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建盞的鐵胎至關重要?

2021-01-10 武夷建盞

導語

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是建盞區分於其他窯口所產黑釉盞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建盞成為宋代公認極品茶具的重要因素。那麼為什麼「鐵胎」這個特徵這麼重要呢?

▲建盞大師孫建興 銀兔毫盞

建盞的鐵胎

在千年前的水吉,窯工於發展窯業的過程中,發現高鐵粘土作胎,鐵釉礦、草木灰調釉,置於長度足夠的龍窯高溫之中,良好的還原氣氛之下,能燒制出精彩的結晶斑紋,遂將此工藝發展壯大,成為一代名窯。

鐵胎,是建盞的標誌。建盞胎體使用的粘土,含鐵量為同時期其他窯口的數倍,更遠高於現代的青瓷、白瓷。

▲含鐵量極高的建陽原礦物

因胎體含鐵量高,從外觀表現、物化性能上都與其他瓷器有顯著不同,故稱為「鐵胎」。

▲北宋建陽水吉窯兔毫敞口盞

如今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已被認證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以說,沒有鐵胎參與結晶過程,就沒有令宋人競相追捧,令今人魂牽夢縈的黑釉瓷藝術明珠——建盞。今人用同樣的釉去配不同的胎,都會導致成品質量波動很大。鐵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武夷建盞便從三個方面分析建盞的「鐵胎」的重要性。

令建盞具有優良的物理性能

早在宋代,蔡襄就已經在《茶錄》中辨析過建盞的特點: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茶錄》中提到的相關內容

宋代點茶時,需要提前將茶盞在火上烤熱,烤過的茶盞需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持續保溫。要是胎薄,散熱比較快,烤過也容易迅速冷卻。茶錄中還說,(盞)冷則「茶不浮」,說明盞冷是點茶時很忌諱的,會導致無法順利形成湯沫,喝起來感覺也不好。

▲宋鬥茶圖,桌上的器物為建盞

所以蔡襄特別強調,建安所造的兔毫黑釉盞夠厚,保溫效果好,其他窯口產的要麼偏薄要麼顏色不對,所以認為建盞是最適合點茶的。《茶錄》中的這幾句話可以說是最早的建盞辨偽指南了。

根據出土的宋代建盞標本來看,建盞的盞壁普遍有80~85毫米以上,比同時期其他窯口的茶盞確實要厚出很多。

▲武夷建盞展廳內宋盞殘片

而建盞胎體厚就意味著重,本身建盞坯體採用的原料含鐵量就很高,加上盞壁和盞底都很厚,密度體積都比別處的仿盞大,最後的重量自然就不輕。

宋代常用的,直徑12cm左右的束口盞大約有半斤重。一隻建盞和其他窯口的黑釉盞分別拿在兩隻手上,即使不用眼看,只以手感論,都能輕易辨別出哪只是建盞。下沉的重心加上科學的器型設計,令建盞利於點茶和鬥茶,不但不會翻倒,還能自由攪動。

▲鬥茶示意圖

灰黑胎底與釉色相襯

觀察宋代建盞的底足標本,會發現胎體很黑(有部分看上去不夠黑,是碎裂後氧化所致,再往裡敲也是黑的),這是坯土含鐵量高的一個表現,也是區分建盞和其他窯口仿盞的重要依據。定窯雖然也產黑釉盞,胎體就非常白,而吉州窯的胎則偏黃,都沒有建盞顏色這麼深。

▲宋盞黑足標本呈純黑色

▲宋盞鐵足標本呈灰黑色

部分宋代建盞坯體外觀呈偏紅的褐色,不是因為該盞為其他窯口仿品,含鐵量低,而是由於表面被後期氧化所致,敲開看坯體內部還是黑的。

▲建盞大師葉禮旺,束口赤毫

高含鐵量下窯變斑紋的難得

為什麼宋代其他窯口可以燒出純黑釉的茶盞,但是卻不容易模仿出兔毫、鷓鴣斑的效果呢?即使有兔毫,條紋也不夠清晰修長,達不到「條達」的標準?

