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養重視反饋效應,別把孩子當客體,別給家庭教育添堵

2020-12-21 騰訊網

前面我們講到,教養小孩不能一味追過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也要注重小孩的反饋,了解他們對教育效果的感受與反應,可見教養是雙向的,而不是填鴨式的,父母可以使用小孩的反饋對教育方向進行調節,如同公司要了解客戶的反饋一樣,因為客戶的角度才是最真實的。

針對反饋效應角度對家教進行調節,主要表現在這幾點:

1、小孩是受教育主體

小孩能不能健康成長,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內因,每個小朋友都有形式不同的需求,從而生成動機,再產生舉動得以滿足;接著再出現另外的需要與動機,再通過行動去達成。父母要學會對其需求分析的能力,指引小孩產生正面的動機,對小孩的積極性進行調節。假如父母用自己的動機灌輸給小朋友,而讓其放棄自身動機,小朋友由一個主體轉為客體,其主體部分受到抑制與壓迫,結果怎樣可能而知。父母必須記得,對於小孩而言,家長的教養行為是外因,想讓小孩主動自我教育。假如效果不好,父母應該好好分析原因。

2、學會換位思考方式

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審視要做和要求的事兒。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父母在教養過程中出現的主觀上的盲目性。家長進行換位思考的時候,需要充分觀察小朋友的角色位置、年齡特徵、個性特徵,家長也可盤點小朋友所處的年齡段會怎麼想?怎麼怎麼?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他們當成小孩看待。

3、耐心傾聽小孩心聲

教養是一個雙向行為,你一邊要教育,一邊還要看教養的效果。從受教養者的角度去收集反饋情況,才是一個成功教養的重要根基。

聆聽的首先條件是對小孩及其民主意識的尊重。很多父母可以細緻入微地對小朋友進行照顧,但卻做不到對其尊重,小朋友的意義無處訴說,這源於家長的封建思想,傾向於佔主導地位。

作為父母需要明白,小孩年齡雖小,也屬於家中平等的個體,很多事情不可忽視小孩的想法,否則有害無益。小孩擁有一個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成年人感覺枯燥的事情,也許在孩子看來是十分有趣的。父母營造讓小朋友說出內心想法的環境和機會。小孩的話即使很稚嫩,父母都要用心聆聽,並對其期望、要求的正面部分進行指導與激勵。對於小朋友不恰當的思想,需要通過加深認知的方式,通過道理進行強化。小朋友可以有不懂的地方,找機會再另行開導。

總而言之,建議父母儘可能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把小朋友作為主體的部分發揮得當,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以小朋友為主,不足的地方仍需加強引導和教養,既要給出合理的訴求溝道,又不聽之任之,方是恰到好處的教養方式。

