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像張愛玲那樣,臉上不要只寫滿前半生

2021-02-06 人民網健康



 

偶像張愛玲有一張照片,我非常喜歡。


她站在那裡,叉著腰,側著臉,下巴微抬起,眼睛看向遠方,頗有點睥睨眾生的味道。


看過張愛玲的一些照片,她雖然很瘦,但是從未覺得是弱女子;即便是她的老年照,風霜盡染,卻也不讓人覺得被命運傷得體無完膚。


她的故事扒開來看,比什麼羅子君、亦舒都要狗血曲折的多呀。


年幼時母親出國,留她跟家裡老人生活,才三四歲就沒有母親陪伴;


10歲父母離婚,雖然她百般不情願,但和弟弟一起被留給父親;


少女時代,跟繼母關係不好,遭到父親毒打,去投奔母親和姑姑;


年少成名,遇到胡蘭成,一見鍾情,後來兩人結婚託付終身;


卻是遇人不淑,這個男人旋即另有所愛,不但有小三,還有了小四,她撐了一兩年,拿稿費貼補他生活,到後來才死心斷交;


她後來還有過一次戀愛,是跟一個導演,但沒有修成正果;


她的前半生,堪稱曲折動蕩,甚至稱得上是狗血;後來輾轉去了香港,又去了美國,認識美國作家賴雅,半年後結婚;


兩人互相陪伴了12年,大她29歲的賴雅去世,留她一個人又孤獨地生活了近三十年,在公寓裡離世……


換了別人,大概早就成了怨婦,絮絮叨叨,抑鬱終生。


她卻沒有。


甚至,她冷冷的眼神淡定表情裡,寫滿的都是對命運的不屑——所以,你還能把我怎樣?


她熱愛生活,講究吃穿,尤其是喜歡新衣服,是個時髦愛美的女子。對吃也真的有熱情,散文中有頗多小情趣的文字。


這才是真正的偶像啊。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能量場。


經年不見的朋友,在朋友圈裡發了張照片,嚇我一跳:印象中面相敦厚略有點帥氣的男子,完全變了模樣,臉瘦了一圈,但看上去沒精打採,頗為老相;表情更是鬱郁,一臉「我不幸福我很慘」。


怎麼就變得這麼喪了呢?


他35歲之前的故事,跟我們大部分人大同小異:


畢業於普通大學,25歲結婚,28歲當爸爸;


在公司做了幾年,辭職跟兩個朋友創業,做了幾個項目,都不太行,但屢敗屢戰,一會在忙活。


在我們還偶爾見面的那幾年,他還是一個頗有朝氣對生活和工作都有規劃有理想的人,即便是受過挫折,卻也沒有意志消沉。


後來的故事,是另外一個朋友跟我講的——


他一直沒再去找工作,總是在做項目,但都沒成;


他覺得是缺錢導致的,借了不少債,但還是沒成;


妻子賺錢養家,還房貸養孩子,還要從牙縫裡擠出來幫他還債;


夫妻感情磨得差不多了,他覺得是沒錢導致的,兩個人交流都困難;


……


他臉上寫著的,就是他的生活。


而且看他的眼神,全是混不吝:反正,我就這樣了。

 


人們喜歡說,相由心生。


一個人的相貌裡,會藏著他之前的人生經歷,內心思想,讀過的書走過的路。


甚至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的前半生,都寫在了臉上。


有的人寫滿疲憊,有的人寫滿朝氣;有的人寫滿夢想,有的人寫滿悲傷。不是每個人都能一帆風順,誰都可能會遇到風吹雨打,命運的考驗。


但是,一個人的模樣,不應該僅僅是寫著他的經歷,還應該有他的努力。


天災人禍,命運多舛,這些我們都可能會遭遇,但如果因此就在臉上寫滿憂傷和憤怒,鬱鬱寡歡,消沉低落,久而久之,就真的會消沉低落,鬱鬱寡歡,把動力和希望全都抹殺在「喪」裡。


《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生得是傾國傾城貌,但是從來都是一副鬱郁模樣,這不但影響著別人對她的判斷,也影響著她的脾氣性格甚至人生走向。


她總是在嗟嘆自己命運悲慘,變得越來越小心眼,總覺得別人針對自己;賈母不想讓寶玉娶黛玉,一則是擔心她的身體,更多還是因為她總是不快樂吧。


同樣是寄人籬下的薛寶釵,也經歷過喪父之痛,母親軟弱哥哥混帳,她沒憂愁嗎?甚至連終身大事都要她自己操心的呀。


但她活得積極,願意改變,活得興致勃勃頗有力量。


雖然我喜歡林黛玉多過薛寶釵,但並不覺得在生活中成為林黛玉或者有這樣的朋友會是幸福。


完全相反,有個聰明強悍敢想敢做的薛寶釵,反而更能給人力量。


一個人的容貌,一定有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想過的事經歷過的人生。


但,僅僅這些,還不夠。


他的臉上,還應該寫著,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對生活的理解,對未來的熱望,對明天的期待。


願有一天我們能像張愛玲那樣,睥睨生活,驕傲放話:


無論你把我怎樣,我照樣活得像我自己!



