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熬夜賺的錢,都用來養生了

2021-12-24 新周刊

收錄於話題 #商業研究所 124個

年輕人對健康到底有多焦慮?去年還在啤酒裡面泡枸杞,今年就要靠保健品「續命」了。


根據某購物平臺今年「雙十一」預售統計數據顯示,僅僅在預售的首日,保健品類訂單就較去年足足增長了55倍,滋補類商品也增長了16倍。


在當代年輕人眼中,「年輕」已經不再是自我消耗的資本,這些保健品就像他們的「救命稻草」,因為越來越多例子告戒我們,健康是需要精心呵護的,但健康的生活習慣又是難以養成的。

今年8月,某視頻平臺up主「大西米君」因40個小時沒合眼,最後感染病毒導致病發,被送進了ICU,該記錄視頻獲得了兩百多萬播放量。

視頻發布的當天,up主本人就在評論區置頂了這樣一條評論:「剛看到熱搜上一個26歲的女孩因為經常熬夜腦出血了!姐妹們!我一個資深熬夜患者都不準備熬夜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來源/bilibili@大西米君

她口中的那位26歲女孩在康復後是這樣告誡廣大網友的:「愛惜自己,生命可貴。細水長流,不要著急在年輕的時候匆匆揮霍。」

兩位90後年紀輕輕就差點「猝死」,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把邊熬夜邊看視頻的網友們嚇得不輕,紛紛把自己跟發病前的各種症狀「對號入座」,仿佛下一個需要搶救的人就是自己了。

甚至還有人立下了「以後每天十點就上床睡覺」的Flag, 但得到的卻是其他網友的靈魂發問:「十點,你下班了嗎?」

不熬夜?難

像評論區的眾多網友一樣,一邊立下我要早睡的Flag,一邊又沒法不熬夜,似乎成了當代年輕人的一種生活常態。打開微博,發現「熬夜」相關的詞條似乎每周都能上一次熱搜。

「熬夜在身上的明顯反應」「熬夜時心臟忽然咯噔一下是咋回事」「熬夜能補回來嗎?」……除了在網絡世界無數次點進相關的搜索詞條,現實中該熬的夜一次也沒少。

「熬夜危害大」的道理誰都懂,但是根據某數字健康大數據管理平臺發布的《中國網民睡眠質量白皮書》顯示,熬夜在年輕人中為普遍現象,他們的睡眠時長正呈下降趨勢,睡眠過短即小於7小時的用戶佔到了64%,熬夜晚睡的用戶佔到總人數的一半以上。

睡眠質量低下的問題越來越普遍。來源/華為運動健康大數據平臺

前一天晚上沒睡好,第二天起來還是難逃繼續加班。根據「獵聘」發布的《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顯示,有超過7成的90後被強制要求或自願性地加班,加班「1-3小時」的佔比超過9成。

這種狀況不單單局限於一線城市,而且正在向下蔓延。一些二線甚至三線城市,許多崗位的「加班」現象也逐漸成為常態。

「打工人」逃不掉加班的命運。來源/獵聘

在原本的8小時工作制上再延長一至三小時不等,當代年輕人的一天中,工作時間可能達到10小時甚至更長,加上回家後可能還有線上完成的任務,他們的生活可以說幾乎是被工作主導。

一天中最放鬆的,就只有躺在床上打開手機準備刷刷微博、追追劇的時候,因為只有這段時間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不知不覺,刷到了凌晨,12點之前要睡覺的Flag又倒下了。

這種「報復性熬夜」的習慣無疑給生理和心理上都帶來了高負荷,導致神經的高度緊張,即使身體已經非常疲憊,精神上依然難以放鬆,從而又再次陷入失眠、無法深睡的惡性循環。

 

不是每個人都有「躺平」的選擇權


既然工作時間長是導致睡眠不足的重大元兇之一,那為何不選擇「躺平」,偏偏要加班呢?

