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修這個善法有障礙?有胸量才能招感廣大的福德

2021-12-28 圓滿金剛

你毀謗了某一個法門,其實是你在障礙你自己!

 

淨界法師

 

所以在淨土宗這一塊呢,它偏重在空觀的智慧,它對於利他這一塊相對於藏傳佛教,這種生生世世在三界裡面轉世的,你看藏傳佛教他們那些菩薩不得了,你看看他們的佛學院內容,他們要學風水,學打卦,學算命,因為他要接觸無量眾生哪,因為每一個眾生的口味要求不一樣,法門無量誓願學。在淨土宗,你學這個就雜修了唄,是吧。

 

但是呢,諸位你要知道哦,我要提醒淨土宗所有的菩薩你要知道一件事情,藏傳佛教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總有一天這條路你要走。所以我們不能夠去毀謗人家,你要隨喜讚嘆。

為什麼我們在修學佛法當中我們所需要的法不多,但是你學習要廣,就是擴大你的胸量,你要先隨喜讚嘆,你要把未來的路先鋪好,如果你毀謗了某一個法門,其實對別人沒有影響,你障礙你自己啦。

 

你說唯識學跟你沒關係,你總有一天要成佛,你可以不學唯識嗎?你可以不學中觀嗎?你可以不學華嚴嗎?你學佛要通達無量三昧啊,那樣不得了,那假觀的智慧不得了,不是解脫道而已,你要菩提道啊。所以我們無量法門,我們可以不涉入,但是我們所有功德皆隨喜。

 

我們到了淨土以後啊,我們自己內心當中隨喜所有的功德,到了淨土的時候,你親近十方諸佛的時候啊,你的學佛的道路是暢通的,因為你隨喜讚嘆。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所以這個地方要很注意啊,我們今生走的路可能很短,但是我們必須為未來布局啊,你未來的日子還很長,成佛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你最好是先把這個道路先打開。

 

所以我們在修學當中偏重在佛法概要,我們這次的主題,站在淨土的角度我們也偏重在覺察這一塊,怎麼樣善調其心,怎麼樣達到臨終的正念,所以怎麼樣幫助眾生這一塊我們可能輕略的帶過,我們只希望大家保持隨喜讚嘆就好。

 

為什麼你修這個善法有障礙?因為你沒有「隨喜」

 

淨界法師

 

1、 你看有些人,他進步很快、很容易,你三年前看他沒有這種功德,他現在有這種功德了。有些人你三年前看他是這付德行,你三年後看到他還是這付德行,好像這個善法要在他身上生起很困難。

 

為什麼,你知道嗎?

 

一切法因緣生。而因緣主要就是心的問題,就是我們不要保持一個嫉妒心。

 

我們凡夫內心的自我意識,會把自我抬高,高舉。然後我們希望所有的榮耀都歸於我。結果我們看到別人有功德的時候,我們習慣性是「不耐他榮」,結果我們跟這個善法結惡緣,傷害自己。

 

一天拜一千拜我做不到,我一天只拜二百拜。沒關係啊,我隨喜你的功德,我讚嘆你!我現在不能成就這個功德,我先跟這個善法結善緣總可以吧!

 

我講一句實在話,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善法是無量的,沒有一個人能夠在今生修習所有的善法,不可能!你不要說廣大的波羅蜜,你光持戒,你也不可能每一條戒都持得很清淨,不可能的,人的心力是有限,我們只能做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這部分。

 

就是說,「誓修一切善」那是一個理想。我們可能在無量的善法當中,有一些前生的善根,這一部分的善法你特別厲害;但是有很多善法,你做不到。怎麼辦呢?

 

我建議大家:你可以先保持一個隨喜、讚嘆的心情,為你的來生布局。因為你要成佛,這些善法你遲早要成就的。

 

比如說我嫉妒他,你要知道,你嫉妒他是傷害了你自己。他今天在拜佛、持戒、打坐,你心中毀謗他、嫉妒他,你來生要修這個善法的時候,你就知道怕了。你看有些人他聽經的時候,有人在講《法華經》,他就能夠去聽了。有人在講《法華經》,你很想去聽,你不是肚子痛、就是腰痛,要不然就是車子突然沒有油了,你的障礙一大堆。

 

所以我們修學善法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很順暢,有些人有障礙?就是有這個毀謗。所以我們在面對善法的時候,即使沒有生起的善法,都要保持隨喜。

有胸量的菩薩,才能招感廣大的福德

淨界法師

初學菩薩他在修學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為時間有限,功德無量。以短暫的時間追求無量的功德,到最後一事無成,所以菩薩必須要務實地給自己有一個次第來修學。因地的菩薩,他的善根是差別的,你只能夠走你自己的路。

