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僧本應證得果位,因自己的缽被打碎,便化作巨蛇要吃人

2020-12-14 簷雨階苔

唐朝有一個華嚴和尚,師從於聖僧神秀,即是禪宗所謂的北祖。華嚴和尚常常居住在洛陽天宮寺,有弟子三百餘人。

華嚴和尚紀律嚴明,要求弟子每日上堂用膳,必須備齊瓶缽。

有一名弟子年齡和修為高出同輩,但氣量狹小,性情急躁。當時這名高僧臥病在床,沒有隨眾人上堂用膳。

又有一個沙彌(初出家的年輕和尚),因為瓶缽沒有備齊,於是來拜訪此僧。沙彌向高僧頂禮道:「我想上堂,但是沒有缽怎麼辦?請大師將缽暫借於我,明日我自當奉還。」

高僧拒絕道:「我的缽已經隨我數十年,若是借給你,恐怕你會損壞它。」

沙彌繼續懇求,說道:「我上堂用完膳就回來,豈會輕易損毀?」

沙彌懇求再三,高僧不得已答應了,叮囑道:「我愛缽如命,如果此缽有損,如同殺我一樣。」

沙彌借到缽後,捧在手中很是謹慎,唯恐有失。

沙彌用完膳,將要回去,而高僧早已經派人催促了。沙彌捧著缽下堂,沒想到被腳下破磚絆倒,於是手中的缽落地而碎。

片刻後,高僧又派人來催促。沙彌心中恐懼,於是來到高僧的居所,如實相告,並且行禮謝罪,叩頭不止。

高僧聞言,氣憤大叫:「你殺了我!」怒罵至極,因此病情轉危,一夜而死。

此後過了一段時日,華嚴和尚與弟子百餘人在嵩山嶽寺中,正要宣講華嚴經,那個沙彌也在現場。

忽然,眾僧聽到寺外山谷中有異響,如同風雨聲。華嚴和尚於是招來那個沙彌,令他在站在自己背後。

片刻後,有一條巨蛇,長八九丈,粗四五圍(雙臂合攏的長度為一圍),直入嶽寺而來,對眾僧怒目張口。眾僧驚駭,都想逃走,華嚴和尚阻止,令眾僧不許動。

巨蛇漸漸來到講堂,爬上臺階,斜視華嚴和尚,好像有什麼請求。華嚴和尚拿錫杖阻攔巨蛇,喝道:「停!」巨蛇於是來到座位上,垂下腦袋,閉上雙眼。華嚴和尚警告它,用錫杖輕敲蛇頭說:「你既然明白了自己的業果,如今應當皈依三寶。」然後華嚴和尚令眾僧為巨蛇齊聲念佛,使巨蛇受三皈五戒,此蛇便蜿蜒而出。

當時那個高僧的弟子也在會場,華嚴和尚召他過來,並且說:「此蛇便是你的師父,修行多年,本應該證得果位,因為臨終之時,惋惜他的缽被摔破,便怒恨這個沙彌,於是化作一條蟒蛇。剛才他過來,便是想殺這個沙彌,如果殺了,就會墜入地獄,永無出日。幸虧我及時阻止,讓他接受禁戒,如今他應該捨棄肉身了,你前去尋找看看。」高僧弟子於是領命而出。

高僧弟子在路上見巨蛇所過之處,草木倒伏,如同馬車碾過。此弟子走了四五十裡,來到深谷中,見巨蛇已經頭撞山石而亡。

高僧弟子回去向華嚴和尚稟報,華嚴和尚說:「此蛇如今已經轉生,在裴郎中家作女兒,也很聰慧,但十八歲後就會死去,下一世轉為男子,然後出家修行。裴郎中即是我的門徒,你可以入城為我探望。如今此女將要出生,但其母難產,你可以去救她。」

