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求是︱這些常用的烹飪方法,竟會加速營養流失

2021-02-17 吃好每天三頓飯

烹調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好的作用,也會導致某些營養素在高溫或其他條件下被破壞。

今天主要介紹蔬菜、肉類和蛋類的最佳烹調方式,以及烹調時對炊具的選擇。

(1)洗切:洗菜時,蔬菜在水中浸泡越久,維生素流失就越多;在切菜過程中,蔬菜切口邊緣與空氣接觸,會使維生素C被氧化破壞。

(2)烹調:「急火快炒」時,營養素損失較少,總的維生素損失約為30%~40%,胡蘿蔔素損失約25%。

如果將蔬菜先於沸水中焯燙,擠去菜汁後再炒,這樣維生素的損失率可高達80%左右。

採用煮的方法時,維生素C的保存率約80%以上。

用蒸的方法,維生素C的保存率約為75%,以短時間蒸氣加熱(一般為10分種)損失最少。

烹調時加鹽量的多少對蔬菜維生素C的含量也有影響,有研究報導,加鹽量越多,維生素C損失越大。


(3)貯藏:罐裝會破壞蔬菜中20%~35%的維生素A、80%的維生素E和20%的維生素B6。

冷凍蔬菜在解凍和烹飪時會損失40%的維生素B6。食品冷凍14天後,維生素E損失70%,水果和蔬菜在冷凍中會損失50%以上的微量元素鎂。

食品保鮮膜對烹飪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也有影響。模擬家庭中蔬菜的烹飪和儲存過程,採用2,4-二硝基苯肼法測定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結果,食品保鮮膜在6小時儲存時對9種烹飪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在24小時儲存,由於各種因素,對烹飪蔬菜中的維生素C不能起到保護作用。在冷卻時加蓋食品保鮮膜反而會導致烹飪蔬菜中的維生素C含量的下降。

對策:蔬菜的合理烹調加工原則是,最好用流水衝洗,不可在水中浸泡較久,烹菜時要使湯濃縮,與菜一起進食;做湯時要等水開後再將菜下鍋;焯菜要在水沸騰時放入,儘量減少萊在水中的時間,焯完的菜不要過量地擠去菜中的水份;蔬菜應現做現吃,切忌反覆加熱。

(1)紅燒、清燉:肉類的營養素隨著加工方法不同,其損失程度也不同,相比較而言,紅燒、清燉時維生素損失最多。一般的,豬肉中的維生素B1在紅燒或清燉時損失可達60%~65%,蒸、炸時損失約45%,炒時僅損失20%;維生素B2在蒸時的損失約85%,紅燒或清燉時的損失約40%,而炒時損失20%。

對策:在煮、燉的過程中,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溶於湯汁內,如隨湯一起食用會減少損失。因此,在食用紅燒、清燉及蒸、煮的肉類及魚類食物時,應連汁帶湯都吃掉。

(2)炒、炸:炒肉及其他動物性食物的營養素損失最少。油炸食品可嚴重損壞維生素。

對策:若在所炸食品的表面掛糊,避免食物直接與油接觸,可起到保護作用,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3)燒、烤:肉類在燒烤時維生素大量被破壞,脂肪、蛋白質發生變化,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如3-苯並芘、4-苯並芘等,還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和灰塵,既汙染空氣,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眾所周知,燒雞、燒鵝、燒鴨、烤魚、烤羊肉等燒烤類食物,色鮮、味濃、肉嫩、油而不膩,為許多人所喜愛。許多兒童甚至幼兒對烤羊肉串、烤魚之類的食物也情有獨鍾。但是燒烤食品不宜多吃,從營養與衛生學的角度來講,吃燒烤食物應適可而止,尤其是兒童更不宜多吃,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煮和炒的營養素損失較少,炸雞蛋維生素損失較多,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烹調,維生素B2的損失均小於10%,而維生素B1的損失接近25%。

烹調用植物油的維生素E在烹調加熱後損失率為10%。

以鋁鍋烹調時維生素的損失最少,最高12%;而用鐵鍋時維生素C損失最高可達30.7%;如用銅鍋則維生素C的損失高達30%~80%。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

於康教授

「吃好每天三頓飯」是著名臨床營養學家、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於康教授主持的權威健康科普平臺,歡迎關注!👇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點擊底部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焦點

