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識藥》疏調氣機湯之薄荷

2020-12-23 騰訊網

哈嘍,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調學派的科普小課堂——神農識藥的時間啦,今天是疏調氣機湯系列的第九期。疏調氣機湯的第九味藥也就是薄荷了。

《本草新編》記載薄荷:

薄荷,味辛、苦,氣溫,浮而升,陽也。無毒。入肺與包絡二經,又能入肝、膽。下氣冷脹滿,解風邪鬱結,善引藥入營衛,又能退熱,但散邪而耗氣,與柴胡同有解紛之妙。然世人只知用柴胡,不知薄荷者,以其入糕餅之中,輕其非藥中所需也。不知古人用入糕餅中,正取其益肝而平胃,況薄荷功用又實奇乎。惟前人稱其退骨蒸之熱,解勞乏之困,乃未免虛張其辭。餘嘗遇人感傷外邪,又帶氣鬱者,不肯服藥,勸服薄橘茶立效。方用薄荷一錢、茶一錢、橘皮一錢,滾茶衝一大碗服。存之,以見薄荷之奇驗也。

或問薄荷實覺尋常,子譽之如此,未必其功之果效也?曰∶餘通薄荷之實耳。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憂鬱。用香附以解鬱,不若用薄荷解鬱更神也。

或問薄荷解風邪鬱結,古人之有用之否?昔仲景張夫子嘗用之,以解熱入血室之病,又用之以治胸腹脹滿之症,子未知之耳。夫薄荷入肝、膽之經,善解半表半裡之邪,較柴胡更為輕清。木得風乃條達,薄荷散風,性屬風,乃春日之和風也。和風,為木之所喜,故得其氣,肝中之熱不知其何以消,膽中之氣不知其何以化。世人輕薄荷,不識其功用,為可慨也。

《本草經解》記載薄荷:

氣溫.味辛.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薄荷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傷寒有五.中風傷寒溼溫熱病溫病是也.賊風傷寒者中風也.風傷於衛.所以宜辛溫之味以發汗也.惡氣心腹脹滿.蓋脹之惡氣必從肝而來.薄荷入肝.溫能行.辛能散.則惡氣消而脹滿平也.太陰不治.則揮霍擾亂.薄荷辛潤肺.肺氣調而霍亂愈矣.飲食入胃.散精於肝.肝不散精.則食不消.薄荷入肝辛散.宿食自消也.肺主氣.薄荷味辛潤肺.肺潤則行下降之令.所以又能下氣也.以氣味芳香.故堪生食也.

【制方】

薄荷同漆葉、苦參、何首烏、麻仁、荊芥、生地、蒺藜、蒼朮、菖蒲.治大麻風.專為末.蜜丸.治風熱上壅.

荊芥性味辛,微溫。歸經歸肺、肝經。

薄荷亦是國醫大師張震「疏調人體氣機湯」中必不可少的藥物,其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乾燥地上部分,其味辛,性涼,歸肺、肝、膽經,功效疏散風熱、利咽透疹、疏肝解鬱、清利頭目,這使得它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藥物之一。薄荷本身功用良多,其與不同的藥物配伍,作用及應用亦各異。其含有一定的揮髮油成分,主要為薄荷醇,其次為薄荷酮。

經過數十年的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國醫大師」張老還發現:

1、薄荷與銀花、連翹等同用,可宣散表邪,辛涼解表。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展而發汗解熱。

2、薄荷在一定程度上可抗炎、鎮痛、止癢。亦治蜂蠆蛇蠍貓傷(薄荷醇、薄荷酮外用)。

3、薄荷揮髮油成分一定程度上有解除胃腸道痙攣之效。

4、薄荷與桔梗、防風、菊花合用可清頭目,利咽喉口齒耳鼻諸病。

5、薄荷與苦參、白鮮皮、蟬蛻、僵蠶,可治風瘙癮疹。

6、少量薄荷配伍柴胡、白芍等可治肝氣鬱滯、胸悶、脅肋脹痛等。

7、英國學者近年來發現薄荷葉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腫瘤血管的生長,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如需具體運用請在臨床醫師指導下進行)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可治療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關於薄荷,有這樣一個傳說。

