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組織源性神經營養因子3調節脂肪組織交感神經

2021-12-28 研壹生物

【文獻精選——文獻精讀】Adipose tissu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3 regulates sympathetic innervation and thermogenesis in adipose tissue(脂肪組織源性神經營養因子3調節脂肪組織交感神經支配和產熱)

      棕色脂肪產熱的激活增加能量消耗,減輕肥胖。交感神經系統(SNS)在棕色/米色脂肪細胞產熱中起重要作用。在這裡,我們發現脂肪源性的「脂肪因子」神經營養因子神經營養素3(NT-3)及其受體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C(TRKC)是脂肪組織中SNS生長和神經支配的關鍵調節因子。NT-3在棕色/米色脂肪細胞中高度表達,並有可能刺激交感神經突起的生長。NT-3/TRKC調節神經元軸突生長和伸長的過多通路。脂肪細胞特異性NT-3過度表達的小鼠脂肪組織交感神經支配顯著增加,但TRKC單倍體不足(TRKC+/−)小鼠的交感神經支配顯著減少。通過藥理學或遺傳學方法增加NT-3可促進米色脂肪細胞的發育,增強寒冷誘導的產熱,並防止飲食誘導的肥胖(DIO);而TRKC+/−或SNS TRKC缺陷小鼠有冷不耐受核DIO傾向。因此,NT-3是一種脂肪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調節SNS神經支配、能量代謝和肥胖。

上圖:交感神經節脂肪源性NT-3及其受體TRKC在調節脂肪組織SNS神經支配中的作用示意圖。簡言之,脂肪組織分泌的神經營養因子NT-3通過其交感神經節中的受體TRKC發揮作用,促進棕色和白色脂肪組織中的SNS神經支配,從而刺激蝙蝠產熱和WAT beiging,從而增加能量消耗,防止飲食誘導的肥胖。

討論:

      這項研究的前提是從之前的幾次觀察中得出的。例如,有人發現發育誘導的米色脂肪細胞短暫出現,在出生後第20天達到峰值,然後在成年後消失。然而,關於發育中的米色脂肪細胞的誘導和消失機制的基本問題仍然沒有答案。促進交感神經支配進入BAT和WAT以響應發育環境線索的因素尚待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HFD導致脂肪組織中的交感神經支配顯著減少,這表明在生理條件下脂肪組織中交感神經支配的減少並不罕見。HFD誘導的脂肪組織交感神經支配的下降是通過中樞瘦素BDNF調節通路介導的,該通路涉及下丘腦弧區的POMC和AGRP神經元以及PVN下丘腦的BDNF神經元。在此,我們在交感神經節中發現了一種重要的外周脂肪源性神經營養因子NT-3及其受體TRKC,它是脂肪組織中SNS生長和神經支配的關鍵調節因子。

      總之,我們發現脂肪源性神經營養因子NT-3及其受體TRKC是脂肪組織中SNS生長和神經支配的關鍵調節因子。我們的數據表明,NT-3表達可能是通過脂肪組織中的交感神經支配誘導發育誘導的米色脂肪細胞的原因。我們還證明NT-3促進冷誘導的產熱,增強系統能量消耗,並預防飲食誘導的肥胖。

