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佳節的到來之際,芳雨家政公司的營養師繼續為大家推薦烹調時不使營養流失的技巧。
一·烹調穀類食物的技巧
(一)烹調大米的技巧
1、淘洗大米的注意事項
在淘洗大米時,先要淘去沙粒和雜物,再用足夠的冷水淘洗2~3次,不要用流水或熱水衝洗,更不能用手擦洗。
請注意:
淘洗大米時,用水搓洗,傾去懸浮物,如此反覆5~6次,直到水洗液澄清可除去大部分黴菌毒素、糠和灰塵。但營養成分也失去很多:維生素損失30%~40%,無機鹽損失15%,蛋白質損失10%,碳水化合物損失2%,維生素B1和維生素PP保存率甚至不到40%。維生素B2的保存素則比較高,可達80%~90%。
2、烹調大米的注意事項
原鍋原湯燜飯或碗蒸米飯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損失小;撈飯棄去米湯,則損失很大,維生素的保存率比其他方法低30%以上。
(二)烹調麵粉的技巧
製作麵食時,儘量使用鮮酵母或乾酵母,這樣不僅保護了麵食中的維生素,而且還會因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增加了麵粉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同時還能破壞麵粉中的植酸鹽,改善某些營養素的消化、吸收不良狀況。
二.烹調蔬菜的技巧
在烹調蔬菜時,為防止營養的流失,可參考以下技巧。
1、合理儲存
蔬菜不要長時間儲存,否則,蔬菜中存在的氧化酶可使維生素C氧化而失去生理功能。
2、先洗後切並迅速烹調
因為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能溶於水而流失。切好的菜,也要迅速烹調,不能長時間放置,以免維生素C氧化。
3、急火快炒
(1)炒蔬菜或蔬菜與動物性原料一起炒制時,火要大,待油溫升高後再放入蔬菜,迅速成菜,因為維生素C對熱比較敏感,若長時間加熱會使其嚴重破壞。
(2)急火溫度較高,可使蔬菜中的氧化酶迅速失活,維生素C的損失相對較少。
4、焯水要火大水多
(1)可使蔬菜迅速成熟,氧化酶迅速失活,放少量油脂,可在蔬菜表面和水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避免空氣中的氧作用於蔬菜而使維生素C氧化。
(2)可保持蔬菜的色澤和質感
5、澱粉勾芡
烹調中加少量澱粉,可使蔬菜鮮嫩,澱粉中的還原性穀胱甘肽有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肉類中的半胱氨酸也有同樣的作用,故應葷素搭配。
6、不使用銅製餐具
銅製餐具和盛器中的銅離子,可使維生素C氧化加速。
7、不要加鹼
鹼性環境可使維生素C和礦物質遭到破壞
8、適量加醋
(1)酸能保護食物原料中的維生素少受氧化而不被破壞,所以涼拌菜時可提前放醋,這樣不僅保護了原料中的維生素,還有殺菌作用。
(2)烹調魚、肉時,可先放醋,如紅燒魚、糖醋排骨等。
9、現做現吃
(1)主要是減少原料特別是蔬菜在放置過程中營養素的損失
(2)蔬菜中的鹽,可隨時間的長短滲透壓的增大而使蔬菜中水溶性維生素過多地丟失
三、烹調肉類的技巧
(1)應根據肉類原料質地,利用不同方法對肉類進行烹調。
(2)避免高溫、長時間烹調肉類,如油炸、火烤會對肉中B族維生素、必需胺基酸有較大的影響。
(3)烹調前調味時不要加鹼,可通過掛糊、上漿和收汁有效地防止肉中的汁液滲出,從而減少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
請注意:
煮食類食品,蛋白質、脂肪有不同程度的水解,可以提高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率;脂肪、水溶性維生素、無機鹽可較多地溶於湯汁中,其他營養素變化較少。
四、烹調鮮蛋的技巧
鮮蛋的烹調方法,如煮、油煎、油炒、蒸等,除維生素B1、維生素B2少量損失外,對其他營養成分影響不大,尤以蒸、煮影響較小。蛋類加熱不僅具有殺菌作用,而且還能提高人體對其的消化吸收率。
請注意:
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抗胰蛋白酶。前者抑制生物素吸收;後者抑制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質,妨礙蛋白質的吸收。因此,鮮蛋不宜生食。
五、烹調大豆的技巧
原料黃豆常用於燜豬手、排骨。烹製時,先把黃豆洗淨,放在鍋內用慢火炒香,以去除豆腥味。再用冷水浸泡15分鐘後與爆炒過的豬肘塊或排骨塊在鍋內同燜至黏糊即可。
請注意:
生大豆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劑、紅血球凝聚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加熱處理可破壞之;同時增進大豆蛋白的消化率和其中含硫胺基酸(半胱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的利用率。
歡迎諮詢電話:1803236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