作者簡介:小木頭,寫作者,新書《你不必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上市,曾出版《你不夠獨立的全部理由》、《最痛的禮物》等,公眾號:自在小木頭(ID:zizaixiaomutou),微博@小木頭的美麗人生。本文已獲授權。


小夥伴們~!回復2-5個字的關鍵詞可迅速找到你想看的健康信息哦~ 例如:蘋果、中醫、減肥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每個人都該讀一讀張愛玲?
    但張愛玲選擇了第二條路。說什麼「出名要趁早」,更多的是要經濟獨立、人格獨立。二十四歲時,張愛玲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那年,她遇到了胡蘭成,像一場劫數。即使所有人都認為她是遇人不淑,她仍舊一往無前,就為了一句「他懂我」。
  • 為什麼有人會說「少女不能讀張愛玲」?
    張愛玲的文字,像一副凋零的畫,滄桑卻優雅。她的句子,大多是關於情感的,無論是她本人,還是她筆下的故事,都很容易讓年紀輕輕的少女喪失對愛情的憧憬。張愛玲的小說,大多數是格調都是偏悲劇的。難怪楊絳先生這樣評價張愛玲:我說句平心話,她的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她筆下的女人,都是性饑渴者。一代才女張愛玲,活出無數精彩人生的她,是那樣絢麗又飄零,是那樣驕傲又沒落……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張愛玲對人對己,一直徹骨地涼薄。
  • 《魔法師的帽子》薦讀
    《魔法師的帽子》薦讀這個星期,我重新看了一遍《魔法師的帽子》。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姆咪一家撿到了一頂魔法師的帽子,從而發生的一系列奇遇,最後姆咪一家又把帽子還給了魔法師。在這個故事中,我覺得姆咪媽媽非常聰明。
  • 讀了幾十種《張愛玲傳》,終於等到了一部45萬字的張愛玲全傳
    01學者、2009年版《張愛玲全集》主編止庵曾經感嘆《張愛玲傳》的難寫:昨天與一位打算寫張愛玲傳的朋友聊天,我說寫一本張愛玲傳,現存材料不夠。《小團圓》《雷峰塔》《易經》於此都只有「破」的意義,沒有「立」的意義。
  • 人生何處得團圓——讀張愛玲《小團圓》有感
    這是張愛玲在給鄺廣美的信中,寫到的對於《小團圓》的一段評價,也是一句非常「張愛玲」的話,我們對於張愛玲筆下的言情故事總是有著很高的期待與熱情的,但是對於《小團圓》來說,倒不如暫且放下它「小說」的身份,轉而將它看成一個傳記來讀一讀,甚至可以試著將故事中的九莉當作張愛玲,來仔仔細細地體會一番,她究竟想通過九莉,來告訴我們什麼。
  • ...歷史·「思考者」趙毅衡②|張愛玲的語言、卞之琳的詩,「像鑽石」
    卞先生的詩像一顆顆精心雕刻的精美鑽石,語言晶瑩剔透。張愛玲的出色,重點也不在於她表達了什麼精神,或者講述了多麼驚天動地的故事,而在於她的小說,語言風格具有形式美。,包括錢鍾書、沈從文一批作家,像「出土文物」一樣浮出歷史地表。
  • 關於張愛玲的20個誤會
    張愛玲是典型的「生人勿近」,不為人知的溫情一面,只對熟人展示。其實說溫情也還嫌不夠,對於熟人,張愛玲的親切幾乎能用「可愛」來形容。在香港寫劇本時,她給丈夫賴雅的信,末尾寫著:「3月16日之後,在你念完Maximillian Ferdinand Reyher(賴雅全名)的長長名字之前,就會回到你身邊。」——聽起來簡直像浪漫電影的對白了。
  • 讀張愛玲的《金鎖記》有感
    寫七巧,小說一開端並不直接就寫,而是透過兩個下人的床頭閒話點出,把這個家族的人物關聯和大致的狀況都交代清楚,這和《紅樓夢》借冷子興賈雨村之口道出榮寧二府的興衰故事一樣異曲同工。 還有描寫七巧出場的一段話,也讓人忍不住聯想到《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時的先聲奪人。
  • 張愛玲最經典一句話,僅25個字,讀了一遍沒懂,再讀幾乎要落淚!
    張愛玲真的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天才女作家,她的許多文學作品,成就很高。就拿《小團圓》來說吧,有人說《小團圓》和《紅樓夢》有著跨越時空的對接。如果喜歡讀《紅樓夢》的人,絕不會否定張愛玲的《小團圓》。而《小團圓》無疑是張愛玲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小說之一,很多人認為小團圓的主角盛九莉就是張愛玲本人,因為跟張愛玲的人生經歷太想像了。
