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養老思路:老年人同樣需要刷「存在感」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現實挑戰】生活尚能自理,卻被過度保護——這種養老方式反而加速衰老

【應對策略】子女多讓老人在家庭事務中露面做主,感受自身的存在價值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當下老年人無論走哪條路養老,老人的感情需求都不能缺位。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需求,也是目標。子女尊老愛幼,似乎讓老人休養生息,就是養著老人。其實不然,時時處處善待老人,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不會累著他們,反而能幫助他們感到自身的存在價值。現在社會上有人提出一種新型養老思路:子女給老人找事兒做,幫老人刷「存在感」。而老人也會因此心情愉悅,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別讓老人失去存在感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集,講述了金正煥的媽媽在家庭中需要的「存在感」。她有事離家數日,離開前嚴肅地給丈夫和兩個兒子上了一堂「生存」教學課。但媽媽離開的兩天時間,家裡就一片狼藉。突然三個男人得知媽媽要提早回家,迅速將家裡收拾整齊。但當媽媽進家門時,見到家裡一切恢復如初,臉上的表情卻很複雜。小正煥疑惑,為何媽媽看到一切整潔卻不開心。小夥伴東龍說:「因為媽媽不在家,而你們還過得很好。」

可見,刷「存在感」對老人有著重要意義。在每一次注視、每一個擁抱、每一回安慰中,老人能獲取「被需要」的資本,這也是老人這個身份得天獨厚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小時候,子女是拖油瓶式的麻煩,父母無所不知循循善誘,子女在這一次次心安理得的享受中長大了。可後來,父母漸漸成了一種萬般體諒式的「麻煩」,也總是把子女的「被需要」拿捏得恰如其分,不敢過多打擾子女的工作和生活。隨著生活壓力工作煩惱不斷壓在子女身上,子女變得懶於向老人介紹自己的生活境況。甚至老人追問後,子女會嫌囉嗦,埋怨他們。

因此,子女要恭敬對待老人,讓他們在家中有「存在感」。一名教授每天吃完飯都會給母親安排洗碗的活兒,這並非不孝,而是「特意安排」。因為母親即使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

當然,這種方式並不代表「習以為常的啃老」,而是別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的人包辦一切。在孝敬老人時,不但要滿足物質需求,心理需求也要了解。

家庭事務讓老人常露面做主

一直以來,尊老都是中國傳統美德,保護、孝敬、讓座、享福、不讓老人做家務,這些初心都是好的,但容易矯枉過正。很多人認為公共場合要給老人讓座,但也應該諮詢老人意見。部分老人上公交車需要的並非是讓座,而是尊重。他們感覺自己強壯,可以站著,不必被區別對待。而過度保護的養老方式,可能會加速老人的衰老。絕大多數老人生活能夠自理,他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因此,當老人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向子女討教時,年輕人不要不耐煩。家中大小事情,子女請老人一起坐下來商量決定,經常帶老人旅遊,給老人互換小禮物等。時時處處想老人所想,讓老人常露面做主,在無形中感受自身的存在價值。

日本有種養老護理理念是自立支援,讓老人能做事儘量自己做。如果做不到,護理員會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做到。對老人來說,有作為才會有快樂。老人有自由意願,有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才能獲得在家庭乃至社會中的存在感。

老人不給自己設限 保持熱愛活得精彩

90歲的袁隆平,84歲的鐘南山,即使到了養老的年齡,依然在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奮鬥。其實人真正老去,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是心態變老。因此,不要用年齡定義自身,無論活到什麼年紀,都要保持自己的熱愛,不給自己設限,才能活得精彩。

養老專家提醒老年朋友,首先,老人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屬品。父母和子女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不應被捆綁在一起。趙樸初曾說:「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凡事不必圍著子女轉,不僅活得不舒心,還可能惹子女嫌棄。為子女操勞一輩子,老人也該擁有自己的人生;其次,老人晚年要想幸福,離不開明事理的頭腦。身體力行,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比如,和志趣相投的老友們一起,開啟抱團養老的同居生活,旅行養老環遊世界……都能讓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有些老人喜歡新潮事物,可以多向年輕人請教。要有挑戰不服老的精神,不束縛自己的手腳。趁著有了大把的休閒時間,多參加遊泳、鋼琴、書畫、唱歌等各方面活動,讓生活更有意義。

拼微信步數、「樂善好施」、學年輕人減肥、身材皮膚誰更年輕、社團裡誰是領舞的老人……這些都能讓老人找回曾經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如此,自身會更有歸屬感,更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感覺,生活也會更快樂自在。