當時裴寬為兵部郎中,即是和尚的門徒。高僧弟子受命入城,來到裴家,正好裴寬請假在家,此弟子於是令人通報說:「華嚴和尚傳話。」

裴寬出來相見,神色非常憂慮。高僧弟子問裴寬所憂何事,裴寬回答說:「妻子已經難產六七日,情況非常危急。」

高僧弟子說:「我能救她。」於是令裴寬在堂門之外,設下乾淨的床蓆。高僧弟子焚香擊磬,三呼華嚴和尚法名,於是裴寬的夫人安然產下一女。後來此女果然十八歲而死。

故事出處:唐朝皇甫氏《原化記》

編譯:簷雨階苔

聲明:此為虛構故事

相關焦點

  • 佛教:末法時期,這三種人也能證得果位,看看是否有你
    意思是告誡須菩提不能下這樣的結論,並且告訴他哪怕是佛法進入了末法時期,人也是能夠生出成佛的果位,並證得果位。時間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要證得果位是要有條件的,並且佛陀給出了答案,這種人就是大善根之人。幾千年已經過去,按照佛陀講的時間,如今就是處於末法時期,但是人們並沒有出現不信佛法和缺少成佛的信念。
  • 佛教:為什麼濟公酒肉穿腸過,還能證得羅漢果,這不是犯戒了嗎
    佛陀開悟之後看出人因為無明才無法見心明性,更無法證得果位,所以傳法之後就規定了一些戒律,目的是想通過這些戒律讓自己的弟子放下塵世間的執迷心,因此走入了遠離塵世間的一種修法。有弟子曾經問過佛陀:「未來佛陀不在人間,人們當如何?」
  • 在當今,還有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嗎?
    證得此果位,即便是在家的佛弟子,也會絕男女之欲。(四)阿羅漢果:即四果,意譯為「應供」、「殺賊」等。意思是:到此階位,殺盡了一切煩惱賊,已了脫生死,應受人間天上的供養。其餘的五通,則要視每位阿羅漢修「定」的情形而論。而且這五通不單佛弟子能修得,外道也可以。但「三明」就只有阿羅漢能修達。「三明」,即: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這是天眼、宿命、漏盡三通的「升級版」,在阿羅漢叫「三明」,而在佛則叫「三達」。
  • 當人生艱難時,不妨品一品唐朝高僧的一首詩,直擊心靈
    遙想當年大唐詩壇上,歌者如雲,騷客群集,不論身處什麼階層,只要詩寫得夠好,都能在詩壇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就像唐朝的黃檗禪師,雖然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卻也為後世留下了一首經典的詩。今天筆者就將唐朝高僧黃檗禪師的這一首詩分享給大家,當你在人生艱難時不妨來品一品,它會直擊你的心靈,讓你的內心產生無窮的力量。上堂開示頌 (黃檗禪師)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首詩是高僧黃檗禪師為弟子們講述佛法時所作的偈詩,也稱為偈頌。
  • 佛教供奉的對象:阿羅漢果位、四大羅漢與十六羅漢
    每一種境界稱為一個「果位」,有點和現代的學位相似。這四種果位是:初果:原為預流果(音譯:須陀洹),一旦獲得了初果,在輪迴轉生時便不會墮入「惡趣」(指變成畜生、惡鬼等)。二果:原為一來果(音譯:斯陀含),獲得此果,輪迴時便只轉生一次。
  • 【要火】唐朝高僧翻牆去吃的這道馳名中外美食,來武寧啦!!
    很多人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在學校翻牆。那時候在外國語讀書,住校生都在學校吃食堂。學校食堂難吃得要命,哪裡滿足得了我這顆吃貨的心。所以經常下了晚自習從籃球場那翻牆到學校門口夜宵店找好吃的,炒粉、燒烤、油炸、奶茶。在我印象中,好吃的東西值得翻牆去吃。
  • 《小乘》《大乘》《大乘密宗》修行的成就果位
    根據《雜阿含經》《俱舍論》等經論中所述,按照修行證悟程度,次第獲得四沙門果,其先後階段依次為:1.須陀洹果,三界無明中的見惑斷盡的果位,也稱為入流,預流,逆流。意思是離開凡夫已經初步進入聖道的法流,逆流的意思,是進入聖者果位,逆生死的瀑流而上。
  • 高僧:等你吃到一萬隻羊時就壽終正寢了!
    例如,在唐朝時期就有一位宰相詢問一位老僧,自己能活到多少歲?老僧並沒有直言,而是回答:「吃到一萬隻羊,便大限將至」。也就是說,吃羊吃到一萬隻就會去世。可是,這樣看似荒誕的預言卻實現了。圖片:老僧漫畫故事中的這位宰相是唐朝時期的李德裕,《新唐書》中就有關於李德裕的記載:「德裕性孤峭,明辯有風採……是時王室幾中興」。
  • 佛陀故事會:珠寶者——供養世尊及僧眾 發無上菩提心得果位
