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健身容易碰上這些損傷 6個方面幫你防範運動損傷!

2021-02-18 人民網健康

如今,運動健身、健康生活儼然成為時尚熱潮。經常健身的人,可能會遭遇運動損傷。那麼,常見的運動損傷都有哪些呢?如何科學運動,避免運動損傷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通常是由姿勢不標準、背部負荷過重等原因造成。舉重不當易引起腰部扭傷。通過保持良好體態、增強核心肌肉群的力量,能有效避免腰部扭傷。推薦大家經常做靠牆深蹲練習:後背平直地靠在牆面上,雙膝彎曲,背與牆壁之間無間隙,雙臂在身前伸直。

膕繩肌位於大腿後側,這種拉傷通常發生在從靜止突然加速時。最好的預防方式是做好熱身。進行動態拉伸比靜態拉伸更有益。推薦箭步蹲、前擺腿和腿交叉這3個動作。

這種拉傷也稱自行車運動員拉傷,為大腿內側的內收肌群或其肌腱的過度伸展或撕裂所致。建議鍛鍊前充分熱身,要將身體的關節和韌帶充分活動開。平日要注意通過力量訓練來增強內收肌,這樣能保持骨盆穩定。

肩袖能幫助肩膀自由活動。高強度間歇式鍛鍊可能會導致這種傷病。力量訓練時,要特別注意手的位置,不要讓它位於頭或背的後面。把手伸得太靠後會對肩袖施加過多壓力。

這也稱肱骨外上髁炎,是前臂伸肌重複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患者會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時感到疼痛。預防網球肘,注意讓大臂和小臂無論後擺還是前揮都保持固定且具彈性的角度;用支撐力較強的護腕和護肘;打球時於前臂肌腹處纏繞彈性繃帶,可減少疼痛發生。

運動鍛鍊的目的是為了更健康,需要防範運動風險及運動損傷。各個年齡段的人、各種健康狀況的人都應根據各自適應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去制定適宜的運動方案,例如運動種類、運動時間及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頻率等。

專家推薦,遊泳和騎自行車是對身體影響較小的兩項運動項目。膝關節和踝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承重關節,過度的屈伸就會造成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損傷。遊泳運動過程中,重力和浮力是相互抵消的,關節在無負重的狀態下鍛鍊,大量的上肢運動能夠讓肩部和背部達到良好的訓練,雙腿的運動也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騎自行車時,膝關節和踝關節不承重,可以增加肌肉狀態,對身體的損害也比較小。

2. 運動前充分熱身,動態拉伸;運動後進行整理,靜態拉伸

不管從事任何的運動項目,切記要認真做好運動前的熱身以及運動後的拉伸。運動前的熱身與運動後的拉伸甚至比運動過程還要重要。熱身能夠增強韌帶的柔韌度,做好熱身運動能夠充分減輕運動過程中造成的損傷,防止因運動幅度過大導致韌帶撕裂。而運動後的拉伸又可以加速乳酸的代謝,防止乳酸在體內堆積,避免第二天出現渾身疼痛的感覺。

每次運動不是量越大就越好,運動也需要把握好適量、適時的原則。很多人認為只要多運動就會對身體有好處。其實不然,運動強度一旦超出肌肉的負荷,就容易導致身體透支,出現肌肉拉傷。此外,還要堅持「適時」原則,專家建議一天中最適宜的運動時間在下午四點左右,推薦每周至少進行3~5次中到高強度的運動。

中到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包含多種運動方式,如步行、跑步、遊泳、球類運動、自行車、健身操等。近年來,美國運動醫學會將每周進行3次中到高強度的體育活動作為全新的國民運動目標,而非單純地以步數來計算。因為慢速的散步是無法達到運動需求的,因此,平時上下班、在室內小範圍行走所產生的步數是無效的,單純1萬步的行走無法衡量運動量。

4. 穿著適宜運動的衣物鞋襪,注意場所和器械使用安全

運動時應當穿著寬鬆舒適的運動服,穿上合適足部的鞋子,以透氣性好棉質衣服和運動鞋為好,這樣能起到一定的緩衝和保護作用。同時要注意運動環境和場地的清潔衛生,避免到空氣汙濁、氧氣不充足的地方去運動,最好選擇地面更柔軟的跑道及操場,或在平坦寬闊的場地進行鍛鍊。

如果在運動中出現拉傷、扭傷,可以通過「RICE」原則來進行自我救治,即制動(R),立刻停止運動;冷敷(I),但冷敷的時間不能過長,一小時敷一次,一次不超過10分鐘;壓迫(C),用繃帶捆綁受傷部位,將冰袋固定在受傷的部位;抬高(E),適當抬高拉傷部位,使拉傷處的肌肉得到放鬆。但在損傷程度嚴重時,一定要去醫院進行專業檢查治療。

