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跟父母作對,父母如何巧妙化解,看綜藝換角度改善親子關係

2020-12-21 育兒鋪子

導語

孩子才剛上學,變得愛頂嘴,愛和大人唱反調,越來越不聽話了,讓他做點什麼,他總愛說:不!

然後振振有詞地說出一堆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理由來。原來天使般乖巧聽話的寶寶慢慢不見了;以前溫馨的家裡天天吵吵鬧鬧,氣氛緊張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我們的小天使怎麼就變成氣人的小魔鬼了?

孩子為什麼變得愛頂嘴、愛和家長唱反調呢?

一、為什麼孩子喜歡和父母頂嘴

1、愛頂嘴是孩子長大的一種表現。這聽起來似乎還不錯,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有了獨立的思維能力,就敢於說"不"了。

這時候,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對這個世界有了一知半解的認識,慢慢會對父母、對社會產生逆反心理。 還特別不希望父母再來命令、教訓、說教自己。

家長們總是高高在上,從自己的角度來說教,逼著孩子用"頂嘴"這個武器來保護自己。

中國傳統的育兒觀裡,家長們總是說:我自己的孩子,讓他怎樣都得聽我的!

結果呢?

在家長們命令式的教育模式之下,有些孩子漸漸變得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見解,事事聽從家長的乖寶寶;有些就敢於反抗,從小小的頂嘴開始,漸漸膽大妄為,天不怕地不怕,敢於挑戰一切規矩,甚至法律的問題少年,這樣的悲劇也是屢見不鮮。

家長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其實都逃不過孩子們的"火眼金睛"

有的家長天天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講,多看書。家長們自己卻天天玩遊戲,喝酒打牌聚會,你說孩子能聽你的嗎?

有的漂亮寶媽,秋冬季節也會穿著單薄漂亮的衣服,卻總是要求孩子多穿些,別感冒,孩子自然不會聽。因為他看到,媽媽這樣穿漂亮好看,自己當然也不想穿得臃腫。

雖然他說不出理由,可家長的行為在他的潛意識裡已經滋長了,他也分不清對錯,你再要求他,他只會頂嘴來反擊。

面對這樣的局面,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緊張的親子關係呢,從當下一些熱播的親子節目中,比如《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等,我們做為觀眾,站在更客觀、更理性的角度看到,原來父母子女之間,不應該是管、教關係,最好的關係應該是戰友、是朋友,是互幫互助的夥伴,只有看透這一點,才有助於改善家裡劍拔弩張的氣氛,收穫更好的親子關係。

二、學會和孩子做夥伴,做隊友,好處你意想不到!

1、可以拉近家長孩子之間的距離。

大導演王嶽倫不會做飯,一到做飯環節就發愁。Anglela並沒有嫌棄爸爸做的黑暗料理,不時給爸爸加油打氣, 積極做爸爸的小幫手

胡可由於工作忙,回家累的不能再幹家務, 安吉和小魚兒主動請纓,幫媽媽做家務。

孩子們在這種親密互動中才知道,大人們也不是萬事不能的大神,也有窘迫尷尬、狼狽不堪的時候,也會勞累,生病

在生活中,多做這樣的親子活動,可以更好的拉近孩子們和家長們距離,讓孩子更加理解父母,了解生活的不易

融洽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一集田亮在水坐在盆中採集蓮藕,由於重心不穩,狼狽地掉到了水裡。

大家在確認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開心的嬉笑著,森碟也覺得頗為好笑,爸爸是跳水冠軍的光環一下褪去了,成了一個出糗的好笑的爸爸。

其實,即使在這時候,無論父母怎樣,在孩子眼裡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管他會不會烹製美食,不管他有沒有超人般的本領,他都是自己最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是要完成下一個共同任務的隊友,是互幫互助的朋友,這種氛圍下,家長、孩子還有什麼不能溝通的嗎?

