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已拉黑 直播帶貨的100種「死法」

2020-12-11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鉛筆道(ID:pencilnews),作者:希   言,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直播帶貨火爆至今,主播、MCN、商家三方的話語權平衡逐漸被打破,商家們慢慢淪為「最憋屈甲方」。

近日,網上開始流傳一份甲方總結的「主播黑名單」,1000+商家在線給帶貨主播與明星主播們「提意見」。

「主播在直播時跟過家家一樣,面對粉絲提問的問題各種懵逼。」

「主播直播過程中不看臺本不了解產品,還會說出『花這麼多錢買這麼貴的玩意不得送點禮物嗎』 的話,來直接diss品牌方。」

「某明星抖音首秀時,直播流量和溝通好的流量不符,並且明星整場下來真的不像是在帶貨,就看見她們幾個在嘮嗑聊天。」

有小商家表示,即使是十幾萬粉絲的主播,也不能惹。「萬一人家講幾句壞話,粉絲罵起來,別說提高銷量、打口碑了,單是來網店惡意差評都會導致無法收拾的結果,所以被坑了也只能認栽。」

……

鉛筆道從這些「意見」中整理出的一份「甲方最厭惡的 100 種帶貨主播」名單。

事實上,要求每位主播的每場直播,賣任何產品都能賣得火爆,其實並不現實,也不理性。直播能否帶貨,涉及到主播、產品、價格以及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導致帶貨失敗。

這些「被主播坑的經歷」其實只是商家站在自身立場的一家之言,有的甚至是商家的「理想化要求」。但即便如此,也希望未入局的創業者能謹慎入場,認識到直播不是銷售的唯一方式,也未必是最好的方式。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1、脫離腳本

品牌方花 5 萬元買了主播專場,在開播前,主播方腳本做得非常清晰,但是在直播時,主播完全沒有按照腳本來講,全程在搞怪,最後也只賣了一點點,而且補播配合也一般。

2、整場沒流量

主播雖然很賣力氣,團隊也說買了抖+,可整場沒流量,而且團隊其他人配合比較差。

3、轉化率超低

在開播前,主播團隊表示有幾百萬的流量,可最後只賣了 10 單,轉化超低,品牌方甚至懷疑流量大部分都是刷的。還有一個 1500 萬粉絲的主播,出單量不到 100 單,產出 10 萬元。

4、不回答粉絲提問

主播在直播時跟過家家一樣,面對粉絲提問的問題各種懵逼。數據出來之後,品牌方想要溝通補播,主播方直接無視品牌方的微信消息。

5、騙商家樣品並轉賣

有些機構主動聯繫商家,宣稱先免費推廣,看見效果後再收取費用,再以主播要全方位測試產品為由,要求商家郵寄多種產品,而且數量不小。等到詐騙分子拿到樣品後,再以各種理由推脫拒絕退貨,轉手賣出去。

6、模仿大主播名字

有的主播起相似名字盜版大主播,誤導品牌方上當。

7、只會對著稿子讀

有主播在賣貨時只是對著稿子讀了三分鐘賣點,就匆匆結束。房間在線 2 萬人,只賣了不到 5000 塊,機構後面補了 6 個百萬級粉絲的主播,可是總成交卻是 0 單。

8、賣得差還理直氣壯

有品牌方抱怨,有的主播賣得差也就算了,溝通起來還是一副理直氣壯的態度,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有任何問題。在與品牌協商時,直接表示不補播、不退錢。

9、合作前後態度突變

在開播之前協商時,主播方對品牌的態度極度熱情,一個群裡拉了 10 個人對接以示重視。但是開播後,卻沒有任何成交,主播方的態度也風雲突變,開始對品牌方不理不睬。

10、不講最核心賣點或講錯賣點

有的主播在直播過程中,連產品價格都不知道,產品最核心的賣點不講,或者講錯和隨意講。

11、黃金時間播自家產品

某些主播在黃金時間都在播自己家衣服品牌,拖到快凌晨才播品牌方的產品。

12、只會推脫責任

有些主播帶貨時效果奇差無比,品牌方找補播時,對方商務卻特別蠻橫說「賣不出去是商家產品的問題」。後來,品牌方圈出主播講解錯誤的地方,對方才同意補播,但補播也沒有轉化。

