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古詩中的數字運用

2021-01-07 央視網

  統編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有一首近乎兒歌的「數字詩」: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水中都不見。

  這首詩以韻語的形式,將一些最基本的數字組織在一起,既富有趣味,又朗朗上口,而且給人雪越下越大的形象感,對於一年級學生學習基本的數目漢字大有助益。

  數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抽象概念之一,用以計算數量、指稱順序,承擔著準確傳遞信息的功能。以數字入詩,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使枯燥的數字具有詩性之美。這從統編語文教科書所選的古詩詞中就可見一斑。

  基數與序數

  數字的基本功能是表示數量,古詩詞中的數字相當一部分承擔的就是這一功能。有的表基數,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兩」和「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和「九」;也有的表序數,如「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中的「二」,「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的「三」。

  表示基數的時候,有的單純表示數量,有的則表示頻率。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原上青草,一年一度,綠了再枯,枯了又綠,歲歲年年,保持著同樣的節奏,生命就在其中靜默流淌,永無止息。還有的則是幾個概念的合稱,如「三秋」「三春」「四時」「四海」「五侯」「八荒」「九州」等,這些是課文所選古詩詞中出現過的,大多已經凝固成詞,表達專門的意義。像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的「三春」,指的就是陽光明媚、化育萬物的春天,因春天的三個月分別稱孟春、仲春、季春而得名。再如陸遊《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中的「九州」,原是古時候中國所劃分的九個州的合稱(這個說法不一,通行的說法來自《書·禹貢》,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後用以指天下、全中國。陸遊是著名的愛國詩人,詩句用「九州」的說法,強調了自古以來九州聚合的一統觀念,充分表現出詩人對國家的赤誠熱愛。

  表示數量的基數詞,還有定指和泛指之別。表示定指的,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那一個人是誰呢,自然是身在他鄉的「我」,這個「一」是有確定指向的。兄弟們遍插茱萸,成群結隊前去登高;「我」呢,卻一個人獨自品嘗孤獨的況味,兩相對比,兄弟們之樂,反襯出「我」之悲苦。表示泛指的,如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裡的「一年」到底指的哪一年,並不確定,泛指每一年、任何一年。其他的例子,像「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等,其中的「一」,並不指向具體哪一天、哪一粒種子。泛指的數字,往往帶有概括的意味。

  確數與概數

  數字還有確數與概數。古代表述概數的方式很多,像以「三」表示多,以「千」「萬」表示更多的多,或者以數字加「幾」「數」「餘」來表示,或者以相連的兩個數字表示(如「三四個」「五六朵」)等。有的單純表示數量,沒有附加意味,教材所選的古詩中沒有現成的例子(這也可以看出,入詩的數字基本都是有意味的),舉一個文言文的例子,如《囊螢夜讀》「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其中的「數十」就是許多的意思。古詩中的概數詞,更多的因與詩歌意象關聯,具有修辭的色彩,從而附加上了情味、意蘊。

  有的概數言其少。如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說的是早春時節,乍暖還寒時候,桃花還未燦爛開放,只有零星幾朵綻放枝頭。「三兩枝」,形容數量少,這符合早春的時令特點,也蘊含著噴薄而出的生機。再如曾幾《三衢道中》:「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四五聲黃鸝鳴叫,不時從綠陰中傳來,清脆嘹亮,帶給山行中的詩人天籟般的享受。如果是繁多的叫聲,如蟬噪一般,連成一片,只會給人帶來煩擾,絕不會有輕鬆愜意的感覺。再如《迢迢牽牛星》中的詩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情感、意味更明顯。詩人說:這銀河清且淺,相隔能有多少距離呢。「幾許」是疑問,表達的卻是陳述的、肯定的意味,就是「不多遠,沒有多少距離」的意思。但就是這樣「盈盈一水間」,卻使有情人分隔兩處,脈脈相望卻不能通言,令人何其傷悲!同樣的還有王翰《涼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詩中的「幾人」就是很少人的意思。

