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名片關注更多學術乾貨,快點擊關注吧
點擊右上角【●●●】菜單欄
選擇「設置⭐️標」或「置頂公眾號」
不再錯過任何精彩推送
一直覺得英式表達是這個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種語言。
你明明每個字都聽清楚了,但不懂當地文化的話,往往理解的「驢唇不對馬嘴」。即使其他母語是英語的國家也很難理解。
在英國讀書時,我記得有次和組員拿了份實驗報告去導師辦公室。
導師看完後挑了下眉,來了一句「This is very interesting!」。
當時我還挺高興,從辦公室出來了,發現除了我,其他人都垂頭喪氣的蹦這個臉。經本地學生指點,我才意識到剛才實際上被導師罵了一頓!
你們看,英國人說話就是這麼的 陰陽怪氣 內斂。
下面假設一個場景,你導師是一個50多歲的英國白人教授,他給你回復了一封既禮貌又誠懇的郵件:
Yes, I can read what you are trying to express in your report and that’s really a brilliant way! Keep doing and I believe you can write your greatest essay ever!
你看完後備受鼓舞,大喜過望,覺得自己最起碼不會掛科了吧?
於是又得意忘形的在回覆郵件中闡述了幾個觀點以及想要嘗試的方向。
老師接著很nice的回覆「of course you can if you want」
此時你心裡頓時一塊石頭落地,晚上還多吃了兩碗米飯。準備通宵達旦,一鼓作氣先把第一章寫完。可沒想到最後出分數,勉強及格甚至壓根兒就沒過!
你憤懣不平,想罵教授虛偽又道貌岸然,甚至想到了國際糾紛,種族歧視!
先別著急,我們下面就來聊聊這些「偽君子」背後的真實想法。
這句話很常見,很是最容易被誤解的。
➡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師覺得我的選題很有意思。
➡其實是說「That is nonsense!」
用中文表達就是:「呵呵,無語了,你寫的是個啥?」
所以當你的proposal或者選題收到這樣的反饋時,其實很危險了!
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根據反饋中的其他信息,再想幾個其他的topic,繼續徵求導師的建議。直到導師願意和你談論細節為止!
當然,有時候導師也許真的對你的話題感興趣。
那麼他們一般會和你關於這一問題繼續展開,比如提出了很多建議,給了你相關的reading list,或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種情況才意味著真的interesting!
2.
That’s a very brave proposal.
這句話和Interesting類似,都會在你提交topic或者proposal之後看到。
同樣,表達的含義也類似。
➡你可能覺得老師在說:你這個思路挺大膽的, 有勇氣。
➡其實意思是「You are insane」或者 」How dare you「。
用中文表達就是「你小子挺敢寫呀!還不趕快拿回去重寫!不要閃瞎我的眼睛!「
3.
I only have a few minor comments.
這是最近一個學生向我展示的他老師給的反饋。開始他還挺高興,覺得這是不用怎麼改啊,於是沒怎麼看就提交了。
但最後出成績只有50分,勉強及格。其實在英式英語裡,看到這句話一定要提高警惕,老師的實際意思是:」pls re-write completely!」
中文的意思就是「我已經無法評價了,槽點太多!改不下去!」
如果你的論文從上到下全都是紅色的comments,先別慌,說明這篇文章還有的救,能改。
如果就短短兩行評語,一種情況就是寫的真的太好了,都沒什麼要改的。
但更多時候的意思是說「沒救了,我改不下去了。從頭到尾都是錯的!」
看到這句話你挺高興吧?以為自己得到了表揚?
其實真實含義就是「a bit disappointing「。
中文的意思就是「差強人意,水平不咋滴。」
不過也就英國人喜歡這樣陰陽怪氣的表達,其他英語國家說quite good就是表揚的意思。
你是不是覺得老師已經同意了你80%的觀點?
可實際卻在說「 I do’t agree at all」!
就是他完全不認同你的觀點,或者你的論證還不充分。
要不然你就繼續擺事實,講道理,直到說服對方為止,要不然這門功課只能勉強及格。
6.
I take your point, but…
➡表面解讀是:「我明白你意思了,也理解你說的」。
➡可實際意思確實:「I heard it but I disagree with you「。
中文來表示就是:好好好,我聽見了。但是我不認同你的觀點!
很多情況下,當教授說完這句話後,馬上會就一句But…或者 While…,而重點恰恰是在後面的半句。所以,仔細琢磨下後半句,順著But之後的思路去修改,忘記你之前表述的觀點。
7.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that
看到這句話時,心大的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覺得不過是「有點失望」,但也沒有那麼嚴重。
可實際對方說的是「I’m annoyed that…」
用中文說就是「你想氣死我嗎?用點心吧!「
當教授說出這句話時,其實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但考慮到很多學生的自尊心,他們會說的比較婉轉。
記得我讀博時開組會,導師曾經對幾個英國學生說「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If you cannot show me the results next week, I will make you into tears!」
這句話算是我出國以來聽到最重的一句批評了,散會後幾個學生包括男生都抹淚了。
在學習語法時,我們都學過用would而不是用should來提建議,這樣比較婉轉客氣有禮貌,比如「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an change it」。
➡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建議你這樣做。。。」
➡可實際上英國老師的意思是「DO it now」
用中文表達就是「就按照我說的做,別扯其他的了!」。
Would Suggest後面往往接的是老師的觀點,而且是不容置疑的觀點。說白了就是已經給你指明了一條道路:就按照這個做吧,要是不聽,哼哼,咱們分數上見!
9.
OK, by the way/incidentally…
在此之前,老師可能對你表揚了一通,說了一大堆贊同甚至附和的話。
但突然,在最後一個不經意的角落,弱弱說了句「by the way…」。而此時你正得意忘形,搖頭晃腦的沉浸在前面「和我觀點一致」的喜悅中,完全忽略了這句話,或者看到了也覺得這是個「小小的建議,不重要」。
可實際上老師說的是「The primary purpose of our discussion is…」.
也就是說「我前面說的都是鋪墊,下面我們進入正題…」。
你以為你們已經達到了觀點的高度一致,其實。。。呵呵,討論才剛剛開始。
如果此時你也不再回覆郵件,興高採烈的開始寫了,那結果往往很慘。
天呢,我們終於看到一個正面的評價了!可大部分學生看到這句反饋時都嚇得要死!認為導師覺得寫的不咋地!
按照中式思維的理解,意思是「不是很差,就是不咋滴啊」。
可實際意思是:it’s good!
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還不錯啦,你小子可以呦!」
這樣的論文最後評分都不低哦!
類似的表達還可以參考英國人見面時相互問候「How is your weekend?」
對方經常回答「Not too bad!And you?」這不是敷衍,而是說:我周末過的不錯哦,你呢?去哪裡happy了?
好了,上面的10個句子基本上涵蓋了「最容易被誤解反饋」。
想到最近留學黨都在上網課,畢業論文的反饋也只能通過郵件和教授溝通了。上面內容也結合我多年和英國教授打交道的經驗,希望大家在寫論文包括後續的申請時都能夠正確理解教授的意思,不走冤枉路!
PS:這裡也推薦幾個我覺得還不錯的劇集,適合在英國留學的小夥伴們了解下地道的「英式文化」吧!
《英國史》、《扯蛋英國史》、《扯蛋莎翁史》、《英國式醜聞》、《伊莉莎白》系列、《是,首相》、《王冠》、《南方與北方》
後臺回復「英式文化」獲取以上部分影視資源
如有相關疑問,可以加小助理微信:mmc-cl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