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藤本。幼枝被密柔毛,老枝無毛。葉互生,革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5~15cm,寬2~6cm,先端鈍尖、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幹時顯鐵青色或暗綠色,下面有光澤,具小斑佔。總狀聚花序腋生或頂生,密被鏽色短柔毛;花小,金黃色或黃白色;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花冠淺鍾狀,長9~10mm,5深裂,裂片2裂,外被緊貼的橙色柔毛;雄蕊5,著生在冠管上,花葯卵狀三角形,頂端錐尖;子房1室, 胚珠4。漿果珠形,具宿萼。種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為斜切的段或片,直徑1~4cm。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則的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狀剝落。質堅硬,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木部寬廣,有不規則的花紋(異型維管束)及多數小孔。無臭,味淡。
來源:旋花科植物丁公藤、光葉丁公藤的乾燥莖藤。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切段或片,曬乾。
選購貯藏:以切面異型維管束呈花朵狀者為佳。置通風乾燥處。
現代研究:有抗炎、調節免疫、縮瞳和降眼壓等作用。
性味歸經:辛,溫,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消腫止痛。用於風溼痺痛,半身不遂,跌扑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配製酒劑,內服或外搽。
用藥禁忌:本品有強烈的發汗作用,虛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處方:丁公藤1kg,桂枝30g,麻黃37.5g,羌活3g,當歸3g,川芎3g,白芷3g,補骨脂3g,乳香3g,豬牙皂3g,陳皮13g,蒼朮3g,厚樸3g,香附3g,木香3g,枳殼20g,白朮3g,山藥3g,黃精8g,菟絲子3g,小茴香3g,苦杏仁3g,澤瀉3g,五靈脂3g,蠶砂6.5g。
製法:以上二十五味,丁公藤蒸二小時後,與桂枝等二十四味,置容器內,加入白酒4.25升,密閉浸泡,浸泡期間加溫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達35℃,浸泡四十天,濾過即得。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活血止痛。主風寒溼痺,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僕損傷。
丁公藤風溼藥酒的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處。若有腫痛黑瘀,用生薑搗碎炒熱,加入藥酒適量,擦患處。
處方:青藤4兩,釣鉤藤4兩,紅藤(即理省藤)4兩,丁公藤(又名風藤)4兩,桑絡藤4兩,菟絲藤(即無根藤)4兩,天仙藤(即青木香)4兩,陰地蕨(名地茶,取根)4兩,忍冬藤2兩,五味子藤(俗名紅內消)2兩。
製法:上切細,以無灰老酒1大鬥,用瓷罐1個盛酒,其藥用真綿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洩氣,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
功能主治:遠年痛風,及中風左癱右瘓,筋脈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
經驗九藤酒的用法用量:每服1盞,1日3次。病在上,食後及臥後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本公眾號圖片、內容為網上下載編輯整理,侵權刪!)
歡迎廣大的中草藥種植戶、合作社、商家企業加入到博羅縣中草藥種植協會的大家庭中來,讓我們攜手共創博羅縣中草藥種植事業的輝煌!會員招募,請聯繫協會專職工作人員
132 8620 2223(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