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蛋糕是我自食其力學會的第一個甜品,4年前作為新手製作蛋糕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現在想來異常簡單的步驟,當時卻頗多艱辛。此款老式蛋糕其實等同於海綿蛋糕,因為我把小時候點心店裡使用的植物油替換成了香氣更濃鬱的動物黃油,給朋友們吃的時候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大家都很喜歡這個「能噎死人」的蛋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下是手把手的步驟教程,是我自己多年來的烘焙心得,不一定正規,但快手好操作。相信你也會喜歡上這款紮實綿密香氣四溢的小蛋糕,一起來試試看吧!
- 材料 -
雞蛋 150g(60g左右的雞蛋約3個)
砂糖 56g
蜂蜜 30g
鹽 1g
水(或牛奶) 20g
低筋麵粉 100g
無鹽黃油 30g
- 做法步驟 -
1、雞蛋+砂糖+蜂蜜 一起加入打蛋盆中,隔冷水小火加熱,同時用蛋抽快速攪打蛋液,此時會出現白色的大氣泡。等到蛋液溫度上升至40攝氏度時(水的溫度大約為60攝氏度),取出打蛋盆。
2、黃油+牛奶+鹽 一起加入碗中,將碗放入剛剛加熱到60攝氏度的水中,使其自然融化。
3、用電動打蛋器最高速打發蛋液,打到無大泡狀態後,低速整理蛋糊(此步驟可以使蛋液更加細膩)。我用的博世打蛋器,此過程大約耗時8分鐘,具體所需要的時間視自己的蛋糊情況而定。
何為理想的打發狀態:打蛋器挑起蛋液,蛋液泡沫豐富粘稠,不會滴下來。或者打發到可以畫數字8,數字8為緩慢消失狀態。
4、將低粉過篩,加入到打發好的蛋糊中,用蛋抽沿打蛋盆側壁從底部刮拌蛋糕糊(提起蛋抽,讓附在上面的蛋糕糊自由落下)反覆此動作,直至大致看不見乾粉。
5、取出一坨蛋糕糊加入到溫熱好的牛奶黃油中,用蛋抽混合均勻後,將其倒回到打蛋盆,用刮刀2-8-10翻拌法,翻拌大約80次。
2-8-10翻拌法:把打蛋盆當成錶盤,右手從2點鐘方向切入刮刀,拉向8點鐘方向,到了8點鐘位置後,橡皮刮刀頭部翹起,沿盆的側壁滑到十點鐘位置;右手刮刀沿盆側壁提起的同時,左手將盆逆時針旋轉60度。網上的示範視頻有很多,如若做不到的話請隨意翻拌!
5、為了讓蛋糕更輕鬆地脫模,在模具裡部用刷子塗一層薄薄的黃油。然後將蛋糕糊倒入模具中至8分滿。兩手抓住模具,輕輕敲擊桌子震出大氣泡。
(如上圖所示,我是把蛋糕糊倒入裱花袋中再擠入模具,大家可以自由發揮,只要模具能裝上蛋糕糊就好)
6、用噴壺在蛋糕糊表面噴少量水,此舉是為了增加胚體的溼潤度,並能使蛋糕表面更平整。將模具送入預熱至160攝氏度的烤箱,150攝氏度烘烤25分鐘。
7、出爐後立即讓蛋糕連同模具從距桌面30cm左右的高度自由落下,此舉可震出蛋糕內部的熱氣,使蛋糕迅速冷卻,有效避免回縮。
至此,一盤可以把大家香崩潰的雞蛋糕就做好啦!看著可能有一點麻煩,但是熟練後從備料到脫模的整個過程,一個小時就足夠足夠了。這盤可愛的蜂蜜海綿雞蛋仔,是那種朋友突然要到家裡來做客,臨時都能準備出來的快手小點心,是旁人吃著吃著會誇你好厲害的小可愛!模具我用的彩味家的6連模,大家喜歡啥圖案就用啥圖案,不必糾結。
本來呢老式雞蛋糕是不放液體的,用油也是傳統的色拉油。我覺得吃起來偏幹,也不是很香,所以就換成了黃油並加入牛奶。可見小時候的味覺記憶是會騙人的,當時驚為天人的美味,現在吃就覺得不過如此,頗有些失望。不過即使換成了黃油,吃過的朋友也覺得這就是小時候的味道,哈哈哈90年代馬路邊的點心鋪哪會捨得這樣用料!言歸正傳,這款蛋糕的味道,就是你覺得蛋糕本該是如此的味道,蛋香奶香非常突出,配茶配咖啡都是很好的。添加的1g鹽是點睛之筆,讓蛋糕香甜得不那麼乏味,建議不要省略。
烘焙於我是消遣是樂趣,也是表達對身邊人愛的方式。「要吃好吃的」是我心中最主要的正思正念。家庭烘焙比起專業的甜品製作,自然是有一些操作上的限制,不過正是由這些不完美,才展現出家庭烘焙的獨特魅力。你當然不會去挑剔外婆和媽媽燒的菜對不對,自己做的烘焙就是自己家的味道,不要怕做不好,一起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