《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就向我們展示了支撐年輕人堅持經常加班的原因,似乎給出了答案。「生活成本高,不加班的工作工資低,缺乏生活保障」為90後堅持加班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為了多攢錢,未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房貸、車貸等還款壓力」也獲得了超過半數受訪者的選擇。所以說,「加班」實屬現實之下「打工人」的無奈之舉。

當然,選擇「躺平」,和996抗爭的人也有。

某視頻網站up主十元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985大學碩士畢業之後,她進入了一家知名網際網路大廠,過上了外人看來光鮮、實則一直996的生活。

每天加班回到家以後,除了立刻癱倒在床上以外,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效率越來越高,為什麼卻越來越累」成為困擾她的疑問。

在這樣枯燥疲憊的生活持續一年之後,她毅然選擇離職,做起了拍視頻的「無業游民」,即使放棄了高薪酬的工作,她還是感嘆終於「爺青回」。該視頻一經發布,她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了粉絲數破萬的博主。

來源/bilibili@十元鯉

在首個視頻引發了網友們強烈的反響與「共鳴」以後,她再次發視頻強調,觀眾們千萬不要輕易學習她的「魯莽」,隨隨便便辭去來之不易的工作。

辭職需要建立在有存款準備和生活保障的前提之下,而離職是需要在做足了充分準備和明確未來方向後才做出的決定。雖說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但在這個985畢業生都有可能失業的時代,「躺平」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擔,而十元鯉只是比較幸運的那一個。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內卷」也只是為了拼一份生活保障,「躺平」可能還越躺越焦慮了。

20歲的年齡,40歲的身體


無法逃脫社會的「內卷」,就只能接受心理和生理上的消耗。因工作時間長導致無止境地久坐,因工作太累給不運動找藉口,又因沒有時間做飯而匆匆訂外賣解決三餐。

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各種大大小小的健康問題早早就找上了當代年輕人,隨之而來的「健康焦慮」充斥著他們的生活。

來源/微博@小江備忘錄

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感到焦慮,聽起來似乎是人到中年以後才有的心理現象,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根據丁香醫生平臺發布的《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相較於中老年人,年輕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滿意度要更低,同時還擁有更多的健康困擾。

在「飲食健康度」和「運動健康度」的自評中,00後給自己打出了最低的分數,他們對於自己健康狀況的評價甚至還不及父輩(70前和70後)。

不論是在飲食還是運動方面,健康自評都和年輕程度不成正比。皮膚問題、體重問題還有情緒問題,都是年輕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擔憂項,二十歲的年齡,四十歲的身體,可能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話。

來源/丁香醫生

深知自己生活方式不健康,加之網絡媒體發達的時代,人們總是接收到許多關於疾病的新聞信息,當身體出現一些不適,就開始自己代入和放大各種疾病的症狀,「對號入座」,變得越來越焦慮。

身體上的「預警信號」使許多人從「我還年輕」「我還能作」,漸漸成為了「聽媽媽的話,乖乖穿上秋褲」;從「冰鎮啤酒配炸雞」變成了「多喝熱水少油少鹽」。不敢看醫生,害怕做體檢,除了朋克養生,似乎也很難有更好的選擇。就算最終鼓起勇氣體檢看醫生,醫生恐怕也只能跟你說:少熬夜,多運動。

 

永遠健康的只有商家的錢包


對於消耗身體產生的代價,年輕人除了朋克養生,同時還在想盡各種辦法補救。疾病保險、保健品還有各種健康食品……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為了這些「健康焦慮安慰劑」的消費主力軍。既然無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那就僥倖花錢「買」健康吧。

根據央視財經大數據發布的《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保險在年輕人當中的銷量有所增長,而保健養生類產品佔到了青年人花錢排行榜的前三位,僅次於「教育培訓」和「住房」,佔到了26.11%。在某購物平臺上,一些知名保健品商家產品的月銷量幾乎都可達到萬件以上。除此之外,「低鹽低糖低脂」的健康食品,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擁護。

某購物網站上主打出售健康零食的店家隨處可見,各種口味的雞胸肉、盡力模仿出奶茶味的代餐粉、難以下咽的蔬菜汁,銷量從來不減。

來源/微博@餓了麼

甚至連被詬病「不健康」的奶茶店們,都華麗地搖身一變,擠進了「健康飲品」的競爭行列。前有加錢換購的「0卡糖」,後有風靡各大城市的「蜂皇漿熬夜水」——在含有紅棗、菊胎等成分的水中再放入一根人參,一口喝下,提神又醒腦,淡淡的人參味帶給你熬夜後不會禿頭的錯覺。

