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可別讓我再胖了!看按摩治療萎縮性胃炎

2021-01-11 殘疾人事業

病例說明

這天,一位李姓阿姨在北京按摩醫院特需門診(素問閣)複診時說,「大夫,我這幾個月連針灸帶按摩,胖了七八斤了,不會就這麼胖下去吧?」

的確,半年前還是十分消瘦的李阿姨如今「圓潤」了很多,看來,針灸按摩能讓胖人變瘦,瘦人變胖,所言不虛!

李阿姨是一位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半年前來診時胃鏡檢查顯示已經有了輕度的腸上皮化生。那時的她可以用「骨瘦如柴」來形容了,尤其那腹部,是醫學上典型的「舟狀腹」,整個腹肌凹陷下去,像是緊貼著腰肌,襯得肋骨、髂骨高高突起,真似船一般。那時,她經常胃痛,噁心,後背疼痛,而且性子也急,總愛煩躁,愛發脾氣,臉色沒有光澤,皮膚、頭髮也有些乾燥,總之,健康狀態不佳。

李阿姨得的這種病在胃炎裡是比較嚴重的一種,胃壁萎縮,胃腺減少,消化能力下降,飲食起居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胃痛、噁心、嘔吐,吃得過多、過少、過熱、過涼都不行,自身調節能力已經很差了。如此時間一長,營養供應不上,人慢慢就會消瘦下來。而且,在神經反射的作用下,這種胃病還會牽涉到後背部,造成背部疼痛。

其實,李阿姨最初來我們這裡治療,就是來治背痛的,她還真不知道按摩也能治療胃病呢。

對了,患這種胃病的人還特別容易急躁。這是因為,胃腸道對於中樞神經有著一定的調節作用,所以人們也把腹部稱為「腹腦」。胃腸疾病的人常常會表現出一些情緒、睡眠、精神方面的問題,如心煩、失眠、精力渙散等。

很多人不知道,按摩與針灸對於萎縮性胃炎同樣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通過治療,可以改善胃腸道蠕動,加速血液循環,並且經絡與腧穴對於神經系統有著很好的調和作用,從而促進胃壁的修復與再生。其實,我們的胃是十分強大的,自我康復能力一旦被調動起來,是可以勝過很多藥物的。

就這樣治療了幾個月,李阿姨的胃在針灸和按摩的作用下慢慢地恢復了,她漸漸不說胃疼了,不提噁心了,也說背痛好多了。

而最直觀的,是她那「舟狀腹」沒了,那慢慢隆起的腹部告訴我們,胃腸結實了,營養上來了,能量儲備充足了。

不過,李阿姨,不用緊張喲,您只是恢復了正常的體重,治療不會讓人無限度的胖起來的,沒有哪個人被按摩成了肥胖症的!而且,按摩、針灸是「雙向調節」,胖人能變瘦,瘦人能變胖,這可是有科學道理的!

說了這麼多,小編就教給大家幾個治療胃病的穴位,咱們自己也可以經常按摩,很有好處。

1、陰陵泉-地機穴: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地機穴則在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也就是陰陵泉下四橫指的位置。

這兩個穴位都是足太陰脾經的重要穴位,有著很好的滋陰健脾的作用。

我們按摩時,可以自己用兩個拇指來回按揉從陰陵泉到地機的這一條線,尤其有慢性胃病、糖尿病、結腸疾病的患者,大多可以在這一條線上摸到黃豆大,甚至花生米大小的結節,長期按揉這些結節,對脾胃功能的恢復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

當然,如果我們發現有這樣的結節,要諮詢醫生,自我按摩時也要輕輕按揉,循序漸進,切不可暴力擠壓摳捻,任何慢性疾病的治療都會有一定的周期的,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自我的保健按摩。

2、足三裡-豐隆穴: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膝眼下3寸,也就是四橫指處,在這裡我們可以摸到一個肌肉的縫隙,著名的足三裡穴就在這裡。

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足三裡穴是著名的保健穴,有調理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而豐隆穴更是具有健脾化痰,祛溼降氣的作用。經常按摩這兩個穴是化溼健脾的保健妙法。