話說,冥界之王哈迪斯(Hades)是擁有一副黝黑身軀的兇猛之神,某日,這神到地面上閒逛,突然看到美麗的精靈曼茜(Menthe),便深深地愛上了她,但這件事卻被妻子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給發現了。波塞風妮想要對自己所受的侮辱討回公道,於是運用法術把曼西變成無用的雜草;而曼西雖然變成了草,卻依然美麗如昔,不失原本豔麗的姿態與芳香,這個出現在希臘神話中的植物,便是我們所謂的歐薄荷。薄荷的傳說給世人以警示,愛上不該愛的人,很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所以希臘人有一種說法,放兩片葉子在眼中間,可以讓人頭腦清醒,保持眼清目明

冥後珀耳塞福涅

在西方流傳著關於薄荷的種種傳說,讓人們對於薄荷有了更深的熱愛,在品味薄荷的同時,尋覓愛的真相。因此相對於國人,薄荷更多地應用於西方的飲食文化和香氛文化中。

在古代,薄荷是一種具經濟價值與廣泛用途的植物。例如羅馬人與希臘人,喜歡在節慶時,佩帶用歐薄荷編織成的花圈;埃及的法利賽人,則以一包包的歐薄荷、大茴香和小茴香,來代替繳田賦稅;而美洲土著印地安人,知道如何利用歐薄荷葉子治療肺炎;另外用歐薄荷的葉子擦拭眼睛的話,會使眼睛產生一陣冰涼,據說對眼疾非常有效,因此也有「眼睛草」的別名。到了現代,在中東部分地區的人,會奉上一杯熱薄荷茶給來自遠方的客人,表示對其旅途勞頓奔波的一種慰藉;而德州某些人家的門前,會擺上一瓶歐薄荷葉,象徵歡迎客人光臨之意

