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藤別名:刺楊梅、對節巴、酸梅簕、札梅、刺凍綠等
藤狀或灌木;小枝具刺,被柔毛。葉紙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卵形或近圓形,長1-4.5釐米,寬0.7-2.5釐米,基部圓或近心形,下面無毛或沿脈被柔毛,側脈3-4(5)對,上面不明顯;葉柄長2-7毫米,被柔毛。花無梗,黃色,芳香,疏散穗狀或圓錐狀穗狀花序;花序軸長2-5釐米,被絨毛或密柔毛。花萼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花瓣匙形,頂端2淺裂,常內卷,短於萼片。核果近球形,黑或紫黑色。花期7-11月,果期翌年3-5月。
藥材基源:本品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根及嫩枝葉。
採集加工:秋後採根,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生境分布:生於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叢中;分布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腎、肺經。
功能主治:根:降氣;化痰;祛風利溼。主咳嗽;哮喘;胃痛;鶴膝風;水腫。嫩枝葉:治疥瘡,漆瘡,水腫。
用法用量:嫩枝葉:內服:煎湯,0.5~1兩,或入丸劑。外用:煎水燻洗。根: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1、治水腫:雀梅藤二層皮。硃砂一錢五分,綠豆粉一兩。研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開水送下。(福建)
2、咳嗽氣喘:雀梅藤根9~15g,水煎服。
3、瘡瘍腫毒:雀梅藤鮮葉搗爛外敷,或水煎外洗。
(本公眾號圖片、內容為網上下載編輯整理,侵權刪!)
歡迎廣大的中草藥種植戶、合作社、商家企業加入到博羅縣中草藥種植協會的大家庭中來,讓我們攜手共創博羅縣中草藥種植事業的輝煌!會員招募,請聯繫協會專職工作人員
132 8620 2223(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