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寫作 | 喬治·歐威爾

2021-02-08 目刻時光






在他的筆名喬治·歐威爾之前,埃裡克·亞瑟·布萊爾對他那個時代的中上階層英國男孩進行了相對正常的培養。現在回想起來,他的生活被證明是平凡的。他最出名的是反烏託邦小說《1984》,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經典作品之一,但寫作小說只是他生活和事業的一小部分。





喬治·歐威爾



從很小的時候起,可能是五歲或六歲吧,我就知道長大後我要當一名作家。在大約十七歲到二十四歲之間,我試過放棄這個想法,但在放棄時,我也意識到那是在違背自己的真正天性,而且遲早有一天,我會不得不專心寫書的。


在家裡的三個小孩中我排行老二,可是往上往下都有五歲的差距。八歲前,我幾乎沒見過我父親。出於這個以及其他原因,我多少有些孤獨。不久,我就具備了一些不為人喜的癖性,讓我在上學期間一直不受歡迎。我有了那種孤獨小孩具有的習慣,就是編故事和同想像出來的人對話,我覺得我在文學上的野心一開始混合了被孤立和被低估的感覺。我那時就知道我能夠熟練運用文字,而且具有直面不愉快事實的能力。我覺得正是這點,創造出了一個有點個人化的世界,在其中我可以找回信心,平衡日常生活中的失意。儘管如此,我童年及少年期間所有嚴肅作品——即出發點是嚴肅的——總量不會超過六頁紙。四歲或五歲時,我寫了我的第一首詩,由我母親記錄下來,我對它全記不得了,只知道是關於一頭老虎的,它長著「椅子般的牙齒」——很不錯的短語,可是我想那是對布萊克的《老虎,老虎》一詩的抄襲之作。十一歲時,當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的戰爭爆發時,我寫了首愛國詩發表在本地報紙上,兩年後又發表了一首,是關於基欽納之死的。我長大一些後,時不時寫過差勁而且是未完成的「自然詩」,是喬治時代風格。我還大約兩次試過寫短篇小說,結果遭到慘敗。那就是我那麼多年的確寫到了紙上,而且是立意嚴肅的全部作品。




但是,這段時間從頭到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我也是文學活動。先是那些下單交貨的東西,我可以很快很容易地寫出來,也未感到多大樂趣。除了學校的作業,我還寫過應景之作和打油詩,那些我能以如今看來驚人的速度寫出來——十四歲時,我一個星期左右就寫了一個詩劇,仿的是阿里斯託芬風格。我幫著編過學校裡的雜誌,既有印出來的,也有手抄的。那些雜誌是你能想像到的滑稽無比到令人同情的東西,我編那個,比現在寫最垃圾的新聞報導還要輕鬆得多。但與此同時,在十五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裡,我也以另外一種很不一樣的方式進行文學訓練,即編關於自己的連載「故事」,那是一種只存在於自己腦子裡的日記,我相信這是小孩子及青少年都會有的習慣。很小時,我經常幻想自己是比如說羅賓漢這樣的人,幻想自己是進行令人心驚膽戰冒險的英雄。但是很快,我的「故事」不再有拙劣的自戀性質,開始越來越多成為單純對自己所作所為及所見的描寫。一次幾分鐘地,會有諸如此類東西進入我腦海:「他推門進入房間,一束經過細棉布窗簾過濾過的黃色太陽光斜照在桌子上,上面有盒半打開的火柴,旁邊是墨水壺。他右手插在口袋裡走到了窗戶那兒。下面的街上,一隻毛色是龜背紋的貓正追趕一片落葉。」如此等等。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我二十五歲左右,貫穿了我的非文學生涯。雖然我不得不尋找合適的詞,也確實尋找過,但我好像在幾乎違背自己意願地進行這種描寫性嘗試,是處於來自外界的某種壓力之下。我想我的「故事」肯定反映了我處於不同年齡時仰慕過的作家的風格,但就我能回憶起的,它總具有一絲不苟的描寫性特點。


