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史無前例超長的「冬假」之後
隨之短暫的春
最愛的夏天終於來啦!
都說沒有冰淇淋的夏天是不完美的。
想吃冰淇淋嗎?
講到冰淇淋,我們還是很認真地深挖了相關的知識。請了有著20多年行業經驗的匠人把關。
小小的冰淇淋裡,有大大的學問。
這些年從北京、上海到其它城市,逐步湧現一種「
gelato」冰淇淋。今天是中文搜尋引擎都有這個單詞目錄了,也被翻譯成傑拉多、吉拉朵等等。這種來源於義大利街頭的
家庭工坊式冰淇淋因為了旅遊和電影經典場面而在世界廣為人知。
視頻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意式冰淇淋
更少添加 更新鮮
Gelato是義大利餐的一個極小部分構成,但這三十多年這個單品如同Pizza和Pasta一樣,開始成為代表義大利餐飲文化的一個特產之一。實質上它的全稱叫做「
Gelato Artigianale」,字面意思按照這幾年的國內流行語錄口徑就是「
匠人冰淇淋」。源自於家庭作坊和完善一點的餐廳,用小型製冷設備,自產自銷。因為這樣「小」, 店主可以
根據營業狀況來製作所需的數量,這裡就避免了「工業冰淇淋」因為需要有兩年保質期而必須的添加(這些年很多也推崇天然提取添加),從而體現了更少或不添加,保持天然、新鮮這一特色。
雖然沿襲了傳統的工藝,義大利這個民族卻通過多元創意,融入了他們一直以來在設計、審美上的才華,在選料,配料上結合了個人色彩和地方特色,
大家印象裡有沒有從雪櫃中剛拿出一個冰淇淋就迫不及待地去咬。能馬上咬動的普遍感覺甜,很難咬動的通常感覺冰?國人不大「舔」冰淇淋,每每在義大利街頭看到人們興高採烈地掛著舌頭在冰淇淋蛋筒上舔著快要融化的冰淇淋,就想到這點差異之處。對了,這是Gelato和其它冰淇淋的很大一個差異。
通常冰淇淋都儲藏在零下18-22度區間。為了在這個溫度讓冰淇淋有可咬性,通常要添加更多糖分(糖和脂肪是冰淇淋的天然調控工具,簡單明了的說法就是前者負責軟,後者負責硬)。
能使Gelato的好風味得到最理想釋放的區間溫度是零下14-16度,還有些人更偏愛剛剛出機時的零下7-9度(溼溼軟軟的)。換句話說,意式冰淇淋因沒有更低溫的儲藏要求,所以也不需要到達那個甜度。另一方面,東亞的甜品幾乎都比歐洲甜品減糖15%-20%,這似乎已成為東亞甜品圈的「潛規則」。而近幾年隨著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健身人群的擴大,低糖似乎更加成了剛需?所以有些文獻在宣傳的,
低糖的Gelato是減肥人士也可以吃的冰淇淋,似乎並不為過。而且口味偏好低糖的,選擇Gelato應該不會失望。
現代科技
帶來的行業擴張與變更
在二戰後到70年代末經濟起飛的義大利,陸續出現獨立的冰淇淋店,也湧現更多的物料商和更先進的製造設備,更現代的展示設計,逐步完善產業鏈。今天的義大利,街頭巷尾,冰淇淋店的數目已經和每條街區都有的街頭咖啡館數目幾乎持平。傳承幾代的家庭作坊因了下一代的興趣轉移反而逐漸消失,大多數的是由這個行業的設備製造商和原材料供應商所開啟的商業課程培訓所帶來的新創業者。今天在中國也是相似的情形,網絡上可查詢到各種意式冰淇淋培訓課程,以便於新創業者得到快速認知並能在短時間內投身於這個行業。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不僅國內,包括世界上大部分的咖啡館裡面的咖啡基本都是以意式咖啡為基礎,設備大部分都是義大利製造,行銷全球的烘焙咖啡豆品牌幾乎都是來自義大利,而好玩的是,義大利幾乎沒有咖啡種植。同樣在冰淇淋這個行業,所有的知名設備不管是製造還是展示,幾乎全是義大利公司多年來這個行業精益求精的結果。
20年前在義大利資金的投資下,兩個熱情洋溢的年輕人帶著全套製造Gelato生產設備,從義大利來到上海,開啟了當時對於國人來說陌生而稀有的地道義大利傳統冰淇淋的嘗試。剛開始在上海的中心城區開出了冰淇淋店,也遵照義大利的傳統,單店現做。傻乎乎地為了原汁原味連冰淇淋蛋筒也一併進口,後來南京東路步行街很現實地印證了3元以下才是當年的零食銷售黃金單價。在眼看嘗新心理居多,固定消費周期偏長的困境下,當年滬上少少的幾個國際品牌五星酒店主動找上門,希望能提供好品質的新鮮冰淇淋給到當時方興不久的西餐和自助餐群體。於是乎,逐漸地,淡出了已經具有六間門店的零售行業,開始更專注於酒店餐飲渠道的供應。自此,
LA PERLA 至今20年不間斷,每日從上海向多地發送新鮮製作的Gelato。下期我們將詳細的介紹LA PERLA這20年來取得的傲人成績
和LA PERLA帶來的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敬請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