  有的概數言其多,這樣的例子更多。比如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中的「三千尺」帶有誇張的意味,寫出廬山瀑布由山上飛瀉而下的氣勢。再如林傑《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詩歌描繪七夕時節,婦女們對月穿針引線的習俗,因為家家乞巧,自然穿過針鼻兒的紅絲數以萬計。其他像「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數字,也都是此類,數量自然是沒有準確計算過的,用以形容樓高、浪高、山多、門多。

  (朱於國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語室副主任、統編語文教科書核心編者)

相關焦點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必背古詩文,和孩子一起挑戰100首古詩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進入小學三年級後,"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兩首變為"古詩"三首了,所以可以看出,對小學生的"古詩詞'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背誦記憶"的也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我們能背誦幾首呢?是不是覺得有些還是比較難呢?
  • 聽譚博士深度解讀小學語文新課標
    今天,筆者請叮噹閱讀的負責人譚明軍博士對部編版語文教材進行了深度解讀。譚博士說,相較以往,部編版語文教材最直觀的變化有以下三點:首先是課文的總數減少了;其次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分量;最後是凸顯了經典選材,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 福建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內容是什麼?
    C.應用 指對知識的使用,是以記憶和理解為基礎,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的使用和教學技能的運用(如教學設計)。D.分析 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如教材分析、案例分析),是在記憶、理解和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 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解讀及實施建議二
    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解讀及實施建議二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說:「研讀教材是語文老師的第一基本功。唯有教師走進了文本,方能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的溝通。」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年級下冊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8個專題。
  •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摘要: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一、四、七、八單元的編排思路如下:引導 學生感受人物品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藉助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 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表達;培養學生根據童話特點閱讀童話的能力。
  • 曾直言「小學語文教材編輯審美不高」的老師,自己出教材了
    這十堂課中,最有意思的還屬那些「顛覆性」的課堂:經典課文《珍珠鳥》竟能和史蒂芬·茨威格《象棋的故事》聯動,引人重新思索「鳥」與「籠」的關係;面對課文《鞋匠的兒子》,我們可以運用媒體「事實核查」的方式,將其不嚴謹之處一一指出,以培養嚴肅的非虛構寫作態度。這些精彩紛呈、充滿思辨火花的語文課令人拍案叫絕,它們究竟是如何研發出來的呢?幾日前,書鄉周刊對郭初陽進行了專訪。
  • 周杰倫《蝸牛》或入選小學語文 出版社稱新教材脫胎換骨-蝸牛...
    東方網6月16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最新修訂的語文出版社版(下稱語文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臺灣著名歌手周杰倫的勵志歌曲《蝸牛》有望被收錄進三年級的延伸閱讀,而大陸著名歌手韓紅演唱的《天路》則以詩歌的形式被選入二年級上冊第二課
  • 初中語文:61篇必背文言文+古詩,貼牆上背熟,考試「1分不扣」!
    初中語文:61篇必背文言文+古詩,貼牆上背熟,考試「1分不扣」!從近幾年中高考語文出題的內容來看,不僅難度有所提升,出題的範圍也更廣。不管是基礎知識部分,還是閱讀理解和文言文,都比以往的考試要難得多。隨著教育的改革,今年秋季入學的新生將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的語文教材中,新增了大量的古詩詞和文言文,小學階段甚至增加了87%的古詩內容。以前同學們只有在初中階段才會接觸文言文的學習,現在部編版教材一年級的語文園地當中就會出現比較簡單的文言文知識和《論語》。由此可見,初中學習的難度是什麼樣的。
  • 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為語文打好4項基礎,第3項很多家庭都在做
    2、認字和書寫①關於認字上小學一年級後,要閱讀、要做作業、要考試,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識字量,讀題、讀書才更輕鬆,部分小學也要求孩子進入小學之前的識字量需要達到1000字以上。建議帶孩子閱讀繪本,對於一些字比較大的書名或標題,可以給孩子指讀;還有一種很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把孩子關注的事物上面的字逐個地念給孩子聽。這兩種方式可以同時用起來,不但不會枯燥,還更利於孩子理解、記憶和運用。
