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滄海桑田,古人的詩詞說盡了歲月的變遷,「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三國演義》卷首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更是對中華歷史變遷的生動描述。
華夏文明歷經五千年,好多東西早已化作了歷史的塵埃。清代學者龔自珍說:「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因此,中華民族能屹立五千年生生不息,是因為中華文明的傳承。
一直傳承至今的中華文明,我認為分為以下幾類:
1. 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得以傳承的載體。經典古籍和民間故事依靠自己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傳承著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古人的智慧。
2.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古人「大公無私,打濟天下」的廣闊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凌然氣節;「己所不欲,勿失於人」的做人準則;「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精神;「無為而無不為」的超然智慧;「見賢思齊,無欲則剛」的人生哲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系統而完整,它是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體現,它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
3. 中華民族包容並蓄的精神內涵。中華民族由56個民族組成,各民族能和諧相處,共同發展,源於中華民族包容並蓄的民族精神,。各民族既認同大家同宗同源,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傳承者;又保持著自己民族的特色。在這種包容並蓄之下,中華文明才得以一直延續下來。
4. 古代優秀的科學技術。我國的中藥典籍,天文曆法、文學藝術、建築技術、四大發明等為本民族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著重要的貢獻,現在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這些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不妄自菲薄,不驕傲自滿,自強自立,團結奮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