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這件事正在逼瘋這屆年輕人

2021-01-08 上遊新聞

打著電話滿世界找手機;話到嘴邊突然不記得自己要說什麼;打開瀏覽器,瞬間忘了要搜什麼信息;設置了密碼,防的永遠是自己……

這些令人迷惑的「健忘」行為你中了幾條?

小時候被媽媽罵「馬虎鬼」的我們,到了這個年紀才發現,自己仿佛永遠逃離不了「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的命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頭頂就多了一個記憶吸盤,隨時被吸走的意志讓記憶存在的時間越來越短,每一天都在失憶健忘中被自己氣到五臟六腑疼。

不過,「健忘」這件事可絕不是簡單的「不上心」,從醫學角度來說,你的認知功能有可能已經開始下降。

年輕一代對於記憶的擔憂

那麼認知功能究竟是什麼?我們常說的記憶、語言、計算等基本功能都屬於認知功能的範疇。當人腦接受到了外界的有效信息,經過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從而獲取知識或應用知識的整個過程就是認知功能運行的整個流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病科行政副主任郭起浩指出,認知功能的任一方面下降,都可稱之為「認知功能下降」。

認知功能下降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最大的恐懼是阿爾茨海默病以及由此帶來的個人記憶的災難性喪失。但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記憶力衰退和認知功能下降也不再只屬於退休的一代人。

剛剛研究生畢業的張可坦言自己經常忘事兒:「去面試,忘記了帶紙質版簡歷;參加朋友生日會,到了地方才發現禮物忘在了網約車上;更尷尬的一次,實習的時候跟幾名領導去異地出差,我精心準備了所需的衣物,因為擔心早早疊起來放進皮箱會皺巴,一直掛著,打算出行當天早上再收進去,結果出門前忘了裝,因為著裝不合適,糗大了。」

類似張可的經歷,很多年輕人都深有體會。明明年紀輕輕,記憶力卻像個老年人。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35.2%的受訪者坦言自己經常忘事, 82.0%的受訪者感到身邊年輕人容易忘事的現象多,其中13.8%的受訪者直言非常多。

雖然記憶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對於多數人來說是正常的趨勢,但記憶力下降的頻率和速度如果超過正常標準,甚至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許就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了。

一份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對7000名45-70歲的公務員進行了認知功能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即使是研究對象中最年輕的人的思維能力都出現了下滑;45-49歲男女的推理能力在10年間下降了3.6%,在更年老的人群中,這種下降還在加速。

這也再次提醒我們,想要降低認知功能下降所導致的傷害,需要更早地幹預治療。而隨著全球老齡化人口的增加,這個問題也具有了社會意義。

提前幹預,減少傷害

作為認知功能中首當其衝的「記憶力」,往往是認知功能下降最先表現出來的徵兆。如何判定自己的症狀是認知功能下降?確診後又該如何幹預治療呢?

郭起浩認為,認知功能下降初期會使生活輕度受影響,例如記憶力減退,重複提問,空間定位障礙,語言障礙,活動愛好興趣喪失,情感淡漠喜怒無常,判斷及理解力下降等。一旦出現上述現象就應該及時檢測。除此之外,已有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的人群,更應高度關注認知功能下降的初期症狀。

胡先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馮庭怡的患者。退休前,胡先生曾是單位的黨支部書記。退休後,他呆在家的時間長了,和老伴兒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

起初,老伴兒覺得他總會記錯事情,忘東忘西,但沒太在意,覺得這是年紀大了以後的正常現象。直到有一天,他開始不認得老伴兒,甚至會以為自己還在工作,執意要出門開會。胡先生的子女意識到事情不對,便送父親去了醫院。

最終的檢查結果顯示,胡先生的顳葉、海馬的萎縮已經達到至少兩級以上,除此之外,胡先生的母親曾經出現過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病症,但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和意識的欠缺,所以也並未確診。醫生判定有可能是遺傳性導致。

不過好在胡先生沒有其他的基礎性疾病,家庭對他的關心和治療配合度也比較高,目前胡先生的情況沒有出現急劇惡化,病情也相對穩定。

對於胡先生來說,不幸中的萬幸是家人的陪伴與關愛,讓他堅持接受治療。而許多患者因病恥感的問題延遲甚至拒絕就診。

數據顯示,大約50%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為受到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醫生和護士)的忽視,而33%的人認為,如果他們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將不會得到衛生專業人員或醫生的傾聽。

針對這樣的情況,上海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馮庭怡表示,「認知功能下降有一些定量性的量表,既有針對病人的測試,也有針對家屬旁觀者的測試,如果病人不願意去醫院進行測量,可以通過量表在家或社區自行測量。量表測評的方式已在國外有例可循,國外有一些機構,面向城市中所有的老年人做量表的自評,並作為一個健康管理檔案存檔,每年自評一次能夠看出得分變化,以此來判斷認知功能下降的程度,用於管理疾病發展。」

