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講述的是受過貴族式教育的農家女愛瑪期望過上貴族般浪漫又紙醉金迷的生活。然而生活枯燥無味,丈夫木訥不懂浪漫,於是她兩度出軌,瘋狂購物,以滿足自己渴望的生活,最後債臺高築,走投無路之下,服毒自盡。
很多人認為導致愛瑪悲劇的原因,是她狂熱追求浪漫愛情和貪婪不知節制的購買慾望。但這不是導致愛瑪死亡的根本原因。究其根本,找到是什麼讓愛瑪養成揮金如土消費習慣和樹立極度追求浪漫的價值觀,才能找到導致愛瑪悲劇的根本原因。
我將從「表面原因:愛瑪死於還不清的巨額債務和情夫帶來的精神打擊」,「深層原因:愛瑪精神上無知、空虛」,「根本原因:讀書的方向不對,書沒有讓愛瑪明智,反而讓她走上歧路」,層層剖析愛瑪死亡的悲劇。
表面:愛瑪死於還不清的巨額債務和情夫帶來的精神打擊
包法利先生只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收入不穩定,有的病人還會拖欠費用,他的收入與普通農民比是高的,但遠遠不及貴族。但是愛瑪絲毫不管家裡的經濟條件,裝飾房屋要最好的、添置的化妝品要最貴的,服裝首飾更講究無比,僅僅兩年時間,就花光了3000多金幣的嫁妝。
搬到榮鎮後,包法利先生憂愁家裡生計,而愛瑪兩度被情夫吸引,她將錢全部花在她和情夫身上,每一次幽會都要穿最漂亮的衣裙,去最好的旅店,而包法利先生和她的女兒則過得悽慘無比。
愛瑪本身不具有賺錢的能力,她的錢越花越少,這時候商人勒合誘導愛瑪欠錢購物,而愛瑪沉迷在她用金錢構築的貴族生活中,沒有半點擔心。
直到勒合上門討債,愛瑪才有些驚慌窘迫。但是勒合沒有因為愛瑪欠一點小錢就對她橫眉冷對,而是好好先生一樣地誘哄她從包法利那裡拿到了委託書,讓她更加肆無忌憚地花錢。直到她將房產抵押,再也掏不出錢了,勒合才露出冷酷無情的嘴臉,逼愛瑪還錢。
家裡的錢已經被愛瑪掏光,愛瑪就去找兩個情夫借錢,但兩人都涼薄地拒絕,絲毫不見往日的熱情,直到現在愛瑪才看清她兩個情夫的真面目。借不到錢,又受到精神打擊,絕望之下,愛瑪服毒自盡。
表面上看愛瑪因為貪婪虛榮,想過上貴族一般的生活,因此毫不節制地消費,導致欠下還不清的巨額債務,以及在最後認清深愛情夫的冷酷真面目,雙重打擊導致了愛瑪的死亡。但實際上愛瑪的所有舉動源於她精神的無知、空虛,這兩種思想才是導致悲劇的原因
深層:愛瑪精神上無知、空虛
精神決定行為,就如同高傲的人,必定在說話時有一種優越感;務實的人,會腳踏實地的做事。愛瑪的購物慾和追逐愛情也是由精神導向的。
1、愛瑪的無知體現在認不清自己上
愛瑪眼中的自己浪漫多情又愛好高雅,能體會到平凡人感受不到的細膩情感。這種「不平凡」,給她獨一無二的錯覺,也給她幻想的資本。她認為自己比貴族小姐還要出色,應該過上流的生活,終日沉湎在愛情和奢靡的聚會中,也因此瞧不上庸俗的普通人,憎恨枯燥的生活。
