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個世紀愛情守望,她盼當紅軍丈夫回家,每年給他編一雙草鞋

2021-01-11 凌空觀文史

在位於贛南瑞金西南部的武陽石水鄉下山壩大屋組這個小山村,此地處武夷山餘脈,四周群山環抱,秀峰林立,遠處滿山的松樹竹木蔥鬱豐茂,棵棵都有他挺拔的身影的模樣,村子一角秀麗的綿江譁譁流淌,分外秀麗。

村子屬於山巒包圍的一個小盆地,耕地平坦便於灌溉,一排排客家民居的房子很有特色,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這裡曾經是中央蘇區的模範區,鬧紅鬧得很是紅火。在村子裡最著名的,那便是被人稱為「望夫石」的陳發姑。

當地人為了紀念她的悽美愛情故事,特地在她的老家塑了一座雕像,她坐在一邊,認真地編織著稻草,因為她知道出遠門的丈夫要走遠路,一定需要很多雙草鞋,所以,不停地編啊編啊,後來地下擺滿了幾十雙草鞋。

她就這樣等啊等,盼啊盼啊,一直沒有等回自已的丈夫,她白天耕田,晚上打草鞋,一個人維持生活。百年的真情守望,陳發姑從滿頭青絲等到了白髮蒼蒼,百年的日盼夜盼,陳發姑從明眸善睞到雙目失明。在歲月的長河裡浮沉,承載著思念的重量,盼郎歸為夫守望。

陳發姑,1894年10月出生在下山壩大屋的一個貧苦家庭。不到一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一年後,父親似乎預感到什麼,於是把她送到上山壩大屋一個朱姓人家做童養媳。然後不到半月,父親也去世了,這個朱姓人家的獨子叫朱吉薰。

劇照

發姑和吉薰成年後,自然就結為夫妻。兩個小孩青梅竹馬,感情甚篤。接下來的幾年,生活雖清苦,但夫妻恩愛,男耕女織。農村夫妻的婚後生活雖然過得很艱苦,但夫妻倆恩愛有加,心中總算有些許慰藉,這應該是發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當年,瑞金成為紅色根據地首都,紅軍來到了她的家鄉,打土豪分田地,紅旗映紅了半邊天,貧苦農民得解放,作為貧農的陳發姑家也分到了好幾畝地,生活充滿了希望,小日子越過越好。

然而,這種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國民黨反動派便對蘇區進行不間斷地軍事「圍剿」,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蘇區人民為了響應「打造一百萬鐵的紅軍」的號召,到處上演父送子、妻送郎參加紅軍的動人場景。

陳發姑也不另外,用平時攢下的幾個錢,到集市上扯了幾尺布,為丈夫縫了一身衣服,紡了一雙新草鞋。丈夫走前的那個晚上,她緊緊抱著丈夫,貼著臉不住地流淚。她知道,丈夫這一走就不知去了哪裡。丈夫似乎看出她在想什麼,撫著她的臉頰喃喃地說,別難過,等著我吧,我一定會回來的。發姑也哽咽著對丈夫說,你放心走吧,媽有我照顧,我等你回來,一直……等到你回來……

令陳發姑沒有想到的是,丈夫朱吉薰這次當紅軍離開家鄉,並不是普通的出徵,而是後來著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丈夫這一走就杳無音訊。

從此,她白天下地耕田,照顧年邁的婆婆,裡裡外外操持著整個家,將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晚上一邊打草鞋,一邊輕輕地哼唱:「哇哩(說了)等你就等你,唔(不)怕鐵樹開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轉身,唔(不)知我郎幾時歸……」這是她送丈夫走的那個晚上唱的一首歌。她相信,如果自己不停地這樣唱,就可以把遠方的丈夫召喚回來……

紅軍長徵之後,反動派對革命群眾進行瘋狂迫害,紅陳發姑戴上「匪屬」的帽子不幸被捕。敵人對她嚴刑拷打,施以酷刑,逼她脫離革命隊伍,與丈夫離婚,但她絲毫不屈從。憑著對革命一定會勝利、丈夫一定會回來的信念,陳發姑挺過了敵人的折磨,頑強地活了下來,並設法逃離了魔爪,開始了逃亡生涯。