▲建盞大師孫建興 銀兔毫盞

經過比較研究,可以確定坯體的含鐵量對此有很大影響。燒制建盞所使用的,是水吉當地所產、含鐵量很高的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達7%~10%)。

▲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南山村、大梨村礦

然而,此類泥料本身可塑性不是特別好,在溫度影響下,收縮的程度也偏大,而且耐火度也不甚理想,一遇到高溫,就不太容易控制。可能會導致坯體變型得不成樣子,也可能會起泡。

▲建盞的瑕疵之變形

▲建盞的瑕疵之爆釉

宋代建盞胎土並未淘洗得很細,含有一些石英砂,會減輕變形的問題。不過這就導致宋盞的手感會比較粗(釉厚的地方感覺不會這麼明顯,建盞口沿釉偏薄,會有明顯的顆粒感)。

▲建盞釉面顆粒感明顯

明知建盞的坯體材料耐火度有限,可是要燒制出帶有精美析晶斑紋的建盞,就必須使窯爐內溫度達到1300攝氏度以上。耐火性不佳的材料卻需要通過高溫燒制才能出成品,這個矛盾就導致建盞的成品率很低。

如果用一般瓷土和氧化鐵調配或用含鐵量更低的粘土製坯,耐火度是提高了,但是釉面斑紋形成的效果就會變差。

宋代其他窯口仿製的兔毫盞、黑釉盞效果不如建窯建盞,和坯體的含鐵量有很大關係。從這裡可以看出,水吉當地坯土的成分對釉面結晶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遇林亭古窯出土的黑釉碗

從古至今,耐火度和含鐵量對建盞成品率的制約問題都無法完美解決。但正是因為建盞胎土的高含鐵量,釉水配比與複雜的窯內氛圍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建盞富有變化的釉面,當然這變化也包括我們夢寐以求的曜變。

以上就是建盞「鐵胎」的特徵和重要性。如果新入門的盞友想收藏正宗的建盞,就一定要注意鐵胎的問題。

除此之外,買盞一定要選擇可靠的平臺。武夷建盞有權威的行業認證、完善的企業資質讓盞友們絕對放心。盞已備好,期待您前來品鑑、選購。本期便向大家推薦:

建盞大師孫建興,銀兔毫盞

此盞修足工整,胎質上乘,胎壁厚實,銀毫在光下隱約可見,毫絲緊密,細長條達。底款留有大師名,不添加任何修飾極力還原宋盞韻味,收藏價值極高。

如有意與此盞結緣的盞友可私信或評論武夷建盞,我們將通過語音、文字、小視頻的方式為您解答!