  • 什麼技術使烹飪牛肉超彈營養不流失低溫烹飪牛排火爆上市
    雖然低溫慢煮在18世紀已經出現,上世紀70年代在法國正式被運用在餐廳的菜品製作上,但真正以一種烹飪方式、成體系地登上廚房的舞臺,還是因為近些年「分子料理」的興起。低溫慢煮是分子料理常用的一種技法。簡單說就是通過把肉、蔬菜等食材放入塑膠袋中抽真空後,再放置於低溫慢煮的機器中,被溫度恆定的水包圍,以恆溫長時間烹調。
  • 煎炒烹炸 哪種烹飪方法可以保住食物的營養
    煎、炒、烹、炸,是我們日常加工食品的常用方法,但是怎樣做菜更健康呢? 遠古人類對於火的使用與工具製作一樣,推動了人類和社會的進步。從生食到熟食,加工後的食物有利於人類的消化系統更好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促進人腦和體質的進化。烹飪過的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促進消化,使更多的營養物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例如,熟雞蛋中的蛋白質比生雞蛋的可消化率提高了180%。
  • 茄子營養高吃錯了竟會要命
    但要懂得如何挑、如何烹飪,才會把茄子的營養價值利用好。茄子營養高吃錯了竟會要命如何挑茄子1、看顏色嫩茄子顏色發烏暗;老茄子顏色光亮皮光滑、皮厚而緊。2、看外形好的茄子看起來粗細均勻,沒有斑點或裂口。尤其要注意有沒有腐壞的地方。
  • 烹飪營養的竅門
    烹飪,是保證食物色、香、味和營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普通的食材經過不同的烹飪方法加工,會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有好有壞。好的可以增進食物的色、香、味,使其容易消化吸收,提高食物所含營養素對人體的利用率;壞的就是使食物營養素遭到破壞和丟失。
  • 烹飪常用的技巧
    烹飪過程中用到的烹飪方法有很多,如熘、炒、蒸、煮、炸等,掌握了這些烹飪方法,我們可以根據食材的特性,選擇適合食材的烹飪方法,這樣既可以讓營養更豐富,也可以讓味道更鮮美。本章節將教你常用烹飪方法的操作要領,讓你運用自如。
  • 4個行為,可能會加速「膠原蛋白」流失,再喜歡也要戒掉
    每個女性都希望保持青春靚麗的容顏,但是有些人卻擁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此時更容易加速膠原蛋白的流失。膠原蛋白一旦流失過多,就會導致皮膚越來越鬆弛,甚至會讓你比同齡人更加顯老,所以多吃一些讓皺紋害怕的食物,才能幫助緊緻肌膚。
  • 水煮的蔬菜有營養嗎?四種不同蔬菜的烹調方法,有效避免營養流失
    除了維生素C,蔬菜中還含有多種有益身體的營養。多酚類、生物鹼類、類胡蘿蔔素、有機硫化物……這些營養素一直守護著你的心臟。雖然蔬菜營養豐富,不過由於蔬菜中不少維生素屬於水溶性,水煮過程中容易流失營養素。如蔬菜在水中加熱時間愈長,或使用愈多的水量烹煮,均會導致營養素在水中溶解並流失。因此,使用正確的烹調方法可保持蔬菜的營養,同時也要控制好烹調時間及水量。
  • 如何鎖住食材的營養,5個健康營養烹飪技巧
    你知道有多少營養,因為錯誤烹調方式而流失嗎?如燙青菜易流失水溶性維他命!不論是煮給心愛的家人或是毛小孩,掌握飲食料理知識,吃進全營養!
  • 烹調不使營養流失的技巧
    在新春佳節的到來之際,芳雨家政公司的營養師繼續為大家推薦烹調時不使營養流失的技巧
  • 用高壓鍋煮飯,加速營養流失、還容易得老年痴呆?營養師闢謠
    另一方面,近些年來關於高壓鍋的負面消息確實太多了,最常見的可能就是用它煮飯會讓營養流失,以及很容易患上老年痴呆。但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告訴大家,這完全就是謠言:在很多人心中,高壓鍋的壓力更大、溫度更高,自然就會讓營養損失得更多。但實際上,不管是哪種烹飪手法,多多少少都會有營養損失。高壓鍋只是縮短了時間,比起其他加熱方式,該在的營養其實都還在。
  • 四種烹飪蔬菜方式,為寶寶保留營養
    許多家長會注意哪種蔬菜更有營養,更適合嬰兒,但常常忽略烹飪方法的問題。如果使用不正確的烹飪方法,將導致營養損失。 有什麼合適的方法烹飪蔬菜? 儘量蒸煮 在為寶寶做輔食時,無論是蔬菜還是其他食物,都應嘗試儘可能多地蒸食,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中的營養成分,清淡的烹飪方法也可以避免增加寶寶的身體負擔。
  • 炒菜做飯常犯4個錯,營養白白浪費!最健康的烹飪方法,一次說清!