更加全方位了解彼此。

在節目中,大家為了完成一項任務,必須通力配合才能完成。

這裡沒有高高在上的家長,只有隊友和夥伴,也只有在這種親密合作中,一些家長才真正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孩子。

了解孩子的優點,掌握了孩子的不足,有心的父母就會循循善誘,引導孩子不斷克服困難,變得越來越優秀

三、 人生就像旅途,要把孩子看成隊友 ,是人生的合作夥伴,才能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1、父母要放低姿態,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堅決杜絕命令的口吻。

家長們首先要做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自尊心,因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他也是有獨立人格和思想的獨立個體。

家長們千萬杜絕煩躁的心態,以平和的心態看淡"頂嘴"這個現象本身, 千萬不要擺出家長的高高在上的姿態,不分青紅皂白的責備孩子。

尤其是不講方式、不分場合,不留情面,這會大大傷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引起他的反感。孩子的內心自然而然的築起了壁壘。親子關係有了隔閡,長此以往的話,怎麼可能要求孩子能聽話呢?

2、只是放低姿態還不夠,還要試著和孩子交朋友,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真正了解孩子。

鼓勵孩子大膽說出反對的理由,可以讓孩子們申辯,也只有在這種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孩子才能真正知道,家長的用意對在哪,自己的理由為什麼站不住腳。

只有大人和孩子像朋友一樣,才能讓孩子心無芥蒂,願意和家長們分享一切想法。

因為,孩子知道,無論有什麼想法,家長都會認真傾聽,給予中肯、有益的意見,而不是只得到諷刺挖苦,時間久了,孩子也學會主動表達自己,和家長們講道理,不會胡攪蠻纏地頂嘴了。

另外,做為家長,要試著了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體驗一下孩子的樂趣,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多,家長們也要與時俱進,多多學習,不要武斷的用老觀念來評價孩子,只有這樣,家長和孩子才能越走越近,成為朋友。

3、試著交換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經驗、世俗的觀念來約束、命令孩子。

對尋求幫助的孩子,要真心的幫助他解決,而不是以幼稚、可笑來諷刺挖苦

對大人來講很可笑的事情,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就是事關他尊嚴的大事。

所以,大人們一定學會換位思考,聆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敞開心扉,孩子才能在大人的關心下,快樂健康的發展。

結語

所以,家裡的孩子變得愛頂嘴了,家長們也不必害怕。

孩子頂嘴,說明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獨立的思考;他有膽量,敢於挑戰家長、老師的"權威",雖然在大人們聽起來,孩子頂嘴的理由有些可笑。

這時候,家長們一定要俯下身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下命令;

轉變思路,多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如果想要一個愛看書的寶貝,家長們要一起多去圖書館;