十六歲前後,我突然發現了純粹屬於單詞本身的樂趣,即單詞的發音和關聯。如《失樂園》的這一行——


於是他面對困厄,辛苦勞作度日;困厄勞作也將其壓迫。


如今在我看來,這好像也並非特別精彩,但那時卻讓我渾身發顫;而且以「hee」 來拼寫「he」更是錦上添花。至於需要描寫事物,我那時已全知道。如果說我那時就想寫書,要寫什麼則已經清楚。我要寫數量極多的自然主義長篇小說,有著並非皆大歡喜的結尾,裡面充滿了細緻入微的描寫和極為貼切的比喻,也充滿了辭藻華麗的段落,其中的用詞部分是因為那些單詞本身的發音。實際上,我完成的第一本小說《緬甸歲月》就相當接近那種風格,那是我在三十歲時寫的,但立意在那之前很早就開始了。


我給出了所有背景方面的信息,因為我不認為人們在一點也不知道某個作家早期發展過程的情況下,就能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他的寫作主題由其生活的時代所決定——至少在我們目前這個喧囂和變革的時代是如此——但開始寫作前,他會形成一種情感上的姿態,那是他永遠不可能完全與之脫離的。當然,他有一樣工作要做,就是控制自己的性情,避免糾纏在某種不成熟的階段,或者陷入某種不正常的情緒中去。但是,如果完全脫離早期所受影響,他就會扼殺自己的寫作衝動。暫不論謀生需要,我認為寫作有四種最重要的動機,至少對非詩歌寫作而言是如此。這些動機在每位作家身上存在的程度不同,根據他生活的外界環境,所佔比例也會時時變動。它們是:


1.純粹的個人主義。渴望顯得聰明、被談論、死後被記著、報復那些在你童年時怠慢過你的成年人等等。裝作個人主義不是個動機而且是個很強的動機,那是欺人之談。作家跟這些人在這一特點上有相通之處: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律師、戰士、商界成功者——簡而言之,是人類中的全體精英。人類中絕大多數並不是很自私的。過了三十歲左右,他們幾乎完全放棄了作為個人的感覺——主要為他人而生,或者在苦差中壓得喘不過氣來。但另外還有少部分具有天分、隨心所欲的人,他們決心一輩子到頭為自己生活,作家就屬於這類人。至於嚴肅作家,我要說他們總體而言比記者更自負,更以自我為中心,雖然他們對金錢的興趣要少一些。


2.美學熱情。即對於外部世界之妙處的感知,或者另一方面對詞語及它們恰到好處排列的美感上的認知;對於一個發音對另一個發音的影響,或是好文字的精當,或是好小說的節奏給人的愉悅;想與別人分享本人認為很有價值,不容錯過的一段經歷的渴望。美學衝動在很多作家那裡很不明顯,但即便是個小冊子作者或是教科書作者,也會有些喜歡用的詞,這些詞為他所偏愛,並非因為實用方面的原因;要麼他可能對印刷樣式、邊緣寬度等有很強的偏愛。除鐵路時刻表之類,沒有哪本書完全排除了美學上的考慮。


3.歷史衝動。即渴望看到事情的本來面目,發現真正事實並將其載存,以供後來者使用。


4.政治目的——此處的「政治」是最廣義上的含義。即渴望將世界向某一方向推動,改變人們將努力實現的那種社會的概念。同樣,沒有哪本書完全不帶一點政治傾向。那種藝術應與政治無關的觀點本身即是一種政治態度。




