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成長|當英國教授說你的選題Interesting時,基本上你一腳已踏入了「掛」的地獄……

2021-02-28 毛毛蟲Claire學習圈

點擊上方名片關注更多學術乾貨,快點擊關注吧

點擊右上角【●●●】菜單欄

選擇「設置⭐️標」或「置頂公眾號

不再錯過任何精彩推送

一直覺得英式表達是這個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種語言。

你明明每個字都聽清楚了,但不懂當地文化的話,往往理解的「驢唇不對馬嘴」。即使其他母語是英語的國家也很難理解。

在英國讀書時,我記得有次和組員拿了份實驗報告去導師辦公室。

導師看完後挑了下眉,來了一句「This is very interesting!」。

當時我還挺高興,從辦公室出來了,發現除了我,其他人都垂頭喪氣的蹦這個臉。經本地學生指點,我才意識到剛才實際上被導師罵了一頓!

你們看,英國人說話就是這麼的 陰陽怪氣 內斂。

下面假設一個場景,你導師是一個50多歲的英國白人教授,他給你回復了一封既禮貌又誠懇的郵件:

Yes, I can read what you are trying to express in your report and that’s really a brilliant way! Keep doing and I believe you can write your greatest essay ever!

你看完後備受鼓舞,大喜過望,覺得自己最起碼不會掛科了吧?

於是又得意忘形的在回覆郵件中闡述了幾個觀點以及想要嘗試的方向。

老師接著很nice的回覆「of course you can if you want」

此時你心裡頓時一塊石頭落地,晚上還多吃了兩碗米飯。準備通宵達旦,一鼓作氣先把第一章寫完。可沒想到最後出分數,勉強及格甚至壓根兒就沒過!

你憤懣不平,想罵教授虛偽又道貌岸然,甚至想到了國際糾紛,種族歧視!

先別著急,我們下面就來聊聊這些「偽君子」背後的真實想法。

這句話很常見,很是最容易被誤解的。

➡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師覺得我的選題很有意思。

➡其實是說「That is nonsense!

用中文表達就是:「呵呵,無語了,你寫的是個啥?

所以當你的proposal或者選題收到這樣的反饋時,其實很危險了!

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根據反饋中的其他信息,再想幾個其他的topic,繼續徵求導師的建議。直到導師願意和你談論細節為止!

當然,有時候導師也許真的對你的話題感興趣。

那麼他們一般會和你關於這一問題繼續展開,比如提出了很多建議,給了你相關的reading list,或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種情況才意味著真的interesting!

2.

That’s a very brave proposal.

這句話和Interesting類似,都會在你提交topic或者proposal之後看到。

同樣,表達的含義也類似。

➡你可能覺得老師在說:你這個思路挺大膽的, 有勇氣。

➡其實意思是「You are insane」或者 」How dare you「。

用中文表達就是「你小子挺敢寫呀!還不趕快拿回去重寫!不要閃瞎我的眼睛!

3.

 I only have a few minor comments.

這是最近一個學生向我展示的他老師給的反饋。開始他還挺高興,覺得這是不用怎麼改啊,於是沒怎麼看就提交了。

但最後出成績只有50分,勉強及格。其實在英式英語裡,看到這句話一定要提高警惕,老師的實際意思是:」pls re-write completely!」

中文的意思就是「我已經無法評價了,槽點太多!改不下去!

如果你的論文從上到下全都是紅色的comments,先別慌,說明這篇文章還有的救,能改。

如果就短短兩行評語,一種情況就是寫的真的太好了,都沒什麼要改的。

但更多時候的意思是說「沒救了,我改不下去了。從頭到尾都是錯的!

看到這句話你挺高興吧?以為自己得到了表揚?

其實真實含義就是「a bit disappointing「。

中文的意思就是「差強人意,水平不咋滴。

不過也就英國人喜歡這樣陰陽怪氣的表達,其他英語國家說quite good就是表揚的意思。

你是不是覺得老師已經同意了你80%的觀點?