    然而很多人做飯時不注意細節,往往就導致食物中的營養大量流失,甚至還產生了致癌物!《2017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發病率前10的腫瘤中,消化系統的癌症佔了一半,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榜上有名,這就和我們的烹飪與飲食習慣大有關係!
  • 營養師:5個吃飯壞習慣加速鈣流失
    今天營養教室的營養師每天都喝牛奶,骨質疏鬆?5種不良飲食習慣加速鈣流失 1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加速鈣的流失:吃鹽過多 吃鹽的量和鈣的流失速度直接相關,人體每天鹽的攝入量多,尿中鈣的排出量也隨之增加,鹽的攝入量多,鈣的吸收也隨之下降控制鹽實際上是在「補鈣」
  • 從烹飪美食和營養的專業角度,詮釋土豆的各種科學食用方法
    土豆因為營養成分齊全,而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在歐美享有"第二麵包"的稱號,在法國,土豆被稱為"地下蘋果"。土豆在我們餐桌上的出鏡率很高,幾乎適用於所有烹飪方式,但最科學的是什麼呢?土豆科學食用方法排位詮釋最科學吃法——蒸或者白水煮,保留營養較好,易消化吸收的方法蒸土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營養,還能留住它天然的清香,熱量較低,且根據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研究,其飽腹感是白麵包的
  • 烹飪常用的幾種調料
    因此,燒菜應在即將出鍋之前再放醬油。醋 燒菜時,如果在蔬菜下鍋後加一點醋,能減少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促進鈣、磷、鐵等礦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餚的營養價值和人體對其的吸收利用率。 白糖 在製作糖醋鯉魚等菜餚時,應先放白糖後加鹽,否則鹽的脫水作用會促進蛋白質凝固而使食材難於將糖味吃透,影響其味道。 酒 燒制魚、羊肉等葷菜時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發除去腥氣。 香油 菜餚起鍋前淋上麻油,可增香味。醃漬食物時,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 上班族這樣帶便當,健康營養又省錢
    因為隔夜飯菜除了存在亞硝酸鹽的問題,其實最大的問題是營養流失,致病菌繁殖,所以上班族帶便當上班,在選擇食物種類和保存方式上十分重要。上班族帶便當上班,怎麼吃才安全?1.綠葉菜忌帶綠葉菜最好在烹飪後四小時內吃完,忌隔夜吃。
  • 【健康養生】吃太飽,竟會對身體有這些危害!一頓吃多少最好?
    「吃太飽」引發的疾病很多,南京市第一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戴春表示:「吃太飽」的直接危害是增加腸胃道負擔,引發胃穿孔、胃潰瘍等疾病;此外,吃太多會令胃撐大,對肺、心臟等器官造成壓迫,久而久之導致高血壓、肥胖等;除了慢性病,暴飲暴食也會導致急性病,如急性胰腺炎,胰腺炎容易引起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統衰竭,嚴重可危及生命。
  • 喜歡喝蔬菜汁的人「賺大了」,正在挽回流失的營養,不妨了解一下
    喜歡喝蔬菜汁的人「賺大了」,正在挽回流失的營養,不妨了解一下現代醫學將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進行了科學歸類,包括「三大」營養素,分別是指蛋白質、脂肪與糖類;三大營養素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基礎物質,並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 謠言 淘米營養會流失?
    1.網友:雪兒 34歲 行政淘米不會使營養流失,反而會讓米更加乾淨。米粒的營養肯定都是在內部的組織結構裡,如果淘米也會讓營養流失,那煮飯的過程更會讓營養流失了!我們吃的米豈不是成了垃圾食品?要我看,不淘米很不衛生,是萬萬不可行的。2、網友:蜜蜜 25歲 家政淘米會讓營養流失,千真萬確!我經常關注養生節目,一個節目上說,淘米會讓其中的B族維生素流失,對人體是很大的損失。
  • 烹飪時做到5點,營養少流失
    大部分人吃蔬菜時經過高溫烹飪或或長時間烹調,使得食物中維生素C流失。即使每天吃大量蔬菜,真正被身體所吸收的維生素C很少,特別是中老年人,牙齒咀嚼能力差和消化功能衰退,他們會把蔬菜煮得軟爛,不利於維生素C攝取。其實維生素C的吸收率跟攝入量呈現反比,一次性吃得越多,吸收率就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