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崛起與英國衰落:為什麼英國不能在衰落之際及時做出改變?

2020-12-08 趣觀歷史

引言

「一個時代只能做一個時代的事情,歷史的車輪只會不斷向前。」

時勢造英雄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落下帷幕,英帝國的日部落時代也走向了完結,被戰火摧毀得已經狼狽不堪的歐洲無法再繼續支撐起整個世界的統治地位,美國和蘇聯的兩極格局就要到來了,原本的世界統治者英帝國只能在兩個超級大國的夾縫中求得生存。日不落說到了英國,我們不禁就會想,為什麼美國人可以迅速完成自己經濟模式的轉變,比如說從「金本位」制度到後來的石油美元再到後來搞得虛擬經濟,而英國為什麼就不能和美國一樣實現這些轉變呢?最後只能是坐以待斃,接受曾經輝煌的日不落時代黯然收場的結局呢?

▲華爾街街景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時勢造英雄」,關於個人的命運是這樣,其實國家的命運也是這樣,時機非常重要,英國並沒有趕上美國那麼好的時機,也就沒法和美國做出一樣的措施,自然也就是為什麼英國沒有和美國一樣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其實英帝國一直是一個被聲浪支撐起來的巨人,英帝國的硬實力其實是被誇大了的,英帝國雖然有著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殖民地除了帶給英帝國大量的資本流入以外,還給英帝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麻煩

▲「日不落時代」版圖

理由很簡單,那就是英帝國擴展自己的殖民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停地壓榨殖民地,把殖民地當地的資本掠奪到英帝國,讓自己得到好處,可是當英帝國不斷地壓榨殖民地,來為自己獲得好處的時候,殖民地當地的人民對於英帝國的仇恨值也在不斷地上升,為英帝國的管制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這也是殖民侵略戰略所帶來的必然問題。

▲英國殖民統治之下的印度勞工

英國的強大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強大,這種強大是相對意義而言的,就在當時的情況上來看,雖然英帝國是殖民時代這些帝國主義國家中最強大的那個,但是英帝國卻也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時機,英帝國的競爭對手太多,而且這些對手們的實力都不如按,比如說當時法國的實力就並不比英國差多少,而且在法國的背後,還有西班牙、德國、荷蘭和葡萄牙這一系列國家,這些都是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英國面對著這些國家的時候,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就是在這種競爭和猜忌中,英國人並不敢輕舉妄動。

帝國紛爭

和英國一起在帝國時代競爭的這些國家和英國的關係,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冷戰」格局下美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的,這種不同就在於,「日不落時代」的英帝國和同時代他的這些競爭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帝國主義國家,無非是英帝國的殖民地地盤最大,他們內部的運行機制和原理都是一模一樣的。英帝國不敢輕易做出改變,因為他怕改變了之後國內的大型資本會外逃到其他的帝國主義國家,如果這些大型資本都跑了,英帝國的整個體系就會遭受滅頂之災,就會垮掉。

▲雅爾達「三巨頭」

在帝國主義的殖民時代,這些國家所奉行的就是以對外擴張侵略的「預期經濟」,擴張殖民的越多,帶來的收益也就越大,因為這套經濟模式的目標非常簡單明確,就是要掠奪資本,選擇性不多,但是見效非常快,可以幫助國家在短時間之內就積累起大量的財富。就在這種模式的指引之下,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們都制定了自己的預期,希望可以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但為什麼最後這些國家會打起來,釀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嚴重後果呢?那就是因為在一開始的擴張和徵伐中,可以去的地方非常多,朝著哪個方向擴張可以進行自由選擇,資源還非常充足,可是隨著擴張進程的一步一步推進,可以去的地方逐漸減少了,選擇也就減少了,而他們自己已經一個個盆滿缽滿,這個時候在大的國家眼中,這些小國就變成了肥羊,所以最後帝國主義國家的內鬥就開始了,他們互相之間的徵伐是必然發生的

▲一戰中的法國軍隊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管是最大的英帝國,還是歐洲其他的帝國主義國家,他們都被自己所選擇的「預期經濟」的經濟模式困住了,當沒有地方可以擴張殖民的時候也束手無策,他們不想改變自己的經濟模式,也不敢去改變自己的經濟模式,生怕自己稍微一動,周邊的國家就會對自己下黑手。而且自己只要是貿然地向前一步,就很有可能造成國際資本的外逃,這樣的此消彼長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不能說當時的歐洲沒有選擇改變,就下結論說歐洲人不如美國人聰明。歷史總是這樣,有太多的風雲變幻,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兩極格局

再說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美國的經濟發展歷程顯然比英國有更好的時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作為主戰場的歐洲已經是疲憊不堪,能力被極大的削弱了,還有一點就是蘇聯的崛起。蘇聯的崛起給整個世界局勢帶來了根本性的改變,蘇聯是一套全新的體系,不管是體制還是最終發展目標都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截然不同,而且蘇聯崛起的勢頭很猛烈,共產主義擴張的趨勢非常明顯,在當時的世界政治版圖上,共產國際陣營基本上已經佔據了歐亞大陸的絕大部分,矛頭直指西方的資本主義陣營,西方也感受到了危機感。

