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聯手揭示新冠病毒的分子結構

2020-12-23 健康界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疫苗是控制大流行迫切需要的必要對策。

SARS-CoV-2與另外兩種密切相關的高致病性病毒SARS-CoV和 MERS-CoV同屬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屬。SARS-CoV-2有一個大小為30kb的正義、單鏈RNA基因組。它的核衣殼蛋白(N)是由膜蛋白(M)、包膜蛋白(E)以及刺突蛋白(S)組成的外膜,包覆著它的基因組。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與SARS-CoV一樣,SARS-CoV-2的S蛋白通過受體結合結構域(RBD)與它們共同的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結合,介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證實,SARS-CoV和MERS-CoV的RBD包含主要的構象依賴性中和表位,並能夠在免疫動物中引起強效的中和抗體,因而是有希望的疫苗開發靶標。

儘管最近在SARS-CoV-2蛋白的結構闡明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完整病毒的詳細結構仍有待揭曉。

來自中國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子斷層掃描(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和子斷層掃描圖平均化(subtomogram averaging, STA)技術,報導了真實的SARS-CoV-2病毒的分子結構。相關研究結果於在線發表在近期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

這些研究人員確定了SARS-CoV-2刺突蛋白在融合前和融合後構象下的天然結構,平均解析度為8.7~11埃。

他們利用質譜分析了天然的SARS-CoV-2刺突蛋白中的N-連接聚糖(N-linked glycan)的組成,發現這些天然N-連接聚糖的整體加工狀態與重組SARS-CoV-2刺突蛋白上的聚糖加工狀態高度相似。

研究人員揭示出SARS-CoV-2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 RNP)的天然構象及其高階組裝體。總的來說,這些表徵極其詳細地揭示了SARS-CoV-2病毒的結構,並闡明了這種病毒如何將它的長達大約30 kb的單分段RNA包裝在直徑為大約80 nm的殼體內。

參考資料:

Hangping Yao et al.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9.018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Cell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4期)
    1.Cell: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聯手揭示新冠病毒的分子結構doi:10.1016/j.cell.2020.09.018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子斷層掃描(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和子斷層掃描圖平均化(subtomogram averaging, STA)技術,報導了真實的SARS-CoV
  • Cell:揭開廬山真面目,李蘭娟/李賽首次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然而,完整的新冠病毒詳細結構仍然有待揭示。 2020年9月14日,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清華大學生科院李賽研究員合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 的研究論文。
  • 施一公實驗室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原標題:西湖大學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 《細胞》: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9月15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925萬例,死亡人數達93萬。
  • ...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聯合揭示國際首個新冠全病毒精細結構
    2020年9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Cell,影響因子38.637)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反向遺傳學揭示新冠病毒呼吸道感染梯度變化
    反向遺傳學揭示新冠病毒呼吸道感染梯度變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30 13:12:24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Ralph S. Baric、Richard C.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
  • ...團隊合作揭示單羧酸轉運蛋白的質子偶聯轉運機制和候選抗癌藥物...
    更重要的是,MCT1、2和4在多種癌症中的高表達與癌症的發展有密切關係。由MCT1和其他亞型共同介導的乳酸穿梭能夠連接以糖酵解為主要產能方式(Glycolytic tumor cell)和以線粒體氧化為主要產能方式(Oxidative tumor cell)的癌細胞使其形成協同代謝,從而促進腫瘤的發生與發展(圖1)。
  • 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已發表12篇Nature、Science和Cell!
    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家發表的12篇NSC論文中,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表現突出,各以第一完成單位發表兩篇NSC論文。其他高校和科研單位中,上海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和中科院神經所各發表一篇Cell,第二軍醫大學、溫州醫科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各發表一篇Nature,華南理工大學發表一篇Science。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Cell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1期)
    隨著CT掃描工具的更加精確,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澳門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三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武漢大學、廣州醫科大學、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香港理工大學和廣州康睿智能科技公司(Guangzhou Kangrui AI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假設可以建立一種能夠準確診斷NCP的AI系統
  • Cell:重磅!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刺突糖蛋白的結構、功能和...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的David Veesler博士及其團隊之前描述了從SARS-CoV或MERS-CoV感染者的罕見記憶B細胞中分離出強效的與SARS-CoV或MERS-CoV的S蛋白結合在一起的人類中和抗體,這就為競爭性抑制結構域B附著到宿主受體上的機制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信息(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8.12.028)。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為了充分研究這種潛力,科學家們需要知道這些藥物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與腦細胞相互作用,以引起它們的引人注目的生物效應。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Bryan L. Roth博士和史丹福大學的Georgios Skiniotis博士及其同事們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 Cell: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招募酵母端粒酶到端粒上機制
    但是為了開發這樣的藥物,科學家需要更好地理解端粒酶如何到達和延長端粒。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David Zappulla博士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研究中,證實了兩種蛋白Ku和Sir4如何相互作用來招募端粒酶到酵母染色體的末端附近(eLife, 2015, doi:10.7554/eLife.07750)。
  • Cell發表西湖大學郭天南實驗室關於新冠患者生物標誌物的發現
    北京時間5月28日12時左右,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組大數據實驗室同合作團隊的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揭示了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種獨特的分子變化,並找出了重症患者一系列特徵性的重要生物標誌物,將有望為預測輕症患者向重症發展提供導向。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圖源:李賽團隊 引 言 近期,清華大學李賽團隊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新冠病毒結構,為人們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直觀的認識。在下面的這篇文章中,李賽不僅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還解讀了新冠病毒所屬的囊膜病毒的結構研究。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罪犯」,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圖源:李賽團隊 引 言 近期,清華大學李賽團隊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新冠病毒結構,為人們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直觀的認識。在下面的這篇文章中,李賽不僅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還解讀了新冠病毒所屬的囊膜病毒的結構研究。
  • 西湖大學再發布複合物結構,《Science》上線S蛋白結構論文
    今天(2月21日),在BioRxiv上,西湖大學又發布了關於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後的複合物結構。在短短十天時間內,我們相繼看見了S蛋白結構、ACE2蛋白結構的研究成果,以及基於兩項成果發布的複合物結構,這為後期的疫苗研製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 生命學院閆創業課題組合作揭示單羧酸轉運複合物的轉運機制和候選...
    清華新聞網12月2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閆創業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員蔣鑫合作發布了關於抗癌藥物靶點MCT1蛋白複合物的轉運與小分子抑制機理的重要成果。該工作通過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相結合的手段闡明MCT1的轉運機理和小分子抗癌候選藥物抑制機制,為進一步靶向MCTs的藥物發現奠定了基礎。
  • MAIT細胞抗原有效性和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MAIT細胞抗原有效性和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 16:37:42 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Jamie Rossjohn、昆士蘭大學David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