∧Photo by Matthew T Rader

來源:www.pexels.com


可以看出,這些不同衝動一定互相爭鬥,而且一定會在不同人那裡、在不同時間波動不已。從本性上說——把「本性」當作剛剛成人時具有的狀態——我是個前三種動機大於第四種動機的人。在和平年代,我可能只會寫些文字絢麗或者單純描寫性的書本,也可能幾乎從來意識不到自己忠守的政治信念。的確,我曾被迫成為類似小冊子作者的人。一開始,我在不合適的職業上花了五年(駐緬甸的印度皇家警察),然後我經歷了貧困和失敗的感覺。這些增加了我對權力的天生恨意,我也第一次全面意識到工人階級的存在,而在緬甸的工作讓我對帝國主義的本質有了一些認識。但是這些經歷不足以使我具有明確的政治傾向。然後就出現了希特勒和西班牙內戰等。到一九三五年底,我仍然未能做出明確決定。我記得我當時寫了首小詩,表達了我的兩難心態。












西班牙內戰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間發生的事件改變了態勢,此後我就知道我的立場如何。一九三六年以來,我所寫的每一行嚴肅作品都是直接或間接反對極權主義,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會主義。在我們所在的這個時代,那種以為可以迴避寫這些題材的意見在我看來是無稽之談。每個人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寫它們,只不過是個簡單的選擇何種立場和用什麼方式寫的問題。一個人越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政治傾向,就越可能達到既政治性地行事,又不犧牲他在美學和思想上的誠實。


過去全部十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將政治性寫作變成一種藝術。我的出發點總是感到黨派偏見和不公。動筆寫一本書時,我不會對自己說:「我要寫一本完美的書。」我想寫它,是因為有某種謊言我想揭穿,有些事實我想喚起人們的注意,我最初關心的,就是讓人們聽到我的意見。但如果同時沒有一種美學感受,我就不會寫一本書,甚或一篇為雜誌而寫的長文。任何人如果有心詳細讀一下我寫的東西,就會發現即使是純粹的宣傳,裡面還是包括很多一個全職的政治家會認為與主題無關的東西。我不能也不願完全拋棄那個我自孩提時代開始形成的世界觀。只要我活著,我就會繼續追求文字上的風格,繼續熱愛大自然,繼續樂于欣賞那些實實在在的東西,以及星星點點的無用信息。我想壓制自己的這方面是徒勞的。我的工作,是將自己根深蒂固的好惡感與時代強加給我們所有人身上那些基本上是大眾的、非個體的活動相調和。


這並非易事,它引出了結構及語言的難題,而且以新方式引出了真實性的難題。我可以舉例說明出現的基本困難。我那本關於西班牙內戰的書《向加泰隆尼亞致敬》當然確實是政治性文本,但它主要是以一定的超脫心態和體例上的考慮寫成的。我確實很努力地想在其中說明全部事實,又不與我的文學本能相悖。但除了別的,這本書中還包括篇幅很長的一章,裡面全是引用報紙上的片段之類,是為託洛茨基主義者辯護的,他們被指控陰謀串通佛朗哥。很明顯,過上一兩年,任何一般讀者都會對這一章失去興趣,並因此毀了這本書。一個我所尊敬的評論家給我上了一課:「你為什麼要把那些玩意兒放進去?」他說,「你把本來不錯的一本書變成了新聞報導。」他說得不錯,可我只能這麼做。我剛好知道清白的人們受到了不實的指控,而在英國只有極少數人有條件知道這一點。如果我不曾為之憤怒,就可能永遠也不會寫那本書。


此問題還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一再出現,而語言方面的問題與其相比更微妙,討論起來也需要太長時間。我只是要說近幾年,我一直在努力寫得不那麼栩栩如生,更追求準確性。不管怎麼樣,我發現當你已經完美形成任何一種寫作風格時,你總是已經超越了這種風格。《動物農場》是第一本我寫時對自己所做的有完全清醒的認識,混合了政治目的和藝術目的的書。我有七年時間沒有寫長篇小說了,但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再寫一部。它註定會失敗,每本書都會失敗,但是我對要寫什麼樣的書差不多一清二楚。