▲蘇聯時期的克裡姆林宮

就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開始了自己的對抗策略,形成了堡壘式的防禦體系。這一套體系是美國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為蘇聯人成了最大的競爭對手,英國和法國只能在西方陣營內部發展自己的勢力,美國並不需要擔心自己做出經濟模式升級之後,出動了資本集團的利益造成資本外逃,因為整個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已經被收納到一個堡壘當中了。

參考資料:《冷戰史》《戰後經濟史》

相關焦點

  • 號稱「日不落」的英國是怎麼衰落下來的?
    在21世紀美國依然走在最前端,遙遙領先的科技,軍事,那麼他的崛起也是非常的霸道,不講道理。打開歷史的書籍,輕輕地向前翻一頁,那時的王者是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疆域之廣,影響力之大,也是無國能出其右。在拿破崙的帶領下當時的英國蒸蒸日上,軍事化工業感到最前端,於是就開始了侵佔領土。
  • 美國衰落的真相:走上了英國自由貿易的老路
    美國的這種「虛胖」是整個西方衰落的縮影,很多人都想不通為什麼如日中天的美國在進入21世紀後怎麼說不行就不行了。有人將其歸結為世紀初的反恐戰爭把美國打窮了,但這是表面現象,美國從戰爭中獲取的利益遠遠多於損失,美國真正衰敗的原因是重複了當年英國的老路,也就是自由貿易惹的禍。
  •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後來是怎麼衰落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英國跌下了神壇的呢?英國的沒落,其實是來源於兩次重大的決策失誤。第一次失誤,是對美國的放任。1775年,北美十三州的人民因為不滿英國的壓榨剝削,聯合起來發動了獨立戰爭。1783年,北美人民在法國的支持下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英國被迫籤下《巴黎和約》,承認了美國的獨立。儘管在獨立戰爭中敗北,不過英國方面其實並沒有當回事。
  • 「審判書」與「大憲章」的對決,映照了英國王權的增強與衰落
    而英國王權的發展則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情況,從諾曼人實現對英格蘭的徵服之後,英國王權在一開始是十分強大的,但是隨著英國地方封建主以及宗教勢力的不斷壯大,王權居然開始出現了衰落的軌跡。英國王權的衰落一直到公元1215年約翰國王被迫籤署"大憲章"跌入了谷底,而此時法王的權力卻處在如日中天的空前加強當中,兩國王權的發展軌跡出現了不同,究竟是什麼原因嗯?
  • 美國的衰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推薦)
    國際著名的對衝機構-橋水基金CEO達裡奧在今年5月22日發表了一篇2萬字的長文《The big cycles over the last 500 years》(譯:《過去500年的大周期》)分析了幾個大國500年的興衰史,並且立意鮮明的指出:美國正在處於衰落之中,而中國將迅速崛起。達裡奧分析了現代帝國霸主之位興亡更替的本質!
  • 二戰中的英國:雖然嚴重衰落,但掉了毛的獅子也比狗厲害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在近代,英國曾稱霸世界二百多年,是世界的老牌霸主。但在一戰後,英國開始走下坡路,到二戰前已經衰落得不成樣子,霸主地位搖搖欲墜。二戰中,由於英國人表現得並不搶眼,所以人們總把他當成打醬油的角色。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可不弱,雖然嚴重衰落,但掉了毛的獅子也比狗厲害。二戰前,大英帝國仍然是世界老牌殖民霸主。英國是世界第四大工業強國,殖民地遍及全球,統治著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英國人控制著世界的金融、航運、貿易等經濟命脈以及世界絕大部分的海上咽喉要道。
  • 美國的衰落是西方大航海時代掠奪文明的終結!
    一場疫情把美國拔得連遮羞布都沒有了,在很多人看來美國的衰落是民主政治體制失敗;其實美國根本不是什麼民主體制國家,他不過是西方大航海時代掠奪文明的繼承者,如今這個掠奪文明經歷幾個世紀的輝煌後終究走向了滅亡
  • 維密為什麼會遭遇下滑危機?中國品牌崛起加速維密衰落
    高端性感維密的崛起,其實是滿足了美國一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維密是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剛好是美國中產階級鼎盛時期,1971年,中產階層在美國社會佔比達到61%。在此之後的20年,美國年輕人口的數量迎來了一次飛躍。
  • 小林分析:美國衰落論——從老布希到川普的衰落歷程
    中國威脅論,世界多極化,大國崛起論……各種理論層出不窮,今天小林就將為你解讀:美國衰落論——從老布希到川普的衰落歷程一.雄心壯志的老布希,海灣戰爭凸顯美國實力的巔峰老布希絕對算是美國二戰之後的一位傳奇總統,他從入伍到入主白宮,一生戰役無數。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他擔任總統任期時期的海灣戰爭。
  • 英國歷史:都鐸王朝——上院的衰落和下院的增強(上)