疾病人群和中老年人是運動損傷的高危人群,如果有慢性病,建議同時評估心肺情況,讓醫生給出最科學的運動處方。例如,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運動、宜每天或隔天運動,高血壓患者不宜進行頭部朝下的運動等

運動過程應循序漸進,合理安排訓練計劃,切不可操之過急,盲目「跟風」。只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運動方案,做到既有針對性、科學合理地運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

相關焦點

  • 科學健身,讓女性遠離運動損傷
    近日,「神仙姐姐」劉亦菲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健身照片,她單手做著平板支撐,並對鏡自拍秀美背,還與網友互動:「你們平板多久啦?」近年來,平板支撐、瑜伽、「擼鐵」等運動健身項目風靡一時,受到包括明星在內的許多女性青睞。那麼,是否所有人都適合練平板支撐、瑜伽或其他類似運動?練平板支撐時間是越長越好嗎?這些時尚運動中有哪些易被忽略的健康隱患?
  • 擦傷、肌腱拉傷、韌帶損傷,常見運動損傷應急處理攻略在這裡!
    我們國家也在2016年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中提出:到2020年,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明顯增加,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4.35億。也正是因為如此,全國掀起健身熱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大健身大軍中來,但是相應的運動性損傷、運動性疾病,甚至運動性猝死事件逐漸增多,運動風險不容忽視。
  • 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但隨之帶來的損傷也越來越多。 跑步、騎行等運動健身方式近年來在國內火熱起來,有效的體質鍛鍊,可以提高人體抗擊外界各種因素侵襲的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人,積極鍛鍊身體,卻發現越鍛鍊毛病越多,這些都是運動損傷惹的禍!
  • 運動損傷:膝關節損傷(髕骨勞損)
    髕骨勞損是指髕骨軟骨軟化症和髕骨周緣腱止裝置慢性損傷的統稱,也是膝關節在運動中最常見的損傷,兩種損傷可單獨發生,也可以同時存在。髕骨損傷主要是膝關節長期負擔過度或反覆微細損傷積累而成,也可由局部遭受一次撞擊和牽扯所致。
  • 為什麼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大多與這8大因素有關,喜歡運動的人快看看!
    運動損傷是最常見的損傷類型,由於機體各部位都有自身的解剖弱點,由於各種健身運動和體育鍛鍊項目的要求不同,在運動過程中受條件和環境的影響,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損傷,只有找到損傷的原因才能夠進行治療。 那麼常見的引起運動損傷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 腰部運動損傷自我防治方法(上)
    寫下這麼個題目,感覺有點泛,可單純就腰椎的運動損傷而言又覺得有點局限,就暫且從腰部運動損傷的角度來講吧。文章有點長,只好分兩次發送。
  • 嚴冰4/急性運動損傷的處理
    跑步崴腳、打個球卻閃了腰等,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解決,養了半年還沒好之類,屢見不鮮。還有不少人人習慣性的損傷同一部位,最後甚至無法從事相關運動。更多時候,運動傷害的發生人群往往不是運動員人群,而是許多追求健康,積極鍛鍊的普通人,這裡邊還不乏一些專門請私人教練指導鍛鍊的人。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 平板支撐、瑜伽、「擼鐵」……科學健身,讓女性遠離運動損傷
    近年來,平板支撐、瑜伽、「擼鐵」等運動健身項目風靡一時,受到包括明星在內的許多女性青睞。那麼,是否所有人都適合練平板支撐、瑜伽或其他類似運動?練平板支撐時間是越長越好嗎?這些時尚運動中有哪些易被忽略的健康隱患?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近日採訪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管康復師苗欣博士。
  • 平板支撐、瑜伽、「擼鐵」…… 科學健身,讓女性遠離運動損傷
    近年來,平板支撐、瑜伽、「擼鐵」等運動健身項目風靡一時,受到包括明星在內的許多女性青睞。那麼,是否所有人都適合練平板支撐、瑜伽或其他類似運動?練平板支撐時間是越長越好嗎?這些時尚運動中有哪些易被忽略的健康隱患?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近日採訪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管康復師苗欣博士。
  • 日常運動也會傷身?醫生為你揭秘運動損傷的真相!
    本期《大醫生私密答》特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徐雁,為你答疑解惑關於運動損傷的相關問題。身為上班族的我們,應該選擇哪些運動方式呢?徐:其實我們的運動損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肌肉力量不足,其實很多慢性損傷都是你的運動量和你的肌肉力量不匹配造成的。如果你想要運動,首先肯定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時間,一周至少能有三四次。
