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問什麼麵包好吃,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答案
要是問外出旅行時候包包裡最適合帶什麼乾糧,桃李麵包一定佔有一席之地
無論是公司附近的711,羅森,還是全國連鎖的大型超市或是小區門口的小賣部,隨處都可以看到桃李麵包的身影。
提到「桃李」二字,大家一定會想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主動招引人,但人們都來看它們開出的鮮花,採摘它們結出的果實,在樹下走成了一條小路。
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還有「桃李滿天下」,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實際上,桃李也的確是退休老教師創建的。
桃李麵包的創始人吳志剛出生於遼陽丹東,畢業後在電信局當電報員,由於對教師感興趣,就去了丹東絲綢一場子弟學校教書,後來又去了丹東絲綢工業學校,這一去就幹到了60歲退休。
1995年,剛退休不久的吳志剛,因為不安於平淡的退休生活,想找些事情做。於是不久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他拉著二兒子在丹東開了一個麵包房,取名為「桃李」,這個名字可能與他前半生的教師生活有關,有「桃李滿天下」的意思,當然,也希望自己的麵包能名揚天下。
吳志剛在一番考察後發現,麵包房只做新鮮麵包,而批發商只做保質期長的糕點。但是吳志剛認為這並不合理,因此他決定將二者結合,做保質期短的批發麵包。
通過「工廠+批發」的模式,桃李不斷地向全國各地發展,與永輝、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大型商場合作,同時還與多家連鎖超市合作,加快了發展進程。比它好吃的,價格也比它高,價格比它低的,沒它好吃。而也正是因為這種模式+口味,讓它拉近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距離,讓每個地方的人都覺得桃李就是本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