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幹什麼,都不能太過分。一定要珍惜現在,懂得惜福。自在所作,我們就要在因上下功夫,心存善念,種善因,這樣才能化解災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消災消難。要用真心,多行好事,學會寬容,相信你也能獲得善果的。
氣溫忽高忽低,
夏秋之交,
晝夜溫差大,
往往是疾病的「多事之秋」。
再加上秋季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
此時開始草枯葉落、花木凋零,
人容易觸景生情,
出現悲秋等傷感情緒,
身體和心理都比較脆弱。
那麼此時我們該如何養生呢
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容易產生疾病,因此,秋季要潤燥、養陰、潤肺。辣椒、生薑等辛辣食物要少吃。夏天大家最愛的燒烤,此時也要忍痛割愛啦!因為入秋後氣候逐漸乾燥,如果再吃辛辣,對養肺十分不利。可以多吃一些蓮藕、荸薺、百合、銀耳,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的作用。俗話說「秋瓜壞肚」,所以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性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天大量吃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病,卻已經使得腸胃的抗病能力有所下降。立秋後依然貪吃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腹瀉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也會隨之產生。而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溼的功能,正好可以在立秋時節食用。可以多喝三豆(綠豆、紅豆、黑豆)湯,能清熱解毒、健脾利溼。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切忌貪涼,最好避免皮膚直接被風吹。一些多發病都與立秋天氣轉涼有關,比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此時最易復發,所以要注意根據天氣冷暖加減衣物。「自古逢秋悲寂寥」,預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調節,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讓自己心情舒暢。晴朗的日子裡,可以約上親朋好友一起去登高望遠,愉悅心情,使身心都能得到放鬆。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同時立秋後也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今天推薦這6道秋季養生食譜給你們,快做起來~1、提前將銀耳和薏米洗淨泡發開,然後將洗淨的百合和紅棗倒入燉鍋中2、加入清水,沒過所有食材即可,開啟燉鍋甜品模式4.5小時,沒有燉鍋的可以直接用鍋煮,大概一個小時3、大概在3.5小時的時候,再加入冰糖繼續燉,直至濃稠桃膠3克、銀耳半個、冰糖適量、皂角米5克、紅棗二個、枸杞適量5、翻炒幾下後加入鹽調味, 最後大火收汁即可盛入盤中,點綴上薄荷葉即可。花生200克、西芹250克、胡蘿蔔50克、醬油、鹽、蔬果粉、醋、植物油適量7、西芹、花生、胡蘿蔔一起入大碗中,倒入料汁拌勻即可。荷蘭豆、胡蘿蔔、荸薺、薑絲、辣椒、花生油、素蠔油、生抽、鹽4、荷蘭豆片、胡蘿蔔、荸薺片放炒鍋內翻炒,倒入適量素蠔油、生抽翻勻▼桂花冰糖雪梨5、用黃冰糖浸泡過的雪梨會有很多水分,倒入洗乾淨的桂花秋冬進補,還要以溫暖溼潤的食材最為合適,能潤肺燥、補脾腎。要說什麼進補的形式最養人,老火靚湯和粥食必須要榜上有名啦,湯湯水水的最養人了~老火靚湯和粥食因為水分充足,又因為富含各種食材,營養豐富,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後易於消化吸收,更符合「秋冬養陰」的要求。俗話說「五穀為養」,煲湯或者煮粥時加入紅豆、黑豆、紅棗、蓮子等五穀雜糧搭配,可使潤肺燥、補脾腎效果更佳,是秋冬季節溫潤平補的不錯選擇。氣血不足、臉色差的女性在秋冬季常煲補氣養血五紅湯更養人。紅棗養脾補氣,枸杞補腎益精,與花生衣搭配使用,既可補虛又能益氣安神,改善貧血。入秋必吃的五紅湯,補氣養顏又暖身!2.泡好的花生、紅小豆連同浸泡的水一起加入鍋中,加入灰棗,再倒入適量的純淨水3.啟動電飯煲燉煮功能,燉煮快完成時加入紅糖和洗淨的枸杞,再燉煮10分鐘,完成秋季天氣乾燥,易乾咳上火,宜多喝湯水。懷善湯中沙參養胃生津,除虛熱,可治肺熱咳嗽;山藥、慄子是秋季進補的食療佳品,可補脾養胃,補腎益肺。