生而為人,我們需要太多的藉口活下去。這一份「被需要」,是人可以更有勇氣活下去的存在感。紀德在《人間食糧》裡說:「存在感,對父母來說是一種使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時光易逝,愛經不起拖延。所以每個人都要反求諸己,請老人坐上座,讓身邊的老人,讓未來的自己,都有一份屬於老人的存在感。

文/王珉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拼步數、減肥…老年人愛「刷存在感」是什麼心態?
    對於此,很多人或許會無奈地笑笑,給他們貼上「刷存在感」的標籤。  熱衷步數排名 老人走路過多足踝韌帶拉傷  採荷街道新凱苑社區小徐,面對打了雞血一樣刷微信步數的媽媽,非常苦惱。  三個月前,小徐教會了媽媽使用微信計步功能。
  • 不需要手機!養老助殘卡將能刷出北京健康寶
    老年人不用手機,也能「亮」出健康碼。22日上午,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本市試點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就能完成「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查詢、來訪登記等功能,整個過程像坐公交車刷卡一樣簡單便捷。目前朝陽醫院等10處場所已試點運行,未來將大範圍推廣,率先在公園、醫院等地使用。
  • 武漢社區居家養老調研報告發布 老年人最需要家政醫療餐飲服務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閃 通訊員 艾欣 汪婷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需要什麼樣的服務?社區居家養老如何提高老人的獲得感?昨日,湖北省統計局武漢調查監測分局發布《2020年武漢市社區居家養老專題調研報告》。在公辦養老機構供不應求、民辦養老機構難以為繼的情況下,受傳統孝道傳承觀念影響,考慮到社交需求和生活品質追求,社區居家養老成為更多居民的選擇。調研報告顯示,武漢社區居家養老需求正旺。此次調研回收了466份調查問卷,55歲以上調查對象中,78.2%表示將來「傾向」或「比較傾向」社區居家養老。
  • 新技術「適配」老年人 智慧養老更從容
    今年5月,昌平區老年服務指導中心(以下簡稱「指導中心」)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心通過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精準化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生活需求。這裡能給老人帶去什麼樣的服務,「智慧養老」開展得如何?同時,還可為昌平區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提供適老化上門評估、適老化改造、輔具租賃與銷售等服務,並以昌平區水關新村為中心,輻射周邊社區乃至整個昌平區近15萬老年人口,讓昌平區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尊嚴、更有品質。
  • 老年人養老先評估:「自理」、「半自理」,還是「不自理」?
    但對於養老中的實際需求而言,補助金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如何防止腳步蹣跚的「半自理」老年人摔倒,如何照料癱瘓在床的「不自理」老年人,如何解決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獨、抑鬱,這些都需要更具針對性的養老服務。為了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科學劃分老年人能力等級,作為政府制定養老政策,以及為老年人提供適宜養老服務的依據,2013年,民政部組織制定了《老年人能力評估》行業標準。
  • 看日本老年人是如何養老的
    年老行動不便之後,就需要有人來照顧飲食起居,這一類服務就叫作「介護服務」,其涵蓋面要小於我們所理解的通常意義上的養老服務。在我們國內有「養老保險」,但這只是對退休後的基本生活給予的經濟保障,所以「養老金」常被視作「退休工資」,而對真正意義上的老有所「養」尚沒有針對性的支持。在日本,則有一種特殊的養老保險——「介護保險」,專門為老年人在需要他人照顧的時候提供保障。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年輕人對待老人,要保護,要孝敬,要給他們讓座;兒女們對待年老父母,要讓他們「享福」,不讓他們做飯、洗碗,做家務。初心是好的,但行為上,往往容易矯枉過正。形成一種老人就是「老朽」,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偏見。
  • 瞄準休閒養老 打造暢銷玩具 雲和木玩成老年人新寵
    浙江日報訊   日前,坐落在雲南麗江古城的「遊家木玩」麗江店,人流熙熙攘攘,這家三四十平方米的木玩綜合體驗館,匯聚了150多款古典益智玩具,前來打卡的顧客除了年輕人,不乏老年人的身影。這與該門店所屬公司——距麗江千裡之遙的浙江金爾泰玩具有限公司新推出的老年玩具有很大關係。
  • 養老邁入新時代 君康人壽聚焦智慧養老
    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帶來了更加多樣的養老需求。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一系列智能化線上服務和智慧養老產品的需求加速釋放。君康人壽作為一家專業的壽險公司,其傾力打造的滿足長者個性化服務需求的康養品牌「君康年華」應運而生。 隨著生理老化與功能衰退,老年人不僅需要便捷的醫療服務,在精神層面上同樣希望在教育活動、文化娛樂活動等方面擴展社會關係。
  • 「老年人存款等級表」出爐,存到這個數才夠養老,你還差多少?
    當然了這兩個標準只是借鑑,不過也想問一下各位,在這兩個標準下,大家當下的收入又是否可以達成條件,還有新出爐的"老年人存款等級表",你還差多少?二:養老消費支出為了讓老年人在晚年的時候生活上有一定程度上的保障,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養老金政策,可以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的形式支付到個人手上,為了讓更多的老年人在退休後得到更多的物質保障,國家也在不斷地調整提高養老金的金額例如在今年的4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滿足城鄉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 適老化改造 細微處暖人心
