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湊擬明年進軍新馬泰 快速開店挺母公司呷哺呷哺股價創新高

2020-12-21 新浪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

湊湊擬明年進軍新馬泰,快速開店挺母公司呷哺呷哺股價創新高

澎湃新聞記者 王啟帆

12月2日晚間,火鍋品牌湊湊餐飲的CEO張振緯在發了一條朋友圈,「四年磨一劍。從不被大多數人看好,到終於得到市場認可,湊湊忍辱負重走了四年。」

在國內鋪設下沉市場同時,湊湊還在近年提出了出海之路。根據計劃,湊湊預計於明年第二季度在新加坡與泰國開設首店,於第三季度進軍馬來西亞。

就在同一日,湊湊的母公司呷哺呷哺集團(00520.HK)也創下了上市以來的股價新高,盤中最高至17.70港元/股,12月2日收盤報17.20港元/股,較上一交易日漲10.12%。張振緯朋友圈內也附上了呷哺呷哺的股價走勢圖。

近年來被稱為網紅火鍋店的湊湊火鍋創立於2016年,是臺灣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旗下孵化的中高端火鍋品牌,以精製火鍋和奶茶的組合,主打聚會概念。對比呷哺呷哺人均約55元的消費標準,湊湊的總體客單價約105元,成熟店客單價可達到140至160元價格帶。在線下門店的布局上,湊湊的門店都會選在商場內,主打中高端人群,並會在火鍋店旁另設一家茶飲店,推出「火鍋+奶茶」的組合。

湊湊在一、二、三線城市的客單價

成立四年,湊湊就成長迅速,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有湊湊門店128家,覆蓋35個城市(含中國香港),並且營業收入在2019年達到12億元,佔上市公司呷哺呷哺收入的19.9%。而最新財報顯示,在疫情導致餐飲行業集體「受挫」的情況下,湊湊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也達5.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3%。

可以說,在呷哺呷哺集團主營業務呷哺呷哺品牌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湊湊成為了集團增長最快的品牌。

但對於「副品牌」帶動母公司成長的說法,張振緯在12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確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它定義成副品牌,它就註定死掉。我們一直是把湊湊當作和呷哺呷哺的兄弟品牌去運作,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團隊,整個的文化DNA和集團還是不太一樣的。」

從財報來看,目前湊湊的業績增長主要還來自門店的高速擴張,每年門店數量翻倍增長。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導致開店速度放緩,但據張振緯透露,新開門店計劃只是因疫情延期,預計今年年底還會有「很多家」門店新開業。

就在11月28日,湊湊雙店齊開,入駐上海迪士尼小鎮,同日成都首店也入駐萬象城。

迪士尼小鎮店特色菜品-童心鍋

「湊湊是中國餐飲行業發展以來,成長速度最快的企業,而且是只有之一,沒有之二。類似海底撈貨其他大型餐飲公司,都是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但湊湊只有三四年的成長經歷。」張振緯說。

在國內鋪設下沉市場同時,湊湊還在近年提出了出海之路。2019年8月,湊湊走出中國內地,在中國香港迎來首店,取得成功後又相繼開設第二、第三家,最新的第四家門店9月在香港K11開業。根據計劃,湊湊預計於明年第二季度在新加坡與泰國開設首店,於第三季度進軍馬來西亞。

對於此前中國餐飲品牌出海依然做華人生意的困境,張振緯也做出了回應,「湊湊的包容性很強,現在我們已經有花膠雞鍋底、豬肚雞鍋底、臺式麻辣鍋底等,融合創新是我們的主軸,隨著我們進入各個城市或區域,我們會截取當地的特色,比如說新加坡的肉骨茶。」