相關焦點

  • γδT細胞和脂肪細胞調控脂肪神經支配和產熱
    γδT細胞和脂肪細胞調控脂肪神經支配和產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9 23:40:29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Bruce M.
  • 《自然》:燃燒腹部脂肪的神經通路終於找到了!科學家發現第一條控制內臟脂肪燃燒的神經迴路,有望開闢肥胖新療法丨科學大發現
    他們聲稱找到了一條將大腦活動與內臟脂肪燃燒連結起來的神經通路,大腦可以通過這條神經通路給內臟脂肪中的間充質幹細胞(MSC)發送信號,讓MSC激活內臟脂肪中的特定免疫細胞,發動脂肪細胞燃脂。據了解,這也是首次發現大腦通過免疫細胞調節脂肪燃燒的通路。
  • Nature :棕色脂肪產熱機制大揭秘 或可幹預脂肪代謝
    Zeng等人發表在《自然》中的文章[2]顯示,棕色脂肪細胞中發現的蛋白質Calsyntenin3β(CLSTN3β)通過控制生長因子即蛋白質S100b的分泌,作為BAT神經支配和產熱的關鍵調節因子。BAT產熱的一個關鍵調節因子是交感神經系統[3],對於交感神經的支配BAT比白色脂肪豐富得多,並釋放出與BAT熱產生細胞結合併激活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去甲腎上腺素分子(棕色脂肪細胞;圖1)。活性腎上腺素能受體通過觸發線粒體中(細胞產生能量的細胞器)的生物化學反應在特殊的線粒體蛋白(稱為解偶聯蛋白1(UCP1))的幫助下產生熱量。
  • 胰島素分泌有神經調節嗎?
    高等動物和人體內的器官都收到神經的支配,內分泌腺自然也擺脫不了。那麼,是否所有的內分泌活動都是主打神經調節呢?
  • 如何調節副交感神經
    原理:支配肺和大腸的交感神經脊髓中樞的節段性不同,但可能通過構成經絡而實踐超節段聯繫。另外,支配這兩個器官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可能在自律神經高級中樞內發生聯繫。故做好肺臟的養陰呼吸提升副交感有利於排便、防止便秘。3、呼吸快慢,可影響HRV檢測結果在做HRV檢測時,受測者的呼吸如果淺而短,交感神經活性會上升,如果吸氣急而短,呼氣慢而長,所量測到的HRV,副交感神經活性會增加。
  • 釋疑: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植物神經到底怎麼區分?
    但是通常我們僅指傳出神經而不包括傳入神經,它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的,分布至內臟、心血管和腺體,並調節這些器官的功能,其還會受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故自主神經系統並不完全自主。自主神經是由節前神經元和節後神經元組成,節前神經元的細胞體位於中樞神經系統內,交感神經起源於脊髓胸腰段灰質的側角,副交感神經的起源較廣泛,一部分源自於腦幹的某些核團,另一部分則起源自脊髓骶部灰質相當於側角的部位,由中樞發出的神經纖維稱為節前纖維,它們從中樞神經系統發出後並不直接到達效應器,而是需要進入神經節內更換神經元,這些由神經節發出的神經纖維稱為節後纖維,通過節後纖維到達效應器官。交感神
  • 植物神經紊亂中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定義和區別
    治療周圍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經切除術,即以此為依據。       (2)對消化系統的作用:交感神經對胃腸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動減慢,但當胃腸緊張性太低或不活動時,交感神經衝動則可以提高並興奮之。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經的作用甚不一致,對胰和唾液腺雖可促進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縮而分泌不明顯,對胃液則阻止其分泌。
  • 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是植物性神經的一部分。由中樞部、交感幹、神經節、神經和神經叢組成。中樞部位於脊髓胸段全長及腰髓1~3節段的灰質側角。交感幹位於脊柱兩側,由交感幹神經節和節間支連接而成,可分頸、胸、腰、骶和尾5部分。調節心臟及其他內臟器官的活動。
  • 關於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圖示解讀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猶如汽車的油門和剎車多要以使機體對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確的反應,使機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問題提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分布是怎樣的?為什麼要這樣畫?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都是拮抗的嗎?對血管的調節只有交感神經控制的收縮作用?除了圖解功能外還有其他的調節功能嗎?
  • 交感神經激活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相互作用
    向心性肥胖可導致體內血管毒性的脂肪因子(如TNF-α, IL-6)增加、血管內皮反應增強、瘦素增多,繼而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胰島素抵抗。由此產生胰島素合成增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至此激活交感神經。此外,吸菸可導致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2-3倍並持續長達30分鐘,由此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
  • 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的作用~
    在精神神經免疫學(Psycho Neuro Immunology)中,對心智、情緒和免疫系統之間的關聯,已經有廣泛的研究。研究發現,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以兩種方式聯結在一起。首先,每個思想都會轉譯成生化語言,由擔任信差的化學物——神經縮氨酸(neuropeptides)來進行傳遞。神經縮氨酸不但影響腦部,也影響到我們所有的器官、腺體、細胞和組織。
  •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區別一、人體神經系統分類:(一)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二)外周神經系統1. 傳入神經:感覺神經2. 傳出神經:(1)運動神經(軀體神經,非自主神經)(1)植物神經(內臟神經,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 【教學參考】新教材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兩個釋疑
    二、解答: 原因是:絕大部分內臟器官既接受交感神經又接受副交感神經支配,形成雙重神經支配。雙重神經支配內臟器官是自主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上的重要特徵。但也有少數內臟和組織只受單一神經支配。例如,食管上部只有副交感神經的支配;汗腺、立毛肌、皮膚和骨骼肌內的血管只受交感神經支配等。
  • 植物神經紊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有哪些結構和功能特徵
    植物神經是能夠自動調整與個人意志無關的臟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經,在植物神經中,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 能量攝入的調節,讓你秒懂
    當食物作用於口腔、食管和胃腸壁上的機械性刺激感受器和化學感受器,通過傳入神經和激素將信號傳遞給下丘腦飽食中樞,產生飽腹感,食慾得到滿足,機體終止攝食過程。營養素及代謝產物食物經消化、吸收後,血液中營養素及其代謝產物對攝食信號因子和飽食信號因子也具有調控作用。
  • 該好好調節你的自律神經了!
    調節好自律神經,有助於每個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此次將詳細為大家介紹自律神經的調節方法,將苦悶、煩惱與不適感,一掃而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是健康的關鍵交感神經稱為容易在白天變得興奮緊張的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相反,交感神經被稱為「活動的神經」。它能讓身心都處於興奮與緊張的狀態,在白天會變得格外活躍。
  • 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區別一、人體神經系統分類:(一)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二)外周神經系統1.交感神經由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前根和脊神經一起出椎間孔後離開脊神經,到達交感幹神經節。一部分在節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離開交感幹返回脊神經,隨脊神經分布到四肢和體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節前纖維在交感神經幹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不再加入脊神經,而在各動脈周圍形成神經叢,隨動脈分布到頭、頸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體。2.
  • 什麼是副交感神經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PSNS)是自主神經系統(外周神經系統(PNS)的一個分支)的兩個部分之一,另一個是交感神經系統。[1] [2] (腸神經系統(ENS)現在通常被稱為與自主神經系統分開,因為它有自己獨立的反射活動。)自主神經系統負責調節身體的無意識行為。
  • 交感神經解剖
    交感神經(一)節前神經元在脊髓T1~L3的側角內。(二)節後神經元在交感神經節或內臟神經叢節。(三)交感神經幹:交感神經幹上自第2頸椎平面,下達尾骨平面。共有23~26各神經節,有纖維連接成為交感神經幹。1頸交感神經節:兩側各有3~4個。(1)頸上交感神經節。
  • 【綜述】短鏈脂肪酸在腸道菌群調節人體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SCFAs可以結合GPR-41和GPR-43來調節飽腹激素的分泌,降低食慾的同時增加能量消耗,改變宿主能量平衡,最終減輕體重。GPR-41對丙酸最敏感,其次是乙酸和丁酸。GPR-43對這三種SCFAs的敏感程度相似。人結腸組織可以表達GPR-41和GPR-43。在腸上皮細胞,脂肪細胞和免疫細胞中表達的羥基羧酸受體2(GPR-109a)是丁酸的特異受體,只結合丁酸[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