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70年,消滅存在至少3000年的瘟疫,中國怎麼做到的?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棒棒醫生 底線思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棒棒醫生】

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黃石市中心醫院血液風溼科副主任醫師

在世界範圍內,被人類徹底消滅的瘟疫(傳染病)只有一個,那就是天花(1979年)。

而在中國,經WHO認證的已有三個,它們是:天花(1961年)、脊髓灰質炎(2000年)、絲蟲病(2007年)。

還有一個病,白喉,雖然沒有經過認證,但事實上已經消滅了,至少在2007年後,中國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一例白喉;如果這都不算「消滅」,那什麼才算呢?

所以,實實在在被中國消滅的傳染病應該有四個;而現在,第五個出來了:瘧疾。

據報導,中國已於近期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

什麼樣的國家才算是消除了瘧疾呢?世衛組織認為,只要證明連續3年無本國傳播鏈存在就行了。而中國自2017年以來,已經連續4年本土零發病了,完全達到了「消除」的標準。

我們只要對比一下,就在2019年,全球瘧疾發病仍然有2.29億例,死亡40.9萬例,恐怖程度絲毫不亞於新冠,就知道中國的成就多麼的偉大和來之不易了。

如果回顧歷史的話,這個感慨將更為深邃。

兩千多年前的《禮記》就明確記載了瘧疾:「孟秋行夏令,民多瘧疾。」史籍中的瘧疾更是不絕於書,晚至清末,雲南思茅一鎮,人口原有七八萬之多,由於惡性瘧疾流行,從1919年到1949年,只剩下944人,一鎮幾乎被瘧疾滅掉了。這樣的記載大量見於地方志和清史稿。

迄1949年,我國瘧疾年發病人數高達3000萬。甚至,直到1970年,還發生過一次異常的流行高峰,年發病有2411.5萬例,令人難以想像。但自1990年代後,就趨近於零了。2017年後,就真的是零了。

短短70年,消滅一個存在了至少三千年,且仍在全球肆虐的瘟疫,這是怎麼做到的?

第一是依靠科學。

瘧疾暴虐人類已經幾千年了。在古代,無論哪一方文明、哪一個民族,幾乎英雄所見略同,都認為其病因是某種「瘴氣(壞的空氣)」。瘧疾一詞Malaria即由「壞」(mala)和「空氣」(aria)兩個字組成。顯然,這種理論對預防瘧疾沒有幫助,「壞的空氣」怎麼躲得了?你總不能不呼吸吧?

1880年,一位法國軍醫夏爾.路易.阿方斯.拉韋朗(1845-1922),在阿爾及利亞疫區瘧疾病人的血液裡發現了一種原漿蟲,猜測這就是瘧疾的病因。1882年,他在羅馬瘧疾疫區病人的血液裡找到了同樣的原漿蟲。隨之,其他科學家也都看到了這個蟲子。不是瘴氣,而是一種原蟲,這就是科學給出的答案。1907年,拉韋朗因為發現瘧原蟲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但是,這種原蟲又是從哪裡來的呢?人體自有的,吃進去的,吸進去的,還是鑽進去的?如果不搞清楚傳播的途徑,我們也拿它沒有辦法。

1897年,英國軍醫羅納德.羅斯(1857-1932),在印度解剖了無數的蚊子,終於在一種特殊的蚊子---按蚊的胃裡發現了瘧原蟲。再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科學家完全搞明白了瘧原蟲在蚊子體內的繁殖過程,以及通過唾液在叮咬人時注入皮膚而感染人類的事實。因為證明了按蚊是瘧原蟲的媒介,羅斯獲得1902年的諾獎。

搞清楚了瘧原蟲經過蚊子叮咬而傳播瘧疾的原理,才使得消滅瘧疾成為可能,這是科學的力量。

早在1901年,美國軍隊就利用這一原理,在古巴將哈瓦那所有滋生蚊子的死水都抽乾,或注入油,端掉蚊子的老窩,使瘧疾死亡率驟降90%,不需要任何藥物。

WHO總結人類抗瘧經驗,認為過去十年來的巨大進步緣於四大核心控制工具:藥浸蚊帳、室內滯留噴灑、快速診斷檢測法以及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這四大工具都是建立在拉韋朗和羅斯的基礎之上。

藥浸蚊帳和室內滯留噴灑對付的都是羅斯的蚊子。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自2000年以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分發了近10億頂藥浸蚊帳。到2015年,該地區大約55%人口在蚊帳中睡覺,而2000年時這個比例還不到2%。2001年以來,撒哈拉以南非洲成功避免了6.63億人感染瘧疾,其中蚊帳居功至偉,功佔68%。其實就是防蚊防得好。