13、機構不斷換主播

商家把產品寄給MCN機構,對方表示可以上A主播的直播間,但是實際情況是款付完之後又被告知選中的那個帳號沒有排期。協商更換排期之後,機構又再次說沒有排期並且推薦換帳號,後期一直拖,最後就隨便找了幾個小主播替代。

14、主播莫名發脾氣

某商家表示有一套口紅要直播,經直播團隊大佬允許的情況下拿口紅在手臂試色。這個時候主播剛好看到了,就莫名發火,把一堆口紅砸壞。距離開播 2 小時,樣品只有一套,品牌方還要滿大街找回一套口紅色號回來。

15、垃圾時間草草介紹

主播快下播時才安排講了不到 2 分鐘商家的產品,此時直播間人都要沒了,最終只出了 17 單,而且第二次補播時,主播又放鴿子。

16、粉絲比買家多

有品牌在與明星主播合作前,籤署了無責任佣金 3 萬,最後成交 5 千多元。明星主播直播時確實會有粉絲收看,但是願意付費買單的卻很少。

17、直播時diss品牌方

有主播在直播時全是事故,之前與商家說好的一個小時,最後就播了半個小時。主播直播過程中不看臺本不了解產品,還會說出「花這麼多錢買這麼貴的玩意不得送點禮物嗎」 的話來直接diss品牌方。

18、專場也賣不出貨

商家在抖音投了 10 位粉絲量級 100 萬左右的達人,坑位費都是3k一個,搞了個小專場,結果 10 位達人 1 件產品都沒真實賣出去,屈指可數的幾單還是對方工作人員自己買的。

19、和粉絲吵架

有主播自己賣假貨 ,在直播間還和粉絲吵了起來。付費商家的產品基本沒講,還不肯退款。

20、花大量時間賣自身課程

直播前主播與商家約定做專場,但是直播的內容都是主播自己的課或者教學,放出購物車之後才來講解品牌的產品,直播間的人也沒什麼積極性。

21、刪微信還退群

有商家表示,與某個機構是第二次合作了,但那是對方表示這次跟小明星合作需要給 2 萬坑位費,結果直播就賣了 10 單。第二天雙方溝通原因及補救措施,只說沒有保ROI,屬於正常情況。再次溝通,機構商務直接把品牌方的媒介刪了並退群。

22、不做功課的明星主播

某明星在直播首秀的時候宣稱回有很高的流量,承諾介紹商家的產品 5 分鐘,但主播不懂產品,也沒有看發過去的產品介紹,隨便說了一兩句就過,最終只賣了 100 塊錢。後面說補播,也不是這個主播補播的,安排的都是一些幾萬或者幾千粉絲的淘寶主播,補播也是顆粒無收。

23、擺空城計

品牌與主播協商的是保ROI1:4,結果商家樣品寄了、合同籤了、款也安排打了,但結果在直播那天一個主播都沒播,整了一場空城計。

24、亂改價

有抖音主播開專場,其實播不了四個小時,在過程中還對產品亂改價,讓品牌方損失很大。

25、要豪車接送

一個抖音主播來直播帶了 6 個助理,還要求品牌方豪車接送,指定寶馬X6。

26、隨意安排開播時間

主播與商家本來約定說 16 號直播,但到 16 號的時候還讓品牌方準備著,可等到 16 號 12 點還沒有播。溝通後得知 15 號就已經直播過了。主播方沒有任何提前通知,也沒有帶來多少銷量,讓退錢或者補播還沒給任何解決方案。