回頭看看前面的一兩頁,我看到我好像製造出了這樣一個印象,即我的寫作動機完全出自熱心公眾利益,我不想讓這點成為別人對我的最終印象。所有作家都是自負自私,也是懶惰的,在他們各種寫作動機的根子裡面,還存在一個謎團。寫本書是場可怕的、令人疲憊不堪的掙扎,就像很長一段時間得了令身心痛苦的病症。如果不是受某種他既無力抵抗又無法理解的魔鬼迫使,他永遠不會做這樣一件事。就人們所知,這個魔鬼只不過跟讓小孩子號啕以引起別人注意是同樣一種本能。但同樣正確的是,除非他不停奮力消除自己的個性,否則就寫不出任何具有可讀性的東西。好的文字就像窗玻璃。我不能十分肯定地說出我的幾種動機裡哪種最強,但我知道哪種值得遵循。回頭看看我的全部作品,我看到在我缺乏政治目的時,寫出來的書總無一例外地沒有生氣,蛻化成華而不實的段落、無意義的句子和裝飾性形容詞,而且總的說來,是自欺欺人之作。



∧Photo by Filippo Peisino


http://www.artsbj.com/show-34-595766-1.html









| 更多閱讀 |


點擊圖片跳轉連結



目刻藝棧,現已有優質正品藝術畫冊、美學、生活相關書籍200多冊,且不斷上新中.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目刻藝棧.


