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是一種常見病,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長時間的失眠症容易引起焦慮、抑鬱等精神疾病。對失眠症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外,習練健身氣功六字訣(以下簡稱六字訣),也是一種簡單、實用、經濟、安全的有效方法。
失眠症的症狀和診斷
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臨床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和醒後不易再睡以及早醒、多夢等。失眠症類似於睡眠障礙國際分類中的心理生理性失眠。其特點是由於軀體緊張和對失眠的過度憂慮從而使失眠症狀持續存在。失眠症的準確定義在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二修訂版中是這樣描述的:「失眠症是指持續相當的時間對睡眠的質和量不滿意的狀況,不能以統計上的正常的睡眠時間作為診斷上的主要標準。」其診斷標準為:1.以睡眠障礙為幾乎唯一的症狀,其它症狀均繼發於失眠,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再睡,醒後感覺不適、疲乏或白天睏倦。2.上述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生三次並持續一個月以上。3.失眠引起顯著的苦惱,或精神活動效率下降,或妨礙社會功能。4.不是任何一種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症狀的一部分。如果失眠是精神障礙(如神經衰弱,抑鬱等)症狀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另診斷為失眠症。
失眠症產生的原因
腦調節功能異常
人們在遇到重大事件時,心理上會不自覺地產生各種應激反應,如緊張、不安、壓抑、興奮、氣憤等,這些心理應激能使機體的某些功能產生連續性的偏高,從而導致神經遞質、內分泌等系統的多方面功能異常,造成大腦某些器官的功能障礙,形成短暫性失眠。一般情況下,對於短暫性失眠能夠進行心理行為的積極調整,睡眠會逐漸恢復正常。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這種短暫性失眠,精神壓力過大,大腦皮層興奮性加強,反而更加睡不著覺,以至長期處於失眠的惡性循環中。
心主神功能異常
中醫髒象學說將腦的生理和病理統歸於心而分屬五臟,認為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從失眠症成因來看,中醫理論認為,它是由情志過極致使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產生異常所致。《景嶽全書不寐》云:「寐本乎陰, 神其主也, 神安則寐, 神不安則不寐。」所謂「神」者, 廣義是指人體生命的一切活動, 狹義則是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素問宣明五氣篇》云:「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為五神。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云:「人有五臟化五氣, 以生喜怒思憂恐。」為五志,張介賓在《類經》中指出:「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魂魄,並該意志,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說:「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由心而發」。因此,對失眠症的治療除調整五臟氣機使五臟之神守舍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心主神明功能恢復正常,達到心神安寧。
習練六字訣改善失眠症的機理
六字訣是以中醫的陰陽、髒象、經絡等理論為基礎,通過吐氣發音調整氣息的運行,對內氣和相應臟腑功能產生影響的一種獨特的功法,其對失眠症的改善主要是通過對心氣、血、陰、陽和五臟氣機的調整,達到「心主神明」功能的恢復,使身體處於「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
對陰陽的調整
心主神明,是心陰、心陽、心氣、心血協同作用的結果。《類證治裁不寐》所云:「陽氣自動而之靜, 則寐; 陰氣自靜而之動, 則寤;不寐者, 病在陽而不交陰也。」失眠症首先是由於心陽亢盛,陽不入陰,心神不能內含所致,使情志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魂魄,並該意志,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過於興奮而難以抑制。六字訣首先是對心靜體松、三調合一(調身、調息、調心)的氣功態的調整,其中調心過程中自然呼吸時的意守肚臍和吐氣發聲時的「意隨氣行」,行至肚臍處,都是心火下降、心神伏藏的過程,對心陽亢盛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調息呼氣時口中唾液分泌增多,將其緩緩咽下,能起到降心火、滋陰潛陽的作用;調身動作的松、柔、舒、緩有助於身體的放鬆,情緒的安定,防止「五志化火」心陽亢盛。
