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訣養生法在我國古代已經流傳一千六百多年,屬於吐納法的一種,是我國古代對呼吸導引養生法論述最廣泛最久遠的功法。最著名的二千多年前的《莊子·刻意》篇中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和同時代「行氣玉佩銘」所記載的導引法全文,可以認為是其早期產生的源頭,秦漢的《呂氏春秋》也有關於用導引呼吸治病的論述。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六字訣養生法,主要來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晉時代陶弘景所著的《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第四》所記載(王家葵校注,2014年9月第1版,中華書局出版)。
在《服氣療病篇第四》中,作者主要講了養生操作途徑:
《元陽經》曰:常以鼻納氣,含而漱滿,舌料唇齒,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當少飲食,多則氣逆百脈閉,百脈閉則氣不行,氣不行則生病。
《玄示》曰:志者,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惡者喪其形。故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血。因輕而止之,無過失,突復而還之,其狀若咽,正體端形,志意專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閉,神週形骸,調暢四溢,修守關元,滿而足實。因之而眾邪自出。
也就是告訴我們養生者:需少食自節、勿過暴食,鼓漱生津,活動身體,平和氣血,閉守關竅,行氣全身,內氣充足,自會眾邪自出。
彭祖曰:常閉氣內息,從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咽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導引閉氣,以攻所患,必存其身,頭面、九竅、五臟、四肢,至於發端,皆令所在,覺其氣雲行體中,起於鼻口,下達十指末,則澄和真神,不須針藥灸刺。
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時氣中冷可閉氣以取汗,汗出輒週身則解矣。
也就是告訴我們養生者:養生即是修身養性,需要日日操作。早晨至中午乃是陽氣旺盛的階段,撫摸全身,攪海生津,深呼吸近百次,再進入工作生活狀態。偶有不適,可以專注於患處,先取按摩,閉氣導引,疏通瘀堵。昏沉者當練至氣雲行全身,神清氣爽;寒冷者當練至汗出,冷痛自解。
行氣閉氣雖是治身之要,然當先達解其理。又宜空虛,不可飽滿。若氣有結滯,不得空流,或致發瘡,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魚、生菜、肥肉,及喜怒憂恚不除,而以行氣,令人發上氣。凡欲學行氣,皆當以漸。
劉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長存。謂鼻納氣為生,口吐氣為死也。凡人不能服氣,從朝至暮常習不息,徐而舒之,但令鼻納口吐,所謂吐故納新也。
《服氣經》曰: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神者,精也,保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精者,血脈之川流,守骨之靈神也。精去則骨枯,骨枯則死矣。是以為道,務寶其精。從夜半到日中為生氣,從日中後至夜半為死氣,當以生氣時正偃臥,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嬰兒捲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閉氣不息,於心中數至二百,乃口吐氣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臟安。能閉氣至二百五十息,華蓋明。華蓋明則耳目聰明,舉身無病,邪不幹人也。
也就是告訴我們養生者:養生治病學習氣功導引,「學功當先明理,行功當知禁忌。」吐故納新深呼吸功夫是一切動靜功的總要求,靜功鍛鍊先活動肢體,不可飽食,要若有若無,不可著相。深呼吸練法,可在上午仰面臥床,閉目握拳,平息一口氣,閉息數數,日漸增長,待一息至二百,至二百五十,則體內會出現頭腦清空、耳聰目明的現象,這些都要日日操練,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行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呬,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嘻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凡人極者,則多噓呬。道家行氣,率不欲噓呬。噓呬者長息之忌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於仙經。
行氣者,先除鼻中毛,所謂通神之路。若天露惡風、猛寒大熱時,勿取氣。
《明醫論》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勞,五勞既用,二藏先損,心腎受邪,腑臟俱病。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五勞則生六極: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精極,六曰髓極。六極即為七傷,七傷故變為七痛,七痛為病,令人邪氣多正氣少,忽忽喜忘,悲傷不樂飲食,不生肌膚,顏色無澤,發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風偏枯筋縮,四肢拘急攣縮,百關隔塞,羸瘦短氣,腰腳疼痛。此由早娶,用精過差,血氣不足,極勞之所致也。
凡病之來,不離於五臟,事須識根,不識者,勿為之耳。心藏病者,體有冷熱,呼吹二氣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脹滿,噓氣出之;脾藏病者,體上遊風習習,身癢疼悶,唏氣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已上十二種調氣法,但常以鼻引氣,口中吐氣,當令氣聲逐字吹呼噓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須恭敬用心為之,無有不差,此即愈病長生要術也。
也就是告訴我們養生者:有了腹式呼吸的訓練基礎,再來掌握六字訣吐納法,這才是原原本本的練功途徑。六字訣養生法產生於南北朝,晚於《黃帝內經》出世時期,因而「風、熱、煩、滯、下氣、解極」都有中醫學的特殊定義和使用條件。治病尤需辨識根源,不可盲目操作。陶弘景六字訣「吹、呼、嘻、呵、噓、呬」都是單獨對應症狀,而不是對應臟器的病症,與今人所練習六字訣有很大不同。
另十二調氣法原書沒有記載,今王家葵轉引《千金要方·七十二調氣法》即:冷病者,用大呼三十遍,細呼十遍,呼法,鼻中引氣入,口中吐氣出,當令聲相逐,呼字而吐之。熱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細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當使字氣聲似字。肺病者,用大噓三十遍,細噓十遍。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細呵十遍。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細唏十遍。腎病者,用大呬五十遍,細呬三十遍。
此十二種調氣法,若有病根據此法恭敬用心,無有不差,皆須左右導引三百六十遍,然後乃為之。
從以上引用論述可以看出,六字訣養生法歷史悠久,早期功法系統完整,內容編排有修養身心,肢體運動,閉氣導引,習練禁忌,辨識病由,腹式呼吸訓練,吐納臟腑濁氣等方法。通過日積月累的習練,能調理五臟六腑的氣血,使臟腑功能旺盛。它可以治病,又可以養生防病,是我國傳統醫學養生寶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期待各位同仁的投稿
真實的練功經歷,告訴你練六字訣能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體驗走火入魔」與馬禮堂養氣功的神奇
養氣功治癒了結膜炎、乾眼症
一位太極世家的分享:六字決的妙處
馬禮堂六字訣對肝囊腫治療
從肝癌一步之遙轉為肝硬化
六字訣肝病的剋星
胃病——六字訣攻克
六字決肺癌的剋星
六字訣——治癒肺氣腫
六字訣能殺癌細胞
從多家醫院治療無效到認識六字訣
八年之病,獲得新生
從"半條命"到精神煥發
文章不錯,點個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