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慢羊
女兒很喜歡聽我們小時候的那些事兒,高興的,傷心的,她都很感興趣,百聽不厭。
時代的不同,讓我們和孩子的童年生活有著巨大的差異,而孩子出於新鮮好奇,總希望我們能多分享一些關於兒時的記憶。這就像我小時候一樣,總愛聽爸媽講他們兒時的那些事兒。
或許,那些記憶可以讓我們跨越時空,讓曾經年少的父輩、我們以及正值少年的孩子隔空對話?
往事讓我們頓悟,原來快樂不過來自於些小事兒
跟孩子說我們小時候的事兒,可不是想借那個年代的物質匱乏以及生活中的不易來教育數落女兒,那些孩子不愛聽。我們跟孩子分享的,是我們自己也極為珍視的回憶,無論酸甜苦辣,都無比珍貴。
我們跟孩子細數過小時候超級稀罕的那些零食,比如酸梅粉、老鼠屎糖、乾脆麵……孩子爸爸說曾經收集過一套酸梅粉裡的小勺(有兵器、人物等不同造型),那會兒他可是相當寶貝的,只可惜後來在搬家的過程中遺失了。孩子爸爸現在提及此事還覺得遺憾,而女兒似乎也感同身受,她甚至安慰爸爸說,如果她能夠穿越時空過去幫爸爸收集一套就好了。
我小的時候,夏天總有個老太太在學校門口賣野生葡萄,一毛錢一串。那葡萄別提有多酸了,我們這群小毛孩子卻很喜歡。買來的葡萄也顧不上洗,跟小夥伴一人拽上幾顆,泡在自己的水瓶裡,那就是我們一下午的飲料了(那會兒可買不起正經飲料)。現在說起這事,不知道為什麼,我嘴裡似乎還酸溜溜的,好像回到了兒時,那水的味道實在說不上多好,但喝起來心裡卻美滋滋的。
跟女兒說完有關葡萄的往事後沒幾天,家裡剛好買了串葡萄,酸得很,我跟孩子爸嘗了兩顆便丟到一邊了。不一會兒,我發現閨女的水杯裡正泡著幾顆葡萄呢。小女孩說,她也想嘗嘗葡萄水的味道。我問她「好喝麼?」女兒回答說「還不錯。」其實,對她這樣嘗過各種飲料的孩子來說,葡萄水肯定好喝不了,只不過那裡面沉澱了媽媽的美好回憶,所以對她來說,也多了些滋味吧?
前幾天買了些桑葚,一顆顆看著很漂亮,但吃起來卻酸澀得很。於是很自然地說起了小時候摘桑葚的事兒。那年,桑葚成熟的季節,正好去鄉下的舅舅家玩,小表姐熱情地帶著我去摘桑葚。那會兒她靈活得很,三兩下就上了棵樹,而且她看中的還是棵斜朝著水塘長的樹。她在上面採著桑葚,我在樹底下急得不行,生怕她不小心落到水中。當然最後她安然無恙。話說那會兒的桑葚是真甜呀,我簡直能吃到飽。多少年過去了,當年的小表姐如今早已中年發福,再也爬不了樹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好像還記得當年那焦急的心情。
而女兒聽了我有關桑葚的往事,則是嚮往得不行。她當然不是在意那幾顆桑葚,她只是羨慕我有過那種體驗罷了。
常常和孩子聊聊這些往事,好像我們跟孩子都會有一種奇妙的感受。在物質極大豐富了的今天,無論是我們還是孩子,都是常常焦慮,永不滿足,好像真正的快樂距離我們很遠。但說起小時候的那些事兒,忽然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其實快樂原本是很簡單很樸素的事,只是我們常常捨近求遠罷了。
而對女兒來說,她也會比對爸媽的往事來審視自己的童年,然後一一跟我們細數她生活中那些承載著快樂的片段和故事,這些讓她不自覺地學會了知足。相信隨著她漸漸長大,那些片段會始終留存在她的腦海裡,成為她珍視的記憶之一。
在那些童年往事裡,家長對孩子來說不再是「煩人的爸媽」
小時候我也很愛聽爸媽講他們的童年往事。記得爸爸說,他小時候那會兒春節熱鬧極了,他和幾個小夥伴總是頂著個小龍燈,沿街在每家商戶門口都要舞上一會兒,商戶老闆則會給他們幾個小孩子些酥糖、餅乾等吃的。一條街舞下來,他們幾個小夥伴都是收穫滿滿,歡喜得不行。
聽爸爸說起往事的時候,我總感覺像是順著他的記憶,去往了他的童年,像是親眼見證了他所講述的一幕幕趣事一般。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畢竟,在我的印象裡,父親永遠是嚴厲的、不苟言笑的,我從小就很怕他。但是,在他的那些往事裡,父親變成了小男孩,我好像可以和他平等對話了,這讓我很自然地對父親多了些親近感。另外,我會知道,原來父親並不是生下來就是「令人生畏」的父親,他曾經也是個貪玩貪吃的小男孩。不知道為什麼,這會讓童年時期的我感覺很好。
我想女兒也會有類似的感覺吧?在我和她爸爸的往事裡,我們也只是和她一樣的小孩子,我們不再是永遠督促她專注於功課、事事要求她遵守原則的「煩人的爸媽」。
通過少年的視角,我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
其實,反過來,在記憶裡回到童年時代的我們,也會對孩子多出許多理解和尊重。
比如,我有時候會為女兒感到惋惜,她明明頭腦聰明,但卻絕不是很用功的孩子。因為惋惜,有時候就不免嘮叨她幾句,孩子聽了總是很煩。
很偶然地,那天跟孩子聊起我小時候的數學老師。那是小學5年級的時候,一向老老實實的我忽然變得特別貪玩,放學總要跟同學玩夠了,然後隨便找個同學抄下作業。那段時間裡,我的作業本裡多了很多紅叉叉,但也絲毫沒有在意。直到大約半個月之後,數學老師找我溫柔地談了次話(她沒有請家長,也沒有批評我),問我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問題。老師的溫柔以待讓當時的我相當愧疚,從此我又回歸正軌。
想起往事,忽然對女兒現在的貪玩多了些理解,作為母親,也多了些釋然。
此外,女兒很喜歡收集東西,她的房間裡存放著很多「不起眼」的小東西,那些在我們眼裡都是製造混亂的「垃圾」,然而女兒卻總是視若珍寶。我們之間像是橫亙了一道大河,無法理解彼此的想法。而當孩子爸爸如數家珍地說起他小時候的那些寶貝時,他好像忽然懂了孩子對那些小玩意兒的在意。在孩子和成年人的眼裡,「珍貴」原本就有著不同的含義。
結語:
少年間的交流,或許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彼此
時間好像並不總是向前的,在那些珍貴的兒時記憶裡,少年的我們好像和現在的孩子們碰面了,而且進行了一場場無聲的精神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這樣的碰撞,想來很有意義。感受過父母的童年,孩子可能會不再覺得那樣孤單那麼難,因為爸媽也曾經歷過那些成長中的喜與憂。而回到兒時往事中的家長,可能會更加懂得孩子現在所承受的苦與難。於是,我們不會再輕易地去否定和指責他們。
跨越時空的代際對話,實在是很有些意思。
本文為慢羊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