相關焦點

  • 呷哺呷哺「新瓶裝老酒」的創新泡沫破了
    文|筷玩思維 李三刀近日,呷哺呷哺的股價止住了從今年1月以來的「跌跌不休」,據此有分析師認為呷哺呷哺的股價比起海底撈肯定是被低估了,行業內充斥著追漲的聲音(大多是呷哺呷哺自己發布的公關軟文),期間雖也有人在操作高拋。
  • 謀劃四年後 呷哺呷哺旗下高端火鍋湊湊來成都了
    繼撈王豬肚雞火鍋一連在成都開設兩家門店後,呷哺呷哺旗下高端火鍋湊湊在謀劃四年以後,終於落子成都,一口氣連開兩家。前者撈王創建品牌11年,目前在全國超過100家直營店;後者湊湊目前在全國開設了130多家直營店,品牌正在走向自己的第五個年頭,用湊湊首席市場官楊婷婷的話來說,湊湊在成都的開店達成,意味著湊湊全國的布局業已完成。
  • 老牌餐飲呷哺呷哺打造的網紅店湊湊能紅多久?
    「餐飲行業子品牌的研發成功率遠沒有想像的高。當一家餐飲公司的創始人開始研發子品牌時,他早已實現財務自由了,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很難保持創業初期的熱情和拼勁。」 「灰姑娘基金」基金經理王卓瑋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王卓瑋研究餐飲行業多年,但被他看上的餐飲公司只有兩家,呷哺呷哺就是其中之一。
  • 沉迷數字遊戲、重要股東和總裁趙怡套現7.7億,誰在看衰呷哺呷哺的...
    對於那些不想在家做飯又想省錢的消費者來說,呷哺呷哺也是一個物超所值的選擇,(再)由於湊湊門店目前僅經營107家,因此,湊湊品牌的新店擴張潛力巨大(言外之意為湊湊只要開店就必然賺錢?)」。為了讓自己的論據更具說服力,猛獸財經更在文中寫明:「我們實地調研了一家湊湊門店,吃著還行」。
  • 沉迷數字遊戲、重要股東和總裁趙怡套現7.7億 誰在看衰呷哺呷哺的...
    對於那些不想在家做飯又想省錢的消費者來說,呷哺呷哺也是一個物超所值的選擇,(再)由於湊湊門店目前僅經營107家,因此,湊湊品牌的新店擴張潛力巨大(言外之意為湊湊只要開店就必然賺錢?)」。   為了讓自己的論據更具說服力,猛獸財經更在文中寫明:「我們實地調研了一家湊湊門店,吃著還行」。
  • 呷哺呷哺又創新品牌:小火鍋+串串+關東煮+奶茶……
    作為火鍋二哥的呷哺呷哺也「不甘落後」,這不,10月23日,呷哺呷哺在上海又推出全新子品牌in xiabuxiabu!這次它創新性地打造出「小火鍋+」的複合業態模式,主打一人一鍋,但還賣關東煮 、辣串串、小吃等,客單價卻在110元左右!它的新模式能否引領小火鍋的第二次風潮?一起跟隨小編來一探究竟吧!
  • 呷哺呷哺陷入「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怪圈?
    一度背負「業績拖累」名聲的湊湊,在2018年終於交出一份盈利的成績單,而其母公司「呷哺呷哺」最近卻一直被翻臺率變低、盈利下滑的名聲裹挾,不久前呷哺又發布了盈利預警,這讓其愈發顯得危機重重。同時,呷哺呷哺的客單價也相應提升,原來50到60元可以吃飽,現在要吃飽吃好一般都得至少要60到80元。  呷哺呷哺門店升級的同時,子品牌「湊湊」也在推進中,雖然客單價相差一倍多,但愈發相似的環境風格,還是引發外界對這兩者之間的「同室操戈」產生質疑。儘管呷哺呷哺強調升級後的餐廳仍然面向的是過往客群,但實際情況則是:過去追求快捷、高性價比的顧客最終還是流失了。
  • 湊湊靠賣奶茶成火鍋界黑馬!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火鍋品牌呷哺呷哺也將自己的副牌經營的風生水起,旗下的高端品牌湊湊主打「火鍋+茶飲」模式,目前火鍋店的開店數達到100家,其中一款大紅袍奶茶更是一年賣出200萬杯,可以這樣說,憑藉賣茶,湊湊成為當之無愧的火鍋界黑馬。其實,呷哺呷哺的湊湊茶飲和海底撈自製啤酒,差不多都在2017年下半年才推出,不過才僅僅兩年,為何能獲得這麼多年輕人喜愛呢?
  • 呷哺呷哺再推輕奢之作,能否提升運營效率?
    ▲湊湊門店近年來,呷哺呷哺一直在進行品牌升級,此次又推出「LIGHT-POT」輕奢版門店,將輕奢感融入用餐體驗中,進行輕量化運營,希望以此增加對年輕主力客群的吸引力,不斷提高門店翻臺率,提升運營效率。▲呷哺呷哺「LIGHT-POT」輕奢版門店呷哺呷哺升級版門店是否能像湊湊那樣獲得成功,突破集團運營效率瓶頸?