清涼解熱的薄荷茶

那麼,今天的神農識藥就到這了,希望大家喜歡,有任何問題或意見可以在微信後臺留言,我們每一條留言都會看的喲~下期節目再見。

相關焦點

  • 《神農識藥》疏調安神湯之酸棗仁
    哈嘍,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調學派的科普小課堂——神農識藥的時間啦。作為一個挖坑達人,我們決定再開新坑。今天就是新坑《疏調安神湯》系列的第一期。我們就從疏調安神湯的第一味藥酸棗仁開始給大家填坑了。
  • 《疏調學術論壇》基於國醫大師張震「疏調氣機理論」在胃痞病中的...
    人體氣機升降有3組主要矛盾:心與腎為升降之根本、脾與胃為升降之中軸、肝與肺為升降之外輪。臟腑氣機的升降猶如一架生命之車,使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運轉不息。 《四聖心源》認為,中氣具有樞機中軸的地位及作用,總司四維之髒(心、肺、肝、腎)的氣機運轉,其盛衰必然對臟腑一身之氣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中氣盛者身康體健,猶如原著中所云:「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中氣衰者百病叢生,猶如原著中所云:「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鬱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歸根結底,乃中軸樞機運轉不利之故也
  • 《疏調養生談》疏調氣機與骨養生
    ,受五臟六腑之精氣而藏之」;「腎氣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記載了骨骼與年齡及腎精盛衰的關係,說明骨與髓均為腎之所主,腎之精氣的盛衰與骨髓、骨骼的生長代謝密切相關。 張老六十餘年之中醫藥臨床診療經驗,疏調人體氣機是以疏理肝氣、調護脾腎為基礎,同時兼顧其它有關證候統籌調製。即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側翼,「一體兩翼」,兼及其它治療法則。疏調氣機的核心關鍵在於舒展肝氣,恢復、調整、激活其正常的疏洩功能,以保持人體氣機的條暢運行。
  • 一片薄荷9味藥!薄荷的9大頂級妙用,9種不同功效,讓你受用一生
    中醫認為,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等功效。  《神農本草經》曰:「薄荷氣味辛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  《本草綱目》言:「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清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
  • 《神農本草經》:本草源頭之作
    先候病機。五臟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活。若病已成,可以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全。」在病源病機察清楚後,用藥時:「治寒以熱藥,治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藥,鬼注蠱毒以毒藥,癰腫瘡瘤以瘡藥,風溼以風溼藥,各隨所宜」。關於劑量問題,則說「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則倍之,不去則十之。
  • 「小神農」識百草 端午香囊DIY
    當下氣溫漸高,蚊蟲孳生,民間素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佩戴香囊作為端午佳節的傳統習俗一直流傳至今。6月6日,一附朝暉小學的江海小記者們走進北京銀行南通分行,參加「小神農」識百草 端午香囊DIY活動,學習防蚊小知識,親手做防蚊香囊,讓這個夏天一「蚊」不「鳴」,安然一夏。「沒想到這些中藥放在一起,竟能驅蚊,真是實惠方便又實用。」
  • 氣機升降三要方:下氣湯、升降散、桔枳薤杏湯
    氣機,則指的是氣的運動,氣的運動形式雖是多種多樣,但在理論上可將它們歸納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運動形式。《素問·六微旨大論》說:「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指出了氣化升降運動是一種普遍存在著的運動形式,氣化升降運動是通過臟腑的功能活動表現出來的。
  • 薄荷是「清熱之王」,四大功效受用一生!
    《神農本草經》曰:「薄荷氣味辛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本草綱目》言:「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清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
  • 祝之友講《神農本草經》之--枳殼
    枳實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在醫籍文獻中,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同時代的《輔行訣》。《傷寒雜病論》所用藥物《神農本草經》所載內容。據《名醫別錄力載。「枳實······九月、十月採,陰乾。」從以上文獻說明《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中枳實只能是枳殼。     枳實一藥,單獨用於臨床,應始於唐宋時期。唐·甄權《藥性本草》載:「枳實······解傷寒結胸,人陷胸湯用。主上氣咳喘,腎內傷冷。