快速診斷檢測,是檢測拉韋朗的瘧原蟲,抗原檢測和血塗片,能迅速區分瘧疾發燒和非瘧疾發燒,從而及時治療。有了這個工具,才可能對幾萬幾十萬的人群進行應檢盡檢,這也是我們今天對付新冠的有效策略。

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是屠呦呦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做出的突出貢獻,救人生命以數百萬計,毋庸諱言,它也是殺瘧原蟲的,不是對付瘴氣。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在研製青蒿素等抗瘧藥方面的卓越貢獻,與威廉·C·坎貝爾、大村智共同被諾獎委員會授予該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除此以外,因為瘧疾還產生了兩個諾獎。一個是瑞士化學家米勒,因為合成強效殺蟲劑DDT而獲獎。一個是奧地利醫生賈雷格,因為「發現了瘧疾在治療麻痺性痴呆中的價值」而獲獎。在前抗生素時代,他異想天開,給梅毒病人注入瘧疾患者血液,人為製造瘧疾高熱以殺死梅毒螺旋體,再用奎寧來治療瘧疾,大大提高了四期梅毒的生存率。這兩個諾獎依然是建立在明確瘧原蟲為瘧疾病因的基礎之上,科學的邏輯是唯一的。

因為瘧疾,居然產生了五個諾貝爾獎,這是絕無僅有的一個傳染病。值得自豪的是,中國科學家沒有缺席。

但是,僅有科學是不足以消滅瘧疾的,還必須有高效組織和強大社區動員、透明通報和定點精準防控,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傳染病的防控絕不僅僅是醫療和疾控機構的事,尤其對於瘧疾這樣年發病數高達百萬千萬(80年代前)的傳染病,全社會的動員和參與至關重要。中國人民在政府的強力領導下,開展了規模浩大的群眾性瘧防運動。疫區全民普服乙胺嘧啶和伯氨喹進行預防,大規模發放和使用殺蟲劑浸泡蚊帳,對蚊子孽生環境進行整修改造(清理池塘、河流、住宅區積水、花園、灌木叢等等)。據統計,僅在1991-1998年,就治療了有瘧史者1515萬人次,流行季節預防服藥3412萬人次,每年在950萬-1955萬人口地區進行殺蟲劑室內滯留噴灑或浸泡蚊帳滅蚊。沒有這樣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和社區參與規模,控制瘧疾是不可能的。

透明通報是傳染病控制關鍵的關鍵。在1985年前,我國瘧疾病例是以縣級為單位進行紙質報告,通過郵寄的方式上報的;1985年開始了電子報告,2004年後更實現了網絡直報,效率提高了無數倍,真正實現了對疫情的及時、準確、完整的監控。

在這一基礎上,中國創造了「1-3-7」防瘧模式:「1」是指醫療機構發現瘧疾病例後24h(1天)內必須進行網絡直報,通過縣-市-省-國家四級通報實現逐級實時響應;「3」是指疾控中心接到報告後必須在3天內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與核實,同時開展實驗室覆核,確認診斷無誤;「7」是指對瘧疾疫點在7天內完成調查與處置。

這一經驗被WHO作為樣板向全世界推廣,其核心實質是透明化的通報和快速反應。任何形式的數據瞞報和官僚作風導致的反應遲緩對傳染病防控都是致命的,瘧疾防控70年的過程也證明了這一點。

基於科學的防控必然是精準的,在中國瘧疾防控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進入90年代後,中國本土瘧疾發病大幅下降,但離消除還有很大距離,國家制定了「線索追蹤,清點拔源」的策略。這是一種精準的防控策略,它以病例為原點,對基於透明和快速報告的每一個病例,都進行嚴格的線索追蹤,開展包括實驗室再次確認、感染蟲種確定和感染來源判定的流行病學個案調查,以判斷該病例是本土的還是輸入的?是輸血感染還是蚊媒叮咬傳播的?同時,對家屬和鄰居、社區進行人群帶蟲調查,根據調查決定是否擴大調查範圍?線索追蹤的結果把病例所在地區分為活動性、非活動性和假疫點等三種情況,再依據不同級別展開精準的 「清點拔源」行動。

精準防控不是一刀切,它的基礎和內核是科學。在控制傳播媒介上也體現了這一點,WHO力推的是藥浸蚊帳(ITNs)和擬除蟲菊酯室內殘留噴灑(IRS)兩大工具。中國根據不同疫區的不同蚊子種類,採取了因地制宜的措施。在以家棲性和偏吸人血的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為主要媒介的瘧區,採取ITNs滅蚊為主;在兼吸人畜血的中華按蚊地區,以傳染源防治為主;在外棲性大劣按蚊地區,以改變居民點周圍生態環境和滅蚊為主。對一個小小的蚊子,也必須精準施策才行。