當通過檢測,確診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症狀後,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前期幹預是扭轉病情最有效的方法。郭起浩表示,大量臨床經驗表明,當認知功能處於臨床前期或輕度障礙階段時,通過提前幹預,將大大減緩疾病進程,部分逆轉認知功能損害。

在臨床前期,可以通過生活方式、行為情緒引導,例如多運動、多動腦、控制三高、保持情緒樂觀、戒菸戒酒等非藥物手法進行幹預。

認知功能下降的徵兆是能夠被感知的,當患者的生活受到影響,則需要通過醫生判斷其致病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藥物幹預。

公開資料顯示,藥物的研發主要基於Aβ學說、Tau學說、腦腸軸等學說。目前,僅有以腦腸軸學說為基礎的中國創新藥物成功面市,為幹預認知功能下降提供了新的途徑。據悉,該藥物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減輕腦內神經炎症、減少腦內Aβ沉積,改善認知功能。

認知功能下降起初的徵兆並不明顯,所以容易被忽視,當病情發展至重度階段時,往往已經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早篩早診早治療,做到防患於未然,是我們當下最應該做的。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中國年輕人的快樂,被這件事徹底承包了
    既不追星,也不藉助「名人效應」,「悲傷的豬大腸」「小仙女」「別吻我臭流氓」「仙女是不拉屎的」,這類單純靠腦洞的也很多。被快遞小哥喊出這些名字,尷不尷尬不知道,但他們肯定是滿足了。這屆年輕人有多野?看看他們的取件名就知道了。
  • 這屆年輕人,正在逃離上班!
    當歸屬感蕩然無存,深度捆綁關係被脆弱的勞動合同所取代,當代年輕人對工作的熱愛也隨之消退。厭班症,怎麼就成了當代年輕人的心病?作威作福慣了的老闆發現,這一屆打工人不好哄騙,PUA那一套也很容易被拆穿,更可怕的是年輕人正在想方設法逃離上班。 相比中年辭職的百感交集,(此處參見魏老師聲情並茂的內心獨白《遲到的告別,或開場白》)年輕人辭職起來都是一溜小跑,透著脫離苦海的開心。這幾天,接連看了幾個年輕人告別職場、重新做人的故事,讓我大開眼界、心生豔羨。
  • 為什麼這屆年輕人都在假裝社恐?
    但是世界上的事不可能總是如他所願,於是就拿社恐做藉口,假裝自己害怕社交,去拒絕自己想操控卻被拒絕的難堪。「溝通好累啊,要不還是算了吧。」拿社恐做藉口,去逃避溝通這件事,對人對己而言,都是一種暴力。暴力地拒絕自己正常社交的可能性,更暴力地拒絕所有想跟你好好溝通的人。
  • 這屆投資人正在重倉年輕人的熱愛
    ,年輕的00後們正在成為商業的弄潮兒。當00後懵懂地與新商業規則碰撞時,投資者也同樣關注著00後的財富密碼,開始投資年輕人的消費趨勢。 正如高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震的觀點,投資消費賽道的底層邏輯是找到不可逆的結構性變化,而結構性地決定新需求的是新人群。 在此背景下,資本正在破壁一片片神秘江湖,尋找新的創業和投資的新機會。
  • 年輕人健忘是痴呆提前?其實與熬夜有關!
    很多年輕人總是丟三落四、記憶力越來越差,仿佛已經患上了健忘症,還有很多人擔心這種健忘是老年痴呆的徵兆。但其實年輕人出現健忘的原因,多數都是熬夜導致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熬夜的習慣,長期熬夜造成的睡眠不足會紊亂睡眠節律,繼而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症、易怒等情況,大腦得不到休息就會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脫髮、視力下降,以及健忘、神經衰弱等問題,嚴重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 中國人9000年前的時尚,正在這屆年輕人中重新流行
    對於跟我喝酒這件事,Will答應得不那麼痛快。後來他才告訴我,原來是害怕我跟他喝白酒。還說雖然我是女的,畢竟我們東北人在喝酒這件事上名聲在外。01 Will跟我說,在喝酒這件事上,全世界的年輕人沒什麼不同。
  • 這屆年輕人的婚戀現狀:設想過獨身,註定要晚婚!
    特別是90後這一代年輕人,普遍晚婚,甚至主張不婚。很多人會問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大部分年輕人尤其是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發展的年輕人,都表示不結婚是因為「窮」。這一代的年輕人,有半成以上設想過不婚獨身這件事,其中恐婚的更是不在少數。問過身邊的一些朋友,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對於戀愛結婚都表示並不太熱衷,如果可以,最想選擇自己一個人,不談戀愛,不結婚,更不要說生小孩;如果不可以,那麼就晚點再說,實在不行就相親結婚就好了。
  • 為什麼這屆年輕人大多是「整體貧窮,局部富有」?