27、直播前突然玩失蹤

合作之前商家與主播都談得好好的,可是主播突然消失不見了,後來知道去結婚擺酒。結完婚回來說:結婚事情太多了給忘了,下次再合作吧。

28、主播讓粉絲別買產品

主播在介紹品牌方產品時已經凌晨 1 點左右,隨便介紹了一句,還讓粉絲別買,稱買了也沒多大用, 2 分鐘不到就完成直播結束走人。

29、配合度不高還冷臉

直播時主播賣了7000+的銷售額,可直播過程中主播配合度不高並且多次冷臉。

30、光薅樣品不直播

為了直播商家都會給主播一些樣品,但有些是要事後寄回的。有些主播薅走樣品不播,還換各種帳號換著薅。

31、花式甩鍋

某商家與主播合作協商ROI保1:3,可之後的最終成績1:0.01,主播還說是貨品不足各種花式甩鍋。

32、主播跑路

直播前雙方協商保量, 15 萬元保證 45 萬元,結果主播一個沒賣出去,款也不退,主播還跑路了,找不到人。

33、直播時未掛產品連結

某機構搞來大網紅和當紅女明星直播,可是未掛商家的產品連結,產品介紹不全面,並拒絕與商家協商解決問題。

34、主播看到在線人數少,直接關播

直播期間主播不了解品牌背景,胡說一通,看到在線人數少,直接關直播。

35、臨時換主播

直播前品牌與機構約定 6000 塊上兩個博主,其中有一個大博主。後來快直播的時候說大博主沒有選上品,變成都給小博主播。

36、頻繁換品和漲價

有些主播會在直播前頻繁換品,頻繁漲價,至少好幾次。

37、花式索要最低價

有主播會到處比價,非要商家給出最低價,還會提很多過分的要求。有的還會拿一些大牌舉例,說和他們也是這麼籤的,後來才知道,對方根本沒有和這些大牌合作。

38、給商家挖合同陷阱

直播前籤合同,主播方會在合同裡寫超級多細小的條例,全是對主播方有利的和對品牌方的約束,一不小心觸碰某條條例就要賠她 40 萬。找法務改完發過去,主播方把改的全刪了,又加了很多過分的要求在合同裡。

39、主播團隊不給力

有些主播的團隊不行。品牌方準備的很多東西,在直播的時候卻都不用,造成主播在直播的時候,口播都不知道說什麼內容。

40、賣貨能力不行的過氣主持

一些過氣主持人帶貨能力都不行,一點專業素養都沒有,介紹產品時一筆帶過,高級貨都賣出地攤貨的感覺。

41、跑到別人直播間去互動

約定好的直播,主播開播講了幾個產品,直接去了另一個主播的粉絲節,期間一直在現場表演節目。等了一整晚,終於回到直播間了,講了 10 分鐘就下播。

42、只掛連結不講解

某品牌與主播合作,場費5000,佣金20%,就賣了 2 單,產品講解沒多久,主播就換到下一個品,後面給補播,可連結掛上去不講解。

43、明星主播偶像包袱重

有明星主播帶貨,可是只賣了 91 單,主播全程明星冷臉,詞彙極度匱乏,和助播沒有互動,偶像包袱太重。

44、直接讓助理講解

某主播直播時直接讓助理講解,補播時對於產品什麼也不知道,瞎講一通。

45、直播前喝高了

有些沒有職業操守的主播,不認真對待主播工作,有品牌方遇到過直播前已經喝高的主播,直播全程像發酒瘋。

46、前面產品一直返場,後面產品沒時間播

直播時,某商家的產品倒數第二個上,十一點 40 多才播,可是優惠券就設置到 0 點,相當於播了沒幾分鐘券就過期。這場直播七點多開始,前面的產品還在一直在加庫存返場,後面的產品一直上不了。

47、讓商家直接走訴訟

主播介紹產品時說錯詞,拿品牌方產品的包裝去裝別的商品,ROI只有0.1。直播後尋找補償,讓品牌方和律師對話,聲稱不怕訴訟。

48、直播間水軍多

很多直播間看似觀看人數在200- 1000 以上,但其實直播間水軍多,無真人買產品,一件未賣。

49、提出天價坑位費

有明星主播 5 分鐘 80 萬還沒有成果一直被人詬病,很多時候商家不僅需要支付高額的出場費,很多時候甚至連成本都賺不回來。

50、主播只聊天不賣貨

某明星抖音首秀時,直播流量和溝通好的流量不符,並且明星整場下來真的不像是在帶貨,就看見她們幾個在嘮嗑聊天。

51、以選品限量為噱頭

招商時,主播方表示要限量,僅有 15 個品被選上,直播前問直播產品數量還一直說保密,最終直播後才知道有 38 個品。

52、高估自己帶貨能力

主播直播前要求商家的庫存最低 10000 個以上,低於這個數不給播,結果直播實際銷售數量 235 個,造成品牌方巨大的庫存成本損失。

53、謊稱有流量扶持

機構在直播前說會有1. 5 億+流量扶持,是抖音 618 三大平臺官方直播項目之一,結果天貓連結追蹤數據訪客量才 5 萬,直播全程就沒進過小時榜前10。

54、要求商家贈送產品

商家與主播的合作方式是直播間圖書介紹和商品連結,可以免費發布,條件是贈送圖書給主播粉絲並且要求寄樣書給主播。但實際上完全沒介紹產品,直接要求贈送產品,態度很強勢。