對五臟氣機的調整
中醫髒象學說,把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統歸於心,故曰「心藏神」,同時又把神分為五種不同表現形式的神,即魂、魄、意、志、神,這五種神分別歸屬於五臟,但都是在心的統領下而發揮作用的,如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脾藏意,主思;肺藏魄,主悲;腎藏志,主恐等。
因此,對心主神功能異常的調整,要同五臟功能的調整共同完成。而六字訣正是運用呼吸吐納配合默念噓(xū)、呵(hē)、呼(hū)、呬(sī)、吹(chuī)、嘻(xī)六種字音,來調整肝、心、脾、肺、腎、三焦氣機,達到強壯臟腑、祛除病邪、益壽延年作用的。如口吐「噓」字訣有疏通肝經、洩出肝之濁氣、調理肝臟功能的作用;口吐「呵」字訣有疏通心經、洩出心之濁氣、調理心臟功能的作用;口吐「呼」字訣有疏通脾經、洩出脾胃濁氣、調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口吐「呬」字訣有疏通肺經、洩出肺之濁氣、調理肺臟功能的作用;口吐「吹」字訣,有疏通腎經、洩出腎之濁氣、調理腎臟功能的作用;口吐「嘻」字訣有疏通少陽經脈、調理上、中、下三焦,調暢全身氣機的作用。
六字訣對改善失眠症的具體應用
對六字訣三調合一的把握
六字訣的三調中,松靜自然的基本姿態有助於情緒安定,舒緩圓活的動作對調息和調心起到很好的導引作用,因此對六字訣三調合一的把握應該首先從掌握調身開始,這樣有助於調息時對逆腹式呼吸方法的掌握和調心時的意守變得容易和有效。其次是對吐氣發聲時調息的掌握,應從有聲到無聲,以保證氣息的正確運行。然後就是以形導氣,意隨氣行,在練功過程中達到三調協同,即以調身為主動性操作的三調的協調配合。
隨著三調之間聯繫的進一步加深,三調協同的狀態逐漸進入三調合一的境界。此時,心陽亢盛的失眠狀態自然得到調整,心主神明功能自然得到恢復。正如《內經》所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同時,由於練功的繼續,對六字訣三調合一境界的掌握能力也隨之提高,可在較短時間內進入這一狀態,也就提高了對六字訣的靈活運用能力,不論哪種姿勢(站、坐、臥)均能實現六字訣根本功能:通過對氣息的調動來達到對臟腑氣機的調整,而不拘泥於六字訣的整個套路。這就為六字訣對失眠症的辯證論治打下很好的基礎。
對失眠症的辨證論治
有了對三調合一的掌控,就可為失眠症的治療創造良好的內環境,然後按照以安神為主的原則,結合不同症狀和致病因素進行辨證施治,可起到很好的療效。失眠症患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心理特徵,按照六字訣不同吐氣方法所調整的臟腑不同而進行習練。步驟一:睡前先進行一至二遍六字訣的整套練習,放鬆身體,轉移對睡眠的注意力,平和不安情緒,為睡眠創造良好心境。步驟二:臥床後如能安然入睡則順其自然,如暫時不能入睡(有時也發生在睡眠中途醒來後),則靜下心來,採用舒適的臥床姿勢(側臥或仰臥),進行一遍六字訣的練習,此時的調身是對放鬆臥姿的調整,其它同六字訣套路。
步驟三:接下來自我反省此時的情志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然後採用對應的字訣進行調整。如情志的變化是以怒氣為主(包括生氣),由於怒傷肝,易發生鬱而化火, 肝火上炎, 氣血上逆, 清竅被擾, 腦神煩亂不寐,多表現為欲寐不能, 夢擾紛紜, 亦睡亦醒,即入睡困難、易醒和醒後不易再睡、多夢,並且夢的情節多為對人發火或與人爭論等,則以練噓與呵字訣為主。
實踐證明,練噓字訣時,應注意適可而止,只要情緒平定下來就停止練習,然後練呵字訣直到入睡;如情志的變化是以思為主,思傷脾,易產生氣結不解,清陽不升, 心神不寧而不寐,多表現為睡前多思紛紜, 輾轉反側, 不能自寐,即入睡困難,應以練呼與呵字訣為主;如情志的變化是以悲(包括憂)為主, 悲傷肺,多發生肺陰耗損, 虛熱內生, 上擾腦神亦不寐,表現為睡眠輕淺, 極易驚醒,即易醒和醒後不易再睡,應以練呬與呵字訣為主;如情志的變化是以恐(包括驚)為主, 恐傷腎,多發生驚恐無措, 氣機紛亂, 精神渙散, 心神不寧而不寐,多表現為早寤, 即早醒,或達旦不眠,應以練吹與呵字訣為主。
習練中的注意事項
在掌握三調合一的過程中,對於調身要注意各關節尤其膝關節的微曲,以免引起氣血的不暢;對調息的把握無論吸還是呼都要留有餘地,否則容易出現頭昏腦脹的現象;對於調心的意守要做到似守非守。
在對失眠症的對症施治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易於入睡為目的,如臥床前已有睡意可省略步驟一;有時可直接進行步驟三等。由於放鬆身體的需要,要適當延長呼氣,如有不適,可延長字訣與字訣之間的自然呼吸時間來調整。
雖然個體根據需要對六字訣可採用不同的姿勢進行靈活運用,但對於初學者和對六字訣三調合一狀態把握的初期,一定要按照六字訣的規定套路習練,先是三調的分別掌握,然後是三調的協調配合。隨著對套路熟練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對其三調合一境界的縱深發展,才可作為一種手段靈活運用於有關疾病的治療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