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得標準,伏地挺身是一個從頭到腳都能練到的黃金動作。胸、手臂、肩膀、腹、臀腿...
肌肉線條和好體態都到碗裡來!那麼,這麼好的一個動作,為什麼你就是做不起來?為什麼做了脖子酸、肩膀疼、腰疼、手腕疼?
為什麼伏地挺身那麼難做呢?即便是男生,也不能保證一口氣能做三四十個。
因為,伏地挺身需要我們身體許多部分的參與,它需要胸肌、肱三頭肌、肩部、背部的力量,核心、臀部的穩定性等等等等...
說白了,它就好像一個「移動版的平板支撐」,所以,我們的核心,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那麼有哪些做伏地挺身容易錯誤和如何糾正
錯誤1:聳肩
許多人在做伏地挺身時,就算是手肘和手的方向正確,也會常常出現聳肩現象,如果在做伏地挺身時聳肩,將會使斜方肌受力,從而減少胸部或手臂的壓力。
如何糾正呢?
在做每個伏地挺身動作時,都先把肩膀向身體後方拉,使肩膀遠離耳朵,並使其穩定和鎖定位置。
這個簡單的更改可以使得做伏地挺身時增加穩定性,提高推力,並確保大部分張力指向目標肌肉而不是斜方肌。
錯誤2:手肘角度
許多人做伏地挺身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肘部向外張開,許多人認為手肘張開越寬就更好地瞄準胸部,但實際上相反,而且還會增加肩膀受傷的風險。
如何糾正呢?就肘部而言,正確的伏地挺身形式是怎麼樣的呢?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手臂約位於肩膀正下方或更窄,有關於最佳的肘部角度研究表明:大於60度的,可能會導致肩撞擊,所以建議低於60度,最好是在45度左右。
當肘部角度低於60度,特別是45度時,你會發現身體實際上不是上下運動,而是會前後移動,如果你有這樣感覺時,表明正在做正確的伏地挺身。
如果一個標準的都做不了的話,可以嘗試減少「抬起的重量」。
前文提到,標準的伏地挺身需要抬起約65%的自身體重。當我們使用膝蓋著地的姿勢,這個數值則變為49%;當我們把手放在約60CM高的凳子上進行伏地挺身時,這個數值會變得更低為41%。
也就是說,新手可以先從跪姿伏地挺身以及上斜伏地挺身開始。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對相關肌群的強化,例如胸肌、肱三頭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