  • 治陰虛勞熱方之十全育真湯
    答曰∶仲景之大黃蟲丸,與百勞丸所用破血之藥,若大黃、乾漆、水蛭,皆猛於三稜、莪朮,而方中不用三稜、莪朮者、誠以三稜、莪朮《神農本草經》不載。至梁陶弘景著《名醫別錄》於《神農本草經》外增藥品三百六十五味,皆南北朝以前,名醫所用之藥,亦未載三稜、莪朮。是當仲景時猶無三稜、莪朮,即有之,亦未經試驗可知。而愚於破血藥中,獨喜用三稜、莪朮者,誠以其既善破血,尤善調氣。補藥劑中以為佐使,將資生納谷為寶。
  • ​三一承氣湯
    [主治]傷寒、雜病裡熱壅盛,大、小、調胃承氣湯證兼備,腹滿實痛,譫語下利,內熱不便;及中風僵僕,風癇發作;產婦胞衣不下;小兒斑疹黑陷。[應用要點]1.主症大便不通,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且硬,甚則潮熱譫語,熱結旁流,小便澀赤,或中風僵僕,風癇驚搐,以及產婦胞衣不下,小兒斑疹黑陷。
  • 我讀《神農本草經》255桔梗
    《吳普》曰:桔梗,一名符扈,一名白藥,一名利如,一名梗草,一名盧如,神農醫和苦無毒,扁鵲黃帝鹹,岐伯雷公甘無毒,李氏大寒,葉如薺苨,莖如筆管,紫赤,二月生。《名醫》曰:一名利如,一名房圖,一名白藥,一名梗草,一名薺苨,生蒿高及冤句,二八月採根,暴幹。案《說文》云:桔,桔梗,藥名。《廣雅》云:犁如。桔梗也。戰國策云:今求柴胡,及之睪黍梁父之陰,則郄車而載耳。
  • 仲景「三承氣湯」傻傻不會用,一文道破玄機
    大承氣湯,顧名思義,力量最大、能夠承住亢奮之氣的湯劑。當人體的氣血如洩了閘的洪水奔湧而出時,此湯劑能夠力挽狂瀾,使外耗之氣迅速收斂並安寧,故名大承氣。就如同巨人強壯的手臂,一把攬住外耗之氣,並調轉氣的方向,使氣朝相反的方向向內跑去,並引起瀉下,既瀉掉亢盛的氣使氣安寧,又讓氣的方向改變,由陽明的外散改為陰平陽秘的常態。
  • 祝之友講《神農本草經》古今應用之--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薏苡。原名:「薏苡,一名蠡。」《說文》蠡:蟲齧木中也。轉注為觧之義,因此物有下氣,下三蟲,利腸胃,消水腫之功。腸胃筋脈無所不通,猶刀之觧魚,蟲之齧木,故名焉。別名薏苡、苡米、溝子米、米仁等。歷代本草均有記載。梁·陶弘景石:「近道處處多有,人家種之。」
  • 薄荷這樣妙用,清涼健康回味無窮……
    《神農本草經》曰:「薄荷氣味辛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本草綱目》言:「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清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風熱表證的表現主要有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咽痛、脈浮數等。
  • 神農本草經之石膏
    石膏,神農本草經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苦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味辛、甘,微寒、大寒,無毒。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石膏它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寒水石,石膏本身是色白,味甘辛,有辛辣的味道,味是甘飴的,色是白色的,辛甘為陽,它是陽藥,因為它性寒,大寒的藥。
  • 《疏調雲講堂》第二十期 雲嶺中醫疏調學派理論與實踐交流(一)
    我想,我們就從雲嶺中醫疏調學派的「派」字開始。雲嶺中醫疏調學派是活躍在雲南的一支中醫學派,該派繼承《黃帝內經》、《金匱要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的治療理念。認為診治疾病要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
  • 醫案 | 十全育真湯
    答曰∶仲景之大黃 蟲丸,與百勞丸所用破血之藥,若大黃、乾漆、水蛭,皆猛於三稜、莪朮,而方中不用三稜、莪朮者、誠以三稜、莪朮《神農本草經》不載。至梁陶弘景著《名醫別錄》於《神農本草經》外增藥品三百六十五味,皆南北朝以前,名醫所用之藥,亦未載三稜、莪朮。是當仲景時猶無三稜、莪朮,即有之,亦未經試驗可知。而愚於破血藥中,獨喜用三稜、莪朮者,誠以其既善破血,尤善調氣。補藥劑中以為佐使,將資生納谷為寶。
  • 香附旋覆花湯,本是溫病方,六經辨證顯奇功
    香附旋覆花湯為清代名醫吳鞠通創製。方中香附、旋覆花理氣通絡,主治脅肋疼痛、寒熱邪結;蘇子、杏仁降肺氣,化停飲;半夏、陳皮、薏苡仁、茯苓滌除太陰溼飲,茯苓又可健脾除溼。諸藥合用,走少陽,通經絡,逐痰濁,利太陰,共達通絡逐飲、調肝健脾之功。
  • 神農本草經之玉泉
    玉為陽精之純者,食之以御水氣。抱樸子仙藥篇云:玉可與烏米酒地榆酒化之為水,也可以蔥漿消之為液。也可以餌之為丸還可以燒之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補沾,入火不灼,刃之不傷,百毒不侵。不可以用已經做成玉器的玉開用,總則傷人,璞玉可用。玉泉講的就是玉,過去有食玉,如何吃這個玉呢?我們都是有一定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