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趙海洋,來自威寧縣麻乍鎮,是鳳山鄉人民政府派駐石坪村萬寨組的一名駐村幹部。因為幫扶的貧困戶杜少文妻子姓趙,認我做親戚,村裡姓杜的群眾都叫我「老表」,其他的群眾都喊「海洋」。
2017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鳳山鄉人民政府派駐到石坪村萬寨組開展幫扶工作。初到萬寨組,當地群眾總是以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待身為外地人的我,不管是上門走訪還是開展其他工作,老百姓總是以一種冷漠或者牴觸的情緒對待。 同樣是村幹部的同時給我解釋說,當地群眾對政策理解不夠,總是覺得扶貧就是國家免費發東西給大家,誰都想要,所以造成當時群眾對基層幹部不支持、不理解的狀況,對待我還算好的,有時候村幹部單獨去走訪或者開群眾會時還會被擠兌。 面對這個不利局面,和包組幹部不厭其煩的走訪、做工作,慢慢地,大家改變了對村幹部的看法。
家住石坪村萬寨組田灣子的龍衛兵,2018年特惠貸要到期了,手中的錢不夠,他養的豬還未到出欄期,市場上生豬的價格低,如果賣的話要損失一大筆錢,那段時間,他每天發愁,說話都不利索。走訪的時候聽說了他家的情況,和妻子商量後,把準備結婚的彩禮錢借了1.5萬元給他,讓他先還貸款,等豬價上漲以後再還我,拿著我借給他的錢,龍衛兵緊緊抓住我的手,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一個多月後,豬價上漲了接近一倍,龍衛兵趁勢大賺了一筆,還了我的錢,還要硬拉我吃飯,百般推拒之下,才得以「脫身」。 龍家寨的龍道美,想養牛,但苦於沒有技術和資金,一次走訪中無意間給我們提到這件事,我和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向上級部門給她家爭取到能繁母牛補助5000元,價值1.2萬元的牛相當於只花了7000元就買到手,同時請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她養殖技術,現在她家的牛已經發展到三頭,按現在的市場價格,價值6萬多元。
田灣子的杜少昌,妻子患有肺結核需長期治療,膝下有四個兒子,因為家庭貧困只有三兒子成了家,一家人居住在一間茅草房裡。記得第一次去他家走訪的時候,他家裡連坐的地方都沒有,一家人在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一年,賺的錢僅夠填飽肚子。和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商量後,向上級部門給他家爭取到3.5萬元的住房危改款修了新房,同時,又給他申請特惠貸用於買豬、買牛發展養殖,請專家上門指導養殖技術,終於,在村幹部的幫助下,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2018年12月,搬到新家的杜少昌看到我,硬是要把門堵上留我吃飯,知道我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家裡,他從剛殺的豬身上割了七八斤豬肉硬要我帶回家,盛情難卻之下,偷偷塞了幾百塊錢在他家的新枕頭下。杜少昌逢人就說:「還是我家老表好,處處為我們老百姓考慮,這種幹部才是我們共產黨的好幹部!」
群眾得實惠,才是真脫貧。這一件件對我們來說是小事,對老百姓來說卻是關係一家人脫貧致富的關鍵。讓老百姓生活越過越好,才是我們駐村價值的體現,老百姓發自肺腑的笑容,是對我們駐村幹部最大的褒獎。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閔建華 整理
編輯 何濤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