就在丈夫離開家鄉參加長徵的第三個年頭,年邁的婆婆因病去世了,抹著淚水操持完婆婆的後事,孤單一人的陳發姑,從此日日孤獨地倚在門框上,站在路口,期盼能出現丈夫的身影,她每當看到一個出門的村裡人,都會迫不及待地上去問,有唔我家吉薰的消息啊?但她得到的回答永遠是搖頭。可是,發姑堅信,她的吉薰沒有死,一定沒有死,他應該是去執行什麼特殊的任務了。

發姑想,總有一天,她的吉薰一定會回來找她的,正是這種強大的信念支撐著這個柔弱的女子挺過了一次次難關,她頑強地活下來。革命勝利後,當年同一天出發的長徵倖存者,或者村裡人都陸續回到了家鄉,發姑的丈夫卻沒有一點音訊。後來政府調查,認定她的丈夫可能在長徵途中失蹤了,也可能是犧牲了,但發姑依然選擇相信丈夫活著。

隨著歲月流逝,發姑一天天老了,她把青絲盼成了白髮,一雙原本明亮的眼睛由於每天望著期盼的北方,也盼瞎了。政府安排孤身一人的發姑住進葉坪光榮敬老院。直到這時,每當「上面來人了」,發姑仍會拄著拐杖顫巍巍地摸索著過來,滿懷期望地問,有我家吉薰的消息嗎?她的聲音,讓人不忍心去聽,她那雙混濁的眼睛,也讓人不忍心去看。

75年的真情堅守,她的面前擺著75雙新草鞋,雖然老人後來雙目失明,但我相信她的內心一定明淨如初,刻畫著兩個人最初的幸福時光。 

2008年9月12日,陳發姑老人安然離世,享年114歲。1894年到2008年,這段時光橫跨著漫長的三個世紀。三個世紀風雨兼程愛情守望,三個世紀獨飲孤獨堅守真情,三個世紀風雲變幻人非物故,三個世紀不忘初心始終不渝。站在陳發姑守望的雕像前,我感受了一段悽美感人的愛情故事,一份忠貞不渝的真情實感。

愛情給人以力量,它穿越時空,給予人們無法遺忘的明鑑,讓無數人都感受這氣貫長虹的曠世守望,站在陳發姑守望丈夫的雕像前,我想起那些出生入死,不惜付出一切革命先輩的堅強信念,還有這穿越百年的愛情守望,不由得肅然起敬,潸然淚下,淚流滿面!