    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英國歷史:都鐸王朝——上院的衰落和下院的增強。都鐸王朝年間專制王權的擴充、宗教改革的進行,以及「議會至上」的萌芽和「王在議會」原則的形成,不僅提高了議會的政治地位,擴大了它的特權,而且還改變了兩院的成分、關係和作用,顯露出上院的衰落和下院權力的增強.
  • 盤點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之間的關係
    一,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幾乎同文同種。1,英語是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的第一語言。英語是67個國家的官方語言、世界上有超過20億人說英語。(英國現任首相鮑裡斯1964年6月19日出生於美國紐約,)(下排左三為鮑裡斯,上排左二是卡梅倫;歲月改變了容顏)二,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都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 輪迴,從英國女王權杖被奪走,看英國政治信仰的崩塌
    但是這種信仰卻正隨著戰後英國的衰落逐漸動搖起來,從二戰結束之後,「日不落帝國」----英國開始正式走上了瓦解的道路,先是在二戰後在和美國的貿易戰中敗北,被迫對美國放開了整個大英國協市場的控制,徹底喪失了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的地位。
  • 從美國電影看美國的衰落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成為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舉目四望,天下再也沒有一合之敵,這也是美國最自信的時候,美國不僅拍了很具有美國正能量的《阿甘正傳》,同時也拍了反映美國社會陰暗的《肖申克的救贖》,美國當時並不害怕這種影片能夠影響自己的世界影響力,反而在這種影片的襯託下,美國更加顯得言論自由
  • 張維迎:美國是重新強大還是走向衰落?
    第一財經:關於美國究竟是在走向衰落還是「重新強大」,一直以來都有不同聲音。許(倬雲)先生認為是在走向衰落。你認同他的判斷嗎? 張維迎:許先生在美國執教、生活60年,他認為美國在走向衰落,是基於他個人的經歷、觀察、思考,不論你是否同意他的判斷,他的話是有警示作用的。
  • 英國人: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的千年文明和民族自豪感!
    近日英國教授在給學生演講時語出驚人並且走紅網絡,他表示中國的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竟然擁有6千年的歷史文明,而且一直都是那麼強,並指出:東方雄獅崛起與西方的衰落。眾所周知地球上擁有四大文明古國,然而只有中國歷史悠久並且千年不倒永遠強盛。
  • 美國真的衰落了麼?
    1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關於美國衰落的論調非常響亮。   今年5月22日,著名的對衝機構-橋水基金CEO達裡奧發表了一篇2萬字長文《過去500年的大周期》,分析了幾個大國500年的興衰史,旗幟鮮明地唱衰美國:美國就像過去的古羅馬、查理曼帝國、大英帝國,走向衰落,而中國將崛起,取而代之。
  • 印尼社交軟體現狀分析:BBM的衰落和Line的崛起
    上面兩張圖分別是2016年和2018年印尼最活躍的社交軟體排行,其中有兩個變化非常明顯:BBM的衰落和Line的崛起。 BBM:也曾「王者歸來」 曾經的「王者」黑莓(Black Berry),和諾基亞一樣有著輝煌的過去:從前總統歐巴馬,到國防部、參議院、國安局都是其忠實用戶,一度佔據了美國48%的手機市場份額。 然而很快,它就在iPhone和Android的強勢崛起中迅速衰落。
  • 雄性衰落,女力崛起
    ◆ ◆ ◆雄性正在衰落,男孩面臨危機大家聽說過津巴多嗎?他是屈指可數的心理學大家,全世界的心理學工作者都是從學習他寫的《普通心理學》開始了自己的心理學生涯。他剛剛在中國大陸出版了《雄性衰落》一書,在書中他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雄性正在衰落,男孩面臨危機!這是全球性的危機,所以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看到,男性理直氣壯地表達脆弱和任性的時代都已經來臨!所以,各位姑娘,我們不得不靠自己,去尋找答案,去做出決定,這聽起來像是無奈,但這其實就是自由!
  • 「布魯塞爾效應」:歐洲尚未衰落「秘訣」
    參考消息網2月6日報導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2月3日發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阿努·布拉德福德的文章稱,就市場而言,歐洲的實力並沒有衰弱。文章編譯如下:歐洲最好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這已成為老生常談。
  • 實體唱片是如何衰落的?起因是一個包裝工人?
    實體唱片是如何衰落的?誰曾想到,一個唱片工廠的包裝工人竟改變了整個行業的命運?一.唱片業暴雨前的平靜:包裝工人格羅夫總部位於英國的寶麗金唱片公司,旗下有多個工廠遍布全球,他們生產的CD靠近中心圓圈的位置有一串代碼,代表著生產產地。一段傳奇的故事從代碼"03"這個普通的符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