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Cabra是丹麥精品咖啡館品牌,因為其品牌logo是一個羊頭,所以我總是喜歡稱其為「小羊咖啡」。這是由Esben Piper在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於2012年創立的。這是一家現代化的咖啡公司,最初是由一家遠離市中心的小型咖啡館開始的,這是一支熱愛咖啡的小團隊,也是秉承可以讓當地人喝到好喝並令人興奮的咖啡為理念吧,一步步走來,贏得很多人的認可,更是將事業發展到了海外。
在2013年,La Cabra開始進行原產地直購,將供應鏈上的環節把控更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在烘焙理念上也有著自己的一番解讀與詮釋。下面這張圖是La Cabra位於哥本哈根的新烘焙工廠,所有咖啡豆的烘焙風格算是延續傳統北歐風,烘焙比較淺,同時也會根據不用季節,盡力去展現不同豆子的獨特魅力,也更尊重豆子本源的風味表達。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這支豆子是La Cabra烘焙的來自蒲隆地的水洗豆,這款豆子是來自蒲隆地Heza產區,生產者是Ben Carlson(以下稱其為卡森),這款豆子是卡森發起的一個long miles計劃的豆子,這個計劃是卡森在2013年發起的,目的是在於提升蒲隆地精品咖啡水準。講真,我個人還是對蒲隆地豆子有著很強的好感度,因為蒲隆地和烏幹達都算是比較小眾的產地,但是風味的辨識度和記憶點卻讓人非常的深刻,是非常耐喝且每次都能帶給自己驚喜感的存在。也建議小夥伴們可以多多關注一些蒲隆地的豆子,我個人覺得確實還蠻好喝的。
這項計劃是與超過4500位咖啡農合作,大部分都是卡森興建的兩座中央水洗站附近的咖啡農,將它們聚合起來,共同推動咖啡豆種植水準的提升,從而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我個人覺得這款豆子算是La Cabra將蒲隆地的豆子風味展現的比較全面的,讓人會覺得,沒錯,蒲隆地就是這個味。
接下來就進入到衝煮測評環節了,其實我覺得這款豆子我前後間斷的喝,有半個月的時間,因為中間還穿插了其他的豆子。讓我比較意外的是這款豆子確實非常的「耐放」,其實和最初測評的時候感覺還是會覺得在某些風味上有些扎堆,後半段感覺很短,隨著放的時間久了,反而風味線拉長,更柔和和自然了。
蒲隆地的豆子顆粒都不大,但豆型還是比較好看的,至少在我看來沒有比埃塞豆子更醜的了,哈哈哈。
研磨後的幹香帶著柑橘與莓果雜糅在一起的雜果的清新果香,潤溼後燜蒸的溼香會帶著一絲絲輕微的花果香,也是非常的輕柔的感覺。
入口的時候果酸充盈著口腔,不過讓我比較喜歡的一點就是La Cabra的烘焙風格不會太「冒進」,我的意思是很多烘焙商為了突出某種風味使其變得確定性,會特別誇大一些風味,例如將果酸表現的非常明亮,其實可能是過去喝過太多明亮果酸型的豆子了,現而今多少出現了厭倦感,一口就知道這樣的豆子有著太強的表現欲,反而讓人有點覺得太假了。所以這樣似乎在慢條斯理的細語綿綿的表達,會更讓人抓住吸引點吧,總歸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愉悅。
呷一口後,body感很棒,帶著有點紅茶的感覺,果香過度到一種茶感,讓人覺得後勁也比較足,風味過度層次感也非常棒。留香持久,回甘很舒服。而後幾次衝煮,我甚至有一次在喝的時候還找到了一種接骨木花氣泡水的風味,就那麼一瞬的感覺,多少帶來一點點小驚喜,哈哈哈。
北歐烘焙商確實在第三波浪潮的推動下,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可,也火力全開的打開了世界咖啡的大門,滲透了全球40多個國家的北歐咖啡品牌更是舉不勝舉。確實北歐咖啡的文化成熟,烘焙理念風格也各有千秋,當中每個品牌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解讀,我覺得這是對豆子對外表達的二次詮釋,更是給自己化妝和展現魅力的過程。而我們只需要細細品味,感受其中帶給自己的樂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