相關焦點

  • 喬治·歐威爾:我為什麼要寫作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也許是五六歲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在長大以後要當一個作家。除了學校功課以外,我還寫些應景詩,那是一種半開玩笑的打油詩,我能夠按今天來看是驚人的速度寫出來——十四歲的時候,我曾只花了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 模仿阿里斯託芬③寫了一部押韻的完整詩劇——我還參加了校刊的編輯,有鉛印的,也有手稿。這些校刊都是些你無法想像的可笑到可憐程度的東西。我當時為它們所花的力氣要比我今天為最無價值的新聞寫作所花的力氣少得多了。
  • 喬治·歐威爾是第一位嬉皮士?
    喬治·歐威爾是英國作家以小說《動物農場》和《1984》聞名。但這些書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十年裡寫成的那成為奧威爾之前的他是怎樣的人呢? 其實,他原名叫艾裡克·阿瑟·布萊爾,奧威爾只是小名。
  • 讓喬治·歐威爾告訴你:巴黎倫敦的底層貧民,究竟是如何疲於奔命
    這些年關於乞討者遠比普通人更為富裕的新聞也是時常都能夠聽到,我也曾想過,如果真的跟蹤乞丐一日,是否能夠看到他們人前楚楚可憐,人後逍遙自在的樣子。但我終歸是沒有去跟蹤過,不知道他們的真實生活究竟是怎樣的。而喬治·歐威爾的這本《巴黎倫敦落魄記》,則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見聞。
  • 關於寫作,奧威爾、巴金、李笑來、王瀟、剽悍一隻貓,是這樣說的
    一、喬治·歐威爾說:「如果你無法寫好文章,這意味著你無法好好思考;如果你無法好好思考,那麼其他人就會代替你思考。」喬治·歐威爾是英國著名小說家、記者和社會評論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動物莊園》和《1984》,是反極權主義的經典名著,其中《1984》是公認的20世紀影響最大的英語小說之一。
  • 在全世界尋找喬治·歐威爾
    有什麼用呢?」每次看見我弟遞給我由他代收的包裹是書,我媽都忍不住要說我一句,我一般不作聲,默默地抱書上樓,好在不像以前上學時買書的錢都是直接或間接由家裡給的,不用心虛。春節前某一天,我在房裡看書,突然有人不敲門不換拖鞋就大大咧咧闖了進來,原來是多年未見的堂姐夫,是親戚就總要問收入、婚戀之類的問題,不過除此之外他見我那把躺椅上堆滿了書,他拿起幾本韓、日文的樸正熙傳記,問:你還懂韓文啊?
  • [英]喬治·歐威爾:《動物莊園》烏克蘭文版序
    文 | [英]喬治·歐威爾我著手從動物的觀點來分析。但我到了1943年才寫。最後,我把有些大事,如德黑蘭會議包括進去,我在寫作時,會議正在開。這樣,這個故事的主要輪廓在我腦中存在了6年之久我才實際開始寫作。〔1947年3月,奧威爾為烏克蘭文版《動物莊園》專門寫了一篇序,該版由慕尼黑烏克蘭流落異國者組織於同年11月發行。奧威爾原稿已不可覓,這裡發表的是根據烏克蘭文譯文重譯回英文的。〕
  • 《隊長小翼》巴西青年隊預覽;喬治·歐威爾作品改編遊戲今秋發布
    · 喬治·歐威爾反烏託邦名著改編,《動物莊園》遊戲今秋與玩家見面。· 強敵登場,《隊長小翼:新秀崛起》巴西青年隊預覽。IO Interactive 正式宣布了即將於《殺手III》中出現的遊戲模式細則,在現有保留不少現有模式的同時,多人遊戲中行蹤不定的目標及契約模式等內容也將同時回歸。
  • 喬治·歐威爾《1984》: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有自由可言嗎?
    其實,反烏託邦是一種文學流派,其代表作有喬治·歐威爾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以及尤金·扎米亞金的《我們》。它們並稱為「反烏託邦三部曲」。反烏託邦不是烏託邦的反面,而是對這個「理想世界」的質疑。它恰恰指出,烏託邦裡沒有真正的自由。
  • 國外作家繪畫集錦 | 寫作以外,他們還擁有非凡畫技
    黑塞走上視覺表達之路是 1919 年移居瑞士南部的堤契諾之後的事,他在小說《克林格梭爾的最後夏天》中描述了成為畫家的心路:我在炎炎夏日走過村莊及慄樹林,坐在行軍椅上,試著以水彩保留那紅豔的魔幻。溫暖的夏夜,我敞開窗戶及大門,坐在克林格梭爾皇宮內,直到深夜,以歌謠的詞句來歌頌前所未聞的夏日;我使用文字比畫筆熟練。
  • 我的2021年寫作書單,重新梳理寫作人生
    2020年12月14日,我書寫了我的2021年夢想清單,將主關鍵詞設定為「學習」。接下來,我便是緊鑼密鼓地策劃每個分支的細分計劃,我首先列出了我的寫作書單,重點研讀10本精挑細選的寫作書籍。
  • 一年讀書四百個小時,我卻只想向你推薦這一本書
