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最近一直忙著找工作,投遞了所在地其他區的一個程式設計師開發一職,這家公司離家很遠,如果應聘上上下班來回就要三個多小時。第二天,小林就接到了該公司的電話,邀請小林到現場進行面試,考慮到離家比較遠需要租房,小林就問了對方有沒有租房補貼,對方回答說沒有。為了避免薪資低自己白跑一趟,小林就問了對方薪資待遇範圍,對方卻回答說你不適合我們公司,不用來面試了,隨後就掛斷了電話。小林頓時就驚呆了,自己只不過就是問了下薪資待遇問題,就慘遭拒絕了,令小林一直想不明白。
求職的時候,考慮最主要的無非就是兩點,一個是薪資福利待遇,另一個就是工作環境。相信每一位求職者都很看重這兩點。如果招聘裡面沒有寫清楚薪資待遇,甚至連基本的薪酬範圍都沒有給出,作為求職者肯定是想弄清楚這個崗位能給出多少的薪水,如果太低達不到自己的預期,豈不是白跑了一趟,浪費時間和精力。
但是這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很現實的矛盾,那就是如果在面試的時候詢問了工資待遇,就會被企業認為自己之關心工資,就像小林一樣,還沒具體面試,就因為問了一句薪資待遇,就遭到了招聘企業的拒絕;如果不詢問工資待遇,自己心裡又沒有底,作為職場人有很多的壓力也有很多的生活方面的支出,除去這些成本花銷,不清楚自己還能不能賺到錢。
那麼可以詢問薪資嗎?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詢問工資遭到拒絕並不是員工的錯,而在於企業。單純的因為詢問工資就否定了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工作積極性,是很不合理的。因為作為求職者,對崗位的提供的薪資福利待遇、招聘要求都有知情權,作為招聘企業應當如實告知。這不僅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也是雙方平等地位的一個體現。
如果不詢問工資反而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除去租房、交通等各項支出,工資所剩無幾,那就是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了,是對自己的極不負責。
那麼又該如何詢問呢?
了解崗位的薪資福利待遇是有技巧的,如果直接上來就問工資,確實有點突兀。首先作為求職者,可以仔細看一下招聘內容裡有沒有具體的薪資範圍,如果有了的話就沒必要再去詢問了,反之在面試的時候在詢問,會給面試官留下不細心的印象。
還有就是面試的時候,如果面試官提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你就可以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但不要具體數值,想必面試官也會給出一個薪酬範圍。
另外如果手中已經有offer了,又或者面試程序比較複雜,比較耗費時間,就可以開門見山直接詢問了,沒有不要再遮遮掩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