菩薩為自己布局一個自己的道次第,他先成就哪一個善根。但是有一個地方要注意,你這個善根比較薄弱,別人有善根出現的時候,我們有二個選擇:第一個,我們嫉妒、排斥,乃至破壞對方。這樣的後果,我們跟這個法門結下惡緣,以後我們要成就這個善根就障礙重重。第二個,我們看到這個功德,我們表示隨喜讚嘆。這個時候,我們跟這個善根先結下一個好的因緣,先打一個好的招呼,以後你要修習這個善根的時候,就非常的順利。

我們菩薩會在生命當中,遇到很多很多即將成就的功德,我們一定要跟別人分享。比如說你今天籌備一個活動,或者你掌握一個因緣,這是廣大功德。但是你能夠很理性地,這個工作該給誰做,對眾生會產生利益,你就能夠無私地把這個職位讓出去,不一定什麼事都要自己獨享。你有這種胸量,你以後就有這樣的福德,有這樣的功德成就的因緣。

佛陀勸我們:菩薩對於還沒有成就的功德,應該要有一種欣樂,希望一切有情來分享的心情,這樣一個有胸量的菩薩,才能夠招感廣大的福德。

遇到事情總是你對我錯、我對你錯,那就起煩惱、起瞋心,覺得都是你錯,所以造成我也被你拖累。若我們一直活在對錯當中,你的瞋心永遠不能調伏!

 

你最好一開始要有長遠布局

 

淨界法師

 

我們今天要做三件事情:第一個,誓斷一切惡;第二個,誓修一切善;第三個,誓度一切眾生。但是你最好一開始要有長遠布局。

 

你不能夠說,我斷惡時我只考慮斷惡,那你以後修善怎麼辦呢?所以,你最好一次到位。就是說,你要把斷惡、修善、度眾生當作是一件事情,一佛乘。你斷惡時,要考慮你未來要怎麼修善,這兩個乘要銜接得上去,否則你還得要調整心態,那就很麻煩了。

 

所以,當你修善時,你一定要為未來的度眾生布局。

 

作為一個凡夫菩薩,你大可以把所有的精神體力用來自利,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你看菩薩戒也是一樣,你在進修時,在加行時,可以不管眾生的事,凡位的菩薩以自利為主。

 

但是你要注意你的心態,你的心態很重要。你的心態是不傷害菩提心的,你是怎麼作意的,是怎麼想的,很關鍵!

 

就是說,我暫時不度眾生,但是你的想法裡面不能產生後遺症。也就是說,你可以這輩子把所有的精神體力用在自利,成就你往生的事業,這個是沒問題的。但是,請你想清楚,你在操作善根跟資糧時,要考慮你後面要怎麼接下去,因為你遲早要面對成佛的,這是一條線的。

 

你不能把今生的解脫變成你未來的負擔。因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沒有一個人可以不成佛。你說:「欸,我一輩子做阿羅漢。」如果真有阿羅漢那也就罷了,你說:「我就不出來,怎麼著?!」不可能!佛陀會幫你施設教法,他就有本事把你帶出來。那個時候,你同梯的其他人已經初地、二地了,你就像舍利弗「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我當初如果稍微調整一下心態,不至於現在我的同學已經到了八地了,我還在修四果。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你一開始就要有長遠的布局。沒有人一定要你去做什麼事情,但是請把你的心態調整好,是這個意思。

 

隨機連結:

少則三月或半年,多則一年到兩年,雙盤坐即告功成(推薦實用帖))