想改變孩子天生內向的性格,就帶他多去交朋友,多聊天 ;想讓孩子多加強鍛鍊,就丟掉手機,多帶他去踢踢球。

不久之後,你會發現,你的乖巧可愛、健康活潑的寶貝又回來了。

你家有愛頂嘴的,又打不得罵不得的寶貝嗎?你是怎麼做的呢,讓大家共同學習一下?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如何跟父母斷絕親子關係?
    內容都是」我養你這個兒如何如何艱辛,你怎麼這麼忤逆不孝。『「不聽話爸媽就打死你。」『好生聽話才是乖兒,才是社會上的好人。"『別人家的孩子都聽話,你怎麼這麼做不到。』『你要敢跑,離了我們誰能養你個小雜種「 她絮絮叨叨,重重複復,時間非常長,這些訓話中我都是跪著的,如果我不認真跪著,或者她發現我沒有認真聽,她會拿皮帶抽,拿擀麵杖毆打我,拿針扎,那手邊任何東西砸我。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除此之外,他還不斷地在一邊對著孩子指手畫腳,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最後,孩子除了跟父親有一樣的強迫症,還具有自卑、拖沓、不安全感等等性格缺陷。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會感到非常不舒服,親子關係自然也越來越糟。第五類是父母與孩子的人際關係處理不當。
  • 誰才是親子關係的殺手,是個性突出的孩子,還是辛苦掙錢的父母?
    實際上是錯了,無論是我的同事,還是那個大老闆,他們親子關係出現衝突的原因就在於沒有陪伴,尤其是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時刻。這也是為什麼,電視劇裡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孩子特別期盼父母出現在他們的領獎,表演等重要時刻。
  • 孩子沉迷遊戲小說,不願與父母溝通咋辦?改善溝通的3條兵法建議
    還有的父母則抱怨——「我們也想和孩子溝通,關鍵是不知道要跟孩子溝通什麼,孩子喜歡的話題,我們壓根不懂,而我們想聊的話題,孩子又不感興趣,所以導致每次跟孩子溝通的話題,僅限於『作業寫了嗎?』、『今天想吃什麼?』、『怎麼還不睡覺(起床)?』等等。」
  • 孩子脾氣暴躁,不願跟父母溝通,怎麼辦?
    一位媽媽問:孩子脾氣暴躁,跟他講話不搭理,稍微說他兩句,居然直接把我和他爸爸,拉黑了,怎麼辦啊?另一位媽媽問:孩子總說我逼他讀書,不願理我們,連我做的飯都不吃,總說想死的話,怎麼辦啊?兩位媽媽口中的孩子:一個直接把父母拉黑,一個說想死,並且都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可見情況都比較嚴重。
  • 想讓親子關係更進一步,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父母只需這樣一個動作
    曾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在聖誕節的夜晚,一位窮人媽媽帶著自己的小兒子來到了繁華的市中心看美景、看煙花,媽媽邊拉著孩子的手邊指著那些漂亮的景色讓孩子看。然而沒想到的是孩子突然站在原地哭了起來,任憑媽媽怎樣拉他的手都不肯移動半步。如果換成是同樣身為父母的你會如何處理?相信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責罵孩子。
  • 悅聽丨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
    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不少孩子回到家也不大願意談起學習,甚至牴觸爸媽跟他們說功課、說考試,問分數、問排名,唯恐躲之不及。但如果父母換一個思路換一種方式關心孩子,孩子也會換一種態度。
  • 從父母的角度講,如何讓孩子的健康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經常說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早教,對孩子大腦進行早開發。對於早教,我不想評論什麼,但是從健康的角度講,今天來給大家講講如何讓孩子的健康贏在起跑線上。據有報導,孩子的魄力遺傳自父親多一些,孩子的體質遺傳自母親多一些。
  • 二胎家庭,如何化解孩子間的嫉妒情緒?
    二胎家庭,如何化解孩子間的嫉妒情緒?,如何化解孩子間的嫉妒和情緒?發生的事情並不是他們兩個人爭吵不開心的那些事情,而是他作為一個孩子背後其他的一些感受。所以二胎其實他是有一些好處,比如說可以學習到一些競爭,學習到一些如何談判,如何妥協。另外一個就是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我也問過一些有兩個孩子的爸爸媽媽,他們說對於兩個孩子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兩個小人,他們的感受各方面不一樣,有的時候爸爸媽媽的角度就會覺得我就喜歡他的狀態。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父母跟孩子最好的關係,就是不遠不近,在愛裡尋找那1釐米的距離
    文/蘭媽談育兒有人說父母跟孩子之間最好的關係是「你愛我、我也愛你」,實際上親子之間最好的關係是不遠不近、父母給孩子們足夠的空間,愛孩子就應該在愛裡邊去尋找那一釐米距離。父親對弟弟的偏愛、對小花的斥責,也讓小花有著較重的心理壓力,常常把加班當成了自己的業餘時間,因為她根本就不想回家、更不想面對那樣一個偏袒的家庭……實際上在家庭教育裡不管是偏袒也好、斥責也罷,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是那不遠不近的1釐米距離,熱播劇愛的釐米已經大結局了,劇中的女主角關雨晴和弟弟關震雷跟我這個朋友的情況差不多,
  • 離異家庭,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李小璐、賈乃亮的方法值得學習