但實際上她認為自己最特別的「浪漫多情」不過是另一種程度上的「庸俗」,她的感情從不是自然生發,而是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有意為之。在她的邏輯裡,抒發情感是為了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而非真正意義的體會情緒。
她愛大海,只是為了海上的洶湧波濤;她愛草地,只是因為青草點綴了斷壁殘垣。她要求事物投她所好;凡是不能立刻滿足她心靈需要的,她都認為沒有用處;她多愁善感,而不傾心藝術,主觀的情是她尋求的,而不是客觀的景。
愛瑪其實也是個俗人,但是她自命不凡,不甘心像普通人一樣平凡生活。一心要做貴族,過貴族的生活,因此瘋狂購物,買錦緞袍子,不買便宜的印度紗,一個月花十四法郎買檸檬洗指甲,買地毯、換窗簾,營造自己貴族假象。
她認不清她不過是普通人這一事實,她與其他人沒有區別。一定要把現實中平凡的自己,與想像中浪漫多情的自己分隔開,是愛瑪最大的無知。
2、艾瑪的空虛表現在她將愛情當成人生的全部
愛瑪厭惡平淡枯燥的生活,唯有熱烈浪漫的愛情才能點燃她生活的全部激情。但是現實生活是,愛瑪的丈夫木訥,不懂她細膩的情感,也沒有給予她渴望的熱烈愛情。他認為愛瑪生活得很幸福,但其實愛瑪始終活在痛苦之中。
無聊的生活,丈夫的不理解,對老同學過上貴族生活的羨慕嫉妒,種種感情交織在一起,讓她迫切希望改變現狀,但生活仍然如水一般平靜。既然生活不肯給愛瑪一點點波瀾,那麼她自己就尋找變故,愛瑪兩度偷情,就是在枯燥的生活中尋找屬於她的熱烈浪漫。
愛瑪的第一段感情是與萊昂的懵懂初戀,這時的愛瑪還堅守著道德底線,僅僅與萊昂精神交流。但當萊昂奔赴巴黎,愛瑪痛不欲生,懊悔自己為什麼不答應萊昂。
愛瑪的第二段感情是與羅多爾夫的乾柴烈火,愛瑪拋棄所謂的道德約束,將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這段感情中,然而羅多爾夫對待感情並不認真,愛瑪提出要私奔,羅多爾夫果斷收手拒絕。被情夫背叛,愛瑪生了一場大病。
愛瑪的第三段感情是與萊昂的複合,愛瑪再一次沉浸到熱戀之中,他們寫情書、花錢、縱慾,生活好像只有愛情這一項事物,但萊昂早就不耐煩,想與愛瑪分開。
愛瑪始終將愛情視為生活的全部,同時還將自己的愛情建立在別人的身上,她渴望有一個男人能將她從苦悶的生活中拯救出來,她期望藉助別人之手成全自己想要的愛情,好似她生來一場,就是為愛而生,卻從未想過靠自己而活。她的空虛源於她的生活只有愛情,除了愛情沒愛瑪有其他實現自己價值的方法。
根本:讀書的方向不對,書沒有讓愛瑪明智,反而讓她走上歧路
在小說中,可以看出愛瑪是一個讀了很多書的文藝青年。無聊時看書,生病時也看書,家裡的書看完了,她還常常去書店租書看。
按理說,讀書使人明智。為什麼愛瑪讀了很多書,卻仍然沒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反而精神變得無知和空虛呢?