你教養小朋友很「自我」嗎?談談你的教養方式吧。

相關焦點

  • 寶寶依賴毛絨玩具,其實是「過渡性客體」在作祟,父母別輕易剝奪
    寶寶依賴毛絨玩具,其實這是「過渡性客體」,父母別輕易剝奪,了解「過渡性客體」,才能幫助孩子成長。一、什麼是「過渡性客體」?再加上後來又開始上學,幾乎每天的時間裡,孩子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他內心的安全感會受到影響,為了平衡,孩子會尋找這些情感的載體,讓自己的心理得到安慰,這樣就會更舒適。三、父母是否需要對寶寶的「過渡性客體」做斷舍離?
  • 父母如何給予孩子優良的家庭教育?這「3點」父母一定要做好
    文|文竹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出生之後,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與義務教養孩子,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出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需要父母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正確的行為準則,讓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一個五好少年的標準。
  • 去情緒化教養的3個步驟,父母不妨留意一下
    情緒化的教養總是簡單粗暴而毫無策略教養常常出現的場景,小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者沒有按照父母的安排做事情(絕大多數情況是關於學習的),接著父母大動肝火,負面情緒急劇膨脹,對著孩子大後大叫,把不良情緒全部傾瀉到孩子身上。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鏡中我效應"的出現。
  • 家庭教育的真相: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8.主動詢問你的想法9.說出自己錯在哪裡10.提出要求後耐心等待回復11.找一些安靜的事情做12.願意關心、照顧比他小的人■如果你的孩子能做到8-12個,恭喜你,你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你有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相信周圍的人都喜歡他,願意和他相處。這對他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幫助。
  • 孚科思家長課堂|識別父母教養類型,促進良好親子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Baumarind,通過研究100多個家庭,發現不同父母教養方式的主要差別在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可以分為4種類型。專制型父母權威型父母溺愛型父母忽視型父母上周結束的家長課堂就是圍繞這4種家長類型展開的。
  • 孩子沒教養表現在4個方面,外人不直接明說,父母心裡也要警覺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父母帶出去也更有面子。但是在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的今天,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寵壞了,和有教養一點都不沾邊。而且很多沒有教養的孩子,特徵都很明顯,一眼就可以看破。孩子沒教養表現在4個方面,外人不直接明說,父母心裡也要警覺①愛發脾氣許多父母覺得,孩子發脾氣是正常。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說,確實是正常的,因為在孩子完全懂事之前,發脾氣是他們表達的一種方式。
  • 解開情緒密碼 | 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做兒童情緒教養的導師
    解開情緒密碼 | 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做兒童情緒教養的導師 2020-12-17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餐桌上的表現暗藏孩子教養高低?這些行為希望你娃沒有,徒添笑柄
    餐桌上的表現暗藏孩子教養高低?這些行為希望你娃沒有,徒添笑柄「護食」——餐桌上孩子護食的表現尤其令人反感,因為這不僅影響了其他人的用餐,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顯然,孩子護食的行為是內心自私的顯露,這樣的餐桌表現很容易會讓人們將之與沒教養的差評聯繫起來。
  • 父母怎麼教育,才能讓孩子從小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呢?看看這4點
    經常會聽到長輩誇讚哪個孩子氣質很好,教養很好,而且和教養分不開的就是父母言傳身教的點滴教育,孩子的氣質和所賦予的行動,表現形式,都是家庭教育直接的體現,所以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和懂教養有教養的父母,那麼孩子必然是有先天和後天完美的結合,這樣的孩子也會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 應採兒懟朱丹:別不在乎孩子吃飯的樣子,這就是教養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小小的飯桌,看似不起眼,其實才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修道場。——鹿媽近期 德雲社上過兩次熱搜都發生在餐桌上。一次是關於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郭麒麟和華少的一次採訪談話中,兩個人一起坐下喝著茶聊聊天。郭麒麟倒茶時一不小心把茶水倒滿了出來。郭麒麟馬上說:「不好意思,這杯我喝。」
  • 【必看】千萬別教養出一個不受歡迎的別人家的孩子!
    木桶短板理論裡,他最終會敗在最短的那塊教養板上。  而教養體現在平時的生活點滴裡,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臨近踏入社會時,惡補一兩個月就能補回來的。相反教養是一種習慣,一種很自然的做事方法,處世之道。因此孩子的教養要從小抓起!
  • 畫荻教育聯合創始人艾德:家庭教育是一個不斷建設的過程
    在中國家庭中,有97%的家長不會教育孩子,有81%的家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教育問題。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著這樣的一個普遍現象:重視智力培養,忽視德育教育;重視身體健康的撫育,忽視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視圈養式的孤立發展,輕視廣泛社會的人際交往;重視主觀願望的實現 ,輕視教育藝術的把握;重視語言傳導教育,輕視身教的潛移默化作用。
  • 「他還是個孩子」:父母對孩子「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其實,那些喜歡惹事的熊孩子,有些是縱容導致的,有些是孩子在吸引媽媽的注意,渴望得到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而這就是因為媽媽和孩子過於親密。3.正面管教,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需要父母一起完成的,各自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
  • 父母爭強好勝是孩子成長最大阻礙,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教養高手
    >另外一個15歲男孩的父親,常年在外忙工作,由於經常聽到媽媽抱怨,說孩子在家不聽話,經常熬夜玩遊戲,還頂撞父母,結果這個父親放假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孩子給暴揍一頓;的確,孩子是被打怕了,不敢頂撞父母了,但是從此拒絕與父母溝通,但凡父母在家,孩子絕不走出房間,儘管在親子鬥爭中,孩子爸佔了上風,但是在親子關係這盤棋局上,父母卻成了徹徹底底的失敗者。
  • 家庭教育教什麼:父母在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教育任務(建議收藏)
    而家庭教育的重點在前四個階段和青年早期階段(18—22歲),埃裡克森還強調,要特別重視青少年期的教育問題,認為這是個體發展最關鍵的環節。接下來,我們結合各個階段孩子的發展特點、需求和易產生的問題,對家庭教育具體教什麼進行探討。
  • ——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發展的異質性影響研究
    基於全國代表性調查2014—2015年數據分析顯示,我國父母平均每周至少為子女指導功課、檢查作業2天半,其中每周為孩子檢查作業和指導功課4天及以上的父母分別為32.2%和20.8%[2],經常與孩子討論學校事情的家長佔37.7%[3]。社會開始提出當代家庭教育是否出現父母時刻出現在子女學習、生活,監管孩子一切行為的「過度育兒」現象。
  • 遠離廉價眉,春節了別給自己添堵!
    春節了,別給自己添堵!好好愛自己,遠離廉價眉!
  • 買了家庭教育課程,為什麼還是不會教育孩子?如何做家庭教育?
    你身邊有沒有人花錢買了很多家庭教育課程,但是還沒有把孩子教育好,聽了很多專家老師的教育理論,結果孩子教育問題,還沒有做好。 從此認為家庭教育培訓和學習是騙人的,是類似成功學給別人洗腦的,騙錢的。學校教育上孩子享受不到當地最好教育資源,那在家庭教育上要做好,讓孩子在同齡人中更有競爭力,但是現在孩子要考高中了,成績仍然不理想。兩口子為此很受挫。在諮詢的過程中,跟他們去溝通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識,比如:皮格馬利翁效應、邊際效應、刻板效應等等,也都能理解到,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能侃侃而談,但是到了自己孩子這裡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 孩子「沒教養」的四個表現,外人不直接指出,父母心裡也要有數
    因此在我們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表現出特別沒有教養的行為,父母再不及時引導,那麼你將親手毀了孩子的未來。芊芊是個寶媽,平時芊芊都要上班,孩子就由奶奶和外婆照看,周末芊芊想把孩子從奶奶家接回來。本來計劃芊芊夫妻倆帶著孩子去超市,但芊芊丈夫突然有事,只能芊芊自己帶著孩子去超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