    ▲父母離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①不對等的親子關係之前看熱播劇《小歡喜》的時候,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就曾控訴女兒的不公平,只因她全身心地為女兒付出一切,甚至沒有再婚,但女兒卻被隔三岔五來顆糖衣炮彈的前夫給忽悠走,這讓陶虹痛苦不已。
  • 孩子很叛逆,父母如何正面管教做到和孩子愉快的溝通?
    生活中,很多家長不是過於嚴格的教育孩子,就是過分寵溺孩子;結果養成孩子的叛逆性格。那麼如何來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呢?家長平衡嚴厲和寵溺這兩者關係,需要用正面管教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正面管教需要和善與堅定並行,不失底線有原則地與孩子平等對話。
  • 2020寒假最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的8部動畫電影,尤其是第一部
    每一部都是良心作品,孩子看後能有所收穫,大人看後也不會覺得悶,還能巧妙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語言,走進孩子的世界。 這部由「中國唱詩班」製作的國產動畫短片,正是向我們講古代人是如何過年的? 它取材於王安石同名古詩《元日》,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四百年前明代嘉定年間,春節時節的民間傳統與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親子交流困難重重?父母的「尊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不少家長都反映孩子長大之後,親子之間的交流就越來越困難了,彼此之間總是說不到兩句就會開始爭辯最後鬧到不歡而散。而之所以家長覺得和孩子交流困難,就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控制,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才覺得親子交流困難重重。
  •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豆瓣9.5分,父母必備的親子溝通手冊
    文 / 魔斯媽媽《好父母的說話之道》是美國《父母》雜誌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戈爾博士最新推出的一本育兒專業書籍。很多人一聽到名字,很容易聯想到另外一本同樣有名的教父母親子溝通的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 在線心理諮詢師:如何讓父母尊重自己的選擇
    情感解惑:面對父母的幹涉,愛情與親情該如何兩全?在生活中,父母幹涉子女婚姻的事情非常常見。對面臨愛情和婚姻狀態的年輕人來說,這種情況的確讓人無奈。一般情況下,父母對子女的愛情和婚姻幹涉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子女有了自己的愛情,但是父母認為不合適而拒絕,甚至為子女另外找對象;二是子女雖已到結婚年齡,卻遲遲不找對象,父母因焦慮而橫加幹涉。無論是怎樣的幹涉,都會破壞親子關係和家庭和諧。作為子女,如果尊重父母的意見,自己內心會不情願;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父母又會生氣甚至憤怒。
  • 孩子逆反還是父母逆反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時讓我獨自邁出一步。如果您能用您的愛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壞我自由呼吸的空間。如果您能理解,我觀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馬迪·金《如果您能記住》,從一個孩子的角度道出對父母的深切期盼"……孩子,請原諒我的無知和愚蠢,曾經那麼粗暴地打罵你,而我還理直氣壯地認為都是為你好,我在愛的美麗旗幟下,殘酷地摧毀了你嬌嫩的生命花蕾。
  • 父母語言暴力為什麼會造成孩子腦損傷?
    親子關係的金字塔模型親子關係也遵循馬斯洛需求原理。孩子對父母有生理的需要,比如要抱抱、要陪伴、要安撫、看不見媽媽就大哭等等,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是需要大量親情呵護的。這3種親子關係形成的根源是什麼?是在當今日益競爭的社會環境下,每個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觀念和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而形成的。有些父母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就會對孩子嚴加管教;還有的對孩子比較寵溺,要什麼就給什麼,這兩種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不卑不亢型,這樣既給孩子立了規矩,也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
  • 【連載】沉迷遊戲、事事作對,這樣的親子關係還能改善嗎?- 情緒管理 15 青禾旅讀
    本系列以為人父母的親身經歷,一路總結,句句實在,希望能對我們的親子關係有所裨益。查看本系列已發文章,請點擊文末連結。情緒管理工具箱 之15親子情感帳戶是一個隱喻。當父母給與孩子關愛、尊重、鼓勵、肯定、理解、賞識、接受、傾聽、安慰、支持、對孩子喜愛的事表示興趣時,父母便在親子情感帳戶裡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