  • 悽涼路易士遇上蒼涼張愛玲
    作者 / 紀弦對了解一點現代詩的人來說,紀弦這首詩未免太有名,有名得都不知道它到底好在哪裡,有名得現在讀起來,感覺也就是just so so。某天讀睡一個朋友,也是我們的聲優杉梓同學偶然向我談及這首詩,提到張愛玲對紀弦這首詩的評價,倒引起我一點興趣。張愛玲說:「路易士的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樣的潔淨,悽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
  • 讀張愛玲生平有感
    最近幾天空餘的的時間裡查閱翻了一下張愛玲,蘇青等一些女作家的生平故事,期間也瀏覽了一下《簡愛》的作者,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
  • 讀過了張愛玲,便也算見過了城市生活的人情冷暖
    但在我看來,倘若畢業了人在城市裡生活,還是應該讀一讀張愛玲早期的中短篇。張愛玲早年所寫的小說雖然也都是男女愛情故事,但是比起鴛鴦蝴蝶派卻要略顯真誠和主流一些,後來的城市作家或多或少都銜接或者逆接了她的筆法。今天想聊的便是她的幾篇早期的中短篇,從中一窺張愛玲對於城市生活的體察。
  • 如果不痴迷《紅樓夢》和毛姆,張愛玲會這樣寫小說嗎?
    八歲始讀紅樓,以後三四年重讀一次,從不中斷,熟悉到「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靠這種熟稔,她1969年寫《紅樓夢未完》,1973年寫《初詳紅樓夢》,1975年寫《二詳紅樓夢》,1976年寫《三詳紅樓夢》,然後四詳、五詳,直到1977年《紅樓夢魘》在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
  • 張愛玲:我寫瓊瑤小說,可以寫一百部
    張愛玲致信宋淇中云:《半生緣》也無以為繼,我寫一部瓊瑤可以寫一百部。我覺得,這句話不是吹噓。通俗小說,也就是那麼回事,充滿了粗製濫造。瓊瑤的小說,讀多了,就會發現不同的小說裡有似曾相識的話語。復旦教授嚴鋒建議,不必讀西方通俗小說。他認為絕大多數的西方通俗小說,其實也很爛,真正好看的也就那麼少數。請注意,我這裡說的還僅僅是好看,還不是好。我業餘喜歡看外國通俗小說,但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愛好,因為好看的實在太少了。
  • 張愛玲的奇世姻緣:兩任丈夫兩種極端,一個漢奸一個共產主義者
    張愛玲對愛情、婚姻的看法,切近實際,絕不浮誇。她對女權有自己的看法:「菲律賓的一個島上,女權很高,因為一切事情都由女人來做,男人完全被養活,懶得很,只知道鬥雞賭博。那樣的女權我一點也不羨慕。」所以,她又說:「用丈夫的錢是一種快樂」,「那是女人傳統的權利」。
  • 戴文採:我的鄰居張愛玲
    歲月完全攻不進張愛玲自己的氛圍,她只活在自己的水月寶塔,其實像妙玉多過黛玉。 我在她回房之後,半個身子吊掛在藍漆黑蓋大垃圾桶上,用一長枝菩提枝子把張愛玲的紙袋子勾了出來,在許多滿懷狐疑的墨西哥木工之前。我與張愛玲在那天下午的巷裡,皆成了難得的圖畫。 人才恐怕其實應該分天才與地才。
  • 曹可凡 | 白先勇與張愛玲的唯一一次會面
    王德威在《影響的焦慮》一文中說:白先勇的《臺北人》寫大陸人流亡臺灣的眾生相,極能照映張愛玲的蒼涼史觀。無論是寫繁華散盡的官場,或一晌貪歡的歡場,白先勇都貫注了無限感喟。重又聚集臺北的大陸人,無論如何張致做作,踵事增華,掩飾不了他們的空虛。白筆下的女性是強者。
  • 讀《第一爐香》張愛玲小說的兩把鑰匙,意義與意象在寫作中的應用
    對於喜歡張愛玲作品的讀者來說,一定會覺得張愛玲的作品會有一種讓自己欲罷不能的感覺,而不喜歡她作品的讀者,卻會感覺她的作品就是那種「打死都讀不下去」的作品,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我也曾經問過幾個讀者,我覺得那些把張愛玲的作品列為「讀不下去」的作品,歸根結底可能是讀者缺少打開張愛玲的兩把鑰匙。
  • 一碗番茄雞蛋面【薦讀】|孫曉磊
    頭條:一碗番茄雞蛋面【薦讀】|孫曉磊二條:落雪【薦讀】|白衣飛霜三條:恭迎這一場2018年的初雪【薦讀】|張雲佳
  • 張愛玲:一遇渣男誤終生
    就像鹿晗給關曉彤的生日祝福是:「小慫,你已經夠高了,不要再長高了。」情話寫得滿天飛的張愛玲懂他的意思。她害羞得低著頭,他卻滔滔不絕地分享了一下午的讀後感。第二天下午,胡蘭成還來。第三天下午,胡蘭成還來。第四天下午,胡蘭成還來。不用問了,張愛玲戀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