可實際卻在說「 I do’t agree at all」!

就是他完全不認同你的觀點,或者你的論證還不充分。

要不然你就繼續擺事實,講道理,直到說服對方為止,要不然這門功課只能勉強及格。

6.

I take your point, but…

➡表面解讀是:「我明白你意思了,也理解你說的」。

➡可實際意思確實:I heard it but I disagree with you「。

中文來表示就是:好好好,我聽見了。但是我不認同你的觀點!

很多情況下,當教授說完這句話後,馬上會就一句But…或者 While…,而重點恰恰是在後面的半句。所以,仔細琢磨下後半句,順著But之後的思路去修改,忘記你之前表述的觀點。

7.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that

看到這句話時,心大的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覺得不過是「有點失望」,但也沒有那麼嚴重。

可實際對方說的是「I’m annoyed that…

用中文說就是「你想氣死我嗎?用點心吧!

當教授說出這句話時,其實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但考慮到很多學生的自尊心,他們會說的比較婉轉。

記得我讀博時開組會,導師曾經對幾個英國學生說「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If you cannot show me the results next week, I will make you into tears!」

這句話算是我出國以來聽到最重的一句批評了,散會後幾個學生包括男生都抹淚了。

在學習語法時,我們都學過用would而不是用should來提建議,這樣比較婉轉客氣有禮貌,比如「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an change it」。

➡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建議你這樣做。。。

➡可實際上英國老師的意思是「DO it now

用中文表達就是「就按照我說的做,別扯其他的了!」。

Would Suggest後面往往接的是老師的觀點,而且是不容置疑的觀點。說白了就是已經給你指明了一條道路:就按照這個做吧,要是不聽,哼哼,咱們分數上見!

9.

OK, by the way/incidentally…

在此之前,老師可能對你表揚了一通,說了一大堆贊同甚至附和的話。

但突然,在最後一個不經意的角落,弱弱說了句「by the way…」。而此時你正得意忘形,搖頭晃腦的沉浸在前面「和我觀點一致」的喜悅中,完全忽略了這句話,或者看到了也覺得這是個「小小的建議,不重要」。

可實際上老師說的是「The primary purpose of our discussion is…」.

也就是說「我前面說的都是鋪墊,下面我們進入正題…」。

你以為你們已經達到了觀點的高度一致,其實。。。呵呵,討論才剛剛開始。

如果此時你也不再回覆郵件,興高採烈的開始寫了,那結果往往很慘。

天呢,我們終於看到一個正面的評價了!可大部分學生看到這句反饋時都嚇得要死!認為導師覺得寫的不咋地!

按照中式思維的理解,意思是「不是很差,就是不咋滴啊」。

可實際意思是:it’s good!

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還不錯啦,你小子可以呦!

這樣的論文最後評分都不低哦!

類似的表達還可以參考英國人見面時相互問候「How is your weekend?」

對方經常回答「Not too bad!And you?」這不是敷衍,而是說:我周末過的不錯哦,你呢?去哪裡happy了?

好了,上面的10個句子基本上涵蓋了「最容易被誤解反饋」。

想到最近留學黨都在上網課,畢業論文的反饋也只能通過郵件和教授溝通了。上面內容也結合我多年和英國教授打交道的經驗,希望大家在寫論文包括後續的申請時都能夠正確理解教授的意思,不走冤枉路!

PS:這裡也推薦幾個我覺得還不錯的劇集,適合在英國留學的小夥伴們了解下地道的「英式文化」吧!