相關焦點

  • 在建盞老手眼裡,買建盞沒遇到這種鐵胎就完了,三招教你辨別真假
    因篇幅有限,本文先以鐵胎為主角,談談鐵胎的重要性以及辨別方法,以讓更多朋友了解建盞、避免踩坑。建盞二次復興,「李鬼」聞風而動建盞曾在宋代盛極一時,成為上到皇室貴族下至市井細民皆鍾愛的茶器;元、明時因飲茶習俗變遷遭遇斷代,數百年後建盞燒制技藝終於在上世紀80年代得以恢復。
  • 如何判斷建盞鐵胎?胎體越黑含鐵量就越高?只靠顏色就能判斷嗎?
    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建盞燒制時的必備因素之一,更是可以區分其他窯口黑釉盞,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那麼,建盞是不是鐵胎,只靠顏色就能判斷嗎?是不是胎體越黑含鐵量就越高?褐色盞就一定不屬於鐵胎嗎?下面咱們就再來談一談建盞的鐵胎的問題。
  • 鐵胎和瓷胎,如何區分!
    鐵胎,是建盞的標誌。建盞胎體使用的粘土,含鐵量為同時期其他窯口的數倍,更遠高於現代的青瓷、白瓷。因胎體含鐵量高,從外觀表現、物化性能上都與其他瓷器有顯著不同,故稱為「鐵胎」。如今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已被認證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沒有鐵胎參與結晶過程,就沒有令宋人競相追捧,令今人魂牽夢縈的黑釉瓷藝術明珠——建盞。
  • 「建盞騙局」是什麼?怎麼識別「真假建盞」?
    真正的建盞必須是有鐵胎、鐵釉、一次上釉、一次燒制的。鐵胎:就是選用建陽當地含鐵量比較高的黃泥做坯胎,就是鐵胎,但不能全部黃泥,全部黃泥塑性差,難做難燒,所以要混入高嶺土及黏土,黃泥比例越高的越是難燒,容易幹口起泡。
  • 建盞一般多少錢?建陽建盞定價的依據是什麼?宋韻建盞為你解析
    建盞的燒制工藝是比較複雜的,但是為了燒制出令人滿意的建盞,還是必須要使用這種工藝技術。即便到了現代,建盞的胎釉在無限精細化的同時,還仍然帶有宋代建盞的古意。所以盞友們購入建盞時,需要有一點點的心理準備,不要一味追求的完美主義,擁有自己的較為包容的心態,才會選出自己喜歡的建盞。比如建盞就不會像青瓷那樣平滑。
  • 建盞小課堂:新手小白該怎麼選建盞?
    ,器型是建盞的骨骼。」 三、觀「鐵胎」 關注建盞的茶友應該都了解,建盞內有很高的含鐵量,所以燒制建盞需要選擇含鐵量高的土壤,因此與其他瓷器進行相比
  • 什麼是建盞?不清楚這四個點算白玩建盞這麼多年了
    但對於一些剛剛接觸建盞的人來說,到底什麼是建盞依舊存在著許多疑問,事實上,建盞並非多麼神秘,只要抓住要點從中切入,對建盞的了解就會事半功倍。1.建盞的產地和原料建盞宋時由建窯燒制,因此得名,它名字中的"建"字實際上也已經點名了它的產地,即福建建陽。
  • 入門級建盞主要選哪些盞,如何避開假盞?看懂這四點挑盞事半功倍
    但是,對於一些剛剛入門的盞友來說,如何購買合適的建盞卻始終是他們所面臨的不小的難題,實際上,入門級別的建盞並不難挑選,只要掌握好了方法,就一定會事半功倍。1.看建盞的產地眾所周知,燒制建盞所用的胚土必須是含鐵量為8%左右的紅色粘土,而這種紅土只生長於福建建陽水吉一帶,這也是建盞唯一的產地所在。
  • 一套建盞,一身文化
    喝茶是自我修養的開始,建盞就是一個修養道路上的好夥伴,有些人雖然愛喝茶,但是不到一兩個月就將建盞拋棄了,也有人一玩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更久。
  • 福建建陽建盞茶具喝茶的好處是什麼?為何越來越多人用茶具建盞?
    建盞對選鐵含量,含砂量,疏鬆固體厚度,胚釉厚度都有特殊的功能設計。建盞茶具有很好的保鮮效果,能有效防止茶湯的「變質」 . 且茶葉不易殘留髒物,使用後易清洗。因為建盞這些獨特的特點,所以在現代建盞復興之後,迅速捕捉到了很多盞友愛好者。
  • 佳逸茶具|怎麼選建盞?
    一、如何辨別真假建盞?真假建盞在業界其實早有定論,無鐵胎非建盞,這個是檢驗真假建盞最重要的標準之一,也是最核心的。兔毫建盞油滴:點狀分布。(現在的說法有叫金油滴、銀油滴,其實在古代就叫油滴,沒有分金油滴、銀油滴。那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的分法呢?
  • 建盞怎麼看好壞?如何分辨一隻真假建盞?有哪些實際技巧?
    建盞作為近年來漲幅較大的瓷器之一,不僅喜愛的建盞的朋友越來越多,建盞商家也變得多了起來,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有一些不良商家偽造出各種劣質建盞。所以想要在市場上挑選自己喜歡的建盞,需要花費一番很大的功夫,那麼到底該如何辨別偽造建盞呢?
