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走進位於定州市體育用品產業園的河北恆達健身文化用品集團有限公司,只見鑄造流水線、烤漆流水線等40多條生產線上400餘名工人正在忙碌著,趕製要發往澳大利亞、泰國等地的啞鈴。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企業生產的啞鈴銷量不但沒有下降,而且增長50%多。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線上線下齊發力,國內外市場同飄紅
在淘寶網的一家恆達公司啞鈴銷售網店,記者看到,一款適合女士練習瑜伽或男士進行初級力量訓練使用的六角浸塑啞鈴,月銷量達到了900多單。
「這款啞鈴比較小巧,色彩靚麗,所以很受年輕人喜愛。」恆達公司董事長史立柱介紹說。
創建於1979年的恆達公司,2012年後開始專攻啞鈴、槓鈴等產品,目前主要有六角啞鈴、包膠手鈴、八角烤漆啞鈴、黑漆電鍍手鈴等10餘種產品,銷往國內20多個省市以及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中東地區以及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
然而,今年初他們卻遭遇了當頭一棒。
以往,其產品60%銷往國外、40%銷往國內,其中國內銷售主要依靠200多家網點,線下銷售佔比在97%左右。春節期間,特別是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一般是啞鈴的銷售旺季。但疫情發生後,國內銷售網點絕大部分關閉,原本春節後十來天就會補貨的實體店,今年卻長期沒有動靜。怎麼辦?
「以前雖然主要靠實體店銷售,但我們在京東、阿里巴巴、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上都有網店。疫情期間,眼瞅著居家健身越來越熱,我們就想到在線上這塊發力。」該公司銷售經理張代梅介紹說。
開始,為增加線上的吸引力,他們採取了購買啞鈴贈送跳繩、握力球、伏地挺身支架等促銷方法。同時,加強服務,如附贈買家啞鈴健身使用方法、動作大全等,有的還贈送視頻教程。
經過一番努力,從3月份開始,線上銷量明顯增長,最多的一天達上千單。
「目前,我們的線上銷量佔比已經提高到了20%左右。」張代梅說。
與此同時,為渡過「市場寒冬」,線下營銷他們也沒放棄。除開展全國經銷商聯動活動,給帶來新顧客的老客戶優惠外,他們還取消配送中間環節,將原本從工廠發貨到銷售網點再由銷售網點送貨給消費者改為直接從工廠發貨給消費者,確保安全高效。
「以前每年前三個月的國內銷售額在3000萬元左右,今年增加到了5000多萬元。到目前為止,國外訂單也增加了50%左右。」史立柱欣喜地說,在消化前期庫存的基礎上,從4月初開始,企業已恢復了絕大部分產能,正通過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完成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
注重研發設計創新,「總有一款適合你」
一走進恆達公司的產品展廳,記者就被吸引了——男士用啞鈴、女士用啞鈴,純鋼的、電鍍的、浸塑的,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啞鈴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一款兩邊是圓形、正面是三角形的異形啞鈴引起了記者好奇:為什麼要造成這個樣子呢?
史立柱介紹說:「這是一款去年9月份在澳大利亞上市的異形啞鈴。你看,和普通啞鈴相比,它多了4個握把,購買它可以『以一當四』,就是說可以作為壺鈴、啞鈴、伏地挺身支架和重力球4種產品使用。」
原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史立柱發現,愛健身的澳大利亞人即使外出旅行,也要帶一堆健身器材,如啞鈴、伏地挺身支架、槓鈴等。這觸發了他的思考:如果能研發出一種集這些健身器材功能於一身的啞鈴,一定很受歡迎。
心動就行動,他組織研發團隊集思廣益,並對接老客戶、向健身教練討教。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終於將多個功能如何切換、握把的粗細、重量級別怎麼分等難題一一攻克,拿出了「原創」產品。
在國外,新產品上市前一般要先進行兩個月宣傳「預熱」,沒想到,這款異形啞鈴只經過一個月宣傳,就拿到了100噸的第一筆訂單,後來這筆訂單不斷追加,最終達到260多噸。此後,該產品訂單更是源源不斷。目前,又有一些美國客戶對其表現出濃厚興趣。
「企業必須緊盯市場,抓住消費者心理,研發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史立柱頗有心得地說,他們針對不同國家的消費習慣推出不同的產品,如美國消費者比較粗獷,他們就主打六角啞鈴和烤漆啞鈴;日本、韓國消費者注重觀感,他們就主打全鋼啞鈴;中東消費者財大氣粗,他們就推出鍍金啞鈴,「總有一款適合你」。
近年來,國內外消費者對智能型健身器材的喜好不斷增加,恆達公司能給啞鈴插上智能的翅膀嗎?
「必須的。」史立柱說完,拿過一款啞鈴介紹:「你瞧,這就是我們生產的智能啞鈴,它不僅能進行動作的識別,記錄鍛鍊時的心率、消耗的卡路裡等,還可以通過藍牙與手機APP相連,上傳數據,以便消費者監測、調整。」
據介紹,這款智能啞鈴於2017年面世,此後不斷改進,從功能到「顏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雖然價格是普通啞鈴的兩倍左右,但銷量越來越好,目前佔到整個產品銷量的2%左右。
「2018年起,我們設立了研發中心,目前擁有20多人的核心研發團隊,已獲得發明專利20多項,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70多項。」史立柱侃侃而談。
起初,聽他說公司2019年啞鈴的銷售額達3億元,記者還心存疑慮,現在卻找到了明確的答案。(河北日報記者陳華)
記者感言
主動求變天地寬
啞鈴本是個挺普通的產品,恆達公司也是家民營中小企業,卻為何能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市場「寒冬」中逆市飄紅,闖出一番大天地?因為他們做到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疫情確實給我省體育製造業企業帶來了嚴重影響,但其所激發的旺盛健身消費需求,也給相關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恆達公司就是從眼前的危機和困難中「嗅到」並切實抓住了機遇。而他們之所以能抓住機遇,就是因為切實做到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線下銷售遇阻就大力發展線上銷售,是其應時之舉;圍繞市場潛在需求不斷創新,以自身供給的改進適應新需求、引領新消費,則是其成功的根本。
恆達公司的成功啟示我們,只要不懼變化,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一定能找到化危為機、轉型升級的「金鑰匙」。(河北日報記者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