《英國史》、《扯蛋英國史》、《扯蛋莎翁史》、《英國式醜聞》、《伊莉莎白》系列、《是,首相》、《王冠》、《南方與北方》


後臺回復英式文化」獲取以上部分影視資源

如有相關疑問,可以加小助理微信:mmc-claire

相關焦點

  • 留學生:當教授說你選題Interesting時,基本上你已踏入「掛」的地獄……
    對於留學生來說,其實最怕的是聽不懂英國教授的那些委婉到一拐就拐十八彎的英式評價,比如當你提交論文選題給導師看時,導師回復一句這句話很常見,很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很多留學生第一反應會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師覺得我的選題很有意思。➡但其實人家英國教授是在說「That is nonsense!」➡用中文表達就是:「呵呵,無語了,你寫的是個啥?」
  • 留學生:當教授說你選題Interesting時,基本上你已踏入「掛」的地獄……
    對於留學生來說,其實最怕的是聽不懂英國教授的那些委婉到一拐就拐十八彎的英式評價,比如當你提交論文選題給導師看時,導師回復一句這句話很常見,很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很多留學生第一反應會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師覺得我的選題很有意思。➡但其實人家英國教授是在說「That is nonsense!」➡用中文表達就是:「呵呵,無語了,你寫的是個啥?」
  • 人生最尷尬瞬間:當英國人說我 Interesting
    所以,究竟怎麼才能判斷一個英國人是不是覺得你有趣,做一個社交小達人呢?我們今天來聊一聊。有趣,有意思,能引起別人的興趣。這些都是 interesting 的含義。如果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物有趣,一般是正面的。
  • 實證研究選題經驗分享
    說了那麼多,只為了解釋一點:如果你想選擇一個好的題目,就要抱著對自己和後人負責的態度。當然,除了抽象地理解一個好選題的特性,我們還應該懂得如何在龐雜的文獻中找尋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其實,這些經驗也是在不斷的文獻積累中逐步獲得的。每當你讀新文章時都應該問自己:「它到底做了什麼貢獻?我可以繼續做些什麼?」
  • 研究生學位論文如何選題?清華大學劉洋教授的線上課程火了
    機器之心整理作者:劉洋機器之心編輯部研究生期間,畢業論文的選題最重要。天氣漸暖,很多因疫情未能返校的同學,或許正在家中與論文艱難搏鬥,而大學教授們則已推出了不少在線課程。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長聘教授、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劉洋的在線報告《淺談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方法》最近幾天成為了朋友圈刷屏的內容。
  • 霍韜晦教授:成長的鍛鍊
    此中透露出重要的消息,如霍韜晦教授所說,人的生命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克服困難,破除障礙的鍛鍊的過程。立高遠之志,盡全力實現,不為成功,只為見證。成長的鍛鍊文/霍韜晦人生下來,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無聲無息,不能白白過活,不能浪費生命,最重要的是成長,向上超升。
  • 斯坦福教授10年研究:比勤奮更能決定孩子人生的,是成長型思維!
    開家長會時,班主任老師特地把王琳叫到辦公室,說:「你家孩子的成績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不要說重點了,普通高中都危險!」自此之後,王琳開始對孩子嚴加管教:限制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每科都報了1個補習班!每天兒子一放學,就帶著他去補習。最後成績不但沒有起色,兒子還變得特別逆反!
  •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
    聽到別人說,「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因此,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表達的不是美好的祝福,而是對你的一種「詛咒」:希望你的生活多災多難一團糟。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源於一個古老的中國諺語「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 面對失敗、困苦、瓶頸,成長型思維可以救贖你
    老闆說的話總是毫不留情:「你看看你會什麼,能做好什麼」。我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但不否定自己,就沒有人能否定我。我只在心裡告訴我自己,「能力可以提高,不會的東西可以自學,只要給我時間一定能做好」。>成長型思維的人擁抱變化,從變化中尋找機會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常常會面對失敗、困苦、瓶頸,了解成長型思維對我們來說很有幫助。
  • 企業出題 教授選題 學生解題
    企業出題 教授選題 學生解題 浙工大平湖新材料研究院迎來首批新生 發布日期:2020-12-03 09:14 信息來源:平湖市瀏覽次數: 目前,研究院已分別和安佐化學有限公司、嘉興高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地方龍頭企業建有4家聯合實驗室,分別圍繞功能膠粘劑、聚合物功能薄膜、汽車潤滑材料、食品包裝等領域開展產學研緊密合作,為研究生培養基地提供豐富的課題項目來源。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近年來,獨山港在加快產業轉型過程中,遇到人才瓶頸,缺乏與產業配套的高層次人才,而高校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關鍵在於工程實踐。