    此外 ,這屆的年輕人精神氣質變了,頻繁出入高檔辦公場所,追求品質、追隨時尚,外表光鮮……Ta們雖然掙錢不少,卻熱愛「薅羊毛」,成為「寶唄青年」。   因此,有人給這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造了個詞——「整體貧窮,局部暴富」。
  • 40歲以下年輕人越來越健忘,每天玩手機四五小時致「數碼痴呆」
    3年前開始,她發現自己記憶力開始下降,總是丟三落四:明明想好了有幾件事要辦,可轉個身就忘了;有時正開著會,腦子裡突然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來要講什麼;放在手邊的東西,眨個眼就不記得放哪裡了。幾年下來,陳女士越來越害怕面對員工和客戶,情緒也變得越來越低落。經常是好不容易睡著了,天還沒亮就醒了,健忘症狀愈來愈嚴重。上網一查,她覺得自己很像是得了老年痴呆,嚇得趕緊來看醫生。
  • 被中國式催婚逼瘋的年輕人
    催婚堪稱是中國年輕人年關時最難逾越的關口。想回家,但又不敢回,想和父母聊天,又不敢聊……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摧毀著已經脆弱的家庭關係,下面是三位被催婚人士的故事。在體制內工作,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工作穩定,但做我們這一行,平時工作時間長,休息時間也不固定,經常出野外做實驗,一出門就是幾個月時間。
  •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成為了尿毒症高發人群?
    但現在,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地患上了尿毒症。早在2012年,上海市統計過本市正在接受透析治療的1.1萬名尿毒症患者的年齡,發現約一半的患者不足50歲,20多歲到40多歲的青年人和中年人佔了半壁江山。這一現象,如今正在愈演愈烈。
  • 這屆年輕人開始養老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奇偶派(ID:jioupai),作者:田歡子,原文標題
  • 恕我直言,少給這一屆年輕人做「總結陳詞」
    "01 每一代從年輕走過來的中年人,都喜歡給下一代的年輕人做「總結陳詞」。 現下陳詞的標準模式,就是「這屆年輕人___」的填空題。 這一屆的年輕人,相比世俗意義上的功成名就,他們更在意的是生活方式上的包容、尊重和理解。 8月份,廈門某銀行聚餐時,領導勸一個年輕員工喝酒,員工因為拒絕,結果遭到辱罵甚至被打耳光,最後員工將這一遭遇憤然曝光。這件事情表面上是領導和員工的衝突,但背後也折射著兩代人價值觀上的巨大的鴻溝。
  • 北京麗茲行這屆年輕人慶祝周年慶的方式,真是向上又健康
    (原標題:北京麗茲行這屆年輕人慶祝周年慶的方式,真是向上又健康)
  • 水兮——年輕人長痘這件事很普遍,怎麼預防?這件事你必須做!
    其實,當兵是多少男人的夢想,像這位男子因為肌膚問題,就放棄了,我們會覺得可惜,但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和狀態在部隊去訓練,那選擇離開是對的,很慶幸,這名男子,現在已經治痘成功,也順利結婚了。現在的年輕人,因為熬夜、打遊戲、生活不規律,都會多多少少地滋生一些肌膚問題,長痘是最普遍最明顯的現象。偶爾的幾顆痘痘,很多人是不會去在意的,覺得擠擠就好了。
  • 這屆年輕人最痛恨「沒禮貌」
    正如明星的私德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輿論的炙烤,能夠見微知著的個人禮儀也屬於私德的一部分,甚至成了一些年輕人開始接納明星的門鑰匙: 看到他是個彬彬有禮的好青年,我才會產生想要了解他的好感,不然免談。 禮貌正在變成網絡輿論場中的頭等大事。
  • 稻盛和夫:年輕人遇到困難時,記得做這3件事,幫助你扭轉局面
    他曾經對處在困境中的年輕人,提過這樣的一個忠告,告誡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記得做這3件事,能夠幫助你扭轉局面,迎來新的人生。小編這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究竟是哪三件事,可以助你扭轉局面。一、腳踏實地,慢慢成長,注重「質量」。
  • 抖音上精緻美好、探探上孤獨爆棚,這屆中國年輕人有多分裂?
    可看著那些即將被家人逼瘋的同類,孤身在外打工的單身狗表示,竟然有點羨慕……以往還自詡生活豐富、聚會多的外漂族,這次卻幾乎成了孤島。或許,偶然想起往年被大姑二姨強行安排相親的日子,還會有點破天荒的懷念。好在還有手機。
  • 這屆年輕人不吃苦?別鬧了.
    最近我一直聽到一個很魔幻的論調是,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這麼垮?這麼不努力?說的是很多年輕人上班瘋狂划水摸魚帶薪拉屎,下班時恨不得靈車漂移去玩耍。於是就有人感慨,現在的年輕人不能吃苦了,太差了。這個論調看得我笑出聲。果然年齡這東西是最沒有門檻的,誰都可以有。在我看來,當代年輕人不僅是能吃苦,而且是比前輩更加能吃苦。
  • 你常做的這10件事,正在悄悄傷腰
    這是不是你的日常——坐椅子上駝著腰打遊戲,坐床上歪歪扭扭地看電視,或者……坐書桌前耷拉著腰加班。並且,因為被眼前的事吸引,屁股下的椅子和床就像被塗了「502」,抬起屁股去上個廁所都要做足心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