    鳳溪社區黨總支書記金康林一邊介紹,一邊幫助老人查看這些適老設施是否存在鬆動、損壞等情況。  客廳中央,新配置了一套適老椅,相比之前擺放在這裡的木板凳,適老椅柔軟舒適,讓金菊華愛不釋手。「坐在椅子上很舒服,高度也剛剛好。」金菊華一邊說著一邊拿起抹布反覆擦拭著椅子。  「這些設施,確實對我們老年人幫助很大,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懷。」
  • 「養老」新職業人將面臨什麼?
    (原標題)濟南60歲以上老人年底或將超180萬人,「養老」新職業人將面臨什麼?從事養老行業5年,28歲的張靜坦言「無數次想放棄」「有時候覺得幹啥都比養老強」,但7月6日,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了養老護理行業領域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則消息為苦苦堅持的她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勇氣。
  • 時事開講|老年人的這些需求和空白,需要年輕的你接力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郭聞話題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導:為了不再讓老人被掃碼、刷臉、手機支付搞得「寸步難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 智慧養老:為誰而「智慧」?如何做「智慧」?
    這一舉措也在無形中連接起了用戶、家庭、服務商,讓養老服務形成數位化的雙向反饋機制。 智慧養老極大拓展了養老範圍,豐富了養老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為整個養老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慧養老」能為老年人帶來怎樣的利好?當前存在哪些不足?未來發展態勢如何?
  • 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② 養老院裡的生活
    李晶博士在她的調查中發現,現在農村的養老院基本還是這種傳統型養老院,是政府建立的對沒有家庭照顧者的老年人的集中供養機構,而且政府發放的集中供養經費只有基本生活費,沒有護理等服務費,經費比較緊張,人手不足,聘用的工作人員只負責做飯、清潔等日常工作。並且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有子女的農村老年人認為住養老院會讓子女背上「不孝」的罵名,所以不會選擇住養老院。
  • 北京試點刷養老助殘卡顯示健康寶信息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京試點刷養老助殘卡顯示健康寶信息 近日,北京市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查詢、來訪登記等功能開始試點。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出入公共場合刷手機查驗健康寶成為大數據防控疫情的有力手段,然而一些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只能手動填寫表格,這一過程十分繁瑣。在北京,對於不少老年人而言,養老助殘卡是出門必帶的證件,坐公交、逛公園都離不開它。
  • 又一「養老模式」興起,卻在「綁架」老年人生活,子女們樂在其中
    到2027年,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將上升到20%,養老問題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從目前來看,常見的養老模式包括社區養老、「集體」養老、旅行養老等。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他們大多還是選擇子女養老的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孝順父母同時,雖然有時我們照顧老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要考慮到父母的感受。畢竟,有些生活方式並不是他們想要的。否則,很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 「六十歲後,適合老年人養老的四種途徑」
    現在的社會也來越發達,老齡化也越來越嚴重,隨著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成了迫切需要關注的話題,所以,在這裡,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下現代適合老年人養老的四大途徑。 第一:以房養老
  • 養老助殘卡將能刷出北京健康寶!市經信局:充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老年人不用手機,也能「亮」出健康碼。22日上午,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本市試點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就能完成「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查詢、來訪登記等功能,整個過程像坐公交車刷卡一樣簡單便捷。目前朝陽醫院等10處場所已試點運行,未來將大範圍推廣,率先在公園、醫院等地使用。
  • 「養老」變「享老」, 老人需要這樣的社區生活
    中心還設有護理站、康復站,老年人既享受到長護險服務,還能進行康復訓練。範悅表示,中心服務體現智能+人文,運用20餘項科技助老智能化設備,並在標識標牌、氛圍營造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營造出家的感覺,「我們希望,在這裡讓活力老人感覺被需要,高齡老人感覺不孤獨」。   三樓、四樓則是長者照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