因為她看的書多是些講述男女主角互訴愁思的浪漫小說,她全盤接受這種「戀愛腦」思想,她對小說中的「浪漫」堅信不疑。讀書為愛瑪的幻想提供素材,鞏固了她的幻想。即使有人告訴她生活並非如此,愛瑪也不相信,她的思維徹底固化了。
愛瑪最初是在修道院裡接觸到浪漫小說,修道院裡有一個老姑娘會上門做針線活,她常借給姑娘們小說閱讀,愛瑪就是其中之一。
書裡講的總是戀愛的故事,多情的男女,逼得走投無路、在孤零零的亭子裡暈倒的貴婦人,每到一個驛站都要遭到毒害的馬車夫,每一頁都疲於奔命的馬匹,陰暗的樹林,內心的騷動,發不完的誓言,剪不斷的嗚咽,流不盡的淚,親不完的吻,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鶯,勇敢得像獅子的情郎,溫柔得像羔羊,人品好得不能再好,衣著總是無瑕可擊,哭起來卻又熱淚盈眶。
愛瑪深受小說中浪漫情調和騎士情郎的影響,她認為書中的愛情是生活常態,這樣的愛情才是美滿幸福的。並且這樣的愛情一定要在月光下依依惜別,在古堡裡享受悠閒歲月,而離了這些的愛情統統不是愛情。
然而,浪漫小說告訴愛瑪貴族生活是什麼樣,卻不會告訴她普通人應該怎麼生活;浪漫小說中出現的情郎道德高尚,卻沒有告訴她怎樣選擇情郎;浪漫小說中的男女主角互訴衷腸,卻沒有告訴她愛情消退,真正的婚姻生活是什麼樣。
愛瑪沉迷在小說編織的幻想世界裡,使得她的思想狹隘,精神世界無知又空虛。正因此,儘管愛瑪讀了很多書,她也沒有變得品德高尚,也沒能正視愛情。讀書是好事,但是讀錯了方向,則會像愛瑪一樣,沉迷在小說的幻想世界,將人生搞得一團糟。
我們如何避免變得像愛瑪一樣
愛瑪喜愛的的浪漫小說與現在盛行的言情小說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浪漫纏綿的,不切實際的。人們喜愛看言情小說,沒有錯,現實太苦尋找精神慰藉何錯之有。但是我們也要避免看小說看的走火入魔,分不清小說和現實。
福樓拜曾因為這本書被告上法庭,法庭判定這本書是淫穢之作的原因是「居然沒有一個正派人物出來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
在現代,我們可以自己拯救自己,也可以讓親人朋友拯救自己。
1、多看歷史書籍,擴寬閱讀面
愛瑪的閱讀面太窄了,儘是些浪漫小說、詩歌,同時她的生活範圍也很狹窄,她的閱歷就很有限。她所見到最大的世界,大概就是柔弱女子與英勇的騎士從家裡私奔到遠方。這樣的愛瑪,活得比沒讀過書的人還擰巴,沒有自己的生活智慧。
讀書應該多看歷史、哲學、科學等可以讓自己視野開闊的書,它們能為你增加知識,提高修養,能辨明是非不至於被人矇騙,帶你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讓你知道人生有無限可能。這樣思想就不會拘泥於言情小說中的小情小愛。
2、知道柴米油鹽貴,讓生活變充實
書中的包法利奶奶也給出了解決方法。
「你知道應該怎樣對付你的女人?」包法利奶奶回答說,「那就是逼她去做事,用兩隻手幹活!要是她像別人一樣,必須掙錢過日子,她就不會無所事事,胡思亂想,暈頭轉向了。」
相比成年人,青少年更容易沉迷在小說構築的幻想空間中。因為青少年們呆在象牙塔裡,除了學習就是玩樂,家裡會掙錢供他花,不會讓他為錢操心。這樣的他們,不知道謀生不易,不知道真正的現實生活是什麼樣的,自然容易沉迷其中。
因此,對於青少年來說,去加緊學習,讓自己沒空思來想去;去打工,知道掙錢不易;去做志願活動,知道社會的形形色色。越忙碌,就越沒有時間胡思亂想;越知道掙錢不易,他們對錢的概念越深刻;越深入了解生活,越能認識到小說和現實的區別。
總結:
儘管時代變遷,但《包法利夫人》中愛瑪的悲劇放在現在也不過時。網際網路代替修道院,讓人們知道有錢人的奢靡生活是什麼樣;言情小說代替浪漫小說,讓人們寄託幻想逃避現實。而愛瑪的購物慾與現在的「超前消費」浪潮對應,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包法利夫人的可能。
但通過廣泛讀書,我們的思想更加遼闊,更知道人生的意義;通過腳踏實地的用雙手掙錢,我們不會沉迷於幻想中。我們終歸要從幻想中脫離,腳踏實地的過日子,我們不會成為包法利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