55、直播時隨便要配贈

某大主播直播間賣新品,主播現場去店裡找了一款正裝要求配贈,品牌方下不來臺,賣了 5000 單再也不敢加,賣多少虧多少。

56、主播臨時有事不播

合作前主播各種吹母嬰粉絲黏性高,自己行業第一,帶的都是一線大品牌,隨隨便便賣都沒問題。結果第一次直播臨時有事那天不播了,商量補播,不到兩小時,成交 7 單,進店 49 人。

57、直播時播競品

有主播在一場直播同時接了 2 款面膜產品,一個是國產面膜 ,另一個為韓國面膜。韓國的面膜有點名氣,客單價又相較更低,結果國產面膜只出了 3 單。

58、臨時要求降價

主播臨播時要求品牌壓價,不肯降價就霸播。比如原價 1000 多的衣服,已經底價 300 元出頭直播,主播現場要壓到 139 元。

59、和中介聯合騙錢

中介是主播那邊的人,跟主播關係很好。說商家給 3 萬包上直播間,商家打款之後,主播一直沒有播,也不退錢,找主播那邊的人也不處理。

60、私用並毀壞樣品

因為品牌方公司有規定直播樣品要回收,當收到寄回的樣品時,發現一部分已拆開無法收回的像零食這類的就沒要求寄回,但是寄過去的奶粉、眼膜都被用了,奶粉全都倒空,片狀眼膜一整盒只留 2 片。

61、主播團隊蹭盒飯

某抖音達人全公司 32 人,一場直播過來 14 人,過來吃完盒飯就走。

62、說髒話直播間被封

有主播播到一半說髒話直播間被封了,品牌方要求補償,但一直沒有協商成功。

63、無故漏播

主播的商務團隊把品牌的直播給忘記了,後來雖然臨時補了一場,但一共只有 2000 人看,下單 18 單。

64、延遲播出不通知

品牌與主播純傭合作,樣品已寄,定向也已審核通過,可是主播未按約定時間播出。品牌跟對接人了解情況,對方回覆:「休息一天,延後一天播出。」詢問為何改時間不提前通知,對接人回復「我幾千個商家挨個通知一下?」「我們是純傭合作, 理解嗎?」「還要通知?你是付費還是什麼。」第二天直播間仍未播出,微信聯繫對接人直接不回復。

65、直播開始了才拆包裝

商家的樣品早已寄過去,直播時主播才開始拆包裝,主播不會講解產品,也不願意上臉,放了黑白對比圖,不保不補。

66、強行下架商家產品

有商家花錢上一場混播,與機構說好至少5- 10 分鐘講解,結果主播講了幾句就把品牌產品下架了,理由說是品牌方不配合它們改庫存。

67、變相抬高佣金

一般來說,直播帶貨的佣金比例大概在 20%~40%上下浮動。為了吸引更多商家,一些媒介機構會將佣金下調到 10% 以下。機構收到樣品後會想方設法調高佣金比例,比如等寄了樣品過去後,它們就會以產品利潤、主播推廣投入精力等理由,變相提高佣金比例。

68、主播反覆變卦

從品牌報名到選品過程中,主播方反反覆覆變卦,一會說通過可以上,一會兒又變成了不通過,再一會變成了通過,然後又變成待定。好不容易熬到要開播了,都抓緊籤合同要打錢了,結果又開始反覆,說什麼要上抖音小店要破價,不破價就不能上,最後變成了取消合作。

69、嫌棄助播明星咖位小

主播不籤商務合同,嫌棄助播明星咖位太小,連續兩次開播前 10 小時要求取消直播。

70、臨時拍賣炒高佣金

機構前期用一些超頭部主播做噱頭,以保量或者保ROI名義招商。一切先按常規程序走選品報名。快到約定直播的那天,招商突然拉群,把相同類目報名的商家放在一個群裡,拍賣佣金,誰高誰得。