我們日常也不必刻意只按摩或用工具按壓這兩個穴,只要對小腿前外側,足三裡到豐隆這一條線進行按揉、叩擊、拍打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來源:北京按摩醫院

編輯:徐晶

相關焦點

  • 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醫生告訴你;正確認識萎縮性胃炎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養胃專欄科普第5篇,本專欄針對胃炎、腸上皮化生以及養胃科普文章大概有40篇左右,主要教大家如何科學保養胃腸道?如何科學飲食?養胃食物有哪些等?常見的保胃藥奧美拉唑、達喜、瑞巴派特該如何吃,如何科學服用胃藥減少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分別是什麼疾病?該如何保養和預防?如需了解更多胃腸道疾病科學保養和預防小常識,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葉醫生」。今天主要再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是否如何治療及如何保養。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嗎?會癌變嗎?如何有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據臨床數據統計,在諸多胃腸疾病中,萎縮性胃炎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約佔慢性胃炎的60%-70%,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青年,很多人被其所困擾。 由於萎縮性胃炎病程久、危害大、易復發的特點,其在臨床上的治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幫助廣大萎縮性胃炎患者儘早重獲健康,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關於萎縮性胃炎的一些問題。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變小了嗎?
    「前幾天胃脹不消化,醫院檢查說是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是你的胃萎縮變小了嗎?」「不曉得,正準備去醫院複診呢」可能大多的小夥伴都會跟老張一樣,根據字面理解認為萎縮性胃炎就是胃變小了。今天桑醫生來告訴你這都是誤解!那萎縮性胃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 萎縮性胃炎如何治療?5種治療方法,對症治療是關鍵!
    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胃部疾病,主要的發病原因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腹部脹滿不適、噁心、噯氣反酸,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消瘦、乏力以及抑鬱等精神症狀。當患者出現症狀時,需要及時到消化科就診治療,才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那麼萎縮性胃炎應該如何治療呢?
  • 沒有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要不要治療?
    症狀嚴重不一定胃病嚴重,有可能是功能性疾病,有症狀當然要治療;沒有症狀不代表胃病輕,是否治療要看胃鏡檢查和病理結果。 萎縮腸化是胃黏膜長期炎症的結果,胃黏膜炎症不控制萎縮腸化必定逐步加重,因此,萎縮腸化患者不論有無症狀無論輕重,都必須控制胃黏膜炎症,使之成為輕度慢炎非活動性炎症,以最大程度穩定病情。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怎麼預防?
    剛患上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聽說萎縮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這是真的嗎?我還有多久?其實很多患者患了萎縮性胃炎,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也沒什麼症狀,更不太在意,但是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之後,再聽著其他病友的說道,翻看著網絡上的各種說辭和猜測,自己把自己嚇得不輕。
  • 胃鏡檢查,「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內瘤變」……
    胃鏡報告常常出現「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有的病人在做胃鏡的過程中還取了活檢,也可能有「萎縮」、「異型增生」、「內瘤變」等病理診斷,大多數人或許知道「萎縮性胃炎」,但其它的診斷就不一定很清楚了。腺體萎縮、功能減退就是萎縮性胃炎的病理基礎。萎縮性胃炎進一步發展或許就出現了腸上皮化生,也可能合併有異型增生,這些病理性改變不一定是先後順序,可能同時存在。腸上皮化生是本該在小腸、大腸出現的黏膜而發生在胃內,胃的黏膜一般「厚絨絨的」,而腸的黏膜「薄禿禿的」,腸化生的胃黏膜就像腸的一樣了。
  • 萎縮性胃炎、腸化、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共識
    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與胃癌關係密切的一種病理狀態,很多朋友查出來後憂心忡忡,不知道何去何從;臨床上醫生對於如何處理,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萎縮性胃炎有這5種症狀,掌握髮病原因,萎縮性胃炎並不高深!
    >其實貧血問題是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如果要用它來判斷是否有萎縮性胃炎,還需要結合其他症狀進行判斷。>萎縮性胃炎過去更多的是發生在老年人的身上,但是近幾年有年輕化的趨勢,這正是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所造成的問題。
  • 慢性萎縮性胃炎久治不愈?94歲老中醫:這樣治可逆轉