你說雙盤腿好處千千萬,他說雙盤腿傷膝蓋,聽誰的呢?真相來了

打坐久而覺得下盤不適者,打坐前後可採用以下方法對下盤進行舒筋活血

懶雲僧 :練習打坐法

一個超級有助於訓練雙盤的瑜伽體式

打坐久了屁股疼痛是一塊肌肉不夠放鬆

簡易妙招助打坐

敬告站樁者、打坐者

相關焦點

  • 【淨界法師】【法華經講記1032】妙音菩薩是什麼因地才有這麼一個廣大的神通呢?
    在回答當中,先回答福德因緣,就是事修的福德因緣,再回答理觀的善根。先看福德因緣。  佛告華德菩薩,在過去生有佛出世,名雲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這個就是佛陀的三種稱號。第一個講如來;第二個講應供;第三個三藐三佛陀就是正等正覺,這是講正報的佛陀。他所攝受的國土名現一切世間,他當時的時間的劫名就是喜見。
  • 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師又曰:「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在北傳佛教中,福德與功德有別。但在上座部佛教巴利裡面,福德和功德是一個詞。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 表面上你是在護持別人,其實在你未來菩薩道當中,當你有障礙的時候,你就會有善因緣幫助你
    我們在佛堂當中的止觀,是很薄弱的,就像頑鐵,裡面有很多的雜質,這個鐵拿去敲敲打打,拿到水裡去淬火,然後再敲打,把這個雜質都打掉以後就變成鋼,特別的堅硬,聲音就特別脆。就像美玉一樣,你不磨練它就發不出美好的光澤,不炙不晶瑩。就是說,你在佛堂當中所成就的正念,如果不在境界上歷練,這個正念是經不起考驗的。
  • 唯有修定,才能真正放下一切
    唯有修定,才能真正放下一切。諸位!放下是通往幸福唯一的一條道路,你要幸福,要學習放下。諸位!紅色是好的、是漂亮的;白色也漂亮、也是美的;黃色也是美的,綠色也是美的,美是可以同時並存的,並不一定要把對方幹掉。紅是美、白是美、黃是美,綠還是美的,美是可以同時並存的,美並不一定要把對方幹掉叫做美。所以,我們的胸量、胸襟要放大、要包容。▲唯有修定才能於無上道堅定、勇猛。
  • 聞其名號丨這句名號是無漏善、勝義善,直接趨向涅槃
    ②分類善大分兩類:有漏善和無漏善。「有漏」是說這個善不圓滿,像一個桶,桶底是漏的,用這個桶裝水就漏掉了。「有漏善」就是善法的功德會滲漏出去。「為未斷煩惱之世間善,包括凡夫行五戒十善等」,善是在不同的層級、不同的界限來談的,這個是人天善法,「依此能招未來樂之果報」。「有漏善與法性無相之理相異」,和法性無相的真理是相違背的,它是取「自他差別相」所修的有相善,所以也稱作「相善」,就是有相的善,不是無相的善。「法性無相」是佛教常談的。
  • 海濤法師 【 修集福德最方便快速的方法,就是施食 】
    一想到這些曾經是最愛我們的父母眾生,我們又如何忍心見其受無量輪迴的痛苦呢?所以作為大乘的菩薩,我們應當要隨時憶念天下蒼生的痛苦;並將這份不忍眾生苦的悲心,與佛菩薩的悲心合一,轉化為力量,才能幫助他們離苦。因此,如果我們知道與自己擦身而過的人,甚至是路邊看到的動物,都曾經是我們的母親,那麼我們必然會親切而樂意地幫助這些眾生。
  • 精進過節|修福和沒有修福是有天壤之別
    福報不夠的人,一出生,沒錢、殘廢、聾啞、智障;生意怎麼做怎麼賠錢;所交的朋友沒有一個是好朋友的,都是酒肉朋友,這個就是有修福跟沒有修福的人,是天壤之別的。千萬不要說:我只有念佛。這個福是很重要的。為什麼福很重要?
  • 今日冬月農曆十五,有緣遇此懺悔文,請誠心念三遍,可把透支的福報補回來.
    此懺悔方法不可思議,可把透支的福報補回來,內心趨向平靜安樂,並很快積累善因。《懺悔三昧》每天三遍,把透支的福報找回來!或因身,口,意的造作,所招感的諸多不順和苦難,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我都願意接受(業果法則) 。
  • 《金剛經》:真正的福德怎麼修?
    禪宗初祖達摩祖師來到中國時,梁武帝見了十分高興,想到自己在國內興建寺廟、供養僧眾,便問達摩祖師,做這些事自己有多大功德。達摩祖師卻回答他說:「並無功德。」為什麼並無功德呢?《金剛經》中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積聚福德資糧的正確方法,有幾個不同層次
    至於智能資糧的積聚,可以使我們了悟小乘的人無我(我空)、大乘的法無我(法空)、以及金剛乘輪涅不二的教法。如前所述,福德和智能資糧的積聚,有幾個不同層次。雖然一個人可聽聞各種不同的法教,老師亦可教導解說由最低至最高的法道,但我們心裡必須了解,一個修行人是不可以只選擇最高的法門,而拒絕從基本的開始。
