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行2020年9月披露的信息,已轉換的存量貸款中,94%的個人房貸參考LPR定價(Loan Prime Rate,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當中不乏「被動轉換」為LPR的「房貸人」。
2020年已進入尾聲,對於今年8月底 「被動轉換」的人來說,是否要轉回原合同約定利率的猶豫期,也進入了最後半個月的倒計時。LPR的推行,除了影響「房貸人」,對沒有房貸的人,有沒有影響呢?會不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呢?今天我們都一起來聊一聊。此外,今年年底房貸一族還要注意的是,在8月底存量貸款被自動轉化為LPR的市民可以提出協商轉換的時間不足一個月。今年12月31日之前,可與金融機構協商決定是轉為LPR還是轉為固定利率。
轉還是不轉?
To be or not to be?
表面上看
這是一道計算題。我們總想弄明白這個LPR怎麼算,是多少,然後跟原來的固定利率去比較,再做選擇。最好算出來比原來利率低,那樣就堅定轉LPR,否則就轉回原合同約定利率。不過,這會不會更是一道判斷題呢?只要判斷好趨勢,就不用管計算的過程,畢竟後面有一堆的專業人士都給我們算好了,基點是加是減,算得清清楚楚。
關鍵是
每個月公布的LPR也不會因為我們再算一遍而改變,只要知道LPR是怎麼來的,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未來的大趨勢是怎樣的,抓大放小,這個決定就比較好做了。
LPR轉換進入「後悔倒計時」
To be or not to be?
今年年底,房貸一族還需要注意的是,LPR轉換進入「後悔倒計時」,之前因為被銀行批量轉換為LPR的市民想要轉回,有一次「後悔」的機會。
根據央行相關規定:
今年轉換工作啟動後,符合條件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可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與銀行進行協商,將原合同約定的利率定價方式轉換為以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加點可為負值),加點數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也可轉換為固定利率。定價基準僅可轉換一次,轉換後不可再次轉換。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幾家國有大行公告顯示,8月底的自動批量轉換完成後,若對轉換結果有異議,可在2020年12月31日(含)前通過手機銀行自主轉回或與貸款經辦行協商處理。
「到底哪個合算呢?」不少市民還在算這筆經濟帳。一國有銀行個金部人士表示,目前LPR已經連續八個月位置不變,下階段貨幣政策將保持平穩,大概率不會出現趨勢性放鬆,也不會出現政策過快收緊。11月20日,央行公布了新一期LPR,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房貸利率短期內會是平穩,相差不大。」
首先,再來了解下什麼是 LPR ?
LPR 全稱是 Loan Prime Rate,即貸款基礎利率,是對最優質客戶(也就是還款能力最強客戶,通常是地方政府,國企,大公司)的貸款利率, 其它人的貸款利率,都是在它之上「加減」點數(一般都是加)。
LPR 由 18 家銀行的利率共同決定,去掉一個最高和一個最低,平均剩下的,就是它,每月20號更新。如果市場錢緊張,利率就會上漲;反之,下降。它不再像以前的基準利率那樣由央行進行統一規定,更加符合市場規律。
LPR 浮動利率分 1 年期和 5 年期兩種,因為房貸一般都是超過 5 年,所以房貸利率對應 LPR 5 年期利率。
那麼,LPR 和固定利率選哪個更划算?
如果選擇固定利率,那麼以後你還房貸的利率,都保持現有的利率不變,直到執行到合同到期為止。這個比較好理解。
如果選擇 LPR,那麼你以後的房貸利率就會隨著市場利率(LPR)變化,LPR 每月公布一次。
LPR漲,房貸利率更高,月供相對更多;
LPR跌,房貸利率更低,月供相對較少。
兩種轉換方式各有優勢,具體如何選擇取決於自己的判斷,特別是對未來利率走勢的判斷。如果認為未來LPR會下降,那麼轉換為以LPR為定價基準更有利;如果認為未來LPR可能上升,那麼轉換為固定利率就會有優勢。目前主流輿論認為,國內的利率將整體呈下降走勢,所以更傾向於建議大家選擇LPR。
那麼,選擇LPR,未來月供是漲是跌?
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目前全球經濟已經進入大寬鬆時代,利率走低是大勢所趨,很多歐美國家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我國的利率相比於幾年前已經大幅下行。
從近20年的房貸利率一覽表中也不難看出,利率一直是在下行的,利率持續走低可能是未來5-10年的大趨勢。
雖然LPR已連續五個月保持不變,但業內專家均預計,未來一段時間LPR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借款人與銀行平等協商,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浮動利率)將可能是普遍的方式。綜合國內外經濟情況看,LPR未來的走勢大概率仍處於下行通道。若未來走勢下行,那麼對於房貸一族來說那是絕對利好,月供將隨之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