    既往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這一病理改變是不可逆的。但張繼澤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在經過治療較長一段時間後,複查胃鏡會有相當部分的病例由胃黏膜萎縮轉為淺表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亦可消除,因此他早在1981年即撰文指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經積極正確的治療是可以逆轉的。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
    早在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萎縮性胃炎確定為胃癌的癌前期病變。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且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約為1%)。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 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針深刺治癒
    大針是什麼呢? 「大針」是指針身長而且粗大,直徑與員利針相防,約0.40-0.6mm,如38號針頭那麼粗細。大針深刺治癒慢性萎縮性胃炎醫案患者主訴胃脘脹痛不適已有3年,時輕時重,伴納差、曾多次胃鏡檢查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活檢示中度腸腺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曾用樂得胃、麗珠得樂等西藥治療,療效甚微。 舌質淡苔薄白,雙脈三部均細,右手關部脈沉,左手關部脈浮,雙尺部脈弱,右尺為甚。
  • 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是不是胃癌信號?需要警惕是這個
    通常,我們聽到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就會覺得是癌前病變的代名詞,事實真的如此嗎?1萎縮性胃炎胃黏膜上其實分布有大量細微絨毛,可以分泌粘液、胃酸、消化酶等,但長期的飲食刺激容易導致絨毛減少,以致於腺體發生萎縮,整個胃黏膜隨之變薄。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
    從胃炎到胃癌,一般分5步一般來說,大多數胃癌的發展遵循如下規律: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算是最平常的胃病了;· 時間一長,它會慢慢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當胃炎反覆發生,胃黏膜反覆受損又修復,胃裡會長出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經過前幾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胃癌就來了。
  •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是癌前病變,該怎麼辦?謹記這5點
    前幾天,一位40歲的男士,來查胃鏡,報告出來後,他看著上面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生」,頓時嚇壞了,竟然失聲痛哭。 原來,他聽說,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以為馬上就是胃癌了。
  • 非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胃部疾病,有些患者總是認為這個疾病和非萎縮性胃炎是一樣的,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非萎縮性胃炎真的就是淺表性胃炎嗎,下面我就帶大家了解非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不同之處。
  • 淺表性胃炎,會不會癌變?需要治療嗎?
    如果胃、食管、十二指腸都沒有大問題,也沒長東西,也沒有潰瘍;一般都會診斷為:」淺表性胃炎「。很少見到有完全正常的胃鏡報告(反正我從醫以來,一個也沒見過)。啥是淺表性胃炎呢?淺表性胃炎就是僅僅損傷了最上層的黏膜層;一般醫生都會告訴你,沒什麼大問題,不建議治療,只需要改善生活習慣就行了。也會有醫生還會問你有什麼症狀?家裡有沒有人是萎縮性胃炎?
  •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給你詳細講解
    同時也是最容易出現病變的,身邊很多人容易出現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這些疾病,通常會被人們忽視,由於長時間拖延,引起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給你詳細講解首先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伴有黏膜和腺體萎縮的慢性胃炎,炎症發作的過程當中,為腺細胞可能會丟失,甚至被腸上皮細胞所代替,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比較的複雜,驗證的出現,可能是由於幽門螺桿菌持續感染或者是自身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的。
  •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終說出大實話
    也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同時也是身體內最容易發生病變的器官,在我國很多人都容易得到各種胃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由於很多人得了這種病,都覺得事實不會引起重視,時間長了就會引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到底是什麼?可以治癒嗎?內科醫生終說出大實話!
  • 胃發炎了,醫生卻說正常,慢性淺表性胃炎不用治?
    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醫院做胃鏡出的報告,幾乎全都有問題,其中最最多見的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很多人拿著報告去找醫生,得到的答覆都是:沒事,正常的。我作為專業的醫生,都沒有見到過「胃鏡未見異常」的報告。問題是:正常的為什麼不寫正常,卻寫著「慢性淺表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