  • 菩提心要鞏固,你只有一個方法:不斷的聽聞佛法,如理思惟.
    第二個、「及得利疾忍」,這是講到加行位的時候,他成就一種我空、法空的加行智,這種加行智,能夠速迅的遠離障礙,產生一種堪忍相,就是他對於逆境能夠有所堪忍,也就是說他對逆境有一種破除的力量,這個是在加行位的時候成就。「菩薩於自乘,甚深廣大教」,這個是見道位(所緣相),這第三科是見道位以後了。
  • 從持咒也著魔被附體,談系統完整修法的重要性
    而你若修持達到一定的驗相,就會有一定的力量,這時應當不會有低級的靈鬼能侵擾你。在藏傳,遣除魔障屬於事業法,需要先閉關才能修的。而不是像現在人,以為一念咒就降盡世間魔,哪有這麼容易!4、廣作上供下施,積累福德資糧,一福壓百禍,在阿含經典中,也有佛以福德力降魔的故事。對於修行著魔,藏地的上師常說要淨障集資,你福德不夠,就容易出各種障礙。藏傳的四加行、五加行,有其道理,就是為了打好基礎,否則基礎不穩,後面修正行不易相應。
  • 三十五佛禮懺法
    在他的傳記裡並沒有特別強調他修過幾十萬次的金剛薩埵,但是非常強調他拜了很多次十萬拜的三十五佛,可見這個法門是多麼強力的除障法門。      帕繃喀仁波切在《掌中解脫》中解釋,宗喀巴大師之所以能夠帶給有情浩如虛空的利益,是得力於他在三十五佛除障法門上,下過非常深的功夫。不只宗喀巴大師是這樣,許多菩提道次第的傳承上師,包括阿底峽尊者在內,都每天修這個法好幾遍,加上禮拜。
  • 什麼是福德?
    那功德和福德有什麼區別呢?今天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一、功德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修行有功,身心清淨就是德;滅除內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現前就是德。也就是說,功是修因,德是果報,你有真實的修行,才有真實的果報。
  • 趕緊修摧破金剛法!
    首先修會供法,佛祖有云:「輪迴萬物不淨之緣起,因此修道時的諸現象,視為眾多因緣構造物。」此法需要具德法相的善知識,即證悟生起、圓滿二次第,以大慈大悲利益大眾,嚴守戒律,依止修行到位的上師。除此之外,上師形象的一般凡夫俗子是不能利益他人的。以佛像、佛經、佛塔為對境。
  • 菩薩正行第9集 初發心菩薩應具備的條件及修學要點
    有的人他不一定是聲聞種性,也許只是運氣不好,他遇到了聲聞之師,所以才修學聲聞法;但是如果後來遇到了緣覺之師,他就可以進一步修學因緣法,乃至因為勤修一切善法,而不斷的增上,後來有機緣遇到了教大乘法的菩薩,那麼他就可以再增上,修學佛菩提。佛陀說:如果像這樣善於往上修進的人,我們就稱他是菩提心不退。而如果不努力修進的話,那麼就稱為有退。他可能由佛菩提退為緣覺菩提,乃至再退為聲聞菩提。
  • 禪修分享:為什麼執著是苦?難道執著善法也是苦嗎?
    因為每個人對善法的定義以及當前善法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的看法不同,如果執著善法,一定會產生種種的是非。譬如說,我們現在認不認為自己在修學善法?你認為是,但有人認為不是。這是正常的。你不執著「你善他惡」,你就不會有痛苦。
  • 尊敬的善男子善女子,要知道你前世已修,今生才得已念佛!!
    尊敬的善男子善女子當你打開這篇文章,足以證明你前世已修了很多的福德因緣。古人常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 善男人、善女人,……云何降伏其心?
    善男人、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善女人是如來對佛弟子的稱呼,因為當了佛弟子必定是要向善的。當佛弟子也不容易,也要有因有緣,我們若是要度父母親人學佛,也是要種種因緣才有可能。菩提又名智慧,修學聲聞法所得之智慧,稱為聲聞菩提;修學緣覺法,即是十二因緣法,所得之智慧,即是緣覺菩提;又修學佛菩提道所得智慧,名為佛菩提。佛菩提包含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又一切佛法有兩個主要法道,一種是解脫道,一種是佛菩提道,而佛菩提道又涵蓋聲聞、緣覺之二乘解脫道。
  • 顏值、辛勤、能力、聰慧與福德,哪個是成就世間法的第一要素?
    以十善法化導臣民,全天下的人民富饒自在,無有戰爭、盜賊和饑饉、瘟疫,亦無貧窮癃殘之者。因為那是轉輪聖王的時代,人民無有貧困癃殘之苦是可能的。人民常行布施,修諸福德,持清淨戒行。閻浮提的人死後幾乎皆生於四天王天,而無數人生於兜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