更有商家直接頂著某著名保健品公司的招牌,在全國各地開起了「養顏奶茶」店,飲料「多肉葡萄酪酪」主打添加葡萄籽精華,「麥草檸檬纖維茶」主打添加青汁,且富含膳食纖維……一時間還掀起了網紅打卡的風潮。

結果,保健品公司官方發聲說該奶茶店並沒有獲得授權,而對方早已憑著自己的噱頭賺了一大筆加盟費。

來源/微博@界面新聞

總之,年輕人焦慮哪方面的健康,商家就能變著法子把它轉化成商機,你頸椎不舒服,正骨診所就越開越多。你睡不著覺,褪黑素軟糖就越做越好吃。到頭來,真正能保持健康的,恐怕只有商家的錢包。

而當再次打開視頻網站,大數據又給你的首頁推送來一條健身博主的視頻,發布短短幾個小時,播放量馬上要破10萬了。你躺在床上點開了視頻,想根據難度決定要不要運動一下,準備成為那十萬分之一。只見熱評寫著:「收藏視頻從未停止,健康生活從未開始。」

[1]中國人睡眠質量白皮書. 華為運動健康大數據平臺

相關焦點

  • 天天熬夜?80%的威海年輕人都是朋友圈的「熬夜冠軍」!
    被迫式晚睡是主流年輕人是熬夜的主力軍!前段時間,艾瑞諮詢發布《2019年中國熬夜晚睡年輕人白皮書》總結了不同類型的晚睡黨按一周工作5天來算平均每天工作9.3小時也就是說,人們嘴上說著拒絕過勞身體卻誠實地工作著以晚睡為代價威海的錢不好賺
  • 張仲景賣奶茶,同仁堂出咖啡:90後「朋克養生」的錢好賺嗎?
    編輯 | 品牌君從前兩年開始,年輕人間就流行著一種朋克養生法:熬夜敷面膜,酒焐熱再喝,帶護膝蹦迪……「朋克養生」會出現,是因為以90後為代表的這屆年輕人既不願意放棄娛樂活動,又希望能儘可能保護好身體。就是這麼一個長久以來都以「藥」為主營業務的品牌,前不久卻忽然闖入朋克養生領域,做起咖啡生意。這跨界幅度大到,品牌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據了解,「同仁堂咖啡」屬於同仁堂健康新零售業務,它的「本名」其實是知嘛咖啡。目前,知嘛咖啡在北京共有兩家門店。
  • 7位90後談養生:從熬夜蹦迪到足療養生也就兩三年
    一手補品一手鍋,隨時隨地、花式混搭、四季養生、吃出顏值,正成為年輕人的養生大法。CBNData發布的一份《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目前九成以上90後已有養生意識,超半數90後已經走在養生路上。有人堅持「用最貴的護膚,熬最深的夜」,有人熱衷啤酒泡枸杞、可樂瓶裡加黨參,有人是裝備控,保溫杯、養生壺、泡腳桶、頸椎按摩儀個個不落下。
  • 一邊熬夜一邊養生的年輕人,吃起保健品來誰都攔不住!
    家住北京的23歲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天都會吃維生素C、維生素B、葡萄籽等各種各樣的保健品,而像張女士這樣每天在吃保健品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年輕人正在「逛」吃哪些保健品?80、90後被網絡稱為「養生C位人」,據叮噹健康研究院數據顯示,80、90後有養生意識的人數超過7成,其中80後佔到了38.7%。
  • 一邊熬夜一邊養生的年輕人,「嗑」起保健品來誰都攔不住!
    家住北京的23歲張女士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她每天都會吃維生素C、維生素B、葡萄籽等各種各樣的保健品,而像張女士這樣每天在吃保健品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01 年輕人正在「逛」吃哪些保健品?80、90後被網絡稱為「養生C位人」,據叮噹健康研究院數據顯示,80、90後有養生意識的人數超過7成,其中80後佔到了38.7%。
  • 一邊熬夜,一邊「養生」!這屆年輕人的保健品消費迎來新態度