  • 最完整的羽毛球運動損傷介紹及預防措施
    受傷情況以肌肉挫傷所佔比例最高,其次為韌帶扭傷、肌腱拉傷、骨折、脫臼以及振蕩性損傷。運動損傷的部位分布廣泛,如踝關節、膝關節、手、腳、腰等。有些是意想不到的,象掰手腕會引起骨折等。在運動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安全,尤其要防範運動損傷。應注意以下幾點:一,增強保護意識。要學會各項運動中的安全保護措施,掌握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操作技巧。二,運動前應熱身。
  • 腰部運動損傷自我防治方法(下)
    腰椎及腰椎的附屬結構也受這一特性的制約,穩定性強靈活性差時,椎體間容易磨損,容易老化,容易病變;靈活性強穩定性差時,椎體容易滑脫,椎間盤容易突出,軟組織也容易產生嵌頓等等。防治的方法同樣是對腰部進行柔筋與強筋的常態化練習,使腰部的腰椎和腰椎的附屬結構既穩定又靈活。腰部柔筋方法:1、仰臥屈膝抱腿法。
  • 健身運動損傷怎麼辦?建議收藏的康復辦法
    對於一個熱愛健身的人,可能由於訓練姿勢不正確,熱身沒有做充分等等情況導致造成運動損傷。常見的幾種運動損傷有韌帶拉傷、肌肉拉傷或者軟組織損傷等,那出現這幾種運動損傷有沒有好的康復辦法呢?請看下文。 一、韌帶拉傷 韌帶拉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和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
  • 3步循序漸進糾正訓練,快速修復肩關節損傷,消除健身肩關節疼痛
    大家好,我是貓老師健身!肩關節損傷是運動健身中最容易發生的運動損傷,損傷後不但會出現肩膀疼痛,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運動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據調查數據顯示,健身的人群中,發生過肩關節損傷的多達45%,而損傷的人群中又有40%的人肩部疼痛持續至少一年[1]。所以肩關節損傷要足夠引起健身人群的注意,在平時訓練時要多做預防練習來防範於未然;如果正在發生肩節損傷的健身人群和因工作、職業引起的肩關節疼痛的人群,可以參考本篇文章的方法修復損傷和緩解疼痛。
  • 宅家運動不當姑娘膝關節損傷 專家教你健康"宅"
    年輕群體們耐不住「肥宅」模式,開始居家健身,但部分鍛鍊小白沒熱身就劇烈運動,結果發生了膝關節損傷;也有堅持「不動」模式的,有基礎心血管疾病的要當心了,長期久坐不動可能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有大伯因此進了ICU;還有過著「超長寒假」的孩子們,在線上課或在線摸魚,避不開的用眼過度導致眼乾澀,常揉眼睛被家長誤以為多動症……  各年齡人群如何健康「宅」?
  • 每天跳繩2000個,小心「前交叉韌帶」損傷,4招教你輕鬆避免
    前一段時間,一位朋友說開始拿跳繩來運動,大概每天跳差不多2000個左右。但是跳了15天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膝蓋疼,本覺得沒有多大事情,休息休息就可以緩解了。但是休息了幾天,還是疼,就開始問我到底是什麼情況。於是我給他說,你可能是「前交叉韌帶」損傷。
  • 崴腳、抽筋、骨折......6種常見運動損傷處理方法,幫你快速恢復
    運動是一把雙刃劍,運動不得當就會引發運動損傷。運動損傷是指由於運動所致的急性或慢性損傷,其發生與運動項目、動作、運動能力水平、運動環境等因素都有密切關係。據資料統計,25.82%的人最容易傷到膝關節,20.64%的人腳踝部容易受傷,17.76%的人會傷到腰部,大腿、臀部的受傷比例為8.9%,肩部的為8.44%,小腿佔到了8.2%。
  • 為什麼運動時關節會響?如何避免關節損傷?一文幫你搞懂
    軟骨就是個消耗品,過多的不當摩擦(體重過重、疲勞或劇烈活動)後容易導致關節炎。因此,別把韌帶伸展過度,須讓肌肉夠強壯,才能穩固關節、減少劇烈的摩擦。鍛鍊同一塊肌肉的動作有很多,是和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許多新手,都有「只有做到力竭才能達到最佳訓練效果」的錯誤認識,這樣的訓練方法及其容易造成關節損傷。
  • 健身運動損傷的應急處理方法,助你快速恢復
    運動損傷對於很多運動愛好者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年輕人群,他們熱愛運動,但常常因為缺乏一定的運動訓練知識而造成運動損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運動損傷後的應急措施: 1.擦傷:即皮膚的外皮擦傷。
  •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博士的總結:運動損傷的急救和預防
    運動損傷的預防主要是做運動之前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你要穿適合運動的服裝鞋子,不要在溼滑的場地劇烈運動以防摔傷。其次是要在運動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把關節肌肉放鬆,舒展開,這樣能避免在運動時產生抽緊等症狀。如果在運動時還是出現了意外傷害,那你必須要了解如何做出緊急處理,如果是小傷比如出現了摔跤皮外傷,首先是要做好清洗消毒的工作,然後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