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標題下面藍字"美食天下"關注
[老朋友]點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篇內容
----
麵食是我家最常見的主食,而餅出現的尤其多,不過做的最多的就是四不像的油餅,加蔥油,可以叫蔥油餅,分多層就叫千層餅,時而散開,時而完整如盤,總之隨意性很多,只管吃,只管叫餅,忽然就覺得這不代表自己的水平,每一個菜需有完整的相配的名字,才對得起這細心烙制的時光,於是決心餅要有餅的樣子(看熊出沒學的,熊要有熊的樣子),先從手抓餅開始。
看下資料:原名蔥抓餅,起源於臺灣。04年由上海糧全其美食品有限公司從臺灣引進大陸,更名為手抓餅。正宗手抓餅,新鮮出爐後千層百疊,層如薄紙,用手抓之,面絲千連,其外層金黃酥脆,內層柔軟白嫩,一股蔥油與麵筋的香味撲鼻而來,讓每個人來不及等待,抓起就吃……04年至今,一直風靡全國,可搭配雞蛋,培根,蔬菜等輔料,老少皆宜。沒按這個來,就地取材,加了椒鹽,有豬油也沒加,喜歡清新的,其實手抓餅的要點不在這,在步驟裡。
【椒鹽手抓餅】
主料:
麵粉(200克)
調料:
沸水(50克)、溫水(65克)、鹽(1茶匙)、胡椒粉(適量)、白芝麻(適量)、花生油(適量)
製作步驟:
1、麵包桶加入100克麵粉。沸水燙麵團手工揉不是很容易,溫度太高,放涼後怕燙的不均勻,所以麵包機或廚師機是最好的幫手。
2、啟動揉面程序,慢慢加入50克沸水揉勻,麵團取出,不必等待程序結束。
3、麵包桶重新放100克面和鹽,加入約50度的溫水和面,方法同2步。
4、溫水麵團揉勻放入燙麵團接著揉,繼續視情況加點水,麵團不能硬,需軟而不粘手的。
5、繼續一個揉面程序後,麵團均勻光滑,餳半小時。
6、餳好的面稍揉,取一個小麵團揉好,小麵團決定餅的大小,根據需要分割。
7、矽膠墊或面板要抹油,擀成薄片,我隨矽膠墊形狀擀成方形,一般是圓形,其實方形的最好。麵皮的厚薄決定餅的層數,下幾步摺疊時就能看出來。抹油不要太多,否則擀時會打滑。
8、刷一層花生油,有豬油的可加豬油,其他植物油都可。
9、撒一層鹽和花椒粉。
10、再撒一層熟芝麻。
11、摺扇子的方法折起,摺疊每一次的寬度也決定層數,所以又薄折的又窄的層數就越多。注意擀皮時抹油的好處是此時摺疊底部也是分層,不抹油就站在一起了,層次少一半,因為不是捲起來的。
12、盤起來,保持摺疊時豎著的狀態。
13、用手按扁成餅狀即可,不建議擀,擀的力度大,熟後層次也會減少,甚至散不開。
14、煎餅鐺加熱,放上椒鹽餅,不用抹油,餅本身的油已夠多。
15、兩面烙金黃。吃的時候,從中間提前,餅就散開。
小竅門:
1、和面是燙麵團和溫水麵團合起來。
2、麵皮要擀薄,面板要抹油。
3、摺疊要窄,就是步長要小。
4、捲起後不要擀,要按。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20款手抓餅的詳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