    佛陀故事會:珠寶者——供養世尊及僧眾 發無上菩提心得果位 什邡羅漢寺方丈素全法師率眾託缽,沿途百姓供養僧寶。(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曹立君)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大商主準備許多行李貨物離開舍衛城前往海邊欲入海取寶。
  • 淨土法門是怎麼快速證得果位的?修行做到這幾點!想不圓滿都難!
    這個「一地」是指一地菩薩,我們要了解一些通途教理。菩薩位有很多次第,有「三賢十聖」,三賢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稱為賢人,十地才是聖人。中國有聖賢這個說法,佛門也有聖賢的說法,但是標準不一樣。「賢」就十地菩薩之前稱為賢人,整個初地到十地菩薩才稱為真正的聖人。
  • 「人若有福,開口便知」,高僧:有福之人,常說這三種話
    一個周末的清晨,我有點事要去一趟寺廟,恰好林子打電話要約我去喝喝茶,一聽我要去寺院,林子便決定也跟我一起去。林子本身是個話很多的人,到了寺院更是滔滔不絕,進門見到一個小沙彌就誇他有慧根,見到一位僧人就說面目慈悲,一看就是高僧,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 佛法修學的三個果位,阿羅漢.菩薩.佛
    但這些並不是佛陀所追求的解脫生死之法,所以在當時的全印度沒有一個證得佛法果位的人,儘管佛法最低的果位阿羅漢果的人都沒有,佛陀在當時沒有找到一個可以為師的人。當佛陀在菩提樹下發下最堅固的金剛誓言,不覺悟絕不下此座。夜睹明星,把十二年所學全部放下而豁然開朗,"奇哉,奇哉!
  • 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51-55(印光法師)
    下之則六道三途,仗此以頓離苦果,永絕苦因。洵為苦海之慈舟,迷津之寶筏,出生死之要道,證寂滅之大猷。若能身口意業,淨等冰霜,一受之後,永無毀犯。兼以自愍愍他,自傷傷他,廣發四宏,遍修六度。則涸煩惱海,入智慧海,離業系身,證清淨身。凡有心者,皆堪作佛。受戒佛子,各依教修!卓杖云:大冶洪爐無棄金聖凡普使復初心
  • 《華嚴經》|信、解、行、證·「四不壞淨」
    復得半日之閒,憶起唐朝詩人李涉曾有詩云:「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於是與友人共仿李涉之行,同登本地高山,往訪百年古寺。古寺雖歷百載,惟剛進行擴建修葺,更逢住持升座未久,到處張燈結彩,往來遊人處處,參拜大佛,頂禮如來,一片朝氣景象。
  • 高僧的告誡:人在倒黴前,往往有3個暗示,一定要多留心
    本以為自己做事滴水不漏,可以瞞天過海,結果被人舉報了,自己因此賠了錢還丟了工作。從他的故事中我聽得出來他有點急功近利,這也許就是導致他走黴運的原因。後來我們一起去散心的時候,無意間走進了一座寺廟,古寺裡樹木參天,環境優美,朋友突然想去拜訪寺院高僧,也許能夠解答他的問題。
  • 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止觀禪)
    久久觀照,則靜慧發生,頓覺身心二相,輕快非常。蓋身心如空中之塵,主中之客,全體皆屬虛妄。了得身如客,則不起身見。了得心如塵,則不起我執。故曰身心客塵,從此永滅。是謂一念頓證無生。古人云「證無生者,方見剎那」。是也。便能內發寂靜輕安者,正顯定中受用之相。自性本屬輕安,向為二障所迷,不得見故。今既見之,則身無重著之相,故輕。心無擾動之相,故安。皆從寂靜功夫由內而發,此好境界也。
  • 穿越小說經常寫唐朝,真實的唐朝人吃什麼?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寫穿越到唐朝貞觀年間的事,裡面經常寫到裡面的飲食,那麼唐朝人究竟吃什麼? 唐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和隋末動亂,相對來說唐朝是一個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時代,無論軍事,經濟在世界上都處於一個相對強盛的時代。隨著大唐的穩定,絲綢之路的開放,民以食為天,四方來朝,也引進了很多新的食材。
  • 老人便秘,少吃生冷水果,益因證而行
    便秘可發生於各個年齡階段,但對老年人格外青睞,且老年人常因便秘而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許多人都覺得患了便秘應該增加水果的攝人,因此,患有便秘的老年朋友也常常會有意增加梨、香蕉等涼性果蔬的攝人。