    猶記得年初定目標的時候,我就給自己定了今年要讀完五十本書。就在前幾天,翻看自己讀書記錄的時候才發現,這個目標自己已經遠遠超出了。今年我一共讀完了55本書,一年閱讀時長為475個小時。同事小藍讓我評選出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原本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 24歲研二INFJ女孩職業規劃:我是作家型人格,為何不擅長寫作?
    如今,我回顧自己這幾年,只覺得自己虛度光陰、一事無成。無論是計算機,還是文學,都學得泛而不精。而且,自己雖然因為喜歡文學而讀了中文系,但實際上這兩年來,又沒有讀多少文學書(多是讀專業課書籍),沒有發表高水平的論文,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所以,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熱愛文學、是否真的有寫作天賦。至於其他興趣,畫畫方面,我只是偶爾臨摹幾幅卡通畫。
  • 我的2020|關於寫作:喜歡就要堅持,遵從自己內心,活出獨特自我
    今天就針對寫作這件事來談一談吧。我從小就有一個作家夢,不過早已記不清這個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了。一種聲音說,你根本就沒有寫作的天賦,別再妄想了。出名要趁早,曹禺二十三歲寫出了《雷雨》,王勃二十一歲寫出了《滕王閣序》,駱賓王七歲寫出了《詠鵝》,他們都是很早就顯露了寫作的天賦。你呢,你將近而立之年,有什麼代表作嗎?什麼都沒有!另一種聲音說,夢想總是要有的,不試試怎麼知道!你都沒有嘗試,怎麼就輕易斷定自己不行,你有那麼多想法,那麼多經歷,為何不能靜下心來訴諸筆端!
  • 專訪張西:寫作是我一生的陪伴
    那是我初次依靠寫作這根拐仗,讓自己站起來,走出巨大的無望。因為姥姥的離世,我與寫作結緣。我當過記者、教授、研究員,現在又從事編劇和導演的職業,這些都是寫作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靠著寫作,我自食其力,體面生活;靠著寫作,我癒合自己傷口的同時,也釋放正向能量溫暖需要陽光的人;寫作成為我生命中的一種陪伴和需要。常有朋友說,你看上去樂觀而內心強大。
  • 陰差陽錯,一本寫作書竟讓我體會到了淬鍊思維的樂趣!
    1.寫作的苦,這本書知道距離論文開題還有兩個月,面對這項「巨大工程」,拖延是我唯一的反應。拖延一時爽,一直拖延一直爽,臨到開題火葬場。我心懷牴觸,硬著頭皮寫到最後,合上電腦逃之夭夭。開題前的半個月,導師交給我一份開題報告的修改意見。我看後驚嘆連連,疑惑叢生:為何這處要刪,而那處需要補充?這兩點為什麼需要更換位置?為什麼我沒有說到點子上?更重要的是,明明這些我也能做,為何卻沒有做到呢?
  • 我為什麼寫作以及要不要繼續寫作
    我只在洗澡的時候,刷牙的時候,看風景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才會出現一個個句子。而當我坐在電腦前,想要認真構思寫點東西的時候,我的大腦卻一片空白。有好多時候,我想著,要是我把我剛才腦子裡的話寫出來了,該會有多精彩。可惜,我總是記不全,甚至努力去回想的時候,「它」會錯亂掉。更致命的是,「它」的感覺只有一瞬間,很容易破碎,回想中,我總是找不準「它」。
  • 音樂是靈魂於世的故鄉,寫作是與靈魂對話|看音樂寫作的纏綿繾綣
    1.2 餘華——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餘華在《文學或者音樂》說到,自己直到三十三歲時,才真正走入音樂的世界。在半年的時間裡,他大約買了四百張CD,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的陷入了音樂。3.音樂與寫作之間的相輔相成、纏綿繾綣,魅力無窮村上春樹沉迷爵士樂,米蘭·昆德拉和赫爾曼·黑塞則喜歡古典音樂,餘華也是。大作家們為何如此喜歡音樂呢?
  • 我和寫作的恩怨情仇
    我和寫作分分合合的緣分,就像是一對痴男怨女,起起伏伏。我和寫作應該是一見鍾情的。從小學的時候開始,我就喜歡看各種雜七雜八的課外書,圖書館裡關於中外名家的童話故事,我基本都翻了個遍。看得多了,自然而然,我寫作的功力也稍微好一些了。
  • 寫作,我走過的彎路
    跑題:我們那個年代,上海寶貝阿姨還沒出山,我們的情色片只停留在《戲說乾隆》當中鄭少秋抱著趙雅芝,把床鋪帘子一蓋,然後鏡頭定格在紅蠟燭上……結果呢?我被班主任叫去談話,說我散布黃色小說,然後鼓勵我繼續寫。時間坐標:11歲。這也是我引以為豪的寫作生涯的開始。
  • 溫雅:我的寫作生涯之路
    我寫作前,會洗澡,會特別莊重,淨手梵香,有時還會斷食一兩天,身體輕盈,心無掛礙,面對著紙或電腦,是面對自己的心,我對我的心一直是誠實的,這種誠實的態度保留到現在,是宇宙法則裡最重要的一項,我只關注我想要的。 我只說我想說的一切。所以不少的家人感覺我是個廢話特別少的人,我的文字也一樣,基本上沒有廢話,而是內容含義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