消滅瘧疾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七十年的瘧防經驗更彌足珍貴。依靠科學、透明通報、群策群力、精準防控,是對付一切傳染病的法寶,又豈止瘧疾而已。

原標題:《短短70年,消滅存在至少3000年的瘟疫,中國怎麼做到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面對瘟疫,這個持續了幾千年的方法也許不夠好,但卻有用——隔離
    黑死病——消滅了全歐洲一半的人口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多次爆發,最嚴重的一次則是在14世紀,當時黑死病從亞洲傳到了歐洲,在1346到1353年的短短幾年間,黑死病一個彈指整個歐洲大陸就有30%到60%的人口消失,從此之後的400年病菌更是反覆蹂躪歐洲大陸,科學家估計前前後後死亡人數可能高達兩億人,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瘟疫災難,引起黑死病的真實菌種已經無法考究
  • 【青年思考】一部與瘟疫抗爭的中國史
    ,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中貫穿著一條與瘟疫抗爭的歷史。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新型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020年1月30日,世衛組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強調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並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舉措。
  • 天花:第一個被消滅的傳染病「大魔頭」
    世界大瘟疫啟示錄公元前1157年,古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五世不幸身亡。他生得尊貴,死得突然,可能只活了40歲。按照慣例,法老遺體被製作成木乃伊,葬入墓穴。之後,人類繼續繁衍生息,無數朝代更迭。法老遺體在木乃伊中安然「躺屍」3000多年。1898年,這具木乃伊被考古發掘,得見天日。
  • 「最打臉」的國產手機,曾豪言「3年消滅小米」,結果5年倒閉!
    於是,就有人說,格力手機都做到無人問津的地步了,怎麼還不放棄做手機呢?而馬太效應在今天的中國手機市場上也越來越明顯。國內手機市場由少數幾家手機廠商主導,其餘的小手機廠商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
  • 歷史上那些讓人恐懼的瘟疫,都是怎麼消失的
    鼠疫引發的瘟疫,在歷史上,至少奪走了2億-3億人的生命,改寫了多個文明的歷史; 天花在人類歷史上至少奪走了4億人的生命,古羅馬等數個文明被天花撲滅
  • 肖一之讀《瘟疫年紀事》|瘟疫中的遊蕩者
    《瘟疫年紀事》,[英] 丹尼爾·笛福著,許志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394頁,39.00元1665年盛夏,人口五十萬的倫敦城一改往日的繁華喧囂,令人不安的寂靜籠蓋四境。一時間,關於瘟疫的醫學論著、神學討論和新聞報導充斥了已經高度發達的英國圖書市場。其中既有旨在提供實用瘟疫防備指南的書籍,如1721年出版的署名「一位著名內科醫生」的《論瘟疫及其預判、治療和預防》,也有借瘟疫斥責英國社會道德敗壞的憤怒布道辭,如威廉·戈德溫1722年出版的《上帝給罪人的裁決》。
  • 黃熱病:1878年密西西比河流域大瘟疫
    美國歷史上傳播範圍最廣、死亡人數最多、社會危害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黃熱病瘟疫非1878年密西西比河流域黃熱病瘟疫莫屬。據統計,1878年密西西比河流域黃熱病瘟疫導致美國南部、西南部、中部、中西部共約兩200多個城鎮報告本地區出現黃熱病疫情,感染人數超過150000人,死亡人數約20000人,直接經濟損失2億多美元。此次疫情受災最重、感染率最高、死亡人數最多的城市是田納西州大城市孟菲斯 。
  • 瘟疫之年的牛頓:「蘋果神話」是真的嗎
    而在瘟疫期間思考過的重力問題,則被他擱置了十幾年,一直沒太關注。不過,受鍊金術思想影響,牛頓越來越相信作為超距作用的萬有引力的存在。1682年,他把彗星納入引力理論範圍,這說明此時的他越來越相信用引力理論可以解釋所有的天體現象。1684年,哈雷拜訪牛頓,詢問行星軌道是何種曲線,這點燃了牛頓的熱情。
  • 2200年來中國瘟疫災害時空變化:有880個「疫災之年」
    瘟疫災害(簡稱疫災)是指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起的急性、烈性傳染病大規模流行所導致的生物災害,是人類面臨的所有自然災害中最頂級的災害。導致疫災的病原體始終存在於自然界中,認識疫災的時間演化和空間分布對人類社會防治疫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殺死數億人、肆虐上千年:這個惡魔被中國率先消滅,領先世界 16 年
    1950 年 1~8 月,中國境內記錄在冊的仍然有 44211 例天花病例,因天花而死亡的有 7765 人。當時,外國斷言:天花等瘟疫必定是新中國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然而,就在不久後的六十年代初,中國最後一例天花患者痊癒出院,新中國人民政府宣布徹底消滅祖國大地上所有天花病毒。這比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消滅天花病毒整整提前 16 年。