  • 為何選擇建盞作為首選茶器?建盞受歡迎僅僅是因為功效嗎?
    那種蕭散簡淡的,歸於自然質樸的意趣,千年之後依然存在,依然能夠浸潤人心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款看似不起眼的茶器呢?建盞胎內存在不少小氣孔,使用建盞喝茶,對茶湯的保溫很有好處,而且還有軟化水質,激發茶香的作用。建盞有很好的保鮮效果,有效的防止茶湯「變質,不易產生殘留茶垢,便於清洗。
  • 建盞杯底的「瑕疵」是什麼?現代建盞和宋代建盞有啥區別?
    建窯建盞,專門指福建建窯燒制的瓷器茶盞,由於皇帝為代表的權貴對鬥茶的代表與推崇,被譽為「宋代第一茶器」。 一般來說,建盞闊口小足,胎體厚重,瓷胎質地粗糙,足底因不施釉而胎體外露。建盞採用水吉含鐵量高的紅褐色粘土,,露出的胎體呈灰黑色,一般稱為鐵胎。
  • 中國八大名窯之一的建窯,黑釉茶盞獨樹一幟,好的建盞具備這3點
    那麼說到一個好的建盞,應該要具備哪些特質?今天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1.第一特質——鐵胎首先看器物最直觀的無非就是胎、釉、造型這方面,很多人拿到建盞就習慣直接翻過來看盞底,觀察盞的胎質、施釉和修足。
  • 無毒的建盞只能是老盞,當代建盞全是化學釉?看懂這3點打破認知
    作為我國古代八大傳統名瓷之一,建盞在斷燒近千年之後的今天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但與此同時,建盞的日益走俏也為它引來了許多流言蜚語,而最首當其衝的就是建盞的釉色與釉料。一直以來,市面上都流傳的建盞尤其是當代建盞全部都是化學釉的說法,許多對建盞不甚了解的朋友對此往往就會偏聽偏信,但實際上,這種所謂的"化學釉"並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的傷害。
  • 建盞是什麼?一隻油滴建盞,帶你重新來真正認識建盞
    建盞是什麼,相信大家應該看了好多這類的標題的文章,但是大部分可能覺得還是比較專業化不好理解或者與實際的建盞聯繫不起來等等,今天小編就以一隻油滴盞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有不懂或者不明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編可以很負責的和你說,不是哦,這是建盞的工藝所致的,看到這,我相信大多數人心裡想的是,這不是瞎扯嗎?別急,下面小編慢慢和你道來大家看上面這張圖,下面是不是不規則,這是因為建盞採用的是仰燒的方式,建盞在窯內燒制,因為溫度高,釉就會往流,上面這張圖是施半釉(就是建盞一半左右或者更多一點沾上釉),施半釉最上面一個釉淚都會粘窯了。
  • 怎樣挑盞才不會被騙,從建盞萌新到老手的距離,看懂這4點就夠了
    壹·剛入門時,需要避開一些不是建盞的"建盞"經常逛某寶的盞友們就會知道,某寶上的價格差距非常大,甚至是超乎你的想像。在某寶搜索"建盞"一詞,就會看到有的建盞只賣幾百塊,有的卻要賣上千甚至是上萬,更誇張的竟然還有九塊九可以直接包郵的"建盞",老行家一看便會知道這其實不是建盞,完全沒接觸的人就很容易被誤導。
  • 用建盞喝茶有沒有毒?大數據研究建盞原料結果,顛覆你的認知!
    建盞,宋代第一茶器,其沉穩端莊的氣質完全映射出一個朝代的豐裕。在北宋時期,福建轉運使蔡襄在《茶錄》裡就毫不吝嗇地大讚建盞,甚至說出"出他處者,皆不及也",奠定了建盞作為"器王"的地位。無鐵胎不建盞,建陽的所在地水吉,山上基本都是含鐵量比較高的紅土,與釉料中也有不小的鐵元素兩者之間相互發生促進效果,幻化出自然天成的斑紋,燒後呈現"鐵胎"特製。既然極致的白很漂亮、稀有難得,那麼極致的黑也未嘗不可。
  • 建盞與陶瓷有什麼關係,到底是陶還是瓷?建盞燒制時有什麼特點?
    建盞與陶瓷有什麼關係建窯建盞作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其燒制過程對陶土的要求比較高。建窯遺址附近的陶土最大特點就是含鐵量高達8%左右,最適宜燒制建盞。但是這樣的陶土在高溫達1300度以上的窯內極易變形,這也就讓建窯建盞的燒制難度大大提高,致使建盞精品極其珍貴。在1300度以上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成各種形狀,冷卻後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油滴,甚至曜變等斑紋,形成建窯建盞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