  • 斯坦福教授:美國教育思維沒那麼多花樣,就這9點
    對此,在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等研究領域獲得世界廣泛讚譽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史丹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憑藉多年的科學研究,公布了極具建設性的洞察與發現。Carol Dweck教授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
  • 為什麼說「論文選題」對博士至關重要?
    不少同學已經做過論文,具體分析這些論文,將有利於我們理解與確定選題有關的環節和因素。我們過去的選題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已經畢業的同學,一部分是正在做論文的或者已經確定選題的同學。已經畢業的同學是12位,從他們的選題性質上講,有三種類型。一種是自定選題,或者說基本上是自選的,這種類型的論文有4篇。
  • 腦髓何以,踏入地獄?
    對不起……」 吳真代子所說的這段話又是什麼意思?姐姐從何而來? 正木博士此時卻哈哈大笑,他說: 「剛才和你所說的一切也都是謊言啊!只是為了試探你而說的罷了!根本沒有什麼雙胞胎!」 說罷,正木博士給你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遙遠的中國。
  • 反固態思維:液態社會已到來,我們腳下沒有一片固定的土地
    外部環境改變的速度和方向,與個人成長的速度和方向,兩者的夾角面積,就是我們內心焦慮的程度。我們都生活在流沙之上,腳下沒有一片固定的土地還是回想一下近20年,是不是人物和事物,以一種越來越短的周期,來往於我們的視野。
  • 成長型思維可以幫你
    英國作家馬修·薩伊德現在是《泰晤士報》知名專欄作家,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新聞之夜》撰稿人,不過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竟然是一位出色的桌球運動名將,雄踞英國乒壇榜首近十年,兩次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他靠自學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與經濟學,在體育與寫作兩個完全不相關的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這一切成就,和世人所關注的天賦,沒什麼關係。
  • 開言英語教你如何正確理解「interesting」
    對於成年人來說,學習一些東西的進度遠不如前,一些知識點死記硬背在腦海裡卻怎麼也學不會,在正式場合使用時也非常尷尬,比如interesting這個詞,你以為它僅僅是「有意思」?那你就錯了,它可能有很多負面含義。今天,開言英語就教你如何正確打開「interesting」
  • 成長:比能力重要100倍的,是你的「槓桿」思維
    之後,他又致力於建立一條原理,即「在槓桿上的不同重物,僅當它們的重量與它們的懸掛點,到支點的長度成反比時,才能處於平衡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槓桿原理。拉回到現代,這個原理被運用到方方面面的機械中,是簡單機械的基本原理,常見的比如「滑輪,輪軸」,都是利用這個模型。
  • 學霸和學渣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是「成長型思維」,並不是智商
    她將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所謂成長型思維,就是樂於挑戰,並積極地去提升自己。在這一類人看來,世界上的困難和應對,都是對自己的考驗,而所有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努力。完成那些挑戰,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但固定型思維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智商都是一成不變的,世界則是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而組成的。所以,當智商和能力不如其他人時,自己就會被淘汰。
  • 思維決定命運:培養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實現從平凡到優秀的蛻變
    在我看來,女兒陷入這樣的怪圈,正是因為欠缺「成長型思維」,什麼樣的思維稱得上「成長型思維」呢?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看見成長的自己》一書中提到了「成長型思維」的概念。
  • 畢業論文如何選題及論文的6個選題方向
    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選擇別人已研究過的題目,去搞重複勞動,浪費時間和精力,毫無意義可言。如《論魯迅雜文的語言藝術》《論水墨畫的藝術特徵》等文題就屬於選題重複,人們一見這樣的文題,似曾相識,又怎能引起閱讀的興趣呢?上述選題時易犯的毛病提醒我們在進行選題時,論題的角度很重要。有經驗的學術論文作者,都十分注意論文角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