  • 奪走上億人生命的古代病毒,禍害人類3000年,現被封在實驗室中
    幾千年來,人類與病毒的鬥爭從未結束,小到一場普通人半個月即可自愈的感冒,大到一場死亡人數超過百萬的重大疫情。人類唯一一次勝利就是在於天花病毒的對抗當中。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人類成功地消滅了天花。至此,天花病毒成為了最早被人類消滅掉的由病毒引起的惡性傳染病。
  • 歷史上的瘟疫:致命流感死亡人數超過一戰
    這場瘟疫持續了五六十年,造成至少1億人死亡,直接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公元十四世紀的黑死病 歷史上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發生在公元十四世紀,以歐洲最為嚴重,這就是駭人聽聞的「黑死病」。
  • 短短1個月,全球現至少7種變異新冠病毒,蔓延70國……
    短短1個月,全球現至少7種變異新冠病毒,蔓延70國…… 作者|張奧林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1年第一個月,已過去近一半。這半個月,全球新冠疫情形勢持續惡化,數字觸目驚心。
  • 人類與瘟疫:一場西西弗斯式的戰爭
    人員的頻繁接觸為疾病蔓延提供了絕佳條件,短短半年時間,這場流感就以反覆發作的態勢席捲了大半個美國。當時歐洲戰場硝煙正濃,同樣是在1918年,150萬美國士兵奔赴歐洲,他們不僅為盟軍帶去了勝利的希望,也帶去了致命的流感病毒,這場瘟疫隨之在歐洲和亞洲流傳開來。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00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這場瘟疫被稱為西班牙流感。
  • 世界上十大最恐怖病毒和十大最慘烈瘟疫
    該病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該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1855年在中國雲南省發生的一場鼠疫。這場鼠疫單在印度和中國,就有超過1200萬人的人死亡。這次瘟疫的特點是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
  • 1630年佛羅倫斯瘟疫:社會交換的隱喻(上)
    【譯者按】這是義大利文化史學家朱利亞·卡爾維學術生涯早期的一篇文章:「1630年佛羅倫斯瘟疫:社會交換的隱喻」,發表於1986年。在這篇文章中,卡爾維教授通過發掘瘟疫期間法律訴訟文件,揭示了官方瘟疫記錄和敘述所忽視的社會階層和社會文化現象。
  • 1630年佛羅倫斯瘟疫:社會交換的隱喻(中)
    就像朱利亞·卡爾維所說的,瘟疫不過是令人疲憊不堪的存在之流中的另一個負擔而已。然而,這段經歷不過是我個人的隱痛而已,它並沒有增加我對疫病的認識,我想SARS幾乎沒有成為一種公共記憶和公共知識。東羅馬歷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在他的《戰爭史》中詳細描述了「查士丁尼大瘟疫」發生到消退的過程,和加繆《鼠疫》中描繪如出一轍。中國自古瘟疫頻發,而人們似乎也並沒有清晰或者完整的記憶。武漢封城後,一位朋友曾說過,中國古代對付瘟疫從來沒有什麼好辦法,醫書典籍中都是四個字:「死人無數」。即使有傳說中的葉天士的公共防治理論,也已經失傳,沒有醫案可循。
  •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出版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面展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和新中國文學發展水平,人民文學出版社、學習出版社聯合8家出版社,推出「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
  • 聊一聊人類歷史上繞不開的20次大瘟疫
    隨著500年前新航路的開闢(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新型傳染病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並最終形成了第一次全球大瘟疫。 下面就請跟隨我一起來看一看人類文明史上最嚴重的20次大瘟疫,以及它們最終是如何結束的。 1. 史前大瘟疫:約公元前3000年
  • 8年抗戰消滅日軍45萬,蘇聯6天消滅了75萬,為何差距這樣大?
    從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國在這8年的抗戰中,陸續消滅45萬日軍,但是蘇聯最後只用了短短6天時間,就消滅了75萬日軍,這是怎麼回事兒?中蘇雙方的差距,為何會這麼大?蘇聯與日本關東軍戰鬥的時間是1945年,他們面對的日本關東軍,就是一個張牙舞爪的紙老虎,看似強大可實際上不堪一擊。當時日本已經到了經濟崩潰,連刺刀和軍糧都沒錢生產。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沒有疏忽大意,他們派出了150多萬士兵,而且還搭配了3000多架飛機和5500多輛坦克。一邊是裝備精良,人數佔據優勢,氣勢如虹的蘇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