相關焦點

  • 一雙草鞋背後的故事
    點擊上面「黨建網微平臺」六個字,輕鬆關注    在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裡,珍藏著一雙與眾不同的草鞋。
  • 一雙催人淚下的繡球草鞋
    在江西於都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裡,珍藏著一雙與眾不同的草鞋。這雙草鞋編得細密、周正,不但有鞋底,還編出了鞋幫,編鞋子用的不是粗糲的稻草,而是柔軟細密的黃麻,黃麻裡還細心地捻上了布條……草鞋的鞋尖上綁著小繡球,這兩個小繡球是草鞋的主人謝志堅系上去的。  謝志堅是於都嶺背鎮燕溪村人,他14歲那年家鄉來了紅軍,他當過兒童團長,當過偵察員。
  • 長徵中的愛情是什麼?也許是一雙草鞋,帶繡球的那種
    陳列在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中的繡球草鞋(右一)和普通的草鞋(左一)。
  • 【青薦讀】長徵中的愛情是什麼?也許是一雙草鞋,帶繡球的那種
    在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中擺放著一雙特別的繡球草鞋。它的材質與一般的草鞋有點不同。它不是以稻草做成的,而是用黃麻編織而成的。它也不像其它草鞋只有底,它有鞋面,做工非常細緻。值得一提的是,這雙草鞋的鞋尖上各綁著一個彩色紅心繡球。陳列在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中的繡球草鞋(右一)和普通的草鞋(左一)。
  • 長徵草鞋的前世今生
    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呂老漢的人發明了一種帶鞋幫的草鞋,他和街坊鄰裡,都是替人賣命幹活的奴隸,每天不是種地,就是上山砍柴。 山路難走,不穿鞋容易磨破腳,天氣一冷就皸裂,疼痛難忍。 這不,他把草鞋分發給鄰居,大伙兒都覺得得了個寶貝。
  • 草鞋走出的長徵!
    從他記事起,母親反覆講述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畫面始終印記在他的腦海裡:1934年重陽節前後,於都迎來了集結的大部隊。母親趕製了20多雙草鞋,一一送給即將長徵的紅軍戰士。那之前,陳羅壽當紅軍的父親曾捎信回來,囑咐母親多打些草鞋。「母親就是用這套草鞋耙給紅軍打草鞋的。母親說,父親參加紅軍前也用過它。」陳羅壽是遺腹子,父親在他出生前的一次戰鬥中犧牲,草鞋耙算是父親留下的唯一遺物。
  • 長徵中的愛情是什麼?也許是一雙帶繡球的草鞋
    謝婷講述父親與這雙草鞋的故事。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增強/攝  在江西於都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中擺放著一雙特別的繡球草鞋。它的材質與一般的草鞋有點不同。  1934年,謝志堅要跟隨大部隊轉移了,他當時的戀愛對象春秀得知後,連夜趕製了這雙做工精美的草鞋。她用了能找到的最好的材料來製作,只希望這雙鞋能陪伴謝志堅跨過前方的兇險旅程,將他平安帶回。「我父親說他收到這雙鞋後,不捨得穿,只在長徵途中穿了兩次。」談起父親的故事,謝婷顯得十分激動。
  • 【長徵】草鞋走出的長徵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年過八旬的陳羅壽彎下腰,拉緊繃在草鞋耙上的四根麻繩,一根根金黃的稻草,插進麻繩搭成的經緯格局中。和泛黑的草鞋耙一樣刻著歲月痕跡的雙手,此時滿是靈氣,指尖纏繞,稻草翻飛,一雙草鞋已然成形。  陳羅壽一輩子生活在江西省于都縣,這裡正是82年前中央紅軍主力長徵集結出發地。
  • 掛在牆上紅軍的草鞋,留給我們了什麼?
    期間無論是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還是翻雪山,過草地,歷經兩萬五千裡,紅軍戰士在幾乎沒有代步工具的情況下,用著雙腳一步步的走了出來,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而保護紅軍戰士腳板的,正是一雙雙用現在眼光看起來有些原始甚至粗糙的草鞋。如今,草鞋成為了一種潮流,而當年,草鞋卻是每個戰士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同彈藥般的珍貴之於每個戰士。
  • 長徵時紅軍穿什麼:綁腿和草鞋成戰士的法寶
    筆者曾經採訪過一位老紅軍,長徵時他還只是十六七歲的「紅小鬼」,他說爬雪山時不要說冬裝了,就連全套單衣單褲的軍服都沒有,他竟然是穿著一條到膝蓋的大褲衩,小腿上就直接打綁腿!可見當時紅軍長徵時軍服保障的困難。
  • 跨越世紀的愛戀:莎士比亞與其妻安妮·海瑟薇在21世紀再次相遇?