與紅白芸豆、百合、枸杞等合而為湯,去疾補虛,不失為秋季潤燥靚湯。1.花生、蓮子、紅芸豆、白芸豆熱水浸泡;紅芸豆和白芸豆熱水浸泡10分鐘左右去皮;慄子去殼去皮,切小塊;山藥去皮洗淨,切丁;姜切小粒;沙參、百合提前浸泡,浸泡後掰斷小塊3.取炒鍋,熱鍋放油,加入切好的姜粒,炒香後放入山藥丁進行翻炒,倒入熱水,翻動一下4.把炒鍋的湯料連湯倒入湯鍋,放入沙參和百合,攪拌均勻繼續燉煮,煮沸後調小火燉煮1小時牛蒡蘿蔔湯是一道傳統的藥膳,在此基礎上加上時令食物蓮藕,清爽甘甜的馬蹄和有機蘋果,清熱解暑的綠豆和黑豆,讓這道湯品更為出色,清熱解毒效果更好,開胃消食。1.蓮藕、胡蘿蔔、馬蹄、牛蒡和蘋果洗淨削皮切塊,黑豆和綠豆提前半小時浸泡,洗淨備用2.把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大火燒開後調成小火慢煲2小時粉葛紅小豆湯 粉葛紅小豆湯是一款非常經典的老火靚湯,粉葛和紅小豆一起煮湯,可以清熱祛溼,特別是上火的人,多喝有益。1.薏仁、紅小豆提前一晚浸泡,粉葛、玉米、姜洗淨切小塊2.把粉葛、薏仁、紅小豆和姜放入湯煲中,倒入適量的水3.再加入玉米,無花果大火煮開後,轉為小火煲30分鐘秋季養生,以清熱祛溼湯為先。這道秋季清熱祛溼湯具有很好的祛溼效果,薏仁、紅小豆、紅芸豆有祛溼氣、利腸胃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差或體內有溼氣人群飲用。1.胡蘿蔔洗淨切片,玉米切小段,慄子去殼去皮、對半切,紅小豆、薏米、紅芸豆、香菇洗淨用清水浸泡2.水開後倒入食材,大火滾20分鐘轉中小火慢慢煲一個半小時左右這道蓮藕黃豆養生湯,能滋補養生、有潤燥消積和除煩解鬱的功效。蓮藕能健脾開胃,補氣益血;黃豆可健脾利溼,益血補虛;糯米性溫味甘,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三者一同煲湯,在秋季飲更為滋補強身。1.黃豆浸泡1小時,糯米、枸杞洗淨備用,海帶泡發洗淨,蓮藕洗淨去皮切塊,生薑去皮拍扁2.黃豆、海帶、蓮藕、糯米、生薑、椰子油,鹽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煲2小時秋冬是滋補養脾胃的好季節,日常中可通過食療健脾養胃。而這道蓮藕補血健脾湯有清熱、通利小便、健脾祛溼的功效,很適合在這個季節喝,常飲更佳。1.蓮藕去皮洗淨切塊,紅小豆、薏米、白芸豆提前2小時泡發備用,紅棗、陳皮洗淨2.蓮藕、紅小豆、薏米、白芸豆、紅棗、陳皮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3.大火燒開30分鐘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左右,直至豆類軟爛,蓮藕粉軟這款保健湯添加了板慄、淮山、黑豆等,因而有健脾養胃、養血補虛、益氣補腎之功效。適用於身體疲勞虛弱、食欲不振等人群。若兼有體虛怕冷、脾胃虛寒的話,可將適量的白胡椒粒打碎加入同煮,以增強溫中散寒的功效。1.幹茶樹菇泡發,慄子去皮去殼,山藥去皮切小段,玉米洗淨切小段,胡蘿蔔洗淨滾刀切,黑豆提前浸泡,枸杞洗淨備用2.把薑片和茶樹菇用中小火分別下油煎一下,煎茶樹菇時可以加入適量白胡椒粉3.把所有的材料放到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燒開,轉小火煲1.5-2小時(這個需要看量,量多就可以再煲長半個小時,如果用高壓鍋煲半個小時即可),最後加鹽調味就可以喝了豆類是純素者不可或缺的食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單一品種豆類吃膩了的話,不妨試試這款超能量素豆湯,市面上主流的13種豆類和扁豆類豆都在其中,再加些香料,最後加入蔬菜來吸收部分豆汁。這道湯品添加了超級豐富的食材,為我們機體提供各種營養素,暖身滋補的同時還美容養顏~1.將豆類米類浸泡一夜後放入冰箱冷凍,至少半天時間,煮之前稍微解凍就可以。解凍後的豆類大部分皮都已經破裂,而且顆粒飽滿。2.將豆類放入鑄鐵鍋,加入1500毫升水,中小火大約1個小時左右,至豆類口感粉狀3.煮豆時準備蔬菜,洗淨切塊。待豆類熟了後(黑豆熟了其它豆類全部已熟),放入蔬菜、辣椒粉和番茄醬、鹽,攪拌均勻煮15分鐘關火然後悶一個小時,利用鑄鐵鍋餘溫繼續煲。秋季宜溫補,鮮人參是最佳的選擇,在秋冬季節早晚進食人參粥,可益元氣、補五臟,改善食欲不振、失眠健忘。1.鮮人參洗淨,大米淘洗,一同放入砂鍋中
2.倒入適量清水,大火滾開後中小火煲40分鐘左右
3.成粥後加入適量楓糖漿,攪拌均勻即可
這道人參八寶粥很特別,滿足口感的同時更養生,溫補、健脾和胃。吃起來特別像八寶粥,卻比普通八寶粥多了一絲人參的甘甜,添加了人參非但不突兀還增添了幾份驚喜。1.鮮人參洗淨切段;各種豆類米類洗淨,並提前浸泡1小時2.把所有食材放入電飯煲,選擇煲粥模式,自動燉煮完成,加適量楓糖漿調味即可微信素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