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家裡有了「老二」後,本來以為兩個娃會「相親相愛」,結果卻是「相愛相殺」,甚至大打出手。二胎的到來,讓曾經獨享萬千寵愛的大寶狀況頻出。
尤其是到了晚上,剛出生的二寶需要被照顧,自然是和媽媽睡,侵佔了原本屬于大寶的領地,而大寶和誰睡就成了問題。
有了二胎後,大寶跟誰睡?睡錯影響孩子心智和性格,別不當回事
同學琳琳在老大2歲時要了二胎,在懷孕時就開始給老大做心理建設,希望大寶能一同期待、迎接新成員。
但孩子出生後,琳琳夜裡要頻繁起來照顧新生兒,怕影響老大的睡眠,就讓孩子和奶奶一起睡,這一睡不要緊,「二胎大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平日裡,老大已經感受到,大家對他的關注度下降,特別是爸爸媽媽都圍繞著新出生的小弟弟,不再給他講睡前故事、也不一起出去玩。
分開睡成為一個導火索,讓老大的情緒徹底爆發,對分開睡的反應特別激烈,每天都大哭大鬧地找媽媽,甚至對弟弟出現攻擊行為,還趁大人不注意打弟弟。
琳琳和丈夫看到後,處於「護小」心理,總是一邊制止老大打老二,一邊呵斥,而老大也因為爸爸媽媽的偏心,越來越討厭弟弟,形成惡性循環。
後來老二長大開始放抗,琳琳每天都要處理兩個男孩間的爭鬥,筋疲力盡,實在忍不住後便在寶媽群裡求助,有經驗的寶媽一針見血地指出:一開始就不應該讓老大和奶奶睡。
二胎出生後,孩子會把和爸爸媽媽分開睡,看成是被排斥的信號,心裡很恐慌,才會想通過一些破壞行為,來引起父母對他的關注。
二胎出生後,大寶的四種表現是在向父母求助,家長要及時關注
對于大寶來說,家裡增加新成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心裡的緊張和害怕高於期待,負面的情緒會增加。其實,大寶的一些表現背後都隱藏著求助,父母要及時發現正確面對,才能有效化解大寶的不良情緒。
行為表現一:情緒低落、哭鬧、非常抗拒有老二。
背後原因:自尊受到傷害,失去關愛。
採取措施:父母擁有要不要老二的決定權,但是老大有知情權;家長平靜地接受並允許孩子釋放負面的情緒;做好老大的心理建設和疏導;不建議有了老二後,把老大送回老家。
行為表現二:出現行為倒退,用奶瓶喝奶、尿褲子、要陪睡等。
背後原因:內在壓力大,尋求關注。
採取措施:接納並允許孩子的倒退行為;帶老大回顧他的嬰兒時光;給老大單獨的陪伴時間。
行為表現三:趁大人不注意打老二,喜歡動手。
背後原因:拿兩個孩子比較、偏心、經常讓老二讓著老二。
採取措施:父母不要在孩子衝突時,對老大抱怨、指責、侮辱和貶低;保護好沒有行為能力的孩子;認識到兩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不具比較性;尊重老大的決定和物權;正確區分孩子間發生衝突還是攻擊。
行為表現四:討好父母、承擔弟妹的養育責任。
背後原因:存在重男輕女、缺乏界限感、尋求關注。
採取措施:不給孩子隨意貼標籤,不帶有目的性讚揚孩子;家務不能讓最大的孩子承擔,每個孩子都需參與;育職責由父母承擔,不能強加給孩子;營造寬容的家庭氣氛。
大寶和二寶年齡相差不多,家長一定要平衡好「跟誰睡」這個問題
有個二胎媽媽提到,生完老二後,讓老大和姥姥在另一個房間睡。有一天,她正在哺乳時,就看到老大倚在門邊,看著她和老二,然後怯生生地問了句:「媽媽,你不要我了嗎?」那一刻馬上淚如雨下,再辛苦也把老大接回來。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有了老二後,還在一個房間裡睡,新生兒睡在單獨的嬰兒床裡,大寶依然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大寶由爸爸來多照顧一些。如果新生兒晚上吵鬧,可以帶到客廳安撫,等不哭睡著了,再帶回臥室中。
都說一碗水難端平,但當父母的要儘量做到,對兩個孩子不偏不倚。
討論話題:二胎媽媽們,你們如何安排兩個孩子的睡覺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