    【導讀】:你會羨慕甜甜的戀愛嗎,你會渴望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嗎?這一篇文章喵喵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段跨越世紀的愛戀」,他們的愛情故事可不是影視劇,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安妮·海瑟薇出生於20世紀,與她的丈夫亞當·舒爾曼相戀於2008年;莎士比亞出生於16世紀,他與妻子安妮·海瑟薇相戀於1583年。兩位女子都叫安妮·海瑟薇,那麼他們是不是如同電視劇《想見你》一樣,這個世紀的女主穿越到上個世紀與男主相戀,而男主又從上個世紀穿越回來,只為找到這個世紀的女主呢?或許是喵喵的腦洞太大,直接腦補出一部偶像劇。
  • 草鞋踏遍千山萬水,穿著它南徵北戰走出特色道路
    草鞋在我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可算是我們祖先的一項重要發明,它最早的名叫「屝」。關於草鞋的起源,說法不一。據傳,古時有一窮老漢叫張果老,一年四季靠砍柴過日子,由於赤腳上山,雙腳終日被扎得鮮血淋淋。於是他日思夜想終於想出了個辦法一一用稻草做。
  • 草鞋印記
    可那時人們手頭上普遍缺錢,想了也是白想,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能有雙草鞋穿,那也是一件很知足的事。說起冬天穿草鞋,我只知道草鞋是用蘆葦手工編制的,並不知道它的產地在何方。那時草鞋是一種流通商品,每年冬天商店和集市上都有賣草鞋的,每雙價格在塊二八毛。不過,草鞋的款式單一,只有男款式一種,且多為成年人款式,因而穿草鞋的群體範圍很小。
  • 馬未都|草鞋
    草鞋,我們這一代人少有人穿過,最初知道草鞋是和爬雪山過草地聯繫在一起。
  • 黃岡愛情故事:半個世紀守望在同一屋簷,那是我的父母雙親
    但這個春節,在國家「不出門」、「不串門」等疫情防控要求下,給了我與父母親密相處的機會,這般淋漓盡致的「宅」,大把機會和他們「天天黏在一起,他們近半個世紀同一屋簷下朝夕相處的日常盡收眼底,如此長時間朝夕生活,在無數生活細節中,了解他們之間獨特的感情,這就是他們倆平凡、溫馨、幸福和浪漫的愛情吧!
  • 八路軍穿布鞋,國軍穿草鞋:最終勝負,已在士兵腳上決定
    作者:風千裡 「那時候我們都穿草鞋:北伐剛出發的時候穿稻草鞋,過仙霞嶺到浙江才穿麻草鞋。一個月發一雙布襪子,長途行軍,襪子頂多只能穿一兩個禮拜,所以大家都赤腳;公家發的草鞋也穿不了多久,所以有的也自己打。」
  • 74年的等待———最忠貞悲壯的紅色愛情
    當年一位紅軍的妻子,在丈夫參加長徵北上後,在家一直守望著丈夫平安歸來,誰料這一等就是75個年頭。紅軍離開後,國民黨軍隊攻佔了瑞金,並對革命群眾進行瘋狂迫害。她不幸被捕,由於她既是幹部,又是紅軍家屬,敵人對她嚴刑拷打,施以酷刑,逼她聲明脫離革命隊伍,與丈夫離婚,但她從不屈服。「哇哩(說了)等你就等你,唔(不)怕鐵樹開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轉身,唔(不)知我郎幾時歸?……」自從丈夫走後,她每天唱著送別的歌曲,希望能用歌聲把遠去的丈夫喚回。從青絲等到白髮,等到眼睛失明,等到2008年生命終結。
  • 5000年的草鞋煥發新機,古老的傳承也需要創新,方能流傳於世
    出土的草鞋漢代陶俑(有草鞋痕跡)漢陶俑陪伴著我紅軍從弱小走向強大,我們有責任讓他繼續流傳紅軍長徵的草鞋具揚子晚報網11月27日訊(通訊員 鄒璇 志國 記者 萬凌雲) 27日記者在鎮江句容後白鎮西馮村發現,有一名76歲的羅業雙大爺,他利用業餘時間重新拾掇起這門老手藝,用一把稻草和幾條碎布編織起了「創意」
  • 跨越古今,尋找愛情的模樣
    又到情人節,跨越古今,尋找愛情的模樣。01梁祝化蝶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一份堅持,一份等待,一份堅守,錯過並不是愛情的終結,因為懂,因為愛,即使死了,也要化蝶雙雙飛。02牛郎織女跨越天凡兩界,衝破世俗枷鎖,不管千難萬險,我依然堅持,哪怕每年只有一次相聚,我依然盼望。
  • 1944被遺忘在諾曼第戰場上的盟軍戰機一段跨越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1944被遺忘在諾曼第沙灘上盟軍戰機一段跨越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是佩吉·賽爾,她出生於美國德州的一個小鎮,高中畢業之後自願的的到了俄克拉荷馬州的空軍基地擔任一名電氣技師,當時整個空軍基地中只有她一個人是女孩,這讓當時整個飛行基地中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