,將其訓練理念爭取融入到自己的訓練中。一、基普喬格這堂間歇跑訓練課是如何練的?但反過來看,沒有達到最大攝氧量強度,甚至超過最大攝氧量強度,其實就不是間歇跑訓練。沒有達到強度沒效果,這點很容易理解,但超過最大攝氧量強度的訓練同樣也會沒效果,很多跑者就不以為然了。不是越累越好嗎?當然不是!
  • 先有速度跑者的體型,再有NB的速度,別讓肥肉限制了想像力
    55和65看上去也沒差多少,但放在我這種一米七的身材上,20斤肉啊,去菜市場看看就知道有多大一坨了。一邊慨嘆著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邊低頭摸著自己鼓鼓的小肚腩,突然發現一個道理,跑不快,原來真的是因為胖!沒錯,肥肉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 間歇跑,怎麼跑更減肥?
    事實上,間歇跑也沒有那麼簡單,快慢是很個體化的感覺,但是用心率衡量就有了一定的標準。當間歇跑把心率作為一項指標時,跑步訓練時的心率一般要達到170—180次/分鐘,間歇後心率達到100—125次/分鐘時再進行訓練,以此幾個循環。
  • 間歇訓練和亞索800訓練法對跑者的作用
    有兩種能夠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的訓練方法:間歇跑和亞索800訓練法。間歇跑1.間歇跑的核心特徵是高強度跑和休息交替進行。間歇訓練的強度接近100%最大攝氧量,幾乎是在接近極限有氧強度下進行快速跑,同時還需要將速度維持一段時間。
  • 提升配速關鍵一步,跑者頂級訓練方式——間歇跑
    要提升跑步配速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進行間歇跑練習,提高你的耐久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大家有沒有發現,剛開始跑步,總是感覺呼吸上氣不接下氣,感覺自己沒跑多遠就會覺得累了,然而後來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後,自己回過頭來發現現在自己跑一樣的距離並不會覺得很累。
  • 減脂期間,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是更好的選擇嗎?
    當然要說高效減脂,自然也不能忘記高強度間歇訓練。有一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強烈推薦HIIT,似乎是減脂的不二選擇。可是真的是那麼一回事嗎?是否所有的人群都可以適應HIIT的高強度呢?今天的話題就來聊聊高強度間歇訓練的背後原理,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 間歇訓練的八大常見問題,讓你正確訓練跑步
    間歇訓練和重複跑,節奏跑等訓練形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有的跑者可能不是太分得清。那間歇訓練中有哪些常見問題呢?跑者如果清楚認識以下這些問題,對於我們進行間歇訓練會有明確的目標性。一.訓練中的重複跑該選多長的距離?
  • 間歇跑的特點及訓練計劃
    間歇訓練法是對內臟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統進行訓練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在間歇期內,運動器官得到休息,而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活動仍處於較高水平。如果運動時間較短,練習期間肌肉運動引起的內臟機能的變化,都是在間歇期達到較高水平。因此,無論在運動時還是在間歇休息期,都可以使呼吸和循環系統承受較大的負荷。
  • 慢跑嗎?不,是間歇跑!
    沒有玩過間歇怎能稱得上跑步老司機?要提高成績就要練間歇間歇跑不追求時間和距離但追求強度採用間歇跑訓練的好處很多它可以提高你的速度、發展你的速度耐力、提高你的乳酸閾值門檻、提高身體的混氧代謝能力。總之,會讓你跑的更快、堅持的更久。然而,採用間歇跑訓練的前提是你已經對跑步有了一定的經驗(至少應跑過半程馬拉松)、對身體(尤其心率)有了足夠的了解,否則,冒然進行這樣的高強度訓練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造成身體損傷。我身邊的絕大部分朋友,剛接觸跑步時的目的很簡單,減肥。可是跑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怎麼就是瘦不下來?!不是說每次要堅持30分鐘以上嗎?
  •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適合所有人嗎?
    我們一直都說,減脂效果最好的運動是HIIT,它的優點不勝枚舉,相比其他的有氧運動,它的減脂效果更高更顯著,做起來也比較方便,沒有那麼長的時間限制和場地要求
  • 幾種簡單的間歇訓練
    開始做間歇運動前記得一定要做5-10分鐘的熱身,而最好是動態熱身。另外再加上你選擇的運動方式,比如單車,遊泳或者跑步的話,先慢慢開始動起來然後做幾組衝刺速度,讓心跳,血液流通,腎上腺素和你的注意力都提高起來最終達到可以馬上進入運動的強度。熱身很重要,除了能讓你有好的狀態開始練起來,最重要的是熱身會顯著防止受傷的機會。
  • 以跑馬拉松為目的的跑者,可以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
    很多馬拉松頂尖運動員,訓練最常見的三個場景也是操場跑道、公路和跑步機。跑步機可以作為路跑同時非常有效的補充針對訓練: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馬拉松?如果目標完成馬拉松,最好的方式是路跑+跑步機結合訓練。跑步機相比路跑有幾個優勢(下面會具體說),也確實存在更枯燥乏味的問題。
  • 掌握間歇跑訓練方法,提高肌肉耐力,突破減肥瓶頸期!
    健身訓練的時候,跑步是很多人會選擇的第一運動,因為門檻比較低,可以達到多種鍛鍊目的。不過,跑步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根據跑步速度的不同分為:快跑、慢跑、變速跑。而快跑屬於無氧運動,主要是鍛鍊肌肉的無氧訓練,是無法長時間堅持的跑步訓練。而慢跑、間歇跑屬於有氧運動,可以快速提升體能,鍛鍊心肺,促進身體燃脂,可以持續堅持的運動項目。
  • 應該如何練習間歇跑?關鍵要知道這些內容
    無論你有多少跑步經驗或者有什麼樣的距離目標,間歇跑訓練都應該在你的訓練之中佔有一定的作用。短距離快速跑,然後減速恢復,不停重複,這基本是間歇跑的主要形式。間歇訓練也沒有那麼複雜,間歇訓練能讓你的狀態水平提升的比較明顯。
  • 為何專業運動員「大強度」訓練後,要進行「高配速」放鬆跑?
    實踐證明,馬拉松運動員在經過高強度(特別是速度訓練、間歇訓練等)運動負荷訓練後,機體中產生的乳酸堆積直接引起運動員肌肉機能下降,PH值下降以及肌力減退。 如果訓練結束,不第一時間進行一定負荷的「慢跑」放鬆,肌肉排除乳酸較慢。而採用一定運動「強度」的放鬆跑可以加快乳酸排除,恢復的速度是靜止恢復的兩倍以上。
  • 間歇跑不算什麼,做過這種訓練你才能真正無所畏懼
    慧跑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間歇跑以高強度、富有難度而著稱,難度往往與效果呈現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所以間歇跑對於大眾跑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