    一邊熬夜加班或刷劇、刷淘寶,一邊認真購入護肝片、褪黑素、維生素軟糖等保健產品養生,90後、00後的年輕人正湧現出新的保健品消費態度。與此同時,免疫調節、改善睡眠、骨骼營養健康等功能產品消費增速較高,比如健美生的維C咀嚼片、褪黑素軟糖、維生素D3等產品,精準擊中了年輕人免疫力差、失眠等痛點,具有較大的消費潛力。除了追求精準細分功能的「靶向養生」方式,年輕人也非常關注保健品功能的豐富多元。
  • 年輕人的花式「朋克養生」,讓這些品牌火了
    一、「喝的」:熬夜茶、阿膠咖啡、養生奶茶,推動品牌年輕化 今年4月,疫情期間,網易嚴選推出首款國潮風設計「夜與茶」,也稱熬夜茶。雖然產品說明強調「本產品不具有任何保健、醫療等功效」,但三隻松鼠瞄準的正是年輕人熬夜防脫、養顏美容、祛溼減肥等需求。 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在健康養生方面越來越捨得花錢。根據CBNData《養生食品行業新品趨勢白皮書》,阿膠、人參、燕窩等高端養生食品在養生市場佔據頗大份額,尤其受到一線和五六線城市的80/90後歡迎,男性的消費潛力也有待發掘。
  • 20歲遊戲主播賺175萬猝死:那些以命博錢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她買了兩套房子,跟遊戲裡的男朋友網戀,兩年多了,雙方都不想見面。我問她賺這麼多錢,對未來有什麼打算,她說不知道。賺錢就是一種習慣。看到訂單提示興奮一下,僅此而已。作為好為人師的死白羊,我拖小鑫出去旅行,第一天就被打敗了。
  • 蜂王漿熬夜水、人參刮油水,年輕人新養生真經蘊含「大生意」!
    時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注重養生。據近期公開市場數據顯示,90後年輕人有41%已開始養生,17%有養生意向。在網絡經濟時代,養生不再是老年人專利,90後年輕人也步入養生行列。既為快節奏的現代工作生活感到焦慮,又嚮往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而今年的特殊經歷也客觀上讓年輕人對當下的行為習慣進行反思,所以年輕人養生受到更多地重視與實踐。「啤酒加枸杞,可樂放黨參」之類的「朋克養生」,被視作為年輕人的看似無解卻有趣的養生方式。
  • 年輕人「朋克養生」文化背後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0糖、減肥、養生,正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潮流。「佛系養生大起底,保溫杯裡泡枸杞」,成為90後、95後一代信奉的「朋克養生」健康理念。「朋克養生」文化特徵是「一邊是勤勤懇懇地護膚,一邊是孜孜不倦地熬夜;一邊作死,一邊自救;啤酒加枸杞,可樂放黨參;蹦迪時穿上秋褲,貼上暖寶寶;一邊暴飲暴食,一邊『養胃』;吃完大魚大肉,再來一盤青菜,就會覺得很養生」。直至今日,「朋克養生」已經衍生出眾多新鮮領域,受到無數年輕人的追捧,還帶火了一眾品牌。
  • 熬夜敷面膜,枸杞兌咖啡,年輕人推崇的朋克養生,養的是什麼?
    圖源網絡無論是宣傳語還是產品,都很貼合年輕人。在此背後,「保溫杯裡泡枸杞」已經從一個段子、一句歌詞,漸漸演變成了一股新的消費機會。而同仁堂這樣的老牌藥企們,正是其中的「弄潮兒」。據CBNData《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半數以上的90後有脫髮、掉發、視力減弱的困擾,同時約有四成90後有肥胖、運動能力下降的情況,還有三成出現了免疫力下降的問題。正因如此,接近九成以上的年輕人已經具有養生意識。
  • 「養生」熬夜族 帶動保健品消費