71、到處講商家壞話

有主播盲目自信,在直播時不僅講不好產品的細節, 合作之後還到處講商家的壞話。

72、沒播到就下播

主播 8 點開播, 9 點半就下播了,沒有任何預兆,直接說了句我不播了。關鍵品牌的產品還沒播到,播之前還要求品牌最起碼安排 4 個客服在線,之後也沒有補播。

73、強行要求提供大量秒殺產品

主播要求商家給幾百份秒殺,置換其他場有資源的坑位,結果秒完就不換了。

74、發動粉絲來差評

某商家表示,因為與前一個主播的保價期還沒過,品牌沒有給後來的主播最低價格,然後主播招商知道了之後,就發動粉絲來給商家差評。

75、強行收取和拖延退回保證金

有品牌方在與主播合作時,主播方面要求品牌繳納保證金,但直播過後三個半月才把保證金退回給品牌方。

76、主播故意介紹錯產品信息

某主播的香港團隊與承接機構之間利益協商問題,主播在直播現場故意介紹錯產品信息,當晚所有直播產品基本上沒有銷售業績,而且承諾的官方流量扶持等並未兌現。

77、助理莫名懟人

品牌方在選品完成後去問播出時間,助理直接回懟,態度極差。說直把樣品寄回,不予播出。四月份進行溝通至今未見退回的樣品,杳無音訊。

78、大主播搭售小主播

現在很多中介,告訴你保上頭部主播,但是價格比一手的商務要貴,其實呢是用一種捆綁銷售的模式,額外買了大主播身邊的小主播。播都不用播,按照打包價問商家收費。商家一看真的選上了,也就認了。

79、主播負責當花瓶

有主播在直播時,全程都是助理在播,主播負責當花瓶,也聽不懂中文,主播方面說 6000 萬粉絲數,結果只產出 1 萬元。

80、主播偷龍轉鳳

在對接時,主播與商家溝通了大量細節,可到最後表示商家產品沒有選上。結果開播的時候,商家發現竟然有該品牌的產品,並且掛在另一家店鋪上賣,出現了「李鬼店鋪」。

81、不給商家發票

品牌與主播協定 1200 一場播 3 分鐘,主播要求提供最低價,並且一次籤 3 場。播之前主播吹噓自己的數據都是一場上百萬的流水,結果就帶了一個貨。品牌問主播要了 2 個月的發票,一直還沒開,要收據,一直推脫說公章不在。

82、賣貨量沒有秒殺量多

品牌給主播給了 50 份秒殺價格的產品,結果播之後發現主連結賣的都沒有五十份。

83、用違約金行騙

主播與商家一開始談得很正常,還用超級高的ROI吸引商家。但是合同中有條款:甲方應承諾:歷史最低價作為直播售價,如果違約,則乙方不退款。賭的就是商家自己忘記自己歷史最低價,很多時候甲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歷史最低價,會記錯,就違反了合同。

84、明星中途退播,還說沒收坑位費

明星直播當天收割粉絲韭菜,直播一度中斷,銷量慘澹。直播後為維護粉絲心中形象,發博稱未收直播費用,品牌還不敢發聲,怕被粉絲群攻,有苦說不出。

85、保銷售額套佣金再退貨

機構會跟商家承諾保證銷量,比如 5 萬銷售額但前提是讓商家給到他們 20%比例的佣金,額外再加上一筆 5 萬服務費。對於很多商家來說,這個條件已經很誘人了,然而讓很多商家沒想到的是,機構會裝模作樣直播一下,然後把這 5 萬服務費花掉來買商家的產品,順便賺 20%的佣金,然後再退一部分貨,又能撈一筆。

86、刷禮物才能連麥賣貨

商家給一名 380 多萬粉絲的網紅女主播刷了3. 7 萬的禮物,才能和主播連麥賣貨,結果搞了三次直播,貨沒賣出去多少,自己還被對方拉黑了。

87、主播直播時太能吹

有一些主播為了訂單量把產品吹捧到天上了,360°無死角介紹。消費者可是買的時候覺得撿了便宜,但是到貨時與心理預期不符,必然會對商家失望。

88、退單率超90%

品牌找主播出貨,坑位費 8 萬,抽成25%,然後當天晚上主播給賣了 40 萬,品牌算了下, 8 萬+ 40 萬的25%是10,總共成本 18 萬,還有小賺,於是隔天就和人結帳。最後 40 萬訂單,退款 37 萬。