  • 湊湊加速狂奔的秘訣是什麼?
    「當你創業,當你要創新,你一定要做未來的事情。未來的事情有兩種,要不就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要不就是把別人做過的事情換一種別人想不到的方式去幹。」用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禕的這段論述,來概括湊湊火鍋再合適不過了。此時的湊湊或許不像一個餐飲品牌,更像網際網路產品,通過體驗與用戶連接,用不斷豐富的增值體驗來提高用戶粘性。
  • 小電充電寶獨家入駐知名火鍋連鎖品牌湊湊火鍋 聚焦垂直行業頭部品牌
    近日,「IoT+便民充電服務創領者」小電科技與全國知名臺式火鍋連鎖品牌「湊湊」達成合作,獨家入駐湊湊火鍋全國範圍近100家門店。這是小電科技繼成功與海底撈聯手之後,深度挖掘國內餐飲優質賽道的又一重要布局,未來雙方將在續電服務、品牌營銷等多個層面展開深入合作。
  • 呷哺呷哺2019年淨利大幅下滑:百億營收目標落空 高盛預測2020將由...
    呷哺呷哺在2016年啟動三年規劃,提出到2019年實現一千家門店一百億營收的目標,2019年呷哺呷哺順利實現門店突破一千家目標,但其營收體量距離一百億元仍相距甚遠  與此同時,呷哺呷哺還需要面對高速擴張壓力下淨利潤增速放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高盛報告預計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同店銷售跌幅35%,淨虧損2.11億元人民幣。
  • 推子品牌「in xiabuxiabu」,呷哺呷哺能否「翻盤」
    近日,呷哺呷哺推出了全新子品牌「in xiabuxiabu」,首家門店已在上海開張營業。分析認為,近兩年呷哺呷哺同店業績呈現下滑趨勢,且開始出現負增長,此次推出inxiabuxiabu可視為呷哺呷哺調整戰略的表現。然而,呷哺呷哺雖然一直在嘗試升級呷哺呷哺品牌,但從目前業績表現來看收效十分有限,上海又非呷哺呷哺佔據優勢的區域,此舉最終能否給其帶來預期的效果仍有待市場的檢驗。
  • 呷哺呷哺集團總裁趙怡:如何管理一個 21 年每天排隊的火鍋品牌? ​
    文 | 丹青 夏瑞編輯 | Kiki Gao提到呷哺呷哺,每個人都會說:知道,每天都在排隊的小火鍋。1998 年成立的呷哺,2018 年呷哺呷哺仍然保持著 2.8 的高翻座率。在北京餐飲界,曾經流行這樣的一句話:「出事找 110,肚子餓找呷哺呷哺。」2017 年呷哺呷哺推出副品牌「湊湊」,湊湊的定位中高端網紅店,通過火鍋加茶飲的方式形成新消費場景,再一次延續了呷哺呷哺的日日排隊成績。2018 年 11 月,其新的品類茶米茶在北京、上海兩家店開業。
  • 呷哺呷哺為什麼幹不過海底撈?
    海底撈憑藉服務號令群雄,呷哺呷哺兩三個人服務二三十人;海底撈靠京劇變臉、花樣拉麵愉悅客戶,呷哺呷哺靠蘸醬一統江湖;海底撈有寵物熊解決一個人吃火鍋的尷尬,呷哺呷哺將一人鍋做成特色。到2018年,山東消費者甚至在火鍋裡吃出一隻死老鼠,當時這一事情還登上了微博熱搜,雖然當時呷哺呷哺表示,自己會虛心改正。當時,呷哺呷哺兩天之內股價暴跌,市值蒸發了1.9億美元。看到用戶的這些評價還是挺扎心的,當年呷哺呷哺能在帝都立足,靠的就是個「乾淨衛生」。
  • 餐飲難做,看呷哺呷哺是如何再創新高,一杯果茶即刻賦能
    「做餐飲真難」,對於這句話想必不少餐飲經營者都對它有很深的感悟,確實如此眼下的餐飲市場早已不是十幾年前那個開店就賺錢的餐飲市場了
  • inNews:歐萊雅品牌價值排第一 湊湊年底開新馬泰首店
    在聲明中,良品計畫表示公司在疫情期間一直努力應對高租金和其他成本的影響,但最終於事無補,只能通過申請破產保護,重新協商租金以期重組。目前該零售商在中國已有750家門店,規模與日本本土市場相當。一旦MUJI從中國和美國兩個最大體量的市場戰略性撤退,這可能也意味著這個日本企業全球擴張夢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