    「因為經常熬夜,所以平時比較注重護膚和養生。」陶子表示,面膜、眼霜、維生素、蒸汽眼罩、咖啡等都是她日常的熬夜必備品。記者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熬夜族開始成為養生主力軍。有人熱衷啤酒泡枸杞、可樂瓶裡加黨參,有人是裝備控,保溫杯、養生壺、泡腳桶、頸椎按摩儀個個不落下。食補、藥補、運動,「90後」「80後」的健康意識正逐漸增強,帶動了「熬夜經濟」。
  • 啤酒裡泡枸杞,可樂加黨參……年輕人,你這不是養生,是焦慮
    在這個語境中,「朋克」是一個並不準確的形容詞,熬夜、蹦迪、泡吧、喝烈酒、抽菸,這些事情都對身體有損傷卻並不足以達到真正「朋克」的概念——二者的區別有點像文身和文身貼——它們只是一些正常的人類活動,潛藏在背後的話語則是「我還年輕」,而不是「我對社會與人生絕望透頂」。
  • 沉迷於熬夜,醉心於保養!年輕人為何遲遲不睡?
    如今,年輕人(15-35歲)已成社會中堅力量,同時,伴隨年輕人奮鬥時光而來的是,熬夜晚睡成了新風尚,它畸形的地方在於,所有人都知道晚睡會影響健康,但仍有大批青年走火入魔、堅持修仙。與熬夜相對的是保養風潮的興起,養生枸杞保溫杯,眼膜面膜是必備,也是正在為夢想拼搏的年輕人畫像之一。那麼,當下的年輕人為何一邊沉迷於熬夜,一邊又醉心於保養? 熬夜黨的養生之道又是怎樣的?
  • 熬夜,是年輕人珍惜時間的」自慰棒」
    錢同學的一針見血昨晚,因為一些事情弄到很晚,忙完之後才意識到,都深夜兩點鐘了,我還沒睡覺。
  • 敷著面膜拼命熬夜 90後「朋克養生」你嗅到商機了嗎
    敷著面膜拼命熬夜集中在零點購買養生電器90後「朋克養生」你嗅到商機了嗎邊拼命養生,邊拼命熬夜;熬最晚的夜,敷最貴的面膜——90後「邊作死、邊自救」的「朋克養生」法,已成為新的消費機會。《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指出,超九成90後年輕人已有養生意識,超三成受訪者已採取健康養生的有關行動。近日,三湘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在「朋克養生」的消費趨勢下,一方面,以桃膠、皂角米為代表的「土味」農產品煥發著新生機;另一方面,「朋克養生」也吸引了如張仲景大藥房、同仁堂藥店、廣藥集團等企業入局。
  • 這屆年輕人「朋克養生」有多野:有人數著卡路裡,有人熬夜吃燕窩
    為了抓住這屆年輕人的消費力,371歲的老字號同仁堂賣起了咖啡,一杯「枸杞拿鐵」賣到斷貨。4歲的元氣森林喊著「0糖0卡0脂肪」的口號,光靠汽泡水一年就賣出了10個億。 這魔幻一幕背後,是「朋克養生」在年輕人中大面積流行。 「養生」或許是不得不之舉,但「朋克」一定是本義。這樣的需求翻譯到產品端就成了:既要健康又要爽。
  • 北上廣年輕人用來續命的Swisse,居然被外媒曝光是泡沫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養生成為年輕人的必修課之一明明還是小小年紀卻偏走上養生惜命的不歸路為了減肥排毒,每天憋著氣喝三勺,只是為了希望拉屎的時候可以別那麼難受……護肝片:熬夜的正當理由。熬夜爆肝又爆痘,喝酒傷肝,如果有一瓶護肝片,熬熬也不那麼傷身咯。葡萄籽:範爺推薦,強效抗氧化。臉上敷面膜,內服葡萄籽,膠原蛋白你流失得慢一些啊。
  • 熬夜之後吃什麼養生食物來補身體?
    導語:熬夜之後吃什麼養生食物來補身體?因為工作,學習等方面的原因,現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經常熬夜。
  • 「直播吃肉半年,胖80斤去世」:以為錢好賺,害慘了多少年輕人
    然而,鏡頭的背後,有的吃播瘋狂催吐,長期用手摳嗓子眼、插管,吐得胃酸倒流、臉部變形;有的吃出了高血脂、糖尿病,賺了些錢,卻落下了難以痊癒的病根,甚至搭上了性命。你看到了他們作繭自縛,把他們想賺快錢卻被反噬的事跡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