89、無對應帶貨能力卻亂收服務費

有些主播在阿里V任務上的介紹頁面上吹的天花亂墜,掛個大牌連結就敢說深度合作過,尤其出現在粉絲體量在10-30w之間的主播居多。照理每一個主播對自己的真實銷售情況都有大概一個數,商家購買主播的私域流量賣貨無可厚非,有一定的粉絲體量確實可以收取適當的服務費,但很多主播方明確知道自己的帶貨量對標不上自己的報價,但還是要圈這筆錢。

90、讓品牌出錢為主播買流量

某個腰部主播本身場觀,粉絲回訪,粉絲駐留,互動等數據都不怎麼好,對標同級別同體量級主播賣貨也沒人家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想要燒錢開超級推薦獲取新流量,這個錢卻要由服裝供應鏈或者想要帶貨的商家來承擔。

91、偷走商家產品

佛山一女主播直播帶貨,偷走商家十個玉手鐲,該主播解釋道因為商家太過於信任自己,不會進直播間監工。

92、用限時免除坑位費下套

這一情況目前在眾多電商社群中極為多見。通過定期發布坑位招商廣告營造身份,趕上大型電商活動發布相應的坑位費免除通知,引誘商家進入銷售圈套。

93、謊報帶貨戰果

一些商家和主播合作,主播聲稱自己單場直播能夠賣到 800 萬至 1000 萬的銷售額。但最終的成交額也就 9 萬元左右,而該主播之後發布的直播「戰報」卻說自己賣了 150 萬。商家通過數據查詢調用地址、聯繫方式等行為查詢,會發現有一個人購買 50 單、 40 單的情況,這跟正常人的購物行為有些不太現實。

94、商家被主播方diss產品low

某商家介紹,對接時主播的幾個助理一來就說產品low,只值三十塊,幾個人在展廳抽菸菸頭扔一地。

95、穿著暴露

某商家合作一個女主播,在直播時穿著過於暴露被平臺限流,連dou+都充不進去。

96、現場不拆包裝、不試用

一家清洗劑品牌花了1.5w的坑位費、20%佣金與頭部主播合作,可上播時主播自己沒說幾句話,包裝也不拆也不試用。 2 分鐘賣了不到 3000 塊錢就結束,找對接人也不解決問題。

97、主播中途上廁所

主播在直播期間中途出去上廁所,回來就下一個產品,品牌方就出了一單。

98、只會尬笑和點頭

品牌上了某明星的主播首秀,可以明星當天都沒說幾句話,只負責尬笑和點頭。

99、講錯產品使用方法

一位銷售衣物亮白粉的商家表示,他跟主播溝通期間,強調過該產品只能適用於白色衣物。可是主播在直播期間卻表示彩色衣服也可以使用。等到不少消費者下單之後,主播才匆忙道歉解釋,但為時已晚。這位商家收穫了不少差評。

100、商家服務費被主播拿去放貸

有些MCN會將ROI談得很高,依然採用「服務費+佣金」的合作方式,但會設定期限,比如會要求商家給自己一個月期限,完成業績對賭,但服務費是 50 萬到幾百萬不等,完不成就退還所有服務費。

這一招,同樣頗具誘惑力,但當商家將服務費打過去後,產品遲遲沒有出現在直播間,至於那 50 萬服務費,被MCN拿去買理財產品或者P2P。有的MCN玩得比較猛,會養大批銷售,拉來的服務費轉手貸款給別人。和一位商家一個月合作期限到期,這些MCN會將款項退款給商家,但銷售拉來的貸款積累成「資金池」,MCN變身為放貸機構。