  • 小學三年級語文:重要知識點總結,成語+諺語+古詩+歇後語+課文等
    三年級的語文複習,第一步應該是全面的梳理,依照書本目錄回 憶,針對不同的題型進行複習,做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歸類複習 與綜合練習有機結合, 既注重課內知識的複習鞏固, 也適當進行課外 的拓展延伸,更重要的是學會靈活、積極運用。
  • 學好語文:大夥都在拼課外,我卻先把語文教材都捋了一遍
    大語文的熱潮之下,培訓機構紛紛推出各種學術閃閃的課程,各位教育前輩們也發表著百花齊放的觀點,書店裡堆滿了各個階段、各個版本的教輔材料。一時間,家長真是顧不過來了。一度也沉溺其中的我,好在做了一件正確無比的事,如同在晨前大霧中看見了一盞明亮的街燈。
  • 語文教材改版,有的詩文改變讀音,有的名篇被移除:遺憾這些詩詞
    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們就會開始接觸語文教材裡的古詩古文。隨著語文改成部編版之後,網友發現,有些詩文裡的文字改變了讀音,有些讀了十幾年的文言文名篇被移出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課本裡收錄有杜牧名篇《山行》。無獨有偶,賀知章的名篇《回鄉偶書》一詩中,「鄉音未改鬢毛衰」中的「衰」,記得以前有很多學生會讀成「shuai」,被老師稱為「屢教不改」,再三強調應該讀作「cui」,意思是「鬢角鬚髮衰老成花白色」,但教材改版之後,規定讀成「shuai」了。《敕勒歌》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你知道小學語文課本裡的插畫和配圖,都是出自哪些畫家之手嗎
    2019年秋季新學期的教材變了,其中部編版語文教材插圖設計得更具童趣,色彩更豐富。一幅幅立意角度與視覺效果俱佳的插圖,又究竟出自哪些畫家之手?為古詩畫百幅寫意水墨新版語文教材更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在古詩詞部分更是加大篇幅。值得一提的是,為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插畫的,是溫州「70後」畫家黃國想。
  • ...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
    2020年秋季起我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五個不變」 2020-08-30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淺談音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我的課堂更是離不開音樂的點綴和陪伴。中國的文學向來就和音樂融於一體,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無不可吟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更需要用音樂這門藝術來進行輔助教學。因為音樂和語文是相互補充的,使用得當,既能創設特定的教學環境和愉快的學習氣氛,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從中還能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 西安市高新區第十三小學寧豔:統編教材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之思丨課堂...
    12月5—6日,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在廈門召開,一天半時間、九節觀摩課、三場專家報告、28頁筆記……我收穫很多,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應該始終把課標和教材作為教學的「魂」和「本」——課標「魂」領教學方向,教學立足教材根「本」。
  • 除了教材裡的課文,小學語文還有哪些知識,需要同學們紮實掌握?
    孩子明年小學畢業,作為家長的朋友可以說是愁壞了,因為在他心裡,對於教育的競爭,早在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早已開始。而在首次關乎升學質量的小學階段,家長們往往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語文學習了,因為這不僅關乎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文學素養,還會影響其他學科的理解和掌握。
  • 小學語文:最詳細的成語,這些成語在教材上很難學到,建議收藏
    成語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語文學習重中之重。但依舊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們的成語,「一如往常」的薄弱。那成語到底該如何學,如何記才能真正學好成語,今天小熊老師就跟大家說道說道。其實很多同學運用不好成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大部分同學認為成語就是四字詞語而已(四字居多),積累就完了,平日裡很少運用到這些成語。其實成語的作用遠沒這麼簡單,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成語上也有體現。成語的真正特點在於,結構複雜、寓意廣泛,所以我們對待成語的態度應是重視的。學成語,光光有態度還遠遠不夠,還必須要有精細、得當的方法,才能真正學好成語。
  • 教育部新規:2019語文教材全國統一!
    目前,全國小學和初中已經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而他正是該教材的總主編。他還說,「高考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且一直在悄悄地改變。」「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