相關焦點

  • 復盤網傳明星直播帶貨只賣了5個保溫杯,直播帶貨領域已飽和?
    #黃聖依直播帶貨只賣了先簡單介紹一下蘇藍,據媒體報導:蘇藍是一位做直播的代運平臺的副總經理,曾與多個著名圈內明星合作過近5場直播。蘇藍還給媒體提供了一份銷售數據,該數據顯示黃聖依直播實際銷售數為5,銷售金額為695元。這個數據從北京星火無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承諾函可以佐證,令人不解的是黃聖依工作室發的聲明裡,並未對該數據進行駁斥,這就有點令事件真相撲朔迷了。
  • 全國100位縣長直播帶貨 各地土特產買到手軟
    在本次大會上,100位縣長走進同一直播間,超63萬人同時在線「剁手」 ,部分產品直播5分鐘訂單量破千 ……一串串數字,不斷刷新著「文旅助農」的新記錄。「旅遊好貨節」將被列為景域驢媽媽長期活動節日,計劃每月將舉辦一次。
  • 直播帶貨有風險!男子付款後沒見到買的酒,反被未成年帶貨主播拉黑
    近日,西安市鄠邑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快手帶貨引起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曹剛通過快手平臺與帶貨主播李元昊相識,後雙方互加微信好友,通過微信聊天,就酒的數量、規格、價格等達成一致,曹剛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向李元昊支付了價款。
  • 「直播帶貨」的風口如何持續吹風?
    廣州地方政府甚至出臺了《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要將廣州打造成為全國著名的直播電商之都。培育100家有影響力的MCN機構、孵化1000個網紅品牌(企業名牌、產地品牌、產品品牌、新品等)、培訓10000名帶貨達人。直播帶貨現今被網際網路行業視作一大風口,政策扶持,資本熱錢湧入,為這個風口帶來許許多多的問題。
  • 曝光:直播帶貨假貨TOP100
    鉛筆道在眾多消費者血淋淋的教訓中,篩選出100種最常出現在投訴名錄中的商品,排名不分先後。 假貨泛濫透露著直播帶貨的商業隱憂。從熱度上講,直播帶貨已然成為2020的風口。但從商業價值角度,直播帶貨未來會成為新的商業業態嗎?
  • 這些直播帶貨是不是當我傻?
    節目效果拉滿但甲方爸爸卻要哭遼誰知道會搞了波反向宣傳要怪也只能怪黑蒜姐的表情管理8太行直播帶貨可不能讓爸爸們木面子應變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帶貨江湖裡很難實現階層躍遷畢竟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嘛想成為真正的直播帶貨大佬必須以演技真心換真心
  • 送給羅老師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從手機到電子菸,追著風口的羅永浩這次入局,再次證明了直播電商如今的火熱程度。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  術業有專攻。直播帶貨面前,絕大多數公司都在起跑線上,知道它,理解它,接受它,實踐它。
  • 直播帶假貨?收錢就拉黑?監管部門對這8項違法行為出手了!
    這兩年網絡直播帶貨愈來愈火,據預測,今年將達到9000億的規模。但就在直播帶貨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消費投訴也增長到了接近前一年的5倍。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因網絡平臺、商家和直播者三方的責任義務劃分不清,而引發的各種消費糾紛,消費者花了冤枉錢不說,想要維權卻面臨投訴無門的窘境。
  • 醉美涼州 地道農產 直播帶貨 助力脫貧(一)
    區委副書記、區長高加志 參加直播活動並宣布涼州區「醉美涼州 地道農產」助農扶貧現場帶貨直播活動正式啟動區委副書記楊璐,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朱武林,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李曉瑛,區政府副區長李旭彤、吳晶、楊贊拉吉、唐文,中國移動武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徐煒,高壩鎮蜻蜓村黨支部書記馬元,在高壩鎮蜻蜓村「和家甘肅」直播間,變身「帶貨主播」,
  • 直播帶貨虛假宣傳 「雲消費」期待監管「雲思維」
    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網課網遊質量參差不齊、一些APP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雲消費」期待監管「雲思維」本報記者 柳姍姍閱讀提示疫情帶火直播購物、網路遊戲、在線教育等「宅經濟」,然而,消費糾紛也隨之而來——直播帶貨貨不對板、網課網遊質量參差不齊、一些APP涉嫌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消費者想維權,又面臨難題。
  • 淺談如何勸直播帶貨「好自為之」?
    再說直播帶貨。和馬老師境遇相同,幾位知名網紅同樣深陷關於打假的「血雨腥風」之中,頭部主播們紛紛中招。從人稱「快手一哥」的帶貨主播辛巴,到剛剛殺入直播圈不久的初代網紅羅永浩,都在這場風波中被「拉下了水」。
  • 辛巴直播帶貨之路回顧
    馬油皂是辛巴妻子初瑞雪公司的產品,初瑞雪前幾年做微商算是比較成功的一位微商行業代表人物,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辛巴早期帶貨以初瑞雪公司產品為主,不吹不黑馬油皂使用體驗極差,牙膏效果一般,與直播宣傳描述不符,鹹鴨蛋好評,個頭大味道好,顆顆冒油,阿道夫比淘寶京東划算,物有所值。購買過四款產品,好壞各半。
  • 直播帶貨「黑中介」割韭菜,胡杏兒背了鍋
    他們還列舉了多種直播帶貨「黑中介」的慣用套路:有機構打著明星旗號招商,招商結果不理想,就帶著已招商商家的錢消失;有機構為了賺佣金,整場直播刷單,再將刷單買來的低價商品在閒魚上轉手,賺一筆差價;還有冒牌機構打著頭部MCN機構的旗號,對接平臺、商家、品牌,將「狐假虎威」的故事講到底……不止是商家,明星方、MCN機構乃至行業資深從業者,都有過被套路的經歷,曲折離奇,刷新行業想像。
  • Angelababy的直播首秀,抖音帶貨也在乘風破浪?
    本文來源:一本黑老黑一本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李佳琦、薇婭領銜的直播帶貨從小眾領域突然爆火到大眾視野,無數大牌明星與其合作,帶貨直播成為明星營業、消費者薅羊毛、商家賣貨、粉絲開心等各方參與的大綜合體。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影響,又是影視寒冬,明星帶貨直銷產品,官方直播帶貨扶貧,從省市級別的扶貧領導,到明星們為疫情帶貨,直播賣貨的模式可謂登堂入室、名正言順。明星主播和專業帶貨主播不同,側重點也不一樣,所以Angelababy此時直播首秀,晚了麼?管用麼?
  • 直播帶貨「黑中介」割韭菜,胡杏兒背了鍋?
    他們還列舉了多種直播帶貨「黑中介」的慣用套路:有機構打著明星旗號招商,招商結果不理想,就帶著已招商商家的錢消失;有機構為了賺佣金,整場直播刷單,再將刷單買來的低價商品在閒魚上轉手,賺一筆差價;還有冒牌機構打著頭部MCN機構的旗號,對接平臺、商家、品牌,將「狐假虎威」的故事講到底……不止是商家,明星方、MCN機構乃至行業資深從業者,都有過被套路的經歷,曲折離奇,刷新行業想像。
  • 羅永浩帶貨520鮮花禮盒再翻車:自掏腰包100多萬,雙倍賠償
    5月15日,羅永浩在直播帶貨中,向觀眾推薦了花點時間520玫瑰禮盒,但在520當天,不少用戶反映收到的鮮花存質量問題。從網友曬出的圖片來看,很多鮮花已經不再新鮮,花瓣出現打蔫和腐爛的情況,送人根本拿不出手。
  • 曝光:直播帶貨假貨TOP100|古董|紫水晶|直播|翡翠龍牌|古錢幣|古巴...
    今年3月31日,中消協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者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誇大其詞」「假貨太多」「魚龍混雜」「貨不對板」成為消費者的集中吐槽的問題。鉛筆道在眾多消費者血淋淋的教訓中,篩選出100種最常出現在投訴名錄中的商品,排名不分先後。假貨泛濫透露著直播帶貨的商業隱憂。
  • 扶貧幹部帶貨直播:「保定有好貨!」
    曾在西城區工作14年的馬東找到華天飲食集團定向採購農產品;由於正常物流運輸受阻,健坤集團更是派車到當地村口直接把南瓜、紅薯拉回北京。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銷售難題?他和團隊成員深入考察,協調扶貧資金800萬元,推動建設淶水縣南瓜深加工扶貧工廠。「15斤南瓜能出一斤南瓜粉,一斤粉能賣15塊錢。」
  • 紅豆羽絨服供應商寄樣直播帶貨
    紅豆羽絨服供應商寄樣直播帶貨  原標題:無規矩不成方圓,直播帶貨首次有規可循  「直播帶貨」是目前當仁不讓的風口,但蠻生長、迅速擴張之下,行業也面臨良莠不齊、缺乏監管而帶來的諸多亂象。近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作為國內個關於網絡視頻營銷活動的專門自律規範,7月1日起正式施行,直播帶貨首次有規可依。衛浴。
  • 當「帶貨女王」楊冪也加入直播帶貨-虎嗅網
    據時尚商業快訊,淘寶最受歡迎直播主播李佳琦昨晚8點聯手微博粉絲過億的「帶貨女王」楊冪進行直播,全程兩個小時主要圍繞楊冪代言的產品展開,除Crocs和雅詩蘭黛外,還包括寶潔的Downy、溜溜梅和歡樂家等日用品與食品,開播僅10分鐘